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教育之梦》心得体会(精彩3篇)

时间:2018-07-03 08:40:4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读《新教育之梦》心得体会 篇一

《新教育之梦》是一本关于教育领域的书籍,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探讨了现行教育体制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思考。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教育的本质和未来充满了希望。

作者在书中首先指出了传统教育体制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许多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只是被要求记住大量的知识点和公式,而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种教育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作者提倡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方法,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观点。

在书中,作者还强调了教育的个性化和多元化。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培养。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我深有感触,因为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常常感到自己与教材和教学方法之间的脱节。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进行教育,我相信学习将会更加有趣和有效。

此外,作者还探讨了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他指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这种关注社会的教育理念使我对教育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求,更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只有通过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学生,社会才能更加美好。

总的来说,读完《新教育之梦》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事业,应该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兴趣和特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我相信,只要我们持续努力,实现这个新教育之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读《新教育之梦》心得体会 篇二

《新教育之梦》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它通过对现行教育体制的批判和反思,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触动,对教育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书中的作者认为现行教育体制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过于追求升学率和分数,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教育观点引起了我的共鸣。在我所经历的学习过程中,我常常感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的欠缺。如果能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不仅能够使学习更有趣,还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在书中,作者还提出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培养。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我深有感触,因为我曾经遇到过适应不了传统教育方式的困惑和挫折感。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进行教育,相信学习体验会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此外,作者还强调了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这种关注社会的教育理念让我对教育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求,更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只有通过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学生,社会才能更加美好。

通过阅读《新教育之梦》,我对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充满了希望。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兴趣和特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目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让我们一起追逐这个新教育之梦,为教育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新教育之梦》心得体会 篇三

读《新教育之梦》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新教育之梦》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曾有人这样说,一个失职的医生,他毁掉的可是一个人,甚至可能会是一个家庭,然而一个失职的老师,他毁掉的可以是一代人。可见,教师身负的重任。“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最近,我读了知名教育家朱永新的一本教育专着《新教育之梦》。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

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要成为一名教师,不难;可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却是很不容易的。

  本书对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都作了深度的阐述;同时对理想的学校、教师、校长、学生及父母也作了形象地勾勒。伴随着书中描述的教育理念,我仿佛飞翔在一个崭新的世界。“理想的智育应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我十分赞同这一点,理想的智育不能狭隘理解为成绩好就行了。它应该与德、智、体、美、劳融为一体,它不但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有着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教育、求真信念的塑造、审美情感的熏陶、坚强毅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训练等。试想,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成绩好,其他方面都不行,这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吗?现在的孩子已俨然成为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已习惯了接受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不懂得回报和感恩,缺乏动手能力和受挫能力,在与别人相处时处处表现出的斤斤计较和以自我为中心……对于这些情况,如何改变,如何在有限的教育空间有效实施学生的全面发展,值得我们思考。

  书中还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营造书香校园,大量阅读书籍。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这也正好和我校所提倡的读书活动相吻合,大量的阅读确实会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提升师生们的人文素养。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而吸引。是啊,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教育悲剧的产生往往缘于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只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这才真正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每一个学生的成功。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因此,我认为,转变“后进学生”的关键是帮助他们树立其学习的信心,使他们和优秀生一样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正是因为我们的学生习惯、智商、学习成绩等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是一个个有着自己想法、思维的独立的个体。所以,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和富有新鲜感。

  当然,加强德育还有必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去,我们经常把学生的品行问题和心理问题混为一谈。两者固然有密切的关系,但是毕竟还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在生活中所犯的错误往往被看作是德性问题,实际却是心理问题,如学生拿别人的东西,就一直被看作是品德问题,但是据研究,许多都是一种心理障碍问题,因为许多学生根本不缺少这些东西,但是他通过拿别人的东西而获得一种满足感。如果把这些由于心理问题而犯的错误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作为品德败坏而进行处理,则会大大挫伤学生自尊心和人格的正常发展。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等角度正确分析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这就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普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通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适应环境、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健全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体系。

  作为老师,不能以一个成绩的标准来看待学生,相反,我们要淡化成绩,这淡化成绩当然不是说我们不要追求好的成绩。对于优秀生,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培养他们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善于合作、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让他们在追求真善美中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不是拘泥于分数。即使有些时候他们的考试分数不是太理想,我们也不必太在意,只要他们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我认为已经很够了。而对于“后进学生”,我们更要淡化“分数”对他们心灵的摧残,我们要适当放宽对他们学习的标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层对待,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对自己不自暴自弃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端端正正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有不懂的内容能主动问老师同学,争取理解;培养他们敢于正视老师、自尊、自信的完美人格;培养他们融入集体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他们为追求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与毅力……

  有了梦就会有动力、有希望。《新教育之梦》——这是所有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梦。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读《新教育之梦》心得体会(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