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物流开题报告 篇一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运输过程中采用环保、高效的技术和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物流逐渐成为物流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绿色物流的核心目标是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物的产生,通过采用节能技术、优化运输路线、提高车辆利用率等手段,减少物流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同时,绿色物流也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物的减少,通过回收再利用、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等举措,降低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绿色物流的实施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合作。首先,政府应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监管,推动物流企业采取绿色技术和措施。其次,物流企业需要积极主动地进行绿色物流改造,投入研发和应用绿色技术,提高运输效率和减少环境影响。同时,物流企业还应加强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共同推动绿色物流的实施。最后,消费者也应积极参与绿色物流,选择环保的产品和服务,减少包装废弃物的产生。
绿色物流的实施对物流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绿色物流的推行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物的产生,降低物流成本,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其次,绿色物流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同时,绿色物流也符合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可以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绿色物流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首先,绿色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应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对物流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提出了要求。其次,绿色物流的实施需要各方的合作和共同努力,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最后,绿色物流还需要消费者的支持和认可,需要提高消费者对环保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和需求。
综上所述,绿色物流是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对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绿色物流的实施需要政府、物流企业和消费者等各方的支持和合作,也需要克服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绿色物流的目标,推动物流行业朝着更加环保、高效的方向发展。
绿色物流开题报告 篇二
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和机遇。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物流逐渐成为物流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关注点。绿色物流旨在通过采用环保、高效的技术和方法,减少物流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物流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物流的实施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物流企业应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绿色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例如,采用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优化运输路线、提高运输效率等,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其次,物流企业还应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和协调,通过整合资源和信息,优化物流过程,减少物流环节中的浪费和损耗。此外,物流企业还应加强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共同推动绿色物流的实施。最后,消费者也应积极参与绿色物流,选择环保的产品和服务,减少包装废弃物的产生。
绿色物流的实施对物流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绿色物流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通过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和方法,物流企业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其次,绿色物流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绿色物流可以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同时,绿色物流也符合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可以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绿色物流的实施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首先,绿色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应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对物流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提出了要求。其次,绿色物流的实施需要各方的合作和共同努力,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最后,绿色物流还需要消费者的支持和认可,需要提高消费者对环保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和需求。
综上所述,绿色物流是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对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绿色物流的实施需要物流企业、政府和消费者等各方的支持和合作,也需要克服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绿色物流的目标,推动物流行业朝着更加环保、高效的方向发展。
绿色物流开题报告 篇三
绿色物流开题报告范文
1.结合毕业设计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进入21世纪,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使人类的生存空间和生活质量较以往都有了质的飞跃,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口膨胀等重大危机[1].而作为大量消耗能源、燃料,也以噪音、废气破坏环境的物流业,在发展上必然面临很强的制约[2].因此,必须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从而来更好的实现绿色物流。
现代物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在越来越受到关注,不单单因为其是“第三利润源泉”同时也在为如何能做到更绿色,更节能努力着,要把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放在发展的首位,建立全新的从生产到配送全过程效率化的、信息流与物质流循环化的、环保化的绿色物流系统[3].目前,世界上各国都在尽力把绿色物流的推广作为物流业发展的重点,积极开展绿色环保物流的专项技术研究,促进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和开发,进行回收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研讨,以及积极出台相应的绿色物流政策和法规,努力为物流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4].
1.1绿色物流理论基础
1.1.1可持续发展理论[5].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构成威胁。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了物流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维护了自然环境环境的平衡,达到环境与物流的共生[6]. 生态持续。生态持续要求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方式,切实保持整个生命支持系统的完整性,积极治理和恢复已遭到破坏和污染的环境。 经济持续[7].经济持续要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开发应用高新技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配置,节约能源,降低消耗,为快速实现绿色物流节减少有害废弃物的流出和排放,使经济和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致对后代人构成危害。
1.1.2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1.1.3生态伦理学理论。生态伦理学迫使人们对物流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
1.2我国绿色物流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绿色壁垒逐渐兴起。尤其是进入WTO后,我国的物流行业在经过合理过渡期后,将取消大部分外国股权限制,外国物流企业将进入我国市场,势必给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巨大冲击[8].这意味着未来的物流业将有一场激烈的竞争。我国物流业的起步较晚,绿色物流还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在绿色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上先进技术国家在绿色物流的观念上、政策上以及技术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9].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倡大生产大市场大消费,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的同时,创建我国的现代绿色物流,提倡高效节能,绿色环保,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10].我国物流业加紧发展绿色物流,是应对未来挑战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的重要机遇[11].
1.3如何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绿色物流管理作为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使我国绿色物流得到一个适合的发展空间,无论政府有关部门还是企业界,都应强化物流管理,推进绿色物流的发展[12].
1.3.1政府应采取对发生源的管理、对交通量的管理、对交通流的管理的绿色物流管理措施。推进绿色物流加强政府管理,是构筑绿色物流发展框架基础,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1.3.2企业应采取绿色运输管理、绿色包装管理、绿色流通加工、废弃物物流管理的绿色物流管理措施[13].通过重视民间绿色
物流的倡导,加强企业的绿色经营意识,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自律型的物流管理体系。由此可见,物流绿色化对我们来说,还有相当漫长的一段路途。如今世界上的一些大的.物流公司进入中国,跨国物流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由于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故必须要加快物流的绿色化建设,物流企业必须加快调整和整合,如若不然,就会失去竞争力,一旦国外在物流业的绿色化上设置准入壁垒,我国稚嫩的物流业就将遭受巨大打击[14].可以说,发展绿色物流是参与全球物流业竞争的重要基础。因此,大力加强对物流绿色化的政策和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物流系统目标、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活动组织等进行改进与调整,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化和对环境的最低损害,将有利于我国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政策,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我们更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让物流这个新兴产业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新的篇章[15].
参考文献:
[1]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128~134.
[2]闫彦。绿色物流战略规划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131~152
[3]祁洪祥。发展绿色物流的策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46~49.
[4]王长琼。绿色物流[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5~23.
[5]张敏。现代物流与可持续发展[D]山东农业大学,2004,12~19.
[6]王长琼。绿色物流的产生背景及发展对策初探[J]物流技术,2002,(06),56~61.
[7]蒋军,邹丹。浅议绿色物流中运输绿色化[J]物流科技,2008,(05),36~41.
[8]郭兰。浅谈中国物流须绿色化经营[J]商场现代化,2007,(07),18~23.
[9]李红霞,雷丙寅。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现状与途径研究[J]科技资讯,2007,(03)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