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优质3篇】

时间:2015-01-04 05:42:4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 篇一

《孟子·梁惠王上》中的智慧与仁爱

《孟子·梁惠王上》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的一篇重要著作,通过对梁惠王与管仲的对话,揭示了孟子的智慧和仁爱思想。本文将从智慧与仁爱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孟子展示了他的智慧。在对话中,梁惠王问孟子如何治理国家,孟子回答道:“臣闻管仲之智,可以视天下之智为极矣。”孟子以管仲为典范,表达了自己对于智慧的追求和推崇。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他以其卓越的才智和卓越的治理能力使齐国繁荣昌盛。孟子认为,只有具备足够的智慧,才能辅佐君王治理国家,实现社会的大同。他还提到了“道”的概念,认为君王必须遵循道德准则,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才能获得民心,达到国家的和平与安定。

其次,孟子强调了仁爱的重要性。孟子认为,“仁者,人也。”他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患难与共的情感。梁惠王问孟子如何使人民亲近自己,孟子回答道:“王之臣有过,则以仁治之。臣有过,则以仁宽之。”孟子认为,君王和臣子之间应该相互体谅,互相宽容,以仁爱之心对待对方。只有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团结。

总之,孟子在《梁惠王上》中展示了他的智慧与仁爱思想。他认为智慧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基础,只有具备足够的智慧才能实现社会的大同。同时,他强调了仁爱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智慧,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 篇二

《孟子·告子下》中的修身与治国

《孟子·告子下》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的一篇重要著作,通过对话揭示了孟子关于修身与治国的思想。本文将从修身与治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孟子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他认为,人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要修身。孟子在对话中谈到了“中庸之道”,认为一个人应该始终保持内心的平衡和和谐,不偏不倚地行事。他提到了“仁”的概念,认为人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以和谐相处。只有修身养性,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才能够真正地责任治国。

其次,孟子强调了治国的重要性。他认为,君王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关心民生,使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孟子提到了“天命”的概念,认为君王的权力是天赋的,应该以天下为己任,为人民谋福利。他还提到了“民贵君轻”的观点,认为君王应该尊重百姓的利益,而不是只顾自己的私利。只有真正关心民生,才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与支持,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孟子·告子下》中揭示了孟子关于修身与治国的思想。他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修身养性,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才能真正地责任治国。同时,他强调了治国的重要性,认为君王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关心民生,使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智慧,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 篇三

(一三六)成祖不杀孝孺
  建文四年六月乙卯,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复兴。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计,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孝孺被执下狱。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

  ① 即事不计,当死社稷。

  译文:。

  ②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

  译文:。

  ①即使兵败,也应当为国家而死!②攻克京城的那一天,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但希望您不要杀害他。

  (一三七)洪迈论六国

  秦以关中之地,日夜东猎六国,百有余年,悉禽灭之。虽云得地利,善为兵,故百战百胜,以予考之,实六国自有以致之也。韩、燕弱小,置不足论。彼四国者,魏以惠王而衰,齐以闵王而衰,楚以怀王而衰,赵以孝成王而衰,皆本于好兵贪地之故。魏承文侯、武侯之后,表里山河,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而惠王数伐韩、赵,志吞邯郸,挫败于齐,军覆子死,卒为秦国所困,国日以蹙,失河西七百里,去安邑而都大梁,数世不振,讫于殄国。闵王承威、宣之后,山东之建国莫强焉,而狃于伐宋之利;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而为天子,遂为燕所屠。虽赖田单之力,得复亡城,子孙沮气,孑孑自保,终堕秦计,束手为虏。怀王贪商於六百里,受诈张仪,失其名都、丧其甲士,不能偿,身道囚辱以死。赵以上党之地,代韩受兵,利令智昏,轻用民死,同日坑于长平者过四十万,几于社稷为墟,幸不即亡,终以不免。此四国之君,苟为保境睦邻,畏天自守,秦虽强大,岂能加我哉 !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狃:贪。

  ①卒为秦国所困,国日以蹙

  译文: .

  ②闵王承威、宣之后,山东之建国莫强焉,而狃于伐宋之利

  译文: .

  ①终于被秦国围困,国土一天天地缩小。②齐闵王继承了威王、宣王的功业,崤山以东各诸侯国没有谁比它强盛,而他却贪心于从打宋国中获得利益

  (一三八)牛弘宽和

  (牛)弘荣宠当世,而车服卑俭。事上尽礼,待下以仁,讷于言而敏于行。上尝令其宣敕,弘至阶下,不能言,退还拜谢,云:“并忘之。”

  上曰:“传语小辩,故非宰臣任也。”愈称其质直。大业之世,委遇称隆。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隋室旧臣,始终信任,悔吝不及,唯弘一人而已。有弟曰弼,好酒而酗,尝因醉,射杀弘架车牛。弘来还宅,其妻迎谓之曰:“叔射杀牛矣。”弘闻之,无所怪问,直答云:“作脯。”坐定,其妻又曰:“叔忽射杀牛,大是异事!”弘曰:“已知之矣。”颜色自若,读书不辍。其宽和如此。

  (节选自《隋书》卷四九)

  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语言迟钝

  B .传语小辩 辩:有口才

  C .直答云 直:直接

  D .读书不辍 辍:停止

  2 .下列句子中的“谢”字与“退还拜谢”中的“谢”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B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C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D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车服卑俭

  ②讷于言而敏于行

  ③上尝令其宣敕

  ④愈称其质直

  A .两个“而”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B .两个“而”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C .两个“而”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 .两个“而”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4 .下面对牛弘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牛弘的故事可以说是“大智若愚”的最形象的注释。

  B .牛弘在朝堂宣敕一事中,故意说自己忘了,这种官场做作的目的在于取得皇帝的信任。

  C .牛弘待人宽和,其弟酗酒杀了他的牛,尽管妻子再三诉说,但他不变脸色,照常读书。

  D .牛弘的“大愚”是其“大智”的体现,大愚能体现出他的品质。

  (一三九)崔浩

  崔浩字伯深,少好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核览,研精义理,时人莫及。弱冠为通直郎,稍迁著作郎,道武①以其工书,常置左右。道武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帝知之,辄命赐以御粥。其砥直任时,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泰常②元年,晋将刘裕伐姚泓③,欲溯河西上,求假道。诏群臣议之。外朝公卿咸曰:“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扬言伐姚,意或难测。宜先发军断河上流,勿令西过。”内朝咸同外计,帝将从之。浩曰:“此非上策也。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今兴④死子幼,乘其危亡而伐之,臣观其意,必自入关。劲躁之人,不顾后患。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如此则姚无事而我受敌矣。蠕蠕⑤北寇,人食又乏,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所谓卞庄刺彪⑥,两得之势也。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令姚氏胜也,亦不失救邻之名。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彪而收长久之利,上策也。

  议者犹曰:“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扬声西行,意在北进,其势然也。”帝遂从群议,遣长孙嵩拒之。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石所败。帝恨不用浩言。

  (选自《北史·崔浩传》)

  [注]①道武:道武帝,北魏皇帝拓跋珪。②泰常: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年号。③姚泓:后秦国主,羌族人。④兴:姚泓的父亲姚兴。⑤蠕蠕:少数民族,也叫作“柔然”。⑥卞庄刺彪:春秋时鲁国大夫卞庄曾让两虎争食相斗,待其一死一伤,然后杀其伤者。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

  B .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

  C .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

  D .劲躁之人,不顾后患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彼不能守,终为我物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

  B .①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 .①未若假之水道

  ②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D .①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

  ②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

  ②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

  B .①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②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

  C .①勿令西过。

  ②多以微过得罪。

  D .①臣观其意,必自入关。

  ②扬声西行,意在北进,其势然也。

  4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崔浩反对阻截刘裕军队的理由的一组是()

  ①劲躁之人,不顾后患。

  ②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

  ③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

  ④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

  ⑤所谓卞庄刺彪,两得之势也。

  ⑥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

  A .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④⑥

  5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崔浩博学多才,精通书法,又能顺应环境,坚守节操,在对待刘裕假道伐姚问题上,更表现出他长于谋划,智略过人。

  B .朝廷多数人主张阻截刘裕的军队,主要理由是刘裕伐姚不是真实意图,而是声东击西,觊觎北魏。

  C .崔浩不仅认为刘裕伐姚并非借口,而且分析了阻刘和纵刘的不同结果,阐述了自己的主张,但明元帝因与刘裕有切齿之仇,未作采纳。

  D .明元帝未采纳崔浩的建议,而采纳了大臣们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结果在畔城被晋军打败。

  6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译文:

  ( 2 )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石所败。

  译文:

  (一四О)王若虚

  王若虚字从之,稾城人也。幼颖悟,若夙昔在文字间者。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鹿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用荐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奉使夏国,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正大初,《宣宗实录》成,迁平凉府判官。未几,召为左司谏,后转延州刺史,入为直学士。

  天兴元年,哀宗走归德。明年春,崔立变。群小附和,请为立建功德碑,翟奕以尚书省命召若虚为文。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谗构立见屠灭。若虚自分必死,私谓左右司员外郎元好问曰:“今召我作碑,不从则死,作之则名节扫地,不若死之为愈。虽然,我姑以理谕之。”

  乃谓奕辈曰:“丞相功德碑当指何事为言?”奕辈怒曰:“丞相以京城降,活生灵百万,非功德乎?”曰:“学士代王言,功德碑谓之代王言可乎 ? 且丞相既以城降,则朝官皆出其门,自古岂有门下人为主帅诵功德而可信乎后世哉?”奕辈不能夺,乃召太学生刘祁、麻革辈赶省,好问、张信之喻以立碑事,曰:“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祁等固辞而别。数日,促迫不已,祁即为草定,以付好问。好问意未惬,乃自为之,既成以示若虚,乃共删定数字,然止直叙其事而已。后兵入城,不果立也。

  金亡,微服北归镇阳,与浑源刘郁东游泰山,至黄岘峰,憩萃美亭,顾谓同游曰:“汩没尘土中一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乃命子忠先归,遣子恕前行视夷险,因垂足坐大石上,良久瞑目而逝,年七十。所著文章号《慵夫集》若干卷、《滹南遗老》若干卷,传于世。

  (《金史·王若虚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秩满,老幼攀送 秩满:满十年

  B .数日,促迫不已 促迫:催促。

  C .微服北归镇阳微服:穿平民服装。

  D .汩没尘土中一生汩没:埋没。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数日乃得行

  ②乃谓奕辈日

  B .①翟奕以尚书省命召若虚为文

  ②我姑以理谕之

  C .①且丞相既以城降

  ②且已白郑王矣

  D .①则朝官皆出其门

  ②不从则死

  3 .下列各句中补充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若虚)用荐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

  B .明年春,崔立变。群小附和(崔立),请为(崔立)建功德碑,翟奕以尚书省命召若虚为文。

  C .(王若虚)乃谓奕辈曰:“丞相功德碑当指何事为言?”

  D .金亡,(元好问)微服北归镇阳,与浑源刘郁东游泰山。

  4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若虚珍视名节、不苟趋附的一组是()

  ①虽然,我姑以理谕之

  ②自古岂有门下人为主帅诵功德而可信乎后世哉 ?

  ③既成以示若虚,乃共删定数字

  ④后兵入城,不果立也

  ⑤因垂足坐大石上,良久瞑目而逝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④⑤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若虚任期满十年时,百姓不分老幼都来挽留送行,过了几天才能出发,这正说明其得信于民。

  B .文章详写王若虚拒绝撰写崔立功德碑一事,意在表现其珍视名节,不苟趋附的思想。

  C .文章中王若虚与同游者所说之言意即:“我在尘世中沉沦了一生,没有料到晚年却到达仙人的洞府,果真能在此山终老,我的愿望就完全实现了。”

  D .通观全文,也反映了王若虚性格机警善辩的一面。

  6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丞相以京城降,活生灵百万,非功德乎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 )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四一)邓艾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颖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时欲广田畜谷,为灭贼资,使艾行陈、项己东至寿春。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宣王善之,事皆施行。正始二年,乃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

  高贵乡公即尊位,进封方城亭侯。毋丘俭作乱,遣健步赉书,欲疑惑大众,艾斩之,兼道进军,先趣乐嘉城,作浮桥。司马景王至,遂据之。

  文钦以后大军破败于城下,艾追之至丘头。钦奔吴。吴大将军孙峻等号十万众,将渡江,镇东将军诸葛诞遣艾据肥阳,艾以与贼势相远,非要害之地,辄移屯附亭,遣泰山太守诸葛绪等于黎浆拒战,遂走之。

  ……顷之,维果向祁山,闻艾已有备,乃回从董亭趣南安,艾据武城山以相持。维与艾争险,不克,其夜,渡渭东行,缘山趣上,艾与战于段谷,大破之。艾至成都,禅率太子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有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艾在西时,修治障塞,筑起城坞。泰始中,羌虏大叛,频杀刺史,凉州道断。史民安全者,皆保艾所筑坞焉。

  (《三国志》)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为世范,行为士则 行为:行为是

  B .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 足以:足够来

  C .文钦以后大军破败于城下 以后:后来

  D .艾以与贼势相远,非要害之地 要害:非常重要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大军兴众,泛舟而下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B .①艾以与贼势相远

  ②动以朝廷为辞

  C .①顷之,维果向祈山

  ②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D .①维与艾争险,不克

  ②孤当与孟德决之

  3 .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宣王善之,事皆施行 称代前文的邓艾的观点

  B .艾斩之,兼道进军 称代前文的“毋丘俭”

  C .司马景王至,遂据之 称代前文的“乐嘉城”

  D .艾与战于段谷,大破之 称代前文的“姜维”

  4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邓艾“作战智谋”的一组是()

  ①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

  ②兼道进军,先趣乐嘉域,作浮桥

  ③辄移屯附亭,遣泰山太守诸葛绪等于黎浆拒战

  ④检御将士,无所虏略

  ⑤修治障塞,筑起城坞

  A .①③⑤ B .①②③

  C .②④⑤ D .①③④

  5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邓艾自幼失去父亲,因战乱迁徙汝南,为农家牧养小牛。后在颖川看到一篇谈及如何做文和作人的碑文,便把名字改用碑文的文字,以励其志。

  B .邓艾针对寿春一带田良水少的情况,提出开辟河渠的建议,并写入其著作《济河论》中。宣王大加赞赏,全部按他的建议实施。

  C .毋丘俭叛乱后,邓艾根据当时的形势,日夜兼程进军,并在乐嘉城设置浮桥。后又追到丘头,一举消灭了毋丘俭及其党羽文钦、孙峻。

  D .泰始年间,羌人大乱,多次杀死镇西刺史,内地通往西域重镇凉州的道路被切断。而当地百姓却能凭靠邓艾以前修筑的城堡一保平安。

  6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资食有储而无水害。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 )乃回从董亭趣南安,艾据武城山以相持。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四二)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注〕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 选自《列子》 )

  〔注〕缁 ( zī ) :黑色。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 分 )

  ①天雨,解素衣

  ②岂能无怪哉

  2 .从下面的短语中任选一个,解释其意思。 ( 若两个都解释,则按第①个计分 )(2 分 )

  ①衣素衣而出

  ②迎而吠之

  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 停顿两次 ) . (2 分 )

  向 者 使 汝 狗 白 而 往 黑 而 来

  4 .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是怎样悟出来的? (2 分 )

  命题思路

  文言文的学习和其他内容的学习一样,不能一是一、二是二,必须学会迁移、运用。理解字词的意思、理解句子短语的意义、能正确朗读、对文章观点态度和感情的感悟,课内课外是一样的。

  考生答案

  7 .①下雨 ②诧异,惊奇;责怪

  8 .②冲着(杨布)大声叫唤

  9 .向者 / 使汝狗 / 白而往黑而来

  10 .我明白了:看问题要看本质,而不能从表面看就下结论。杨布的狗只见主人白衣出去,回来见穿黑衣的人就不知是主人而大声吠叫,它只是看清了人身外穿的衣服即表面,而未认清这穿黑衣的人的本质也是自己的主人。而且杨朱也说了那番话。

  考卷点评

  第 7 .①完全正确。②“怪”在句中属意动用法,感到奇怪。回答 “诧异、惊奇;责怪”略差些。第 8 .①题,前“衣”用作动词,“素”是白色,课文中学过;考生选做②,完全正确。第 9 题,完全正确。第 10 题思路完全正确,只是个别句子表述不尽规范。该生学习的迁移能力较强。

  (一四三)元德秀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质厚少缘饰。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至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穷困调南和尉,有惠政,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湩流,能食乃止。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前此堕车足伤,不能趋拜,太守待以客礼。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爱陆浑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簟瓢而已。

  (《新唐书·卓行传》)

  7 、对下列各句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  举:考中。

  B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   在:活着。

  C .德秀自乳之,数日湩流     湩:乳汁。

  D .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   累:连累。

  8 、选出划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自负母至京师      许之矣,不可负约

  B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    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

  C .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既长,将为娶

  D .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  爱陆浑山水,乃定居

  9 、下列各句都是省略句,对省略成份补充得正确的一项是( )

  A .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京师)左右。

  B .数日湩流,(德秀)能食乃止。

  C .(侄)既长,将为娶,家苦贫。

  D .人以酒肴从之,(人)不问贤鄙为酣饫。

  10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德秀卓行的一组是( )

  ①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②以穷困调南和尉

  ③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

  ④德秀自乳之,数日湩流

  ⑤许之矣,不可负约

  ⑥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⑤⑥   C .②③④⑥   D .①③④⑤

  11 、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德秀对母亲非常孝顺,母亲死后,在母墓之侧建庐守孝,不吃盐酪,睡觉时底下不垫茵席。

  B .元德秀没有在母亲活着时娶妻,于是不肯结婚。他侄儿在襁褓中时死了父母,又没有钱请奶妈,他就自己喂奶,并且出现奇迹。

  C .元德秀讲信用,为鲁山令时,不顾县吏反对,坚持兑现让在押强盗去打虎自赎的诺言,表示如有牵累,由他个人负责。终于使那个强盗的尸体与老虎一同返城,全县为之嗟叹。

  D .元德秀淡泊名利,安于贫贱,晚年定居陆浑山,家无仆妾,从不锁门,遇到饥荒,有时整天不能炊饭,房琯每见德秀,叹息道:“看见紫芝的容貌,使人的名利之心都没有了。”

  (一四四)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 《世说新语》 )

  (1)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答:

  (2) 取之信然

  答:

  (一四五)高祖封留侯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①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②,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注释〕①子房:张良字子房。②留:地名。

  23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3 分)

  A . 未尝有战斗功(曾) B .此天以臣授陛下(因为)

  C .臣愿封留足矣(足够) D .与萧何等俱封(一起)

  24 .文中有一句话,成了对古今高明军师的共同赞语,这句话是: _ _ _ ( 2 分)

  25 .张良在功成名就后只“愿封留”,“不敢当三万户”,你对此有何评价?请简要谈谈。( 3 分)

  答:

  (一四六)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①。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②,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注]①子罕:人名,春秋时官员。 ②玉人:琢玉的工匠。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 分)

  ①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 )

  ② 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 )

  2.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1 分)

  A 、同予者何人 献玉者曰

  B .故敢献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我以不贪为宝 尔以玉为宝

  D .献诸子罕 投诸渤海之尾

  3. 揭示子罕和献宝人不同生活态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本文通过 _____ 描写来刻画子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品德。
  (一四七)李勉埋金

  天宝①中,有书生旅次②宋州③。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一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死不救,临绝语勉曰:“某④家住洪州⑤,将于北都求官,于此得疾且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某之仆使,无知有此者,足下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⑥洪州牒⑦来,而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⑧,出金付焉。(选自《尚书读录》)

  [ 注]:①天宝:唐玄宗年号( 742 — 756 )。②旅次:借宿。③宋州:地名,治睢阳(今河南商丘市西南)。④某:我。⑤洪州:地名,治豫章(今南昌市)。⑥赍:带着。⑦牒:文件,证件。⑧墓所:墓地。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3 分)

  ( 1 ) 因出囊囊金百两遗勉 遗

  ( 2 ) 而累路寻生行止 累

  ( 3 ) 诘金之所 诘金之所

  2 、用“ / ”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2 分)

  有 书 生 旅 次 宋 州

  3 、下列括号内的句子是对原文句子的翻译。请指出译文中的不当之处。( 4 分,每小题 2 分)

  ( 1 )足下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您替我办完丧事后,我的钱赠送给你。)

  不当之处:

  ( 2 )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李勉赞同替他办丧事,办完丧事后,剩余的钱于是被秘密放置在墓中,连同其尸体一起埋在里面。)

  不当之处:

  15 、你是怎样看待李勉为书生埋金的行为的?请简要谈谈。( 3 分)

  (一四八)王太尉荐寇准

  王太尉(北宋时人)荐寇莱公(即寇准,北宋政治家,曾封莱国公)为相,莱公数短(这里为动词,意思是指出别人的缺点)于上(皇上。此指宋真宗赵恒)前,而太尉专称其长。上一日谓太尉曰:“卿(对臣子的爱称)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太尉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隐瞒),益见其忠直(忠诚正直),此臣所以重准也。”上由是益贤太尉。

  1 、请写出文中的一个通假字: 通

  2 、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 2 分)

  A 吴广故数言欲亡    莱公数短于上前

  B 益见其忠直   上由是益贤太尉

  C 理固当然 固以怪之矣

  3. “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中的“彼”和“其”是否同指一人?( 2 分)

  4 、站在今天的角度,就王太尉的精神、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2 分)

  (一四九)子奇治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

  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

  A 、既而君悔之,遣使追(暗中)

  B 、齐君使治阿(派遣)

  C 、共载皆白首也(坐车)

  D 、乃起兵击之(发)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 、夫以老者之智 铸库兵以作耕器

  B 、遂败魏师 遂成竖子之名

  C 、乃起兵击之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 、既而君悔之 甚矣,汝之不惠

  3 、下列句子,句式相同

的两项是( )( 4 分)

  A 、缚者曷为者也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 、共载皆白首也 D 、妾是以求去也

  4 、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 、出仓廪以赈贫穷——散发粮仓里的粮食救济贫苦的人。

  B 、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去追的使者反而说道:“子奇一定能把阿县治理好……”

  C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有老年人出主意,让年轻人来作决断。

  D 、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阿县人父亲带着儿子,哥哥带着弟弟,以私家军队与敌人作战。

  5 、从全文看,“阿县大治”是因为子奇采用了那些得力措施?用自己的话回答。( 4 分)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