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三篇 篇一:数的大小比较与排列
在数学课上,老师教给我们如何比较和排列数的大小。她首先让我们回顾了数的大小关系,包括等于、大于和小于。然后,她给我们出了一些练习题,让我们分别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首先,她给我们出了一道题目:“比较23和45的大小。”我们知道,23比45小,所以我们写下23<45。接着,她又给我们出了一道题目:“比较17和17的大小。”我们知道,17等于17,所以我们写下17=17。通过这些练习,我们学会了如何比较不同数的大小。
接着,老师教给我们如何排列数的大小。她告诉我们,当我们有多个数需要排列时,可以使用大小符号进行排序。她给我们出了一个例子:“排列12、8和15的大小。”我们知道,8<12<15,所以我们可以写成8<12<15。老师还给我们出了一些练习题,让我们独立完成。我按照她的方法,成功地排列了数的大小。
通过这堂数学课,我学会了如何比较和排列数的大小。我觉得这个知识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都很有用处。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三篇 篇二: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
今天在数学课上,老师教给我们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她告诉我们,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而减法是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
首先,老师教给我们加法的运算技巧。她给我们出了一个例子:“计算23+15。”她告诉我们可以先将两个数的个位数相加,再将十位数相加,并将结果相加得到最终答案。我们按照她的方法计算,得到了38。接着,老师让我们自己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加法的运算技巧。我发现,通过这种方法,我能够更快地完成加法运算。
接着,老师教给我们减法的运算技巧。她给我们出了一个例子:“计算45-17。”她告诉我们可以先将两个数的个位数相减,再将十位数相减,并将结果相减得到最终答案。我们按照她的方法计算,得到了28。老师还让我们自己完成一些练习题,提高减法的运算技巧。我发现,通过这种方法,我能够更轻松地完成减法运算。
通过这堂数学课,我学会了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我觉得这些技巧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都很有帮助。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三篇 篇三
【#教案#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 《小数的大小比较》
《小数的大小比较》听课感受
4月24日下午,县教育局组织5名优秀教师来我校进行“送教下乡”活动。在听了市级教学能手高艳梅老师的《小数的大小比较》一课后,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现浅谈如下:
一、导课新颖、激发兴趣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高老师本节课就抓住了这一关键。新颖的导课方式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如在上课前在黑板正中两排方格(),然后依次提问学生:(1)你看到了什么?(2)如果都在第二个格子上点上小数点的话,哪个数大?那个数小?(3)如果都在第二个格子上点上小数点的话,那个数大?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我始终猜想老师到底要讲
什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高老师创设的这一新颖的求知情景,大大激发了学生乐学、爱学的内驱力,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练习设计独特
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大纲教材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品格、身心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通过练习还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检验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评价教与学的水平。
高老师在新课中通过大量有效的练习,师德本节课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课堂中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老师指名上台转转盘,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的方格里填写数字,与老师、同学比输赢(也就是谁最后填写出来的小数大谁就赢,反之则输),利用学生好胜的特点,使每层练习富有挑战性和思考性,教学效果显著。
三、业务素质高
高老师在教学中语言精炼、幽默、亲切,教学方法灵活,课堂驾驭能力较强,令我十分佩服。
总之,高老师的这节《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富有特色、效果显著。归根到底是高老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较高的创新力。今后,我一定要在这一方面苦下功夫,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争做一名优秀教师。
篇二 :角的度量
听课内容:角的度量(第25-27页)
[教学过程]
一、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1、动手操作活动
四人小组活动:(1)用∠1测量∠A和∠B的大小。(2)都是3倍多一点,讨论怎么办:用更小的角去测。(3)对折∠1得到∠2,用∠1测量∠A和∠B的大小。
2、讨论、总结
讨论:要测量一个角有多大,可以用规定的角去测,为了统一测量单位便于交流,规定了1度角,并使用量角器来量角。
二、认识量角器
自己读书26页中的认一认,思考下面问题,再小组交流。
1、测量角所用的单位。2、量角器的特点。
三、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1、先自己试一试:怎样用量角器测∠A和∠B的大小。2、与同学交流测量的方法3、总结测量方法:强调“点与点的重合,边与边的重合”的测量方法。
四、作业:练一练2、3
篇三:表面积的变化
一、谈话引入:
1.超市的肥皂包装各有不同,有独立包装,有二连快包装,为什么?
(节省包装,环保,美观、便于携带)
2.那么,可以节省多少包装纸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二、拼拼算算,发现规律
(一)两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后表面积的变化情况。
师:在同学们桌上有一些正方体,你能将两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吗?
1、动手拼一拼。
2、提问:有的同学拼成了一个横着的长方体,有的同学拼成了一个竖着的长方体。不管怎么拼,观察一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揭示课题《表面积的变化》。
3、提问:两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后,表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学生回答(二)多个正方体拼成一排,表面积变化情况。
1、动手拼一拼,找找规律填一填(先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
2、汇报交流,总结规律:
板书:减少的面数=“重合”的次数*2
(三)减少的面积计算。
1、集体回答填表:想:S=1c㎡1*2=2c㎡
2、验证计算:S原-S现=减少的面积
3、比较:计算减少的面积,哪种方法更简单,直接。
4、试一试:把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多少平方厘米?
三、运用规律、巩固拓展
(一)练习:
1、判断
(1)把3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原来3个面的面积。()
(2)用5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原来8个面的面积。()
(3)一个长方体截成两个正方体后,表面积减少了2个正方形面的面积。()
2、选择:
(1)把2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平方厘米。
A9B6C18D36
(2)一根长方体木料长45分米,宽和高都是5分米,(如图)把它锯成3段,它的表面积增加()平方分米。
A25B50C75D100
(3)棱长为2分米的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A48B40C44D32
(二)把8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装盒,最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1、小组讨论。
2、学生交流:(可能会出现三种拼法)
拼法一:
(长方体的表面积:34cm2)
拼法二:(长方体的表面积:28cm2)
拼法三:(正方体的表面积:24cm2)
交流得出:拼成正方体的表面积最小,最节省包装纸。
4、教师总结:
师:把小正方体拼成大的长方体,重合的面越多,表面积减少越多。(板书)
四、总结全课、深化目标:
提问:这节课我们通过拼一拼,说一说,研究了物体拼摆过程中表面积的变化情况,你有什么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