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精简3篇】

时间:2011-05-06 02:46: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 篇一: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中班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幼儿的个人发展,更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为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来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示范正确的穿脱衣物、洗手等动作,鼓励幼儿模仿。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比如,在游戏中设置一些规则,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观看教育片等方式,向幼儿传递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

其次,家长也扮演着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角色。家长要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和榜样。家长应该注重自身行为的规范和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同时,家长还应该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引导他们正确表达情感和意愿。此外,家长还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和情境,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比如,可以通过帮助幼儿整理玩具、收拾个人物品等方式,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整洁习惯。

此外,幼儿园和家庭应加强合作,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可以定期进行交流,分享幼儿的行为习惯情况,共同探讨与解决问题。家长可以向教师请教一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技巧,教师也可以向家长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通过双方的合作,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总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家长的正确引导和榜样力量,以及幼儿园和家庭的合作,可以为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他们的个人发展和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 篇二:创建良好的行为习惯环境

中班幼儿正处于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环境。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规范的管理制度来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学校可以设立明确的规章制度,例如要求幼儿排队、保持教室整洁等,让幼儿明确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置奖励机制,对于遵守规则、表现良好的幼儿进行奖励和表扬,激励他们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比如,在游戏和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自理能力等,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会规则和行为准则。

其次,家庭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境。家长应给予幼儿足够的关爱和关注,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家长可以通过与幼儿的交流和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引导他们正确表达情感和意愿。同时,家长还应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和榜样。家长要注重自身行为的规范和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此外,家长还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和情境,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比如,可以通过帮助幼儿整理玩具、收拾个人物品等方式,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整洁习惯。

最后,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合作,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学校和家长可以定期进行交流,分享幼儿的行为习惯情况,共同探讨与解决问题。学校可以向家长提供一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技巧,家长也可以向学校请教相应的指导和建议。通过双方的合作,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总之,中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学校可以通过规范的管理制度和丰富多样的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家庭可以通过关爱、引导和榜样力量来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同时,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合作,形成育人合力,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环境。这样,幼儿将能够在一个积极、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 篇三

中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

  中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是小编准备的学前教育的论文,欢迎各位写作者参考!

  摘要:当今社会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早已成为家长和教师的首任,应当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习惯和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习惯更是社会讨论与关注的重要话题。

  关键词:幼儿;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275-01著名儿童教育家孙云晓说过:"儿童教育就是良好习惯的培养。"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关乎其一生的发展。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应从以下方面培养:

  1.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1.1道德习惯。道德习惯是指在

道德意识支配下出现的较为稳定、持久的道德行为,它是确定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的基础。一个人有了道德习惯,社会觉悟和社会准则才能成为其精神财富。道德习惯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文明礼貌的习惯,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习惯,遵守纪律的习惯,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个人安全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不欺弱凌小的习惯等。

  1.2活动习惯。活动习惯是指在活动过程中由于多次重复和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内心需要的活动行为方式,它包括独立思考的习惯,积极参与活动的习惯等。

  1.3生活习惯。生活习惯是幼儿每天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有关饮食、起居、卫生、消费等习惯,如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积极锻炼身体,不随地乱丢瓜皮果壳,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不乱花钱等。

  1.4劳动习惯。劳动习惯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热爱劳动,善于劳动,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的行为习惯,如做好班组值日工作,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上述四个方面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其中生活习惯、劳动习惯的训练为习惯培养的起点,活动习惯的培养是中心,道德习惯的养成为目标,从各学科教学渗透、区域活动培养两条途径,以兴趣、情感、意志三个非智力因素为主要策略,分级推进,逐步培养,继而促进幼儿养成教育的全面开展。

  2.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1耐心教育 持之以恒。孩子的年龄小,自制能力差。对于孩子的教育就需要更耐心。家长和老师要持之以恒地对幼儿及时进行提醒引导,使之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教育的成败贵在坚持。培育孩子良好的习惯,需要时间,需要原则,更需要耐心,需要持之以恒。时松时紧的迁就结果只能是推波助澜,对孩子好习惯的养成百害而无一利。

  2.2率先垂范,熏陶感染。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老师是幼儿最崇敬的榜样。幼儿的模仿性很强,父母和老师的言谈举止、道德品质、良好习惯,时时影响着幼儿的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家长和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纠正不良习惯。家长、老师从自身做起,才会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为他们健康、全面、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陶行知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的确,孩子早期获得的经验,将在一生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然而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从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开始,从老师用人格的魅力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开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庭、社会、幼儿园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行为练习、实践,从而更好的巩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3重视重复训练方法养成幼儿生活习惯。如有的幼儿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教师就要有意识的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在不用提醒的前提下,玩完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又如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缺乏自理能力,特别是在中午进餐方面存在着不良习惯,如大部分的幼儿不会自己吃饭,在家里是大人喂着吃,只有个别幼儿是自己吃的。针对此种情况,教师便可通过多次强化训练,同时辅之以鼓励教育,充分发挥同伴的榜样作用,让幼儿向能吃饭的同伴学习。当此类幼儿有所进步时,再逐渐加以引导与强化。这样,既调动幼儿积极性又促使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当然,其中还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饭粒往外撒、挑食、拣食等,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空余时间多加以教育了。经常告诉幼儿我们的粮食来之不易,不能浪费,并可结合教学如故事《漏嘴巴》、古诗《悯农》等进行教育。还应告诉幼儿挑食、拣食对身体的不利影响,会使自己得不到充分的营养而生病等等。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这些知识,久而久之存在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幼儿的良好习惯形成了。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倍受父母的娇宠,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从而导致了一系列不良后果,一些幼儿为此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惯。另外,也有家长望子成龙,生活上虽关怀备至,学习上不断加压,十分关注其子女的学习成绩,却漠视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认为一些坏习惯等长大后自然会改掉的,所以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置之脑后,听之任之。殊不知,这种错误的观念折射到孩子幼小的心灵中,逐渐变成孩子的观念,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幼儿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易于纠正,作为老师,我们必须重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大事来抓。

中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