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中医院社会实践报告 篇一
标题:深入中医院实践,加深对中医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在这个暑假,我有幸参加了一次中医院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次实践不仅让我亲身体验了中医的魅力,还加深了我对中医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实践开始的第一天,我们参观了中医院的药房。药房里摆放着各种中药材,包括了常见的黄芪、当归等,也有一些我之前从未听过的稀奇古怪的中药。在药师的指导下,我们了解了中药的分类、制作过程以及使用方法。通过亲自动手研磨药材,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药的独特之处,也明白了中药需要经过复杂的制作过程才能发挥其疗效。
接着,我们参观了中医院的诊室。在诊室里,我们见到了中医师,他们用针灸、推拿等技术为患者进行治疗。在一次诊疗过程中,我观察到中医师通过仔细询问患者的病情、观察舌苔以及脉搏来做出诊断,并根据病情开出了中药方。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医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医师凭借多年的经验和对中医理论的熟悉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实践的最后一天,我们参加了一场中医讲座。讲座上,专家详细介绍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通过讲座,我了解到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平衡人体的阴阳五行,而非仅仅针对某一个症状进行治疗。这与西医的治疗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对中医的独特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这次中医院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亲身体验了中医的魅力,还对中医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我明白了中医治疗的独特之处,以及中医强调整体观念的重要性。我相信,这次实践将对我的学术和人生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629字)
大学生暑期中医院社会实践报告 篇二
标题:中医院实践,感受中医药的疗效和人文关怀
这个暑假,我有幸参加了一次中医院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次实践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疗效和中医师的人文关怀。
实践的第一天,我们参观了中医院的门诊部。门诊部里座无虚席,患者们在等候区耐心地等待着见医生。我注意到,中医师们在诊疗过程中非常细致入微,他们耐心地询问患者的病情,用温和的语气让患者放松心情。在一次看诊过程中,我看到一位老人患有关节炎,中医师为他进行了针灸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老人的疼痛明显减轻,他满怀感激地对中医师说:“谢谢你,你的针灸治疗真是神奇!”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疗效,也明白了中医师的医术和人文关怀是如此重要。
在实践的第二天,我们参观了中医院的针灸科。在针灸科里,我亲眼见到了中医师使用细针对患者进行治疗。尽管这个过程看起来有些痛苦,但患者们却表示能够感受到针灸的疗效。有一位患者告诉我,他之前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导致腰痛难忍,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后,他的痛苦明显减轻,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这让我深信中医药的疗效是真实存在的,也让我对中医师的医术和技能充满了敬意。
通过这次中医院的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疗效和中医师的人文关怀。我相信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瑰宝,将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为人们的健康作出贡献。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深入学习中医文化,将来成为一名有医术和人文关怀的中医师。(636字)
大学生暑期中医院社会实践报告 篇三
大学生暑
期中医院社会实践报告暑期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项目,在大学生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成都中医药大学20xx年的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以“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反馈理论”为目的,要求我们深入临床,“早临床,及时临床,即学即用”,使我们在将平日课堂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同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体会。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所撰写的实践报告也是旨在考察我们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统计数据、发现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再做详细叙述。
我见习所在的安徽省xx县中医院成立于1998年,而医院安排我实践的内一科是以诊治心脑血管疾病见长的县级重点支持建设的特色科室。据统计,每年有近万人次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此诊治,为全县的医疗卫生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从7月22日开始,我被安排到这一科室后,就在张xx主治医师、赵xx医师的带领下开始了20xx暑期的见习,这也是大学生活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一个多月的学习中,实践内容也从医疗文书的排序、粘贴、书写到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在一遍遍的学习与进步中也有很多的体会与感触,也正如课堂上给我代课的内科学老师所说的那样,“只有真正到了临床,接触到了病人,才能对课本上的知识做更为深入的理解”
见习虽然结束,体会和感悟对自己的影响却是久远的,以下便是从自己暑期实践的所感所想中择取一二,以供分享、交流。
一、从医疗文书的书写看医学生知识培养
医疗文书的书写是每一位见习或实习者在踏入临床必须要面对的一关,无论是在门诊还是病房都必不可少。我刚刚开始见习时却显得有点棘手,毕竟之前从未接触过这些东西,甚至对病历处方什么的都很陌生。然而,这在跟习中却是很常用一种基本技能。不过,这些也都是特别简单的事情,如果在认真学习的话,不用一天的时间差不多就能学会一般的书写格式了。因为没有陌生,所以为难。
在这一环节的实践中让我联想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当前高等教育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一个是医学生本身对自己的要求。前者应该是学校的事情了,应当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鞭策,提供见习、进医院、长见识的机会。据统计,在实习前进入医院见习的人数不到48%,有的医院也认为学生是个累赘而不愿接受,这都是需要社会关注和解决的。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上,就应该提前在学校里得到联系和加强,其实对于医疗文书的书写,诊断学书上都有书写规范以及案例,在诊断学的实践课上就因该发给大家一些医疗文书的模板让同学亲自操作练习一下;另一个方面就是医学生本身对自己的要求问题了,进入临床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多看、多想、多看书、勤思考,我们要做的是先是看别人怎么做,然后再模仿、完善、超越。社会上的道理放在学习生活中也一样适用,每个人都没有义务和责任教你该做什么或者不该做什么,自己不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去积极进取,如何才能使自己上进呢?
二、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想到这些话的时候却是别有一番味道,到了临床才发现理论的确很重要,扎实的基本功和广博理论知识真的可以在临床有游刃有余,即使实践的次数不多,如果基本功扎实的话在临床上是有很大优势。
我所见习的科室以诊治心脑血管疾病见长的,记得有一次当带习的张老师给我们专门讲述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诊断治疗时就让我先描述一下心脏泵血的原理和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过程,自己思考半天还是把一些瓣膜给说错了,还有赵军师兄让我给病人测量血压时也给我好好上了一课,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时才发现书本上的理论还是如此重要,哪怕是字缝里面不起眼的一句话都是特别关键,这才明白医学考试为什么没有重点了,临床情况变幻莫测,没有深厚的积累如何应对呢?在实践中,还涉及脑出血与脑梗死鉴别时的.颅内CT所表现的高低密度影、肺部纤维化的X线表现、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指标、甲胎蛋白、心肌酶谱……各样的检查和表现没有广博的理论知识是很难在众多的临床表现和检测指标中筛选出有意义的诊断的。
我们前段时间收了一个晕厥的病人,到医院测BP:90/60mmHg,HR:43次/分,开始考虑心源性的晕厥,后来询问病史发现患者腹泻20日,张老师考虑长期的腹泻可以引起迷走神经兴奋,也会有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的现象,所有在治疗方案中,除了提高血容量、强心之外,重视腹泻症状,后来果不其然,腹泻症状缓解后,血压、心率便也跟着上来了……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两者是真正意义上的相辅相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馈理论,试想一个赤脚医生靠经验摸索行医几十年,却不太清楚眼睑水肿考虑肾脏问题,双下肢先肿考虑心衰,又有什么意思呢,科学就是如此,知其然还当知其所以然,严谨、认真的看待和解决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客观现象。
三、浅谈基层医疗
这个话题探讨起来有些宽泛和空旷,医疗改革问题一直是政府、百姓关心的大事,“新医改”实施以来,有的说好,有的说差,社会各阶层人士褒贬不一。通过一个多月的见习和自己在医院的体会和所观所感中发表一些个人看法。
我所在xx县中医院是国家级二级甲等医院,现有职工130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护)师23人,医(护)师23人,医(护)士xx人,年门诊量近5万人次,床位200张。该院2000年成为省级重点建设医院,组建的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中心已建设成为龙头科室。目前随着国家对中医院的重视,医院新址的建设,人才储备就是个大问题。带习的张老师说,虽然每年有大批医学生毕业,但因为种种原因,到基层工作的毕业生依然不是很多,县级以下医疗资源依然缺乏。对于这样一种现象,我个人还是深有感触的。因为身边的同学就已经,主动投降自学他科了,有的是不喜欢,有的是因为医学课程多、考试难、任务重,很多同学“知难而退”。而进入单位的同志,对工作满意度也不是很大,《生命时报》曾经进行了一次“医生职业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九成的医生“对目前工作不满意”,而“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工作压力大、时间长”是主要原因;其次是待遇问题。在国内,医生的付出与汇报不成比例在医学界是人所共知的,再加上医患关系的紧张,每天是“担惊受怕”的,如何工作舒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