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问题调查报告 篇一
农民增收问题调查报告
近年来,农民增收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深入了解农民增收问题的具体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本次调查共采访了100名农民,从不同的地区和农业类型来进行广泛的调研。在此基础上,我们总结出以下的调查结果和分析。
首先,我们发现农民增收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收益不稳定。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农民依然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农业种植和养殖业,但是由于市场需求波动和气候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的收益普遍存在不稳定的情况。这导致了农民的收入波动较大,增收困难。
其次,农民增收问题还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有关。尽管近年来国家对农业技术的投入逐渐增加,但我们的调查发现,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缺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导致农业产量低下,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进而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增长。
另外,农民增收问题还与市场渠道的不畅通相关。我们的调查发现,由于缺乏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很多农产品的销售面临困难。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由于交通不便和信息闭塞,很难及时获取市场需求和价格信息,导致农产品流通能力不足,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增长。
基于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的建议来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首先,应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帮助农民掌握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其次,应加强市场信息的传递和销售渠道的建设。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市场需求和价格信息,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提高农产品的流通能力和降低交易成本。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民的金融支持力度,提供贷款和信用担保等金融服务,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问题,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市场化。
综上所述,农民增收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通过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改善市场渠道和提供金融支持等措施,我们有信心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幸福生活。
农民增收问题调查报告 篇二
农民增收问题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民增收问题成为一个社会热点。为了深入了解农民增收问题的具体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集了500份有效问卷。在此基础上,我们总结出以下的调查结果和分析。
首先,我们发现农民增收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是导致农民收入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一些农产品供需关系紧张的时候,价格波动更加剧烈,导致农民的收入受到较大的影响。
其次,农民增收问题还与农业生产方式有关。我们的调查发现,目前农业生产仍然以小农经济为主,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水平低,农民的收入增长受到限制。而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具有规模效应和技术优势,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另外,农民增收问题还与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有关。我们的调查发现,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面临困难。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由于交通不便和信息闭塞,很难将农产品及时送达市场,导致农产品滞销,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增长。
基于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的建议来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首先,应加强农产品市场的监管和调控。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农产品市场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情况,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稳定农产品价格,保障农民的收入。
其次,应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通过引导农民组织成农民合作社或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帮助农民寻找更多的增收途径,实现多元化的收入来源。
综上所述,农民增收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通过加强农产品市场的监管、推动农业产业化和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我们有信心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幸福生活。
农民增收问题调查报告 篇三
为了摸清当前农民增收现状、构成与变化趋势,各项农民增收政策的落实情况及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的农民增收问题调查方案,组织技术干部深入进行了入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现状趋势。
(一)经济资源情况。
1、基本情况。
该村393户,1501人。按文化程度分类:不识字的11人,占0.7;小学的604人,占40;初中的525人,占35;高中以上的361人,占24.1。按劳力结构分类:总劳力731人,占总人口的48.7,其中满劳力518人,占劳力总数的71,男劳力464人,占63.5。在劳力中受过培训的325人,占总劳力的44.5,有技术特长的218人,占总劳力的29.8,在外打工的384人,占劳力总数的52.5。土地构成分类:全村土地总面积697.6亩,其中耕地498亩,林地199.6亩,在耕地中水田面积441亩,旱地57亩。生活设施建设享受程度:全村通电户390户,占总户数的99.2;通公路户325户,占总户数的82.7;通电话121户,占总户数的30.8。人均纯收构成;全村20xx年人均纯收入2350元,20xx年村级人均纯收预计2500元。
10户调查汇总,共计42人。其中男25人,女17人,按年龄分0—16岁11人,17—22岁7人,23—40岁7人,41—50岁14人;按文化程度分:不识字的2人,小学20人,初中17人,高中3人。劳力28.5人,其中男劳力20人,劳力中受过培训的2人,在本资料版权属于517878秘书网请登陆原创网站查看外打工的18人,占劳力总数的63.2。
按人平纯收层次划分,人平纯收在1201—1800元的有3户,1801—6500元的有6户,6501元以上的1户。
2、土地总面积10户合计160.5亩,其中耕地46.3亩,林地17.2亩,药材93亩,在耕地中水田29.3亩,旱地4.9亩。
3、物资总价值10户累计419090元,其中房屋价值370400元,家庭耐用品41670元,生产用固定资产900元,存货折款6120元。
养殖业10户中共计养猪20头,户平2头,养鸡62只,户平6.2只。
家庭生活耐用品10户中共计拥有电视机9台,电冰箱2台,洗衣机2台,热水器2台,摩托车2辆,电话机7部,自行车7辆,家具16组。
存货数量调查,10户共计存粮4450公斤,折款5400元;存油料420公斤,折款980元;存药材50公斤,折款250元,其它农产品275公斤,折款160元。
房屋建筑面积1822平方米,其中砖混结构995平方米,砖木结构147平方米,土木结构680平方米。
4、金融资产:合计85500元,其中存款9000元,现金6500元,应收外欠款70000元。
5、粮食平衡。当年收入累计22205公斤,其中购入2100公斤,当年支出口粮4770公斤,种粮145公斤,饲料6250公斤,其它7550公斤,年未结余6575公斤。
6、债权债务累计17.1万元,其中债权7万元,债务10.1万元。
(二)种植业结构与效益。
1、种植结构:10户累计20xx年全年农作物复种指数188.9亩,其中粮食作物65.3亩,经济作物116.5亩,蔬菜0.6亩,油料5.5亩。
2、经营收入:10户累计经营收入144317元,其中粮食27254元,经济作物114150元,蔬菜1190元,油料1723元。
3、经营支出;10户累计经营支出71081元,其中粮食4394元,经济作物66300元,蔬菜123元,油料244元。
4、净收入。10户累计净收入72460元,其中粮食22464元,经济作物47450元,蔬菜1087元,油料1459元。
每元投入净收3.09元,亩平净收入392元,每工净收27.8元。
(三)家庭纯收入。
1、总收入。10户累计267238万元,其中家庭经营收入164218万元,工资性收入59820元,转移性收入45000元。
2、纯收入。10户累计189025元,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84105元,工资性纯收入59820元,转移性收入45000元,20xx年人平纯收入3685元。
(四)家庭总支出。
累计支出31753元,其中生活消费支出234720元,家庭经营支出72937元,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9000元,税费1368元,其它452元。
(五)家庭纯收预测。
20xx年家庭纯收10户累计187271.4
元,其中家庭经营纯收97451.4元,工资性纯收21820元,转移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第2页
性纯收68000元。20xx年人平纯收预计4458元,较上年3684元增774元,增长21。
二、制约因素。
1、文化素质较差。抽查10户调查,文盲2人,占抽查样本的4.8,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37人,占抽查样本的88.1,高中以上的3人,占7.1。
2、专业技能人员少。抽查10户中,劳力28.5人,其中受过培训的仅2人,占劳力总数的4.8,在打工收入当中,基本是从事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因此打工收入较低。
3、技术含量普遍低。抽查10户中,种植结构调整比较优良,其粮经比为1:1.8,但在经营过程中受市场价格下跌和技术投入跟不上等因素影响,致使家庭收入出现负增长。
4、人口素质相对差。全村1501人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58人,占总人的3.9。其中弱智人口27人,重病人口31人,这将给平稳增收带来一定的影响。
5、村办企业无发展。调查结果,全村没有突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基地,更谈不上有促进农民增收和集体积累的生产加工企业,固此,农民增收潜力不大。
6、交通通讯条件差。全村393户,通公路的325户,还有68户人家住在偏高偏远的地方,这部分人口因交通条件差而限止了生产发展。通电视信号的仅172户,还有121户不能正常收看电视节目,因此不能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和掌握科技知识。这些因素制约着生产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增收途径与对策。
10户调查结果,20xx年总收入267238元,其中家庭经营收入162418元,占总收入的60.8,转移性收入104820元,占总收入的39.2。由此可见,其主要增收途径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富余劳力外出务工,不仅学到了技术,挣回了票子,而且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树立和增强了发展市场经济的胆识和气魄,调查实事也充分证明了打工经济在近期内仍然是农村经济增长的支撑,是农民脱贫致富,改造居住条件和改善生活条件的有效捷径。
2、认真做好耕地资源开发。一是要有效利用和开发现有耕地资源,保护基本农田,坚决杜绝滥占滥用耕地;二是要下力抓好耕地利用,杜绝抛蔬、撂荒现象;三是要调整好作物布局,大力发展多种经济作物,要调优结构、调新品种、调高效益;四是切实抓好旱地农业开发;五是要实现种地养地结合,发展生态农业。通过耕地资源的有效开发,实现农民增收水平的稳定提高。
3、认真做好山场资源开发。在山场资源利用上,一是要对25度以上宜退耕地进行退耕还林,重点抓好茶叶、干鲜果、生态林、用材林、药材、魔芋为主的基地建设;二是开发利用草场资源,发展牛、羊畜牧养殖业。
4、认真做好养猪业的发展。调查结果10户中,养猪的20头,养鸡62只,户平纯收入在1600元左右,人平养殖业纯收在380—400元,占年人均纯收的10以上。可见养殖业对人均纯收的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此,要在养殖业上下大功夫,实现户平4头猪,10只鸡的养殖目标,立争养殖业步入一条良性发展轨道。
农民增收问题调查报告 篇四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聚焦与核心。解决我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我县农村工作,促进农业发展和维护农村稳定必须抓紧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为了解农民增收情况,我们最近根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安排,围绕我县«农业法»的贯彻执行和中央1号文件的落实,结合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就我县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民权益保护,到漠滨、若水、黄茅、洒溪等乡镇、村组、农户进行了深入调查,先后召开座谈会8次,听取了县人大代表、乡(镇)村组干部以及村民代表的意见,收回调查问卷80份。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当前农民增收少的是思路,愁的是销路,缺的是技术,盼的是服务。
一、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
我县因自然条件、交通运输制约,加之受军事禁区影响,农村资源开发整合利用缓慢。近年来,我县虽然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市场繁荣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依法治农、科技兴农意识明显增强,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但农民增收仍较缓慢。我县34万人口中有农业人口304800人,XX年农民人均收入为2097元,XX年农民人均收入2223元,收入仅增长5.6%,农民仍是最大的低收入群体。根据调查,影响农民增收原因较多,在我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之一: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导致部分农民劳而无效。在全县346个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偏远村,人口居住分散,交通闭塞,信息不灵,这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漠滨乡洞头塘村总人口1164人,11个组就有8个组不通公路,农产品进出全靠农民肩挑背驮,大量的竹木、柑桔等农副产品调不出,除自己消费外,多余的只好烂在家
中,增产不增收,挫伤了群众种植的积极性。该村很多农民装不起电话,接一个电话要跑5华里。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虽然农民苦苦寻求致富项目和路子,想方设法增加收入,却因信息不灵,真正获得成功的项目极少,产业结构调整收效甚微,许多农民想发展却没门路,找着门路却又愁销路,常常劳而无效。老支书李光辉改种杜仲100余株,长势良好,然而拿到市场上连0.5元/斤也难卖,除去成本后基本没有什么收入了。陈万兴家承包了20余亩园艺场栽种板栗,板粟连年增产,而价格却年年下跌,XX年4元/斤,XX年3元/斤,XX年只有2元多/斤,除去运费等开支后,基本所剩无几。他们说,外地经济发展起来了,自己也想致富,自己养的、种的就是推销不出去,卖不了好价钱,尝到的是一次次失败的滋味,我们想增收怎么就这么难?
原因之二: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不够,发展生产民心不安。由于我县县乡两级财政紧张,仅能保工资保运转,一些地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无力顾及,导致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在“6·19”洪灾中,洞头塘村20多座溪河坝全毁,水圳全垮,但几年来,村集体经济捉襟见肘,在水利基础设施上基本没有投入,由于水毁设施得不到恢复,这里的生产生活条件更加艰难。去年全村590亩稻田失收的达100余亩,减收一半以上的有200余亩,全收的只有几十亩,有的村民连吃饭也成问题。部分村民对种田丧失信心,他们算了一笔帐,除去肥料农药、工钱,种田实际上没有几个收入,靠种田脱不了贫,致不了富。有的说,若能够在外找一份事做,早就不想要田了。如今该村1100多人,在外打工的达500多人,很多年轻人认为家乡环境艰苦,看不到致富希望,外出打工不思回家者大有人在,只剩年幼、老弱病残者留在家中。在全县,同样认为种田难增收的农民为数不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却增收缓慢,从而对土地丧失了信心,导致全县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出现弃耕抛荒现象。
原因之三:文化素质偏低,缺乏技术指导,农民增收步履维艰。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因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要找到好的工作很难,从事的多是脏、苦、累而工资微薄的行业,因而能够找钱回乡投资致富乡邻的很少。留在农村的农民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发展意识不强,又缺乏有文化、懂技术、有头脑的带头人,发展路子越走越窄,他们对增收倍感焦虑和无奈。加之资金短缺,更难为“无米之炊”,本地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有的农民不仅不增收反而跌本。黄茅乡白羊村村民刘百喜XX年投资5万元种植草莓,市场销路看好,却因缺乏技术和技术跟踪服务,几个月下来就失败了。许多农民说,作为农民就应该依托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向土地伸手要钱,但因文化低,没技术,土地成了他们填不满的无底洞,反而把老本都送进去了。象这种缺乏科学技术作后盾,无专业人员指导的生产模式,农民吃亏不少。我县农民养羊、喂鱼、种烤烟等种养殖户失败的多,真正受益的很少。他们认为这次县委、政府组织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亲民、爱民、富民的好举措,很有必要,许多干部确实在帮助他们减负增收,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和实际问题。但也有人认为干部下基层活动出发点好,但效果不好,起不了什么作用。他们希望下来的干部带致富技术、信息,带增收项目,能够帮助他们协调上下关系,提供一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希望他们多深入农户家中,帮助想办法、出主意,为农民多提供一些增收思路。
原因之四:农民利益受损、负担过重问题仍然存在,涉农服务滞后。近几年来,我县各级各部门把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确保农村稳定的大事来抓,及时处理涉农案件,妥善化解农民矛盾,减负增收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农民不合理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在调查中发现,农民的隐形负担仍然不轻,农民对此反映较为强烈。一是反映教育收费高。学校除按标准收取学杂费外,平时还要收取试卷、作业本费等诸项费用。农民本来收入不高,特别是低收入户,供养子女读书更是难上加难,有的因承受不起负担,只得让子女辍学。二是反映一些单位变着法子收费,增加农民负担。派出所登记户口、办迁移或出证明也要收取一些费用,农民看不到有关规定和收费公示,却又不得不交,因为不交费就不办事让他们实难找出拒交的办法。到邮政所取包裹、信件也要想着法子要农民买明信片、报纸,从中收取一些费用。三是反映一些涉农部门在农资经销上给农民造成些损害。如种子纯度不够,致使农民减产、失收,这种情况连年都有所反映。四是反映在公路改造过程中,政府征用农民土地给付的补偿费过低。农民被征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严重影响了他们今后的生产生活,而补偿标准过低,使他们更为不满。洒溪乡村民反映在鲁大公路建设中,一类田补偿5900元/亩、二类田补偿4700元/亩、三类田补偿3900元/亩,农民普遍有增加补偿费的要求。
同时还反映在公路修建中,一些堆放的土方堵塞了溪圳、道路,给农田灌溉、生产生活造成不便,加重了农民恢复生产的负担。五是反映生产、生活支出费用过高。如建房的国土费就得花几千元;林农出售木材、个人部分收入只有30%,审批民用材青山费等过高。六是反映涉农收费公示不规范,透明度低,如国土、林业、计育办的一些收费,农民有看法,有疑虑,极易影响干群关系。七是反映林农造林费兑付到位难。漠滨乡沙堆村、漠滨村反映他们1999年、XX年的造林费至今一分钱未得,多次报告、反映,跑上跑下,但仍未果,挫伤了农民造林积极性。他们说政府应该取信于民,有利老百姓增收的要更多扶持和关心,更不能拖着不兑现。八是反映涉农服务队伍不健全。农业科技信息滞后,得不到及时传递利用,乡镇站所人员的待遇过低,存在后顾之忧,工作信心不大,服务不到位。九是反映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严重。农民看病就医难,边远村组农户更为突出。农村医疗技术设备落后,医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之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农民有病医治难保障,增收难,保增收致富更难。
二、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农民不增收,解决“三农”问题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必须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摒弃长期以来事实上以工业优先、城镇偏向,轻视农业、农村发展的做法,真正实行城乡并重,工农并重的战略,切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促进城镇、农村协调发展。
1、切实增强依法治农、依法兴农意识。中央重视农村工作的宏观政策,为农村修养生息,实现农民增收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兑现有关优惠政策。群众形容中央的政策好比医生开处方,药方开得好,关键还要看有没有药抓,抓药的人会不会抓错。这就更要求我们要切实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要大张旗鼓地搞好农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增强发展农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树立重农、支农、护农、兴农思想,改变过来人们对农业法律淡薄的观念。建议将«农业法»等法律法规作为今年农村普法的一个重点,把农民增收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各涉农部门、各乡镇及包村干部更要熟悉掌握农业法规,只有自己掌握,才能教育群众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各部门、乡镇及干部要自觉主动地贯彻执行农业法规,自觉依法办事,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正确处理涉农问题,确保农村社会稳定,达到用法律、政策为农民增收保驾护航的目的。
2、千方百计加大农业投入,逐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积极发展交通、电信事业,进一步加强县乡村组公路和农网、水利、电信建设力度,为农民增收排忧解难,营造良好的增收环境。在深入贯彻中央1号文件的同时,我们要注重研究国家对农业的投入,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措施,改善投资环境,努力争取国家及有关部门对我县的资金投入。同时要积极想方设法增加农业信贷投入,充分运用信贷和财政资金的导向,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要及时提供小额贷款,帮助解决农民增收和发展农业资金困难严重短缺问题,保障农民增收。
3、突出本地发展优势,继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当前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的中心任务,我们要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农民增收的着力点来抓紧抓好。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实施结构调整;二是实现两个转变,即实现农业产业化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三是搞好三大调整,即调优结构,调新品种,调高效益;四是突出四个可发展优势。即突出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