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益事业资金使用现状调研报告【最新3篇】

时间:2019-07-02 07:43:4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农村公益事业资金使用现状调研报告 篇一

随着农村公益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解决农村公益事业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此份报告,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改进建议。

调研对象为某县农村公益事业资金使用情况,包括教育、医疗、扶贫等领域。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首先,我们发现在农村公益事业资金使用中存在着资金流向不明确的问题。在一些项目中,资金的使用并未按照原定的计划和目标进行,导致资金使用效果不佳。例如,有的学校使用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教育设施的建设,但却忽视了教育质量的提升。这种情况在医疗和扶贫领域也有所体现。因此,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在资金使用前应明确资金的流向和使用目标,并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评估。

其次,我们发现在农村公益事业资金使用中存在着资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一些农村公益事业组织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着缺失和漏洞,容易导致资金的滥用和浪费。例如,一些村级公益事业组织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和审计机制,导致资金的使用和流动无法得到有效监督和控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农村公益事业组织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能力,同时加强对资金的监督和审计。

最后,我们发现在农村公益事业资金使用中存在着信息公开不透明的问题。一些农村公益事业组织对于资金使用情况不够开放和透明,导致社会公众对于资金使用的监督和评估难以实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公布农村公益事业资金使用情况,加强社会公众对于资金使用的监督和评估。

综上所述,农村公益事业资金使用现状存在着资金流向不明确、资金管理不规范和信息公开不透明的问题。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评估,提升农村公益事业组织的管理能力,同时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信息公开,以促进农村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公益事业资金使用现状调研报告 篇二

农村公益事业对于农村地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农村公益事业资金使用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不仅影响了资金的效益和使用效果,也制约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此份报告,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改进建议。

在调研中,我们注意到农村公益事业资金使用中存在着资金流向不清晰的问题。一些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在资金使用中缺乏明确的规划和目标,导致资金使用效果不佳。例如,在教育项目中,一些学校将大量资金用于修建新的教学楼,而忽视了教育质量的提升。类似的情况在医疗和扶贫领域也有所体现。因此,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在资金使用前应明确资金的流向和使用目标,并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评估。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农村公益事业资金使用中存在着资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一些农村公益事业组织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着缺失和漏洞,容易导致资金的滥用和浪费。例如,一些村级公益事业组织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和审计机制,导致资金的使用和流动无法得到有效监督和控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农村公益事业组织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能力,同时加强对资金的监督和审计。

最后,我们发现在农村公益事业资金使用中存在着信息公开不透明的问题。一些农村公益事业组织对于资金使用情况不够开放和透明,导致社会公众对于资金使用的监督和评估难以实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公布农村公益事业资金使用情况,加强社会公众对于资金使用的监督和评估。

综上所述,农村公益事业资金使用现状存在着资金流向不明确、资金管理不规范和信息公开不透明的问题。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评估,提升农村公益事业组织的管理能力,同时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信息公开,以促进农村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公益事业资金使用现状调研报告 篇三

农村公益事业资金使用现状调研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公益事业资金使用现状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加大农村农业投入,统筹城乡发展,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今年,中央的一号文件第六次锁定“三农”问题,明确提出要把对“三农”的投入作为今年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要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广大农村的公益性事业仍然十分薄弱,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国家投资有限、地方财政紧缺、摊派集资废止、“一事一议”筹资难度大的情况下,农村公益性事业建设如何开展?带着这个问题,我局组成调查组,深入到旧县镇村,从资金筹集、使用及管理方面对当前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问题开展了调研。

  一、当前农村公益性事业资金使用的现状

  农村的公益性事业一般是指涉及村民的公有公用和公共利益的事业,它主要包括公共设施建设、社会优抚、救灾救济和扶贫、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环境保护、文化娱乐活动等方面。税费改革前,农村公益性事业主要采取向农民收取“三提五统”来保证运转。“三提五统”加上“两工”的使用及地方财政对农村教育卫生的投入,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基本上能够满足需要。

  税费改革后,上述各项资金及用工项目均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制度。“一事一议”制度虽然在杜绝涉农乱收费上成效显著,但在开展正常的农村公益性事业建设上,暴露出可操作性低的突出问题。以旧县镇村为例,该村近三年公益性事业建设资金约为85.43万元,其中采用“一事一议”方式筹资3次,筹集金额仅为3.9万元,只占资金总额的4.6%。由此可见,当前以农民为主体的筹资筹劳制度不能解决农村公益建设“贫血”的现状,而来自各级政府部门的资金才是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得以维持和发展的主要途径。

  二、农村公益性事业资金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投入机制缺乏,投入主体过于单一。目前来看,村级从各级政府部门获取的资金投入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上级部门政策性投入和村级的项目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性投入主要以公路、渠道硬化、安全饮水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专项工作经费的形式进行下拔。而项目争取则是指村级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到相关部门争取到的资金。从村近三年的资金使用情况看,该村来自上级部门的政策性资金投入为58.78万元,占到资金总额的68.8%,向有关部门争取的资金为21.75万元,占资金总额的25.46%,上述两项资金合计占到资金总额的94.26%,这说明对村来说,各级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是该村公益性事业建设资金的绝对来源。农村公益性事业过度依赖国家投入,而集体、企业、个人等各种社会力量(仅宜昌晟泰公司捐赠1万元,村民自筹3.9万元)没有及时跟上,特别是承担资金融通功能的金融机构的缺席,共同造成了目前农村资金投入渠道单一的局面。

  (二)投入额度偏低,不能满足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的需要。受现有财政体制的影响,县乡级财政仅够维持自身运转,反哺农村的能力较弱,拿不出更多资金支持农村公益性事业的发展。从我县财政投入看,年、年我县本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分别比上年增加了521万元、485万元,但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仍然偏低,年为5%,年为5.8%,财政支农资金中直接用于农业、农民的资金只有30%。

  (三)覆盖面偏小,不能全面发展农村公益性事业。税费改革前,农村公益事业投入制度基本涵盖了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救济、公共卫生、文化娱乐、农村义务教育等在内的农村公益事业。而税费改革后,由于受到农民收入低、部分农民素质不高、缺乏长远眼光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国家在资金投入方向上的引导,目前农村公益性事业的发展都集中在修路、沟渠、安全饮水等民生项目上,投入的资金为48.8万元,占到资金总额的80.6%,而对于农村公共卫生、文化广播等有利于长远发展的项目,则无能力去发展,导致农村卫生、农村文化事业基本停滞不前,农村公益事业质量呈逐年下降之势。如村近三年“一事一议”所议都是道路、渠道和安全饮水等项目,而农村卫生、文化建设项目为零。

  (四)资金难配套,村级筹资和偿债压力大。近几年的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均要求县乡村给予一定的资金配套。尽管要求配套的资金只占整个项目的小部分,但对于那些一无资源、二无积累的村级组织来说,仍然难以承受。以渠道硬化为例,村近三年共硬化渠道3700米,根据政策规定,上级对渠道硬化的补助标准为15元米,而实际建设成本为30元米(山区村由于受地形、运距等因素的影响,建设成本要高于这个标准,村建设成本即为35元米),上级补助资金为5.55万元,村级资金缺口却达到7.4万元,比补助资金高出一倍有余。资金配套的任务沉重,使得村级望“项目”兴叹,并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村级组织改变农村面貌的积极性。

  (五)“一事一议”可操作性低,存在“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现象。根据税费改革的要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道路修建、土地治理项目和村民认为需要兴办的集体生产生活等公益性事业项目所需资金,应当采取“一事一议”的筹集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居住分散、人员外出务工频繁、办公经费紧张的现状导致了“一事一议”成本高且成功率难以保证,同时,“一事一议”在开展中也存在“二难”问题:一是村民意愿难集中,普遍存在“众口难调”的现象。二是议定事项难落实。对于议定事项的执行,主要依靠农村群众的自律和舆论压力,对于拒绝执行的村民,则缺少相应的制约措施。“一事一议”的难于操作直接导致村级组织自我发展的资金匮乏,对一些亟需建设但又没有纳入到上级项目笼子的公益性事业,不能及时给予解决。如各村建于六七十年代的中小堰塘,普遍存在年久失修的情况,但由于无法纳入到小水库整修的范围,长期“带病运行”而得不到有效维护,既不能很好的发挥水利设施的作用,同时又产生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六)后期管理维护任务重,恢复性建设资金缺口大。目前国家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主要以新建为主,后期管理和维护工作没有纳入到项目范围,而是由村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进行解决。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事一议”所筹资金十分有限,只能用于开展诸如清扫、加固等日常性管理工作,对于如路基、渠道水毁、山体坍塌以及跨村的大型维护工程,个别村根本没有能力去解决。特别是部分山区村,每年雨季山洪造成的基础设施水毁现象十分普遍,村级管理和维护的责任大,恢复建设的资金压力沉重,仅年,村水毁道路、沟渠等公益设施所需恢复资金就达到3.6万元,由于资金缺乏,直到目前,仍有部分设施没有完全恢复。

  三、对加强农村公益性事业建设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建议

  加快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村公益性事业停滞不前,必然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体进程。为此,只有尽快建立合理、稳定和有效的资金投入、使用机制,才能破解当前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推动农村公益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构建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体系,使公共财政成为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投入主体。长期以来,我们形成了“城市公益事业政府办,农村公益事业农民办”的不合理局面,公共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没有担负起应有的责任。要实现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财政体系。一是要在公共财政的框架下,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民积极参与、社会资本广泛注入的农村公益性事业筹资机制。二是要围绕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这一目标,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探索和完善农村公益事业发展资金预算制度,不断加大对农村公益性事业的投入比重,规范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制度,努力使公共财政成为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主要投入主体。

  (二)改革农村公益事业投资体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品供给。一是要进一步加大资金争取力度,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惠农资金。二是改革农村公益事业投资机制,协调工商、税务等部门,及时制定和出台能够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向农村流动。三是积极在农村公益性事业的建设和管理使用中引入市场化和民营化,鼓励村级对现有公益设施和资源采取租赁、拍卖等方式进行处置,支持个人及社会组织投资农村公益性事业,以缓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公益事业发展不足的矛盾。

  (三)创新公益性事业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开辟建设资金来源的新途径。当前,在政府资金投入方面,突出的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与良好的财力预期之间的矛盾。这要求我们应当积极创新筹资机制,不断拓宽资金渠道。一是要善于运用金融等工具,通过开发、使用如地方债券、财政担保等形式的金融产品来缓解国家财力供给与建设资金需求在时间上的矛盾,借未来资金解燃眉之急,突破农村公益性事业建设中的资金瓶颈。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扶持发展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三是在“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的基础上,适时出台新的政策,对农村近年因配套资金而新增的债务给予化解。

  (四)改革支农资金的管理方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一是整合项目资金。指定由农业综合开发办牵头制定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规划,并把原先分散在各部门的除扶贫资金以外的支农项目资金集中起来捆绑使用,按轻重缓急,每年解决一批乡村的重点公益事业项目,以发挥更大的资金效益。二是扩大资金使用范围,由原来主要支持农业生产转向支持农业生产与增加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并重,促进农村文化卫生事业全面发展。三是将各类农业补贴资金集中使用,实现有限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目前每亩农田可以获得农业补贴近150元,这部分资金对单个农户来说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如果将各类农业补贴资金集中起来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的形式来投入使用,将可以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农村公益事业资金使用现状调研报告【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