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调查报告【推荐3篇】

时间:2018-04-09 03:18: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调查报告 篇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社会服务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为了适应这些变化,不断提高社会服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各地纷纷进行了创新探索。本篇报告将重点介绍某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情况,并分析其对社会服务的影响。

一、创新措施

该市社会服务管理部门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建立了一个全面的社会服务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了社会服务需求的采集、服务资源的整合、服务过程的监管等环节。通过这个系统,市民可以方便地查询和申请各类社会服务,同时管理部门也能及时掌握市民需求和服务资源的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资源调配和服务监管。

另外,该市还加大了对社会服务机构的政策支持和培训力度。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社会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和提高服务质量。同时,为了提高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该市开展了一系列培训和指导活动,帮助服务机构提升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创新效果

通过创新措施的实施,该市社会服务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社会服务的便捷程度大大提高。由于信息系统的建设,市民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轻松查询和申请各类社会服务,不再需要排队等待。这不仅节省了市民的时间和精力,也提高了市民对社会服务的满意度。

其次,社会服务的覆盖范围扩大了。通过整合各类社会服务资源,管理部门将服务机构和市民需求进行了精准匹配,确保了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政策支持和培训活动的开展,也吸引了更多社会服务机构的参与,进一步丰富了社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最后,社会服务的质量得到了提升。通过培训和指导活动,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专业能力得到了加强。这使得服务机构能够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提供更加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虽然该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使用仍然不够广泛。虽然建立了信息系统,但仍然有一部分市民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存在困难,导致他们无法充分享受到社会服务的便利。因此,管理部门应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培训力度,提高市民对信息系统的认知和使用能力。

其次,服务机构的质量参差不齐。虽然通过培训和指导活动提高了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但仍然有一些服务机构存在服务质量不高的情况。因此,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服务机构的监管,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确保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果。

最后,社会服务的公平性仍然需要提高。尽管通过整合资源和匹配需求,社会服务的覆盖范围得到了扩大,但仍然存在一些弱势群体无法获得到应有的社会服务的情况。因此,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支持,通过政策和措施,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公平的社会服务。

总之,该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问题和挑战。希望管理部门能够进一步完善创新措施,解决问题,提高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满足市民的需求。

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调查报告 篇三

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形式结构,从外部形式上看,调查报告由标题、前言、主体、结语四个部分组成。下面YJBYS小编为你送上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调查报告。

  我国确定了36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值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价值,具有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社会价值,具有利民惠民的群众价值,具有提升管理效能的应用价值。XX市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和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围绕“社情全摸清、矛盾全掌握、服务全方位”的基础性工作目标,构建了人口基础信息、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社区综合服务三大系统,全力推进综合试点工作重点突破,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构建三大系统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现实条件

  从国家大局看,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在社会领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管理,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不断就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制定方针政策、作出工作部署,有力推进了社会管理改革创新。现在,我国建立了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体系,构建了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制定了社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同时也应看到,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2010年10月,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从XX市情看,经过“十一五”的跨越式发展,宜昌综合实力跃居中部地区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发展前列,进入全国百强。这为宜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解决社会领域存在的问题,打下了重要物质基础。在社会管理领域,XX市委、市区政府多方协调社会关系、注重规范社会行为、勤奋解决社会问题、不断化解社会矛盾、努力促进社会公正、认真应对社会风险,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十二五”时期既是宜昌在新起点上实现发展新跨越、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又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对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优化发展环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XX市委、市区政府认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管理是服务的手段,服务是管理的最高境界。社会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创新工作千头万绪,但又不能胡子头发一把抓,只有从矛盾最多最大最尖锐的地方突破,社会管理创新才会有的放矢,才会彰显价值。综合分析宜昌社会管理方面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三点:(1)基础信息不明。XX市面积21000多平方公里,2010年常住人口为4059686人,流动人口近百万。随着社会的开放性、流动性不断增强,实有人口、实有房屋、重点人群等服务管理对象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信息不畅,社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2)矛盾化解不够。当前,宜昌城市化正加快推进,因征地拆迁、劳资争议、医患纠纷、人口流动、城管执法、移民问题等等引发的各类社会矛盾多发高发、相互叠加。由于职权所限等多方面原因,不少基层同志不愿、不敢面对矛盾,导致矛盾收集不及时、不完全,更谈不上有效化解。(3)服务群众不力。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和社会管理重心的不断下移,社区在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由于社区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社区服务资源和工作力量没能有效整合;社区负担过重,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活力不够;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不完善,不能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形势所迫、民心所向。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会议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动宜昌科学发展,根据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省委、省的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2010年12月,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的政府出台了《XX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XX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2011年1月4日,召开了全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动员大会,XX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大幕由此拉开。

  二、构建三大系统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构建人口基础信息系统

  为了全面摸清XX市实有人口以及与之密切关联的“户政、住房、计生、就业、社保、民政、工商、司法”等各类基础信息,XX市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构建全市人口基础信息系统,初步实现了人口信息从静态管控到动态管控,从单一管理到综合管理利用。

  首先,细化服务管理单元。宜昌大胆改革现行城市服务管理层级,建立“数字网格”,以社区网格为城市服务管理的基本单位。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将城区112个社区划分为1110个网格,在两级政府行政体制框架内,形成市、区、街道、社区、网格五级服务管理层级,变原来的“四级管理服务”为“五级管理服务”。通过社区网格边界勘查和城市部件普查,网格“四至”界限清晰,城市部件归属明确,为全面摸清社情信息、实施精细化的服务管理奠定基础。

  其二,创新信息采集机制。把信息采集工作建立在群众广泛参与的基础之上,建立专群结合的信息动态采集机制。一是着力信息来源全覆盖

。组织“新八大员”社区志愿者广泛收集信息,为网格管理员及时提供人口、房屋等基础信息变动情况。同时,网格管理员在服务群众中主动采集小区、房屋、门牌、住户、居住人等基础信息。通过统一配发的3g无线信息采集终端—“社区e通”,直接上传到全市人口基础信息系统。二是着力信息核查专业化。网格管理员根据社区志愿者等提供的信息和网格监管中心的指令,入户核查和调查,并利用“社区e通”及时更新。三是着力信息工作有效监管。通过网格管理中心(站)日常管理、网格监管中心gps定位监控以及志愿者组织的内部约束机制,确保信息采集及时、全面、准确。通过专群结合、“面上收集和点上核查”相结合的方式,既实现了各类信息全面收集、动态更新,又避免了信息频繁多头采集、入户扰民。

  其三,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宜昌依托电子政务专网,整合公安、人社、民政、司法、房管、工商、计生、卫生、教育、残联等部门信息资源,建立起多方响应的人口基础信息共享交换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将收集的各类人口信息与部门信息进行关联、比对、核查,形成包括人口、房屋、就业、社保、计生、信用等9 大类、189个子项的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网格管理员根据“两实”调查和人口普查的基础数据,通过“社区e通”进行录入。公安、司法、民政、卫生等部门对 25779名吸毒人员、爱滋病人、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精神病人等重点人群进行信息录入和数据图层叠加工作。2011年5月,全市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初步建成。

  其四,强化信息综合利用。XX市拓展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功能,充分发挥其在服务群众、维稳处突、应急救援等方面的信息支撑作用。我们利用空间地理信息技术(gis),对城区人口基础信息进行空间化处理,在1:500电子地图上直观展示出了“人、房、物”等各类基础信息及分布情况,实现了便捷的信息查询、统计和准确的空间定位。公安、消防、计生、房管、司法等部门在基础管理、信息研判和应急管理等方面,正积极探索利用方式。消防部门利用人口基础信息平台,建立起新的消防应急指挥系统。

  (二)构建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系统

  XX市在试点中立足于全面收集、有效化解矛盾,着力再造矛盾化解工作流程,创新组织构架和工作方法。

  首先,全面收集矛盾。XX市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心(站)的作用,依托社区专职工作者、网格管理员、社区志愿者,通过居民恳谈、干部(党员)下访、定期排查、诉求热线、网络巡查、媒体监督等渠道,将矛盾排查化解关口前移到社区、网格、楼栋,全面收集各类矛盾纠纷。为了有效调动基层干部主动走进矛盾、收集排查矛盾的积极性,宜昌开发了“社会矛盾联动化解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并通过电子政务专网延伸到社区。系统运行近一年来,全市共收集各类社会矛盾1万余件。先期试点单位石板溪社区,收集的矛盾数量同比增加5倍,实现了全面收集、主动掌握。

  其二,再造矛盾化解工作流程。社区收集的矛盾,能化解的及时就地办结“销号”;无法化解的按矛盾的不同类别在系统中进行分流,由相关责任单位按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办结。为了明确程序、提高效能,XX市构建了社会矛盾联动化解流程电子图。参与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的34个市直部门,再造内部化解流程,大幅压缩矛盾化解时间,压缩比为59%。按照“一门受理、分线处理、一笔审批、统一回告”的工作机制,一个窗口受理社区上报的社会矛盾,分“即办件”和“承诺件”及时分流到相关科室或协调有关部门予以办理。办理完毕后,再统一将化解情况回告社区,向群众反馈。如市城管局通过成立应急指挥中心,实行“三心合一,三环运行”,大大提高了矛盾化解和城管应急处置的效率。

  其三,联动化解矛盾。2011年1月,社会矛盾联动化解工作在城区全面启动,所有街道、社区和相关市直、区直部门267个单位纳入联动系统。一是上下联动。对于社区自身无法化解的矛盾,改变原有的多层次逐级上报的做法,在矛盾联动化解系统中直达市直、区直部门或街道,实现社区、街道、部门三级联动化解。二是部门联调。构建矛盾大调解工作格局,积极开展“诉调对接”、“检调对接”、“警司联调”,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配合和相互融合。2011年前4个月,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心(站)通过矛盾联动化解平台共受理各类矛盾2035件,办结数1826件,办结率为90%,其中,90%的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其四,强化检查监督。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在市综治办内部成立了“市社区网格监管中心”,选调了 6名工作人员,利用电子监察系统“红灯预警机制”,对延时办理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施直接监督。“中心”成立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就对28起超期预警事项进行了重点督办,对35起办理超期、评价不满意事项进行了调查处理。“市社区网格监管中心”利用gps定位技术对网格管理员实施现场监督。市、区综治办对责任单位实行分级考核,考核结果每月一通报,并与单位综治目标管理、文明机关创建、公务员年度考核挂钩。

  (三)构建社区综合服务系统

  XX市在综合试点工作中,坚持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大胆进行基层体制重大改革,通过“三个三”的体制创新,全面推动行政服务、社会服务、法律服务“三进社区”,有效提升基层综合服务管理能力。

  首先,改革基层服务管理体制。XX市借鉴“大部门制”的改革经验,整合服务资源,凝聚工作合力,重构基层组织体系。在街道社区组建了“三个中心、三个站”。一是整合街道劳动保障所、民政办、计生办、残联等部门的职能和人员,建立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综合履行便民服务职能。二是整合街道原综治办、信访室、司法所等部门的职能和人员,建立“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综合履行维稳职能。三是新建街道“网格管理中心”,综合履行推进辖区网格化管理的职能。在社区对应成立“三个站”,履行相应职能。目前,各街道、社区“三个中心、三个站”机构、人员全部到位,新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体系初步建立。

  其二,增强基层综合服务力量。在试点中,我们始终注重组织和发动群众参与到社会管理之中,在基层建立了“社区专职工作者、网格管理员、社区志愿者”三支队伍。一是扩大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每个居委会社区专职工作者从5人增加到7至9人。二是组建社区网格管理员队伍。按照“一格一员”标准配置网格管理员,通过公开招录和整合综治、人社、民政、公安等部门的基层协管力量,组建了1110名社区网格管理员队伍。其中,大专学历占62.73%,大学本科学历占17%,40岁以下的占88%。网格管理员综合履行“信息采集、综合治理、劳动保障、民政服务、计划生育、城市管理”六项职责。目前,网格管理员由 “市社区网格监管中心”负责管理,实行“统一购买服务、统一薪酬待遇、统一综合履职、统一考核管理”。三是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按社区志愿者注册率占居民人口10%的标准,积极组建综合信息员、环卫监督员、治安巡防员、民间调解员、劳动保障服务员、社会养老服务员、计生服务员和心理咨询疏导员组成的“新八大员”志愿者队伍,协助网格管理员开展社情信息收集等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目前,在城区重点路段协助维护交通秩序的就有1.6万名志愿者。

  其三,推动三类服务进社区。XX市强化社会管理中的政府服务和社会协同管理,是依托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站),建立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以此推动行政服务、社会服务、法律服务进社区。整合面向社区居民的各类社会服务,利用信息化技术,与有关部门和组织的业务处理系统对接,建立了社区前台受理—— 部门(组织)后台办理——社区前台回复的运行模式。政府职能部门把凡是可以由社区代办的行政服务事项,下放到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办理,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服务。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动员各类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大力实施“闲散青少年志能激发、刑释解教人员帮扶安置、吸毒人员管控关爱、精神病人救治康复、留守儿童亲情关爱、空巢老人孝亲服务”等工程。组织法学会、律师协会、消协等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法律援助、法律咨询、消费维权”进社区活动。市区涌现出“孙万清平台”、“爱心超市”、“明跃热线”、“平价医疗”、“农民工公寓”等一批特色社区服务的典范。

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调查报告【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