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篇一:数数游戏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幼儿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
1.数字卡片(1-10)。
2.小型玩具(如动物、水果等)。
教学过程:
1. 激发兴趣(5分钟)
老师准备一些小型玩具,让幼儿观察并猜测有多少个玩具,然后展示数字卡片,让幼儿一起数数并核对答案。
2. 数数游戏(15分钟)
(1)游戏一:数字接龙
老师先说一个数字,然后让幼儿接着说下一个数字,直到10。鼓励幼儿用手指或数字卡片表示数字。
(2)游戏二:数字配对
老师将数字卡片随机分发给幼儿,然后幼儿根据自己手中的数字找到相应数量的玩具进行配对。
(3)游戏三:数字探险
将一些数字卡片隐藏在教室各处,让幼儿分组进行寻找并数数。每组找到一个数字后,要用手指或数字卡片表示出来。
3. 总结归纳(5分钟)
老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数数游戏,总结数字的顺序以及与玩具的配对情况。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游戏经历,并帮助他们归纳认识数字的方法。
4. 拓展延伸(5分钟)
老师可以给幼儿一些数字卡片,让他们自由组合数字,并用手指或数字卡片表示出来。也可以让幼儿在教室中找到一些具有数字特征的物品,如门牌号码、书籍页码等。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篇二:形状探索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常见几何形状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形状辨别能力。
3.提高幼儿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
1.各种几何形状的卡片或模型(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2.纸板、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知(5分钟)
老师用手中的几何形状卡片或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不同形状的特点,如边数、边长等。
2. 形状探索(15分钟)
(1)探索一:形状识别
老师将几何形状卡片分发给幼儿,让他们根据手中的卡片找到相应的形状,并进行合作讨论。
(2)探索二:形状剪纸
老师给每位幼儿发放纸板、剪刀和胶水等手工制作材料,让他们根据自己喜欢的几何形状剪下相应的图案,然后进行展示和交流。
3. 总结归纳(5分钟)
老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形状探索活动,总结不同形状的特点和命名。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创作经历,并帮助他们归纳认识几何形状的方法。
4. 拓展延伸(5分钟)
老师可以给幼儿一些形状卡片,让他们自由组合形状,并用手指或形状卡片表示出来。也可以让幼儿在教室中找到一些具有几何形状的物品,如窗户、桌子等,并观察它们的特点。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能初步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在小组活动中能边做边讲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教具:贴绒红圆片5片,贴绒数字1—10。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认识单、双数。
“贴绒上有什么?”“每一行有几个红圆片,谁会用数字表示?”请幼儿在每行圆片下放在相应的数字。“你怎么数得这么快?”“我们一起来说说每排圆片的数目。”带领幼儿依次说出每排圆片的数目。“小圆片要出去散步了,我们让每行的圆片两个两个手拉手,排好队。”教师示范两两排列。方法是把最上面一个圆片拿下来与最下面的一个配对,如果单数会有一个不能成对。“现在1、2、3、4、5的圆片已经两个两个排整齐了,谁来为后面每行的圆片两两排队?”“看看哪些数两个两个配对后有一个是单的,哪些数两个两个配对后没有单的?”“两两配对后,有一个单的就叫单数,两两配对以后没有单的叫双数。”
1、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
分别指单数和双数引导幼儿讨论。教师可任指某一数,引导幼儿观察。“它是几?排成什么样子?是单数还是双数?”
2、小组活动第一组:区别单、双数。看看每行的圆片是几,在单数下的格子里打“√”
“做完后讲讲哪些是单数?”
第二组:区别单、双数,在双数下的格子里打“√”。
第三组:小动物住第几层楼。
教后感:孩子操作,概念较清楚,初步认识了10以内的单双数。这节课的课堂气氛很好。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四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2、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活动准备:
1-7的数字娃娃,大写数字一至七,星期娃娃图片7张,四个星期转盘,星期娃娃头饰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 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
1:今天数字娃娃也来到我们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课,(同时出示无序的数字1—7),请你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数字娃娃排队,还要说出排在第一的是哪个数字娃娃。
2:以“数字娃娃找朋友”的游戏形式巩固邻数。
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朋友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朋友。幼儿回答:二、二、二,你的朋友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朋友。
二、 新授:以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
1:现在我们要和数字娃娃一起来听一个童话故事,听的时侯要仔细听,故事里讲了什么。
老师讲述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讲完后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
它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老师随幼儿的回答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顺序。)
强调: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请你们帮星期妹妹来排队,好吗?(排好队后读一读)
2:转盘游戏“找邻居”。
老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到星期几,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几的两个邻居。游戏反复进行3—4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一个星期开始。)
三:幼儿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
幼儿分成3大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几的两个邻居是星期几和星期几。
(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感觉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形成星期这一时间感念。)
四:活动评价:
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谈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讲讲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五:分组进行角色游戏:找邻居。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戴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好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去由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戏继续进行。
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学会整体观察,能按照路线规则走水果迷宫。
2.探索不同的路线,并尝试设计有规律的路线。
3.体验迷宫游戏的乐趣,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迷宫图 各种水果图片 空白迷宫图 课件 水彩笔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重温走迷宫经验。
师:水果王国准备举办水果节。要进入水果王国,必须要走过一座迷宫。你们走过迷宫吗?你是怎么走的?
小结:不管什么样的迷宫,都有进口、出口和一定的路线规则。
2.幼儿探索,初步感知按路线规则走水果迷宫。
(1)出示水果迷宫图,观察、讨论进口,出口、路线规则。
(2)初步尝试按规则走水果迷宫。
(3)交流走水果迷宫的方法。
小结:迷宫图拿到手,先找进口和出口。按照路线规则走,就能顺利到出口。
3.再次操作,进一步探索迷宫不同的走法。
(1)交代操作要求:根据路线规则,比一比,看谁找到的路线多。
(2)幼儿操作。
(3)交流展示。
小结:原来在水果迷宫里,同样的进口和出口,按照同样的路线规则,可以有不一样的走法。
4.拓展思维,尝试自己设计迷宫路线图。
(1)提出挑战——设计路线图。
(2)幼儿自主设计。
(3)展示、检查交流。
(4)感受迷宫的结构组成。
活动延伸:
把水果迷宫补充完整,请好朋友走一走我们设计的水果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