基层文化机构服务水平调研报告 篇一
摘要:
本文通过对基层文化机构的服务水平进行调研,发现了服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和提升服务水平的建议,以期能够为基层文化机构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引言
基层文化机构在社区和乡村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前的调研发现,一些基层文化机构的服务水平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服务人员的素质不高、服务项目单一等。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同时,还对10家基层文化机构进行了实地访谈,了解他们的服务情况。
三、调研结果
1. 服务人员素质不高
调研发现,部分基层文化机构的服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群众的服务需求。这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2. 服务项目单一
另外,一些基层文化机构的服务项目比较单一,缺乏创新和多样性。这使得人们在选择文化活动时的选择面变窄,不能满足各种不同需求的人们的文化追求。
四、改进建议
1. 提升服务人员素质
针对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建议基层文化机构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同时,可以通过组织培训和学习班等方式,加强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技巧。
2. 丰富服务项目
为了解决服务项目单一的问题,建议基层文化机构加大对文化活动的投入,丰富服务项目,满足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可以举办各种展览、演出、讲座等,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五、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可以看出,基层文化机构的服务水平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提升服务水平,基层文化机构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同时,还需要丰富服务项目,满足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只有这样,基层文化机构才能更好地为社区和乡村的文化生活服务。
基层文化机构服务水平调研报告 篇二
摘要:
本文通过对基层文化机构的服务水平进行调研,发现了服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和提升服务水平的建议,以期能够为基层文化机构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引言
基层文化机构是社区和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的调研发现,一些基层文化机构的服务水平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服务设施不完善、服务流程不规范等。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同时,还对10家基层文化机构进行了实地访谈,了解他们的服务情况。
三、调研结果
1. 服务设施不完善
调研发现,一些基层文化机构的服务设施不完善,如场地狭小、设备陈旧等。这给人们的文化体验带来了一些不便和不满意。
2. 服务流程不规范
另外,一些基层文化机构的服务流程不规范,导致服务效率低下和服务质量下降。例如,排队等候时间长、服务人员工作效率低等。
四、改进建议
1. 完善服务设施
为了解决服务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建议基层文化机构加大对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服务设施的质量和数量。可以通过改造和扩建场地、更新设备等方式,改善服务环境,提高人们的文化体验。
2. 规范服务流程
为了解决服务流程不规范的问题,建议基层文化机构建立健全服务管理制度,明确服务流程和标准。同时,还可以采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五、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可以看出,基层文化机构的服务水平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提升服务水平,基层文化机构需要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环境;同时,还需要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只有这样,基层文化机构才能更好地为社区和乡村的文化生活服务。
基层文化机构服务水平调研报告 篇三
为进一步规范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着力解决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文化设施管理不到位、文化产品供给不足、文化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县政协7月份成立以梁峰副主席为组长的我县基层文化机构服务水平调研小组,通过座谈会、实地查看等方式,进行充分调查和分析,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围绕县委“双海双区”、文化强县战略和省、市文化工作的总体要求,稳步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有效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努力创作文化艺术精品,积极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文化制度和规划建设上,我县制定出台了《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大力推进文化强县建设的决定》、《文化苍南建设基层基础工作实施意见》、《苍南县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把提升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上,改造提升了6个乡镇文化中心,新建了10个乡镇图书分馆,规范化提升了55个社区文化中心,宗祠改建村文化中心已达102所,新建了17个农村文化礼堂。填补了落后村居和边远山区的文化设施空白点和盲点,实现了农村文化设施的全覆盖。
在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上,开展文化“三下乡”、文化走亲、广播电视进渔船、广播电视“村村通”、“广播电视低保”和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等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图书城乡一体化。新增的十个乡镇图书分馆已连接市、县图书网络,实现通借通还。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县城乡图书馆总流通人次30万,图书馆图书外借册数18.6万册。
二、存在问题
在取得长足进步和显著成效的同时,因公共文化服务涉及面广,任务繁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乡镇、社区文体中心规范化管理有待加强。近年来,我县公共文化设施日渐趋多,但由于乡镇文化中心体制机制不够顺畅,乡镇综合文化中心的规范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被打乱。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开放使用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方式缺乏创新、服务质量难以保障等问题仍然突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与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不相对称。二是个别乡镇存在文化设施被占用、挪用或闲置的现象,导致公共文化服务无法正常开展,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三是一些社区文化中心、村公共文化设施“空壳化”现象仍然存在。四是虽然乡镇综合文化中心恢复了独立法人单位,而文化中心资金账户属于二级账户,文化专项资金不能直接划入该账户,文化专项资金不能及时使用,致使有些文化活动开展不够正常,文化工作运转难度加大。这些都弱化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使文化阵地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
(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需要加大。财政投入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县委、县政府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较为开明,每年文化事业专项预算增幅名列前茅,但由于起点低,绝对增加额与发达地区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群众文化需求的快速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县、乡(镇)、农村社区三级文化设施网络完善,对财政资金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加。大量乡、村文化中心建成后,维持其正常、有效的运行的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无法完全发挥基层文化设施服务功能的作用。
(三)基层文化干部队伍有待充实、稳定。行政区划调整后,文化干部人员流动性增加,很多干部被调离岗位、被外借到其它
单位的情况时有发生,文化干部在职不专职、专职不专干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对本来就缺乏人员的文化队伍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另外,现有文化队伍还普遍存在青黄不接,年龄结构相对老化,队伍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乡镇综合文化中心无编制、无人员、无经费现象依然严重。这些年,基层综合文化站事情多、任务重,仅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动每年就有数十场,单靠几个文化员无法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加上目前社区并无专职文化员,时常导致乡镇综合文化中心与社区的文化工作脱节,直接影响了文化工作的开展。
(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制缺乏创新。关系不顺、效率不高、管理不力、机制不活,前行中,文化发展困境一一显露。在现行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背景下,“精简”二字当头,人、财、物有严谨的管控。但多少年来,面对越来越纷繁复杂的事务,各单位一直致力于如何增加财政投入,如何增加编制人员,而不是另辟蹊径,缺乏创新思维。
三、主要对策
(一)加快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化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发挥文化资源的最大效益。既要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充分发挥原有文化阵地的资源效用,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充分发挥县城中心湖市民广场、县图书馆、县体育馆、县文博馆、县青少年宫等场馆作用,进一步提升我县文化基础设施档次。完善行政村文体活动中心,内设电视室、图书室、棋类和牌类室,外设体育健身场所,使村民能就近开展学习、娱乐、休闲等活动,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农村文化设施的使用功能。努力规范农村宗祠改建文化中心工作。从实际出发,对各方面条件较成熟的农村宗祠进行改建,配置文化设施、扩充文化功能、充实文化内涵、完善管理方式,使之具备农村文体活动中心的基本功能。同时,规范改建后文化中心的综合服务能力,探索活动长效机制。
(二)建立基层文化人才队伍保障机制。加强乡镇综合文化中心的人员配备,对于新招录的文化事业单位人员,要强化专业素质,实行专人专职,确保队伍稳定;建立农村社区文化管理员制度,各社区至少要有1名专职文化管理员(乡镇文化员),聘任1-2名兼职文化管理员(社会各界热心文化公益事业人士),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完善文化机构人员的任用制度。明确制定乡镇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专业人员岗位的职责、任职条件、聘任期限、考核指标及报酬标准,按照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等原则,充分调动和发挥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施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加强文化队伍的培育,促进县、乡(镇)、农村社区三级文化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升,选送优秀人才参加省市培训班,举办基层文化工作者业务培训班,全面提升基层文化队伍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人才支撑。
(三)创新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创新公共文化事业运行机制。县文广新局要围绕“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目标,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制度改革。要以辅导、培训为抓手,主动下基层、到企业,逐步实现由“送文化”到“种文化”方式的转变,让老百姓由“蹲在台下看”到“站到台上演”,真正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乡镇文化站、基层文化场馆要充分利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丰富农村基层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生活质量。如文艺宣传、灯谜会、知识竞赛等,鼓励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做到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使广大农民群众在参与活动中各展其长,在参与活动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要努力打造富有特色的农村文化品牌,全方位推动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文化服务。小政府大社会,政府转变职能,推行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把握好新时期政府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角色和定位,变“办文化”为“管文化”,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参与文化设施运营与文化服务。一是探索“公办民营”、“民营公补”的运营新模式,即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等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社会机构参与政府财力投入的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管理,实施目标考核、绩效评估、成果奖励,促进政府由“办文化”向政府“前端政策设计、中端监管调控、后端绩效评估”的“管文化”转变。二是积极培育、壮大文化非营利组织,实现文化场馆专业化、标准化、一体化连锁运营管理模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培育一批专业民办非营利性文化组织,鼓励其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与管理,最大限度地放权给运营主体,把政府从文化的细节管理中真正脱离出来,使原来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转化为一种契约关系,提高效能,激发活力。三是梳理并公布民非、社团等具备承担公共文化服务资质的清单,及可参与公共文化活动、项目、服务的目录,探索并完善服务外包、公开竞标、项目授权、财政补贴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并且通过引入民间资本、适当的政策倾斜、资金补助和考评奖励机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或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方式,以冠名、合作经营、合伙制、捐赠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县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基层文化机构服务水平调研报告 篇四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谓马不停蹄,日新月异——公共财政投入大幅度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丰富,服务能力日渐提升。但是,由于基本国情没有变化,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在基础资源薄弱,经济发展滞后的基层环境,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相对落后、保证保障不足、文化服务供给力差等问题暴露明显。以调研的情况看,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机遇同样在基层。
(一)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建设现状
1、政策制定和保障到位。 *** 市委市政府领导着眼于文化发展繁荣大势,对文化工作尤其是基层文化工作非常重视。“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 ***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行动纲要(2008-2012)》、《关于推进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纳入对县(市、区)“两个社会”建设考核指标体系;纳入新农村建设考核。
2、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建立。“十一五”期间我市全面启动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基层文化俱乐部建设,至 *** 年底,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创建率达100%( *** 个文化站中镇村联建 *** 个),创建农村基层文化俱乐部 *** 家(覆盖率近87%),拥有 *** 个省 *** 乡镇, *** 个文化强镇, *** 个文化示范村, *** 个 *** 市文化明星乡镇,建成 *** 家农村文化礼堂(形成辐射 *** 多个行政村的文化中枢和示范点)。 *** 市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先进县, *** 年被率先列入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名单。 *** 进入省级文化先进县行列。连续举办 *** 届 ***节,文化下乡工作连续5年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基层文化队伍达到 *** 多支。
3、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供给日益丰富。连续举办 *** 届 *** 活动,通过引进国内外精品剧目、采用社会化运作低价售票、结合传统与新兴媒体立体宣传、精选全市上百个文艺社团优质节目集中展演,已然成为 *** 市民年年好评的口碑品牌。文化主管部门坚持每年为基层开展为民办实事“ *** ”活动,制定送 ***,送 *** ,送 *** ,送 *** 的任务,年年超额完成。以定期举行、市县联动的组织形式,相继举办了五届 *** 、八届 *** 、七届 *** 、七届 *** ,共有 *** 多万人次的基层群众直接参与了各项活动。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特色,构筑立体、整体、多维、开放的节庆平台,形成了 *** 中国江南 *** 节、 *** 中国石文化节、 *** 中国 *** 文化节、 *** 中国 *** 节、等一系列全国性节庆文化品牌。各县(市、区)还整合各类资源,以公园、广场、基层文化俱乐部为基地,搭建好群众性文化活动广场,吸引群众自觉自发地参与跳排舞、唱红歌、打腰鼓、扭秧歌等日常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从单一、小众逐步发展到全市遍地开花、全民广泛参与的良好态势。
4、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果。在 *** 主管部门的牵头下,培育和壮大了基层文化干部、文化志愿者和民间文化骨干队伍。截止 *** 年底,全市共有公共文化从业人员约(含 *** ) *** 人,统计在册业余文艺团队 *** 支,参与人数 ***万余人。市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力军作用。从 *** 年至今,每年举办 *** 工程,目前共计超过40个专场演出;印发每月一期的“ *** 市文化 *** ”向全体市民免费发放;积极开展面向群众的“种文化”活动,相继推出“文化 *** ”、公共文化服务日、艺术与生活讲堂、书画家签约制度、“ *** 工程”、 *** 指导员等服务载体,进一步拓宽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和领域。目前,全市已成立了 *** 多支群众文体队伍,参与人数达到13万人次,集聚了民间文艺骨干5.7万人。
(二)与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的差距
1、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偏少。截止 *** 年底,在全省90个县(市、区)公共文化事业费用占地方财政总支出比重统计中,我市排名都处于 *** 开外,个别县(市、区)已经排到 *** 名、 *** 名之外;公共文化文物事业费同比增长率除 ***和 *** 排名第6和12,其余均偏靠中下游;人均公共文化文物事业费则排在 ***位以后,近一半在 *** 名上下;社会各界对公共文化事业投入经费与总人口比例数据排名参差较大, 一半集中在十几名,另一半在四五十名后;千人拥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中, *** 县位列全省第一, *** 排名偏上,其余则在中下。至*** 年底,我市 *** 个县(市、区)在全市每万人拥有文化场地面积考核中均达到考核满分。
2.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较大。全市各县市区中人均公共文化事业费 *** 、 *** 达到24.61元/人和24.1元/人,而 *** 仅为13.04元/人和14.96元/人。全市仅有 *** 个乡镇(街道)建有单独设置的综合文化站,无站所、租用或联建的达到 *** 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 *** 家都未达到示范区建设标准; *** 个行政村(社区)未建有文化活动室(基层文化俱乐部),且建成的也无法控制每家俱乐部面积在200平米以上。全市70%左右的乡镇(街道)未建有符合标准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大部分综合文化站管理缺位,不能发挥文化服务功能,甚至存在文化站阵地边建设边流失的现象。以上数据均低于创建示范区(项目)规定的100%覆盖和建成的要求。
3、文化人才队伍现状不容乐观
一是人才总量依然不足,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比较匮乏。至 *** 年底,我市公共文化事业从业人员占当地人口总数仅为 *** %,尚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台州许多乡镇文化员长期“混岗”使用,个别县(市、区)平均每个综合文化站配备不到2名文化员。文化程度上看,整体队伍中研究生仅占 *** %,初中以下占 *** %,高级职称占7.51%,无职称者占 *** %。 *** 业务干部中,别列为市“211”人才、 *** 人才工程和“ *** ”人才的仅10余人。
二是乡镇文化队伍现状不容乐观。 *** 个县(市、区)共建有乡镇(街道)文化站 *** 个,总计编制 *** 个。其中实有在编文化员 *** 名,平均每个文化站不足3人,镇(街道)文化员总体素质偏低,业务能力不高,且大多身兼数职。宣传文化系统属于财政拨款单位,大多数经费使用紧张,很难挤出钱来组织在职培训,导致基层文化员少有机会学习专业知识,在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上很难有所作为。
三是人才引进难、流失易的问题依然存在。由于固有人事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事编制权掌握在人事劳动部门手里,致使人才引进和流动困难。这种现象在 *** 市民办专业艺术团队中特别明显。 *** 剧团由于编制问题难解决,工资待遇不高,近些年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而且很难引进相关 *** 人才,特别是不灵活的人才活动机制,加大了建立一支高素质且充满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才队伍的难度。
四是 *** 线业务干部后继乏力。多年来 *** 业务干部的招录,依托传统的事业单位招考方式,很难让一些具有艺术才华禀赋但行测、申论并不在行的人士脱颖而出,加之市、县两级馆编制有限和老少帮带的内部培育机制没有建立,导致新进干部成长缓慢,老员工缺乏工作激情和动力,许多初、中级职称人员通过短训、函授等形式取得学历后靠年资、职务评上,往往缺乏开拓创新力,几大症结综合形成了业务线青黄不接、实力偏弱的窘境。在去年 *** 月份组织的 *** 比拼中,我市代表队仅获得 *** 个金奖,位列全省下游,省里对此评价“ *** ”,成为我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一大隐忧。
4、公共文化管理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还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全市有 ***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未配备3名(含)以上文化员,低于创建标准3个以上。全市还未配备由财政补贴的行政村(社区)文化管理员,低于创建标准规定至少1名。基层文化单位缺乏稳定的专业队伍,人员年龄偏大,观念相对落后,知识结构陈旧。由于条块分割,各乡镇文化员的人事权在乡镇党委政府领导手中,只要乡镇聘用,报文化局备案即可,部分能力差、水平低,根本无法适应文化工作的人进入到文化员队伍,对文化事业造成损失。许多乡镇文化员长期“混岗”使用,在岗不在位、在位不尽责的现象普遍存在。东部沿海和西部山区的基层文化设施差距就更为突出, *** 市各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其中 *** 街道综合文化站达到 *** 多平方米,年收达到 *** 多万元,而西部一些文化站连基本的站所还没有建成。对照省级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如果对不达标文化设施全部新建,“十二五”期间全市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将达到5.2亿元,需支付工资费用2.5亿元(按每位村级文化管理员每年劳务工资1万元计算),共计7.7亿元,暴露出较大的资金缺口。
5、面向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形式、方法与基层群众的现实需求不相适应,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尚未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严重短缺,能够落实分配到普通百姓手中的文化财富十分有限,文化市场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偏高,农村辐射面小。许多文化产品背离了三贴近原则,适合群众口味的内容偏少,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分配不均,不同地域群众无法共同享文化成果,农民乡人以及城镇低收入居民、农民工等广大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享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存在较大反差。
(三)稳中求变、与时俱进的.对策预想
1、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立足“人文 *** ”建设,把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市“四个文明”建设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考核目标体系,纳入财政预算。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具体实施等职能作用,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方法步骤,及时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发改、财政、城建、土管等相关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积极给予支持和配合。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保护群众的积极性,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和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以文化示范乡镇为平台,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 *** 年在 *** 召开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场会,把文化示范乡镇建设作为公文文化服务体系的抓手,去年在 *** 召开现场会,继续推进相关工作的稳步落实。需通过多部门协调联动和政策配套,实现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设施、队伍、服务等公共文化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促进公共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协调运行。巩固已建成的文化俱乐部,整合一批、扩建一批及新建一批俱乐部,实现文化站、文化俱乐部全覆盖。依托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党员远程教育系统,推进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到 *** 年底,基本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全覆盖。到“十二五”期末, *** 个县(市、区)全部达到省级文化先进县或国家文化先进单位标准,并争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此基础上,全市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4、实行“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重,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一方面,要继续加强“硬件”建设力度,特别是农村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覆盖。另一方面,要在“管好”、“用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着力提升体现服务能力、彰显服务效益的指标,如目标人群覆盖率、公众有效利用率、群众文化活动参与率、公共文化服务公众满意率等,以最小的投入赢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业余文化骨干和文化志愿者三支队伍的有效组合。要以开阔的眼界,开放的思路,多管齐下,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能力、政府主导公共文化的能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能力,以及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等,使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不到位、服务能力不强、效益不理想的局面得到明显的改观。
5、完善投入保障机制。根据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需求,各级政府要形成并建立文化经费占财政支出1%、经费增长幅度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经费结构科学合理的刚性约束机制。确保公共文化事业费占地方财政预算支出比重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确保人均公共文化事业费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大对农村基层的倾斜支持,以基层为重点推进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结合免费开放工作,建立基层公共文化单位的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公共文化机构的正常运转。有条件的县市区要积极争取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灵活采用政府采购、项目资助、项目补贴等方式,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另外,要制定相关政策,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赠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
6、健全绩效评价和监督机制。推动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指标,纳入对县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纳入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宣传文化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管理和考评,树立成本观念、服务观念、效率观念,努力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在文化示范乡镇创建工作中,各地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努力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鼓励各地解放思想、先行先试,革新服务理念,丰富服务内容,完善服务供给方式,不断加大创新力度,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