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情况的调研报告【精简4篇】

时间:2016-02-07 07:49:3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一

标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摘要:

本调研报告针对农业科技成果在实际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通过对不同地区和农业类型的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农业科技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推广应用,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本报告将详细分析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背景

农业科技成果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推广应用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我们选择了不同地区和农业类型的农民作为调查对象,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农业科技成果的了解程度、推广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实地考察,观察和了解农业科技成果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三、调研结果

1. 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较为普遍,但仍存在差距。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有一定的了解,并在实际生产中应用了相关技术和措施。然而,仍有一部分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了解不深,或者存在推广应用不到位的问题。

2. 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调研发现,部分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持观望态度,缺乏信心和动力;部分农民存在技术能力和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部分农业科技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适应性不强、操作复杂等问题。

四、建议和对策

为了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 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了解和认可度,增强其推广应用的信心和动力。

2. 加大技术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技术能力和操作水平,解决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

3.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和改进工作,提高其适应性和操作便利性,减少农民在推广应用中的困难和障碍。

4. 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结论:

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通过加强宣传推广、技术培训、研发改进和政策支持,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水平,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参考文献:

1. 李明,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问题与对策,农业科技发展研究,2018年。

2. 张伟,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农村现代化研究,2019年。

(总字数:606字)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三

  一、大力推广应用农业科学技术,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近年来,全县不断强化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现有农技推广机构50个,专业技术人员184人。在县委的安排部署下,县乡农技推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法》、《农技推广法》、《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涉农法律法规,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工作的投入,狠抓科技兴农工作,全县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成绩,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农产品品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较强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1、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升。近年来,通过推广一糸列新品种、适用技术和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全县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步伐加快,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总量的提高。2011年全县粮棉油总产分别达到38.3万吨、3.2万吨和6.06万吨,分别比十五末的2005年增长9.7万吨、持平和3.07万吨。生猪出栏45万头、家禽出栏800万只,分别比十五末的2005年增长15.5万头、592万只。肉蛋总产5.7万吨,比2005年增长2.3万吨。

  2、农产品品质稳步提升。通过推广优良品种和规范生态健康种养操作规程,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质。水稻推广种植符合部颁二级米标准的优良品种,优质双低油菜种植、优质抗虫棉种植基本实现普及。畜禽产品走绿色品牌之路,其产品进入周边城市和长三角地区。全县已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达28个。

  3、种养结构进一步优化。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调整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种植业沿江沿湖高产优质高效棉花种植稳中有升,中部丘陵和沿湖优质单双晚水稻面积保持稳定,且随着农机化推广,规模化种植迅速扩大;丘陵和山区林下立体生态种养发展较快,畜牧业沿湖水禽养殖、中部生猪和蛋鸡养殖初步形成。此外,全县建成特色专业乡镇11个,特色专业村47个。

  4、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通过推广农村沼气池建设、沼液沼渣有机肥培植、化肥深施、禁限用高毒农药等新技术和措施,农业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日益好转。

  5、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66元,是2005年1797元的3倍多,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发挥应有积极的作用。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做好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工作

  我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县,近年来,粮棉油种植面积在180万亩上下,畜牧业种养大户1200多户,农机协会10多个,农业科技服务范围涉及到千家万户,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任务繁重,农业系统克服困难,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突出良种引进示范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十一五期间,县种植业局、县棉花油菜原种场加强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全县良种覆盖率逐年上升。油菜重点推广了华杂、中油、皖油、中双系列的9个新品种,水稻重点推广了近30个优质品种,棉花重点推广了14个抗虫杂交棉新品种,十一五末亩均单产较十五末分别提高10公斤、15.5公斤和10公斤(皮棉);目前粮棉油大宗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在畜牧业上,引进良种公猪500头,良种母猪1.5万头,年繁育地方良种母猪1万多头,引进种禽50多万套,肉用种牛2000多头。全县生猪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 家禽良种覆盖率80%以上。2010年成功引进了火鸡养殖,2011年合肥正大1200头祖代良种猪场在我县建成投产。

  2、突出适用技术推广,提高集成配套推广能力。近年来,在推广良种的基础上,从不放松新技术、适用技术的推广。种植业方面重点推广了水稻轻简栽培、棉花营养钵育苗、全程化控、油菜轻简栽培、油菜化调和农作物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化作业等适用技术,并将一些适用技术按作物集成配套加以综合推广,提升了农产品产量和品质,降低了成本,促进了农民增收。五年来,全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87万亩,通过测土摸清了土壤状况,建立了每200亩为一个单元的数据库,推行“控氮、稳磷、增钾、补微”施肥技术,共增收稻谷5.67万吨,皮棉0.65万吨,油菜籽0.78万吨,小麦0.12万吨,节省化肥8589吨(纯养分)。畜牧业方面重点推广了标准化畜禽生产技术、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技术、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青贮饲料制作技术等“6大集成24项技术”,结对帮扶指导200多个畜禽规模养殖场。

  3、突出农机与农艺融合,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随着规模种养发展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实施,农业机械化应用越来越广泛,广大群众对农机技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截止2011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32.95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575台,其它各类机具1.4万台套,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0.8%。全县共有各类联合收割机217台,水稻机收面积年达46万亩;油菜机收机械60多台,年机收面积达7万亩;水稻插秧机107台,机插面积达8万亩;新增制茶机械150多台。今年将重点实施和推进三个工厂化育秧项目和两个万亩水稻育、插、收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

  4、突出科技进村入户,提高科技普及率。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过程中,全县根据农技人员的专业特点和群众的需求,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送科技下乡、农技人员分片包干和进村入户等活动。通过召开培训会、现场会和接受咨询等多种途径把农业科技知识传递给广大农民朋友。此外,在农业遭受洪涝、干旱、冰冻、冰雹、疫情等自然灾害后,农技人员总会在第一时间深入现场,调查灾情,根据作物和灾情,制定出科学的生产救灾指导方案,努力把灾害损失降低到了最低限度。

  5、突出示范带动,提高整体科技水平。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基地示范,通过示范,让群众对农业技术看得见、摸得着,其示范辐射作用尤为显著。近年来,我们培育各类示范基地近100个,覆盖全县各乡镇。五个粮棉油部级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稻鸭共生、猪沼果(蔬)健康生态养殖基地、沿湖地区循环经济养殖基地,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以及奇圣蜂业、刘氏蜂业、宏源瓜子、俊诚农机等合作社,在品种选用、技术推广上示范效应明显,带动作用突出,已成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先行者。

  6、突出科技服务创新,提高科技推广普及率。创新是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永恒的主题。在工作中,各地涌现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汇口农技站创办了农技推广“空中课堂”,定期通过电视飘字等方式服务棉农;推行“绿色植保”和“公共植保”,全县组建了56个专业化病虫害防治组织,既减轻了防治成本,又提高了防效;全县成立了14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了合作社联系群众、推广技术的优势,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促进社员增收。畜牧、农技、农机等专业技干,深入规模养殖场、种植大户、农机大户进行定点帮扶,全程进行技术服务。此外通过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邀请省、市专家来我县开展科技服务和讲座活动,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的科技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工作在各级的支持帮

助下,通过全体农技人员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现代农业科技迅速发展相比,仍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农技队伍力量不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经过多次管理体制的调整,人心不稳,且队伍老化严重。乡镇农技站、畜牧兽医站总编制数139人,实有113人,平均年龄45.5岁,其中有25人在乡镇政府从事行政工作。且在岗基层农技人员普遍知识老化。部分乡镇业务干部服务面积达1.5万亩。

  二是基础设施薄弱。乡镇农技站、畜牧兽医站办公生活设施设备建设严重滞后。乡镇农技站、畜牧兽医站有四个乡镇站无房办公,绝大部分乡镇站办公生活用房是危房,并且推广服务手段原始,仍停留在一张嘴、一张纸、两条腿、两个轮子的初级阶段。在乡镇站所中农技推广部门条件较差。

  三是经费投入不足。过去由于乡镇农技站通过经营弥补推广经费不足,因此,县乡未将农技推广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省政府办公厅皖政办[2011]79号文件要求基层站为公益性服务机构,不得从事经营活动,我县从4月30日起全部将基层站经营性职能分离,停止经营活动。如果推广工作经费得不到保障,将势必影响农技推广队伍的稳定和作用的发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新世纪以来,连续九个中央1号文件锁定三农,今年中央1号文件主题就是农业科技创新,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全面做好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工作。

  一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充分利用农业科研、高校的科研成果,加速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普及推广农业适用技术,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二是积极主动争取支持。根据全省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总体要求,全省将全面启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在条件建设、队伍管理、示范县项目建设、经费投入上都会有新突破,我们将积极主动争取,进一步加快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事关农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责任重大,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农技推广职能,细化工作任务,建立管理、激励、约束的工作机制,推行多方联动的考评机制,抓好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农技人员的积极性,扎实做好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工作,为全县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稳定尽职尽责。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四

  为进一步弄清我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情况,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探索出符合我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科学管理机制,为全市有效利用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当好参谋,由市政协副主席金德钧牵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深入到龙凤镇、白杨坪镇、白果乡等地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近几年,我市按照国家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方面,重点推广农业“三新”技术和机械化作业技术,共推广应用30多个新品种、20多项新技术、10多项新模式、4项农业机械化作业技术。“三新”技术和机械化作业技术涵盖了土肥、粮油、植保、蔬菜和生态能源等方面,涉及水稻、玉米、马铃薯、大豆、油菜、番茄、辣椒、茄子、甘蓝、白菜等主要作物,并将一些适用技术按作物集成配套建示范样板加以综合推广,使样板建设区域内的农户比非样板区域内的农户亩平增收400元左右。

  (一)主要成绩

  一是农产品产量在提升。通过“三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我市农产品产量有所提升。2012年、2013年、2014年全市粮油作物产量分别达22.3万吨、23.1万吨、25.2万吨。增幅分别为3.6%、9.0%。

  二是农产品品质在增强。通过推广优良品种、规范种植技术、合理指导农民施肥和用药,使农产品品质有所加强。如我市水稻推广种植符合部颁二级米标准的优良品种,优质双低油菜种植基本实现普及,全市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达16个。

  三是种植结构在优化。通过选种、试验优化了种植结构,立体高效种植模式得到了有效推广,高产优质高效水稻种植稳中有升,低海拔地区油菜+甜玉米等一年两熟,新建茶园套种大豆的种植模式,玉米+马铃薯+大豆混作模式,烟叶+秋马铃薯轮作模式等较普遍。

  四是生态环境在改善。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培肥(绿肥)、绿色防控等技术,合理施用化肥,禁限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等新技术和措施,在培肥地力的同时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日益好转。

  (二)主要做法

  20xx年我市粮棉油种植面积在109万亩,农业科技服务范围涉及到千家万户,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优化措施,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转化

  近年来,我市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实施为依托,建成了市直农技推广部门+乡镇办农业服务中心+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全市农技推广网络体系。通过良种示范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使全市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新技术、适用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集成配套推广能力。随着规模种植的发展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实施,农业机械化应用越来越广泛。科技进村入户,提高了科技普及率。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十分显著,30个农作物示范基地覆盖了全市所有乡镇,已成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先行者。

  2、创新服务,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时效性

  恩施市农业局定期通过电视视频、手机报、宣传信息等方式服务农民,推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辐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合作社联系群众、推广技术的优势,促进社员和农民增收。同时长期深入种植大户、农机大户进行定点帮扶,全程进行技术服务。

  3、着力培训,提高农业成果科技推广应用广泛性

  近两年,依托部级高产创建、阳光工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资金等项目,对我市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职业农民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全市每年共培训基层农技人员300人左右、农民3万余人,发放技术资料5万余份、发表专业知识宣传报道100余篇。

  4、狠抓项目,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提供资金保障

  xx年,共承担项目21个,项目资金合计1269.5万元。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的种植水平,粮油作物的产量逐年递增,促进了部分专业合作社和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保障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存在问题

  我市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1.队伍不稳、机制不活,影响着我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效率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经过多次管理体制的改革与调整,已经造成了人心不稳、队伍老化,农技推广“空壳”的现象。目前,全市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总人数为270人,其中有80人在乡镇政府从事行政工作,剩余的.190人,象征性的分布在全市17个乡镇办事处,172 个村;而市直从事农业工作的72人,平均年龄也在45.5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在我省农村推行“以钱养事”管理机制,基层农技人员由事业单位变成了社会人,许多骨干转行,人才进不来,管理运行机制不畅,“钱少、兼业、年龄断层、知识匮乏”是我市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队伍和网络建设的基本写照。

  2.经费不足、设备滞后,阻碍着我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力度

  据相关资料报道,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经费一般占农业总产值的0.6%--1%,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湖北省不足0.2%,我市人均经费就更少,乡镇农技站以钱养事到参照事业单位管理时间不长,农技推广经费不足,工作经费几乎为零。同时,经费不足使大部分基层农技中心办公设施设备建设严重滞后,多人共用一台电脑,没有交通工具,更缺乏照相机、摄像机等一些必备办公设备。最新的农业技术、最好的科技成果无法或不能及时送达到乡村,推广到农户。最原始的“一张嘴、一张纸、两条腿、两个轮子”的培训方式与推广手段与现代农业的现代科技、现代装备的要求相差甚远。

  3.壮年务工、老人种田,增加了我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难度

  目前我市农村文化程度较高、体力较强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居家的农业生产经营者整体素质较低,创新意识薄弱,对农业科技的接纳能力较差,对新的品种、新的种苗栽培技术和农药、肥料的基本性能弄不懂,新型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另一方面,农户更加懂得科技成果投入的成本和预期收益,只有预期收益高入预期成本时才会选择新的生产技术,这就增加了新科技、新成果、新技术的农村推广难度。同时,农民居住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小规模经营与采用现代化技术也存在着一些矛盾,一些机械技术、工程技术、组织配套技术等新型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采用受到限制。

  4、体系不畅、力量分散,影响着我市农业成果推广应用整体水平

  目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仍主要是对上级负责,自上而下运行。政府、部门、企业与农民之间没有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缺乏共同的目标和科学的组织。在我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活动中,企业成了活动的主体,企业与农民及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有着合作的紧密性和依赖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企业做得多,政府做得少,基层政府在此项工作中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基层农技人员只是起到了辅助作用。制度保障与效益评价机制缺失,可研与推广、服务与市场之间没有完全按市场规律运行。行政计划占有较大比例,再加上农业本身的效益比较低 ,农民缺乏追求科技创新的原动力,普及新技术、推广新成果在一些地方难以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几点建议

  1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队伍建设

  一是稳定现有农业科技队伍人员。优化运行机制,制定出农业科技成果技术推广的相关激励机制,发挥和调动农技人员推广农业科技的积极性,实行技术推广与经济报酬挂钩,增强农技推广机构的经济实力,使基层原有农技推广人员留得住,达到有人做事的目的。

  二是引进和培养新的人才。近些年来由于体制在原有农技人才的吸纳和引进上很有缺陷,多年来没有补充新的人员。要根据全市农业发展和产业建设的需要从外地引进一批专业人才,要从大学农技专业方面招收一批新型人才,同时选送一批原有人才到学校或农业科研单位培养。

  2、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经费投入

  一是建立农技推广专项基金。要把我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经费列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明确每年经费投入增长比例,逐步制度化地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技推广的份额;有关部门每年拨出科教兴农专项活动经费和重大科技成果技术推广专项活动经费,用于资助科教兴农成果转化推广活动;有效利用各种财政政策,调整支农资金投入结构,以保障我市农技推广经费的落实。

  二是进一步拓展投资渠道。加速农业科技成果技术推广资金在农业科研开发推广过程中的流动,优化流通环境,使资金在流动过程中增值再投入到农业科技活动中去,以增加农技投入经费的不足,形成科研转化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环。有效利用各种财政政策,调整支农资金投入结构;组织各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计划,支持一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启动。同时进一步争取金融部门的贷款支持。

  3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培训工作

  组建一定数量的农业技术及农业科技成果技术应用培训中心,建立科技成果技术推广绿色证书。通过市、乡、村三级网络,加强对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农民等进行多层次培训,采取办培训班、邀请专家教授讲课、广播电视讲座等多种形式,实现农业科技成果技术推广应用“绿色证书”培训制度。通过培训取得农民科技成果技术推广员职称,使这些通过农民培训后的成果技术推广员成为我市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和转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新技术、培育和选用良种、防治病虫害及技术咨询的带头人。

  4、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平台建设

  一是建立“一主多元”的农业科技成果技术推广体系。即以乡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研教学单位、涉农企业等多方力量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的多元化推广体系。

  二是疏通科技成果技术推广的渠道。建立组织机构。形成以市为重点,以乡为骨干,以村为基础,以民间科技组织为补充的农业科技成果技术推广网络和以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主体农技推广组织体系。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农业科技成果技术推广的全程服务,提高成果技术转化的有效性,促进科技成果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抓科技情报信息系统建设,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会、技术转化交流会,把科技信息尽快送到农民手中。建立农业专业研究会和农民技术协会。

  三是整合科技成果技术推广力量。一方面要组建好能切实履行公益职能的农业科技成果技术推广应用队伍。另一方面要整合力量,鼓励企业、农民等参与农业技术成果技术推广应用,加大对农业企业、农民技术协会、种养大户参与农业科技成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支持力度。

  四是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新型农民。要结合我市农村现有劳动力现状,鼓励大学生和青年农民工到农村创业,通过信贷等一系列措施,保证其创业资金的来源;同时对他们进行技术和经营方面的培训,让其尽快掌握农业科技成果技术推广应用的相关知识及生产技能;同时要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树立支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就是支持“三农”发展的观念。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情况的调研报告【精简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