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篇一
题目:《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
本论文旨在探讨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农耕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包括农耕技术的发展、农耕文化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农耕文化对经济活动的促进等。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实证分析,本文旨在揭示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社会经济发展、农耕技术、社会结构、经济活动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农耕文化的国家之一。古代中国人民不仅发明了许多先进的农耕技术,还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农耕文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农耕技术的发展、农耕文化对社会结构的影响以及农耕文化对经济活动的促进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对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重要性进行深入探讨。
一、农耕技术的发展
农耕技术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通过对古代农耕技术的研究,探讨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古代中国人民通过改良农具、改进农作物种植方式等,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农耕文化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农耕文化对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对农耕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农耕文化强调家族观念和尊重长辈,这种价值观念对社会结构的形成和维持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农耕文化对经济活动的促进
农耕文化对中国古代经济活动的促进不容忽视。本文将通过对农耕文化与经济活动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农耕文化强调勤劳致富、节俭持家的价值观念,对经济活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论:
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农耕技术的发展、农耕文化对社会结构的影响以及农耕文化对经济活动的促进等方面的研究,本文旨在揭示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学勤. 《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研究》. 吉林出版社, 2001.
2. 孙燕飞. 《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历史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篇二
题目:《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与知识传播》
摘要:
本论文旨在研究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对知识传播的影响。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对知识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对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知识传播的途径以及知识传播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实证分析,本文旨在揭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对知识传播的重要性。
关键词: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知识传播、背景、途径、影响
引言: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不仅对艺术、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知识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对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知识传播的途径以及知识传播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对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对知识传播的重要性进行深入探讨。
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整个欧洲。本文将通过对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和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其对知识传播的影响。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为知识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推动了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和传播。
二、知识传播的途径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知识传播的多种途径的发展。本文将通过对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知识传播的途径进行研究,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的学术交流、出版业的发展等途径,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交流。
三、知识传播的影响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对知识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对知识传播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知识传播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思想的解放以及教育的普及,为欧洲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结论: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对知识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知识传播的途径以及知识传播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本文旨在揭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对知识传播的重要性。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对知识传播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Burckhardt, Jacob. "The Civilization of the Renaissance in Italy." Random House LLC, 2012.
2. Greenblatt, Stephen. "The Swerve: How the World Became Modern." W. W. Norton & Company, 2011.
历史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篇三
历史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历史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一、选题背景
公元前 415 年,时值伯罗奔尼撒战争的间歇期,雅典公民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派遣主力舰队远征西西里,希望获得西西里的财富,从而打败斯巴达。但就在舰队起航的前夜,雅典城内随处可见的、用作界标的赫尔墨斯石像大部分被人毁坏了。这一事件使雅典人大为震惊,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事件,最终导致了西西里远征的失败以及最后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全面失败。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细致地描述了这一赫尔墨斯神像破坏案:
与此同时,在雅典人的城市中有如此多的石雕赫耳墨斯头像。它们是以当地风格雕成的四方形石雕,许多树立在私宅和圣地的大门前。一晚其中的大部分表面被全然凿毁。并无人知晓这是何人所为,但(城邦) 通告以大额赏金捉拿他们,并且投票决定,如有人知晓其它不敬神的行为,若愿意,应毫无畏惧地举报,无论是公民,还是外邦人或奴隶。而且他们(雅典人)把此事看得更为严重,因为它被看成是远征的不祥之兆,而且同时也是阴谋政变和推翻民主政治(demos)的一部分。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为什么在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笔下,希腊人认为对赫尔墨斯神像的破坏不仅是远征不祥的征兆,更是一场政治阴谋的酝酿?对这一问题的追问也引发了另外一系列问题:赫尔墨斯是一个什么样的神?为什么他的神像被毁能在全城民众中引起激烈的反响,进而引来一个国家的高度重视?古希腊的宗教与城邦政治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让我们把研究的目光集中在了赫尔墨斯崇拜这一问题上,也就是说,理解了赫尔墨斯崇拜及其在希腊文化中的地位,就能理解上述这些问题。古希腊人对赫尔墨斯的崇拜,出现时间比较早,并存在一个由地方性崇拜到泛希腊宗教崇拜的过程。赫尔墨斯还是奥林波斯神圣家族中少有的几个能够在希腊城邦经历了古典时期的宗教危机后,仍未丧失其宗教特点的希腊神之一,也没有因为基督教的胜利而消失。因此,对赫尔墨斯神崇拜的研究,还能够扩展我们对希腊宗教的认识,加深我们对古希腊宗教特征的理解。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20 世纪 50 年代初线形文字 B①成功释读后,泥板文书中所出现的神的名字也相继被学者们释读出来,其中就有后来被称为赫尔墨斯神的名字。德克萨斯大学的琼·古丽兹(Joann Gulizion)于 2000 年发表论文《赫尔墨斯同 e-ma-a2:论其崇拜从青铜时代到历史时期的连续性》(Hermes and e-ma-a2:the continuity of his cultfrom the Bronze age to the Historical Period)[2],文中通过对泥板文书中所对应出现的赫尔墨斯一词的分析,肯定了古希腊人在青铜文明时期就有对赫尔墨斯这一男神的崇拜,后进一步通过对泥板文书中文字格式和内容的分析,并结合希腊城邦时期及古典时期对赫尔墨斯神的崇拜,肯定了古希腊人对赫尔墨斯神的崇拜是较为远古的,古希腊人对赫尔墨斯神的崇拜没有因为经历了无文字记载的黑暗时代而有所中断,而是有所传承。瑞典古典学者马丁·尼尔森(Martin P. Nilsson)在《希腊大众宗教》(Greekpopular Religion)[3]著作中,以迈锡尼时期万物有灵为背景,对赫尔墨斯神及其崇拜的起源提出了设想。他分析认为赫尔墨斯神最初是存在于路中石堆里的神灵,因能够为过路人指引方向而得到人们的崇拜。尼尔森还将石堆同坟墓、赫尔墨斯同死者联系起来,认为赫尔墨斯神虽拥有众多的形象,但是其为人们指引方向或引领人们死后灵魂是赫尔墨斯神崇拜中较早出现的主要内容。尼尔森对赫尔墨斯崇拜起源的探究及其成果,得到了学术界广泛地认同。尼尔森对赫尔墨斯崇拜起源的探究得到了伯克特等人的认同。德国古典学者沃尔特·伯克特(Walter Burkert)在《希腊宗教》(Greek Religion)[4]一书中,进一步肯定了作为赫尔墨斯崇拜主要表现之一的刻有男性的赫尔墨斯石柱神像所发挥的界石的作用。伯克特还在其著作中简单介绍了赫尔墨斯神作为信使、神偷和人类灵魂的引导者等形象。伯克特虽意识到了赫尔墨斯崇拜的
兴盛同希腊城邦间的密切关系,但遗憾的是在其著作中并未对这一关系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法国著名学者让-皮埃尔·韦尔南在其著作《希腊人的神话和思想:历史心理分析研究》[5]中,将赫尔墨斯同赫斯提亚以组合出现的形式进行了研究。他以一种二元对立的观点,将赫尔墨斯同赫斯提亚男神女神的组合关系认为是希腊城邦发展中所需要的如同男子主外扩张与女子主内向心的一种现实反映。韦尔南二元对立的研究角度和方法虽较少地会考虑到历史发展的历时性,但确实也开拓了我们的研究视野。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教授詹妮弗·拉森(Jennifer Larson)在其著作《古希腊崇拜指南》(Ancient Greek cults:Aguide)[6]中对赫尔墨斯崇拜的研究,弥补了韦尔南缺少历时性研究的不足。她借用对古希腊史诗、神话、宗教仪式等研究成果对古希腊不同地域不同时期所出现的赫尔墨斯崇拜做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尽可能的向我们展现了古希腊人心中赫尔墨斯神的各种丰富形象及其崇拜表现。这对本文的写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除了在宗教研究的角度上对赫尔墨斯崇拜做以整体的研究外,有些学者的'研究较为具体,是从赫尔墨斯崇拜中的某一神话形象入手。如美国古典学者诺曼·布朗(Noman Brown)在其《窃贼赫尔墨斯:神话的进化》(Hermes the thief: Theevolution of a myth)[7]一书中,对赫尔墨斯神偷这一核心形象及其演变做了多方面的研究。他区分了赫尔墨斯神所具有的偷盗行为,体现为秘密行事的巫术和打破传统前后两方面,并认为赫尔墨斯的“小偷”形象是他崇拜的核心。有的学者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赫尔墨斯的神话形象,如作为现代希腊神话研究的发掘人之一的匈牙利学者卡尔·卡罗伊(Karl Kerenyi)在《赫尔墨斯:心灵的引导者》(Hermes: guide of souls)[8]一书中强调赫尔墨斯对人们心理和精神的影响。相比国外学者对赫尔墨斯崇拜的研究,国内学者涉及到此问题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国内较早向我们全面介绍希腊宗教的是王晓朝先生,在其著作《希腊宗教概论》[9]中,介绍了国外学者对赫尔墨斯神起源问题的研究成果和有关赫尔墨斯的神话传说故事。除此之外,有两篇学术论文,一是韩益民先生的《西西里远征前的雅典渎神案》[10],他试图通过理清雅典城邦对案件所涉及到的神像破坏案和亵渎秘仪一事的调查过程,着重分析彼时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再者是黄洋先生的《古代希腊的城邦与宗教——以雅典为个案的探讨》[11],文章以西西里远征前的神像破坏案能够得到城邦高度重视这一现象来引领全文关于希腊城邦与宗教相融关系的讨论。虽然文章都以神像破坏案一事为出发点,落脚点放在了对城邦政治或与宗教关系的探讨上,但这两篇论文对本文的写作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赫尔墨斯崇拜研究”讨论的是古希腊宗教中的一个问题,需要掌握相关的原始宗教理论及方法,并以此为基础,以历史学的方法来考察这一宗教崇拜在古希腊城邦中的重要意义。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主要分析以下内容:一、赫尔墨斯神崇拜的起源问题研究。借用考古学、语言学、神话学、宗教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将古希腊人对赫尔墨斯神崇拜的时间追溯到迈锡尼青铜文明时期,并对其早期崇拜给予简单介绍。二、有关赫尔墨斯神的神话传说。以古希腊史诗、散文、颂歌等原始神话材料为依托,结合不同历史背景,概括古希腊人对赫尔墨斯神的主要神话想象。通过归纳古希腊人对赫尔墨斯神的主要神话记忆,试图找出赫尔墨斯神话传说中所隐含的社会历史文化信息。三、古希腊人对赫尔墨斯神的崇拜仪式研究。通过对赫尔墨斯神崇拜行为、崇拜仪式、节日的研究,更好地理解古希腊人同赫尔墨斯神之间的交流方式以及在赫尔墨斯神崇拜中所获得的宗教体验,探寻赫尔墨斯神崇拜的发展及其特殊意义。四、赫尔墨斯神崇拜与城邦政治关系的问题研究。通过对赫尔墨斯神崇拜起源、神话传说和崇拜仪式等的研究,最终导向对赫尔墨斯崇拜与城邦关系问题地探讨。“赫尔墨斯崇拜研究”讨论的是古希腊宗教中的一个问题,需要掌握相关的原始宗教理论及方法,并以古代文献、考古发掘和瓶画等资料为基础,以历史学的方法来考察这一宗教崇拜在古希腊城邦中的重要意义。
五、写作提纲
摘要 5-6
Abstract 6-7
导论 10-14
(一) 研究意义 10
(二) 研究现状 10-12
(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2-14
第一章 赫尔墨斯神崇拜的起源 14-22
(一) 线形文字 B 里的赫尔墨斯 14-15
(二) 神名的由来——存在于石堆里的自然力量 15-17
(三) 从石堆到石柱神像 17-22
1. 标识地界 17-18
2. 生殖崇拜 18-22
第二章 赫尔墨斯的神话传说 22-32
(一) 活跃在人神之间的使者和向导 23-26
1. 人神之间传达宙斯命令的神使 23-24
2. 人类行动和灵魂的引导者 24-26
(二) 拥有着众多本领的窃贼 26-32
1. 善施恩惠的赫尔墨斯 26-27
2. 滑稽可爱的赫尔墨斯 27-28
3. 懂得些发明创造、行秘密之事的窃贼 28-32
第三章 古希腊人对赫尔墨斯神的崇拜仪式 32-38
(一) 广泛存在着的赫尔墨斯石质半身神像 32-34
(二) 赫尔墨斯神所参与的仪式和节日 34-38
第四章 赫尔墨斯崇拜与城邦政治的关系 38-46
(一) 赫尔墨斯崇拜在希腊社会中的地位 38-41
1. 赫尔墨斯同赫斯提亚神的组合 38-39
2. 赫尔墨斯在家庭和城邦之间 39-41
(二) 赫尔墨斯神像破坏案与雅典民主政治 41-46
1. 西西里远征前的赫尔墨斯神像破坏案 41-43
2. 纠缠在案件中的宗教与政治 43-46
结语 46-47
参考文献 47-50
致谢 50-51
六、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 俢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M].(谢德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2] Joann Gulizio. Hermes and e-ma-a2: the continuity of his cult from the bronze ageto the historical period[J]. Ziva Antika,2000.
[3] Martin P. Nilsson. Greek popular Religion[M]. New York:Colombia UniversityPress, 1940.
[4] W. Burkert. Greek religion[M]. translated by John Raffan. Cambridge: HarvardUniversity Press, 1985.
[5] 让—皮埃尔·韦尔南.希腊人的神话和思想——历史心里分析研究[M].(黄艳红,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6] Jennifer Larson. Ancient Greek cults: A guide[M]. New York and London: Taylor& Fancis e-Library, 2007.
[7] Noman O. Brown. Hermes the thief: the evolution of a myth[M]. Madiso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47.
[8] Karl Kerenyi. Hermes:Guide of souls[M]. translated by Murray Stein. SpringPublication, 1976.
[9] 王晓朝.希腊宗教概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版.
[10] 韩益民.西西里远征前的雅典渎神案[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3).
[11] 黄洋.古代希腊的城邦与宗教—以雅典为个案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2010(47).
[12] H.J. Rose. A handbook of Greek mythology: including its extension toRome[M].Taylor & Fancis e-Library, 2005.
[13] 希罗多德.历史[M].(王以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年.
[14] 魏凤莲.狄奥尼索斯崇拜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4 年.
[15] Pausanias. Description of Greece[M]. translated by W.H.S. Jones.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18.
[16] Martin P. Nilsson. A History of Greek Religion[M]. translated by F.J. Fielden.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49.
[17] 简·艾伦·哈里森.希腊宗教研究导论[M].(谢世坚,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
[18] Homer. The Iliad[M]. translated by A.T. Murra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24.
[19] 荷马.荷马史诗:伊利亚特[M].(罗念生,王焕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年版.
[20] 荷马.荷马史诗:奥德赛[M].(王焕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年版.
[21] Anonymous. Homeric Hymn to Demeter[M], an English translation by Hugh G.Evelyn-Whit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14.
[22] Aeschylus. Libation Bearers[M].translated by Herbert Weir Smyth.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26.
[23] Homer. The Odyssey[M]. translated by A.T. Murray. Cambridge: HarvardUniversity Press, 1919.
[24] Aristophanes. Plutus[M]. translated by Eugene O`Neill. New York: RandomHouse, 1938.
[25] Anonymous. Homeric Hymns to Hermes[M]. an English translation by Hugh G.Evelyn-whit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6] Pseudo – Apollodorus. Library[M]. an English translation by Sir James GeorgeFrazer,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21.
[27] (美)伊迪丝·汉密尔顿.希腊精神:西方文明的源泉[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年.
[28] George Grote. A history of Greec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29] Plato.Lysis[M].an English translation by W.R.M. Lamb. Cambridge: HarvardUniversity Press, 1955.
[30] Pindar. Odes[M]. translated by DianeArnson Svarlien.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