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一
在高二年级的物理学习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和探索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点。本篇将对高二年级物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
第一个知识点是力和运动。在高二年级,学生将学习更深入的力的概念,包括力的合成、分解和平衡条件。学生需要理解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对物体的影响,以及力的作用和效果。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力的测量和力的单位,例如牛顿(N)。同时,学生还将学习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匀速运动等。
第二个知识点是力学。在高二年级,学生将学习牛顿三定律和力的分析。学生需要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力的影响,如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以及牛顿第二定律所描述的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力的分解和合成,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所产生的结果。
第三个知识点是动能和势能。在高二年级,学生将学习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需要理解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学生需要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第四个知识点是功和功率。在高二年级,学生将学习功和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需要理解功是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功率是功对时间的比值。学生需要了解功的计算公式和应用,以及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第五个知识点是运动学定律。在高二年级,学生将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学定律。学生需要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关系。学生需要掌握运动学定律的公式和应用。
以上是高二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更高级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二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二
在高二年级的物理学习中,学生将继续深入学习一些重要的物理知识点。本篇将对高二年级物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第一个知识点是电学基础。在高二年级,学生将学习电荷、电流、电压和电阻等概念。学生需要理解电荷是物体所带的属性,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电压是电势差,电阻是阻碍电流通过的物理量。学生还需要了解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第二个知识点是电路基础。在高二年级,学生将学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学生需要理解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和电压的累加,以及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累加和电压的分配。学生还需要掌握电阻的等效和电路中的功率计算。
第三个知识点是磁学基础。在高二年级,学生将学习磁场和磁力的基本概念。学生需要理解磁场的产生和磁力的作用。学生还需要了解洛仑兹力和磁感应强度等概念,以及电流在磁场中所受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第四个知识点是电磁感应。在高二年级,学生将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等概念。学生需要理解电磁感应是通过磁场的变化产生电流的现象,以及电磁感应所遵循的定律和规律。学生还需要了解电磁感应的应用,如发电机和变压器等。
第五个知识点是光学基础。在高二年级,学生将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等现象。学生需要理解光线的传播和反射规律,以及光的折射规律和光的色散现象。学生还需要了解镜子、透镜和光的成像等概念和应用。
以上是高二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进一步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二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三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方向就是该点切线。
2.圆周运动向心力,供需关系在心里,径向合力提供足,需mu平方比R,mrw平方也需,供求平衡不心离。
3.万有引力因质量生,存在于世界万物中,皆因天体质量大,万有引力显神通。
卫星绕着天体行,快慢运动的卫星,均由距离来决定,距离越近它越快。
距离越远越慢行,同步卫星速度定,定点赤道上空行。
高二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四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三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
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
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
高二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五
1.定理的表述教材上欧姆定律是这样表述的: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成立的条件从教材对定理的描述看,欧姆定律实际是对两个实验结论的综合:一是“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这一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导体的电阻不变;二是“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一结论成立的条件是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
3.注意的事项该定理中的各个物理量是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上的同一时刻的对应值。在实际电路中,往往有几个导体,即使是同一导体,在不同时刻的I、U、R值也不相同,因此在应用欧姆定律解题时应对同一导体同一时刻的I、U、R标上同一的脚码,以避免张冠李戴。另外,还需注意该定理中各物理量的单位统一用国际单位,这样才能求得正确的结果。
4.公式的变形对于欧姆定律的变形R=U/I,有些同学单纯的从数学角度来理解为“一段电路的电阻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电路的电流成反比”,这显然是错误的。事实上,如果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变化了几倍,其电流必然也随着变化几倍,所以它们的比值R必然也是一个定值。所以R=U/I只是电阻大小的一个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
定律的应用欧姆定律的应用有三个:一是根据I=U/R计算通过导体的电流,二是根据R=U/I计算或测量导体的电阻,三是根据U=IR计算导体或电路两端的电压。
高二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六
一、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行成电流。
1、产生电流的条件:
(1)自由电荷;
(2)电场;
2、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3、电流的大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I表示;
(1)数学表达式:I=Q/t;
(2)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A
(3)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uA;(4)1A=103mA=106uA
二、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1、定义式:I=U/R;
2、推论:R=U/I;
3、电阻的国际单位时欧姆,用Ω表示;1kΩ=10Ω,1MΩ=10Ω;
4、伏安特性曲线:
三、闭合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电键组成;
1、电动势: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用E表示;
2、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叫外电路;外电路的电阻叫外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外电压;
3、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内电阻,内点路的电阻叫内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内电压;如:发电机的线圈、干电池内的溶液是内电路,其电阻是内电阻;
4、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E=U内+U外;U外=RI;E=(R+r)I
四、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闭合电路里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1、数学表达式:I=E/(R+r)
2、当外电路断开时,外电阻无穷大,电源电动势等于路端电压;就是电源电动势的定义;
3、当外电阻为零(短路)时,因内阻很小,电流很大,会烧坏电路;
五、半导体:导电能力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升越高而减小;
六、超导: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电阻消失,成为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