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一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大学生上网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日常行为。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上网的情况,我们开展了一项调查。本报告将对大学生上网的目的、时间分配以及上网对学业和生活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总结。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有三个方面:学习、娱乐和社交。在学习方面,大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文献检索、论文写作、课程学习等,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获取更多的学术资源。在娱乐方面,大学生通过观看影视剧、玩游戏、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自己,缓解学习压力。在社交方面,大学生通过社交网络平台与同学、朋友保持联系,分享生活、交流经验。
调查还显示,大学生上网的时间分配相对均衡。大部分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在2-4小时之间,其中以晚上和周末的上网时间较长。在学习方面,大学生通常会在晚上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和论文写作;在娱乐方面,大学生更倾向于在周末进行游戏、电影等娱乐活动;在社交方面,大学生通常会在晚上和周末通过社交网络平台与他人交流。
大学生上网对学业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学业方面,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了更多的学术资源,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论坛、博客等平台,大学生可以与他人交流学习经验,拓宽了视野。在生活方面,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了丰富的娱乐资源,放松自己;通过社交网络平台保持了与他人的联系,增加了社交圈子。
然而,大学生上网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过度沉迷于网络娱乐可能影响学习效果。其次,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的不良信息,大学生需要提高辨别能力,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最后,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可能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如眼睛疲劳、颈椎问题等。
综上所述,大学生上网既有积极的影响,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大学生而言,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非常重要。大学生应当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学习和交流优势,合理安排上网时间,提高信息获取和辨别能力,健康上网。
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二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上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项重要日常活动。本报告旨在深入了解大学生上网的方式、频率以及上网对他们学业和生活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上网的方式多种多样。首先,大学生通过电脑上网的比例最高,约占60%。其次,手机成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工具之一,约占40%。此外,平板电脑和其他可以上网的电子设备也被少数大学生使用。
大学生上网的频率主要集中在晚上和周末。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在2-4小时之间,其中晚上的上网时间最长。周末是大学生上网的高峰期,大部分大学生会在周末花费更多的时间在互联网上进行娱乐和社交活动。
大学生上网对学业和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学业方面,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更快速地获取到各种学习资料,提高了学习效率。此外,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也丰富多样,大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学术论坛等平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生活方面,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方便地获取到各种娱乐资源,如电影、音乐、游戏等,以放松自己。同时,大学生也通过社交网络平台与他人保持联系,分享生活、交流经验。
然而,大学生上网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过度沉迷于网络娱乐可能导致学业受到影响。其次,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的不良信息,大学生需要提高辨别能力,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最后,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可能对大学生的视力和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大学生上网已成为一项普遍的日常活动。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合理安排上网时间,提高信息获取和辨别能力,健康上网。同时,学校和家庭也应加强对大学生上网行为的引导和监督,共同营造良好的上网环境。
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三
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
网络是信息的海洋。它不仅仅是人们表现自我的空间,更是人们为学习、工作、生活提取各种有用信息和进行种种交流的工具。网络的能量是巨大的,它带领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它既能为人们创造无限的财富,也能诱使人们掉进痛苦的深渊。对于人类,尤其是对于我们大学生群体,网络到底是虚拟的伊甸园,还是潘多拉的盒子?网络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种种网络现象折射出的又是怎样的深层心态?带着这些疑问,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会近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关于大学生上网及其心态的调查。本次调查报告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样本总量为500份,实获有效样本483份,有效问卷率为96.6%。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1、年龄结构。大一占38.7%,大二占31.1%,大三占18.8%,大四占6.6%,其他占4.8%。
2、性别结构。男生占49.3%,女生占50.7%。
3、消费水平。月消费在400以上的占80.7%,在400以下的占19.3%。
二、网上活动的主要内容
学生网上的主要活动是:看新闻、使用免费信箱、利用网络资源、网上聊天、网上游戏、电子商务、使用免费个人主页等。
三、学生网民的特点
1、随意性大。从上网原因和聊天话题两方面都体现出大学生上网存在较强随意性。10.4%的学生在高兴时上网,8.5%的学生在心烦时上网,27.7%的学生在无聊时上网,53.4%的学生不定时上网;在聊天话题方面;15.7%聊个人情感,16.4%聊兴趣爱好,19.3%聊生
活经历,5.5%进行学术探讨,43.1%毫无重点的聊。
2、网络知识贫乏。许多大学生在网上除了聊天、使用免费电子信箱、看新闻外,就不知道做什么。调查显示:16.4%的学生不知道"搜索引擎"、"BBS"为何物,在知道的人中也分别有25.6%和62.6%的学生没有使用过。使用免费电子信箱除了收发E-mail外,8%学生用于联系工作,34%的学生用于收发电子杂志,2%的学生还用于收发贺卡和手机短信息等其他服务,56%的学生没有其他用途。
3、不成熟性。63.1%的学生曾因上网而耽误过上课。学生们更注重互联网的娱乐、资讯、拓展生活空间的功能而非学习的功能。在谈到网络对学习的影响方面,22.4%的学生认为能从网络获取信息以促进学习;40.7%的学生认为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思维能力;26.3%的学生认为花费太多时间上网娱乐致使成绩下降;10.6%学生认为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会产生不良影响。对于非法和不良信息站点,27.1% 的学生曾误入,31.3%的学生曾好奇进入,17.5%的学生经常接触,24.1%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这些不健康的内容,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虽不是主流,但却是不可忽略的现象。
四、学生上网存在的问题
1、既费钱,又影响身体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在每周上网时间方面,17.7%的学生在2小时以下,20.9%的学生为2-5小时,25.1%的学生为5-10小时,19.5%的学生为10-20小时,16.8%的学生在20小时以上;在上网时段方面,23.2%的学生在白天上网,33.9%的学生在晚间上网,35.2%的学生在周末上网,7.7%的学生还经常上通宵。如果按2元/小时计算,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名大一的男生还反映,自上网后,视力明显下降,肩部、腰部经常疼痛。
2、上网环境差。45.9%的学生在校内上网,44.3%的学生在网吧上网,利用自己电脑上网的仅占9.8%。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网吧,都非常拥挤,且空气相当污浊,尤其是网吧,每台电脑所占面积还不超过1.5平方米。
3、学校的教育不到位。31.9%的学生的网络知识来自于网络,30.2%的学生的网络知识来自于书籍,26.7%的学生的网络知识来自于向同学朋友请教,从学校教育(如计算机课等)获得网络知识的学生仅占11.2%;同时,对于学校举办网络知识讲座,仅有17.4%的学生表示一定去,如果有时间就去的学生占57.9%,不感兴趣的同学占24.7%。由此可见,学校的网络知识教育不到位,学生已对从学校获得网络知识失去信心。
4、沉迷于网络的虚拟化。大学生感兴趣的两个重要主题是网上交友和网上恋爱,这两个主题又是和网上聊天分不开的。调查显示:94.6%的学生在网上聊过天。对于聊天的评价,14%认为是排解现实中压抑不满的重要方式,16%认为是展现另一个自我的途径,33%认为是最好的消遣方式,17%认为是重要的交友途径,仅有20%认为是无聊。虽然多数同学都知道网上的信息未必真实,但由于网上交友可以突破现实生活空间的局限性,而且表现自我时没有思想负担,所以他们还是乐此不疲。5.2%的学生还有过网恋经历,对于网恋的原因,24%学生是为了排遣寂寞,28%的学生是为了寻求刺激,12%的学生是为了追求浪漫,36%的学生是为了赶新潮。除此之外,网上游戏也体现了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化,22.8%的学生认为刺激过瘾,24%的学生认为可以展示自己才能,满足成就感,25.3%的学生没玩 过而无法判断,27.9%的学生认为无聊。
5、影响学习成绩。63.1%的学生曾因上网而耽误过上课,26.3%的.学生认为花费太多时间上网致使学习成绩下降。大二的一名女生说她迷上聊天后,脑海里总是惦记网上的蒙面人,推测他的性格、人品,猜想他的语言真实性,甚至还得挤出时间与对方相会,浪费了很多时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五、对调查结果的一些思考
信息时代匆匆的步伐让大学生不能不使用和接受网络,不管它会带来多大的冲击,也这种冲击中夹杂着多少不良的成分。作为主宰新世纪的一代,大学生终归是离不开网络的。为什么同样是应用网络,大学生就不能挖掘出最实际的意义,而仅仅停留于娱乐和消遣?这恐怕就是一个认识和对待新事物的态度问题了。对于这样一种新事物,既不能视之如洪水猛兽,因为它会带来某些负面的影响而因噎废食;也不能盲目的鼓吹它有怎样的优点。作为大学生,
应该认识到沉溺于网上娱乐的不利,用更多的精力关注网络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网络接触社会,提高辨识和思考的能力。
网络提供了大量信息,又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个性化和国际化的空间,给了大学生一个展示自身能力的大舞台。就在大学生为传统教育那种求同过多,求异过少及封闭式的弊端埋没了个性而叫苦的时候,网络的出现无疑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一块"试验田"。
互联网向大学生展示了各类知识结构,对于知识选择的灵活性大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学习的内容自然大大超出了狭隘的课本范围,这对于大学生能力的提高应是大有裨益的。当然,并不否认网络同时会带来了一些不良的信息,特别对于大学生而言,完整的价值观念还未形成,好奇心又很强,很容易受到外来事物的影响。网络完全开放和虚拟的空间可以让大学生随心所欲的表现自己,但如果把握得不好,猎奇的心态和过分追求个性张扬的心理也许会把大学生引入歧途。
"E时代"是迅速制造距离的时代,在纷繁的现象背后,仍是优胜劣汰的残酷现实,清净的大学校园也是如此,因小看大,不可不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