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实用3篇】

时间:2014-02-02 01:43:4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篇一

标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目标

导言: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竞争的加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将探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制定相应的目标。

第一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 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社交关系、身心健康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增强自信心,促进健康成长。

2. 师生关系的改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改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通过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学生可以更好地与教师沟通,教师也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从而建立更好的师生关系。

3. 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通过教育学生认识和处理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方法,可以提前干预,避免问题的恶化,减少心理问题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第二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包括情绪管理、自我认知、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他们能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2. 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旨在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在面临问题时,需要具备分析、判断、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他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积极解决问题,增强自我成长和发展。

3.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学校是学生社交的主要场所之一。通过教育学生有效的沟通技巧、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交融入和身心健康。

结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改善师生关系,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案,学校可以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字数:616)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篇二

标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估

导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将探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第一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1. 整合资源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包括学校内部的教师、学生和家长,以及外部的心理健康专家和社区资源。通过整合这些资源,可以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满足学生的需求。

2. 制定教育计划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制定具体的教育计划。计划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时间等方面的安排。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确保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建立支持系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支持系统。这包括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机制,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等。通过建立支持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二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估

1. 制定评估指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制定明确的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心理问题的发生率等。通过评估指标,可以客观地评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2. 进行定期评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进行定期评估。评估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案分析、观察等方式进行。通过定期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教育策略,提高教育效果。

3. 建立反馈机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建立反馈机制。通过与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交流反馈,了解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和需求,及时解决问题,改善教育质量。

结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包括整合资源、制定教育计划和建立支持系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估需要制定评估指标、进行定期评估和建立反馈机制。通过落实这些策略和评估机制,学校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字数:620)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篇三

【#策划# 导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以下是©整理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欢迎阅读!

【篇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意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根据这一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爱里克森(E.H.Erikson)的个性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每个阶段的发展中,个体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每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个体解决每一个危

机的方式对个体的自我概念及社会观有着深运的影响。他把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他认为小学生处于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感”。如果小学生这一阶段建立起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那么,这种在不同社交范围活动的经验,以及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就会助长其胜任感,而困难和挫折则容易导致自卑感;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在以后的社会中建立勤奋的特质,表现为乐于工作和有较好的适应性因此,指导学生学习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成功经验,对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育的现实需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科学内涵。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杀的事件屡有发生。这其中,除了外部因素外,无不与学生自身的心理脆弱、敏感、抗挫能力差等有关。因此,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会学生进行心理调节,以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人际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成为素质教育的迫切任务。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

  1、了解自我,接纳自我

  目前学校普遍存在仅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标准的情况,导致不少学生自我形象偏低,自信心不足,严重阻碍着学生的素质成长。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注重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对自我的形象进行整体认识,让学生从学业自我形象、社会自我形象、情绪自我形象、体能自我形象等方面进行整体认识,找出自己的优势与劣态;帮助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立,树立自信心。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价值。

  2、培养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

  当前由于学习适应性不强,而沦为学业不良的学生日渐增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就显得日趋重要。

  3、养成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

  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不可或缺的条件,人际交往的适应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发展,也影响着其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当前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可导致亲子、师生和同伴间的冲突不断增加。所以协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是重要的。在当今这个多元化、多样化的社会,做到这一点,是尤为重要的事情。

  4、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目前的教育比较强调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往往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会严重影响着学生素质的提高。心育工作应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各方面的谐调发展,使个体在认识、情意和行为三方面达到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得以发挥,日后成为: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对社会能作出积极贡献的人。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1、立下坚强志―――坚强意志与耐受挫折的教育。

  (1)培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形成处事果断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

  (4)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与困难。

  2、浇灌友谊花―――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教育。

  (1)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

  (2)学会正常人际交往,与同学、老师、家长良好关系。

  (3)正确认识性别差异,接受发育过程中的身体变化,正确认同性别角色,同异性同学保持正确的交往心态。

  3、迎接新挑战―――人格养成教育。

  (1)引导学生树立发展健全人格的愿望与动机。

  (2)注重学生的自我人格养成教育。

  (3)对有人格障碍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策略:

  1、这项教育工作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全校协同形式。这项教育工作是在学校各部门的能力合作下进行的。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教育工作。因这项工作在我校素质教育是处于起始阶段,我校要利用合适的时间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文件,提高对这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系统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广大教师和各职能处室通过学科渗透、德育处、班主任等方式进行经常地教育工作,达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的目的。

  3、课程辅导形式。偏重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全面培养。具体内容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自我心理修养指导等内容。

  4、学科渗透形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创设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充分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心理素质教育内容,并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有机渗透心理教育。例如语文教材中爱国志士和伟大人物的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事迹是对学生进行意志训练,耐挫折教育的极好材料。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情感的陶冶,美术教学中丰富的想象力;体育教学中克服一个个困难、接受耐力,毅力考验等等,这些既有对学生心理知识渗透,又有意志磨炼,既有方法的引导,更有榜样的示范。所以,这样的有机渗透起到水乳交融并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好效果。

  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

  初步设想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工作通过建立学生自我评价体系、学校评价体系、社会家长评价体系来进行。力争把心理教育工作作为我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成为我校教育工作的一个特色、一个亮点,为创办市级示范学校奠定基础。

【篇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和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成长过程的需要,在学校的全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帮助和服务,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形成小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主动发展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心理小辅导员的管理,利用“心理减压站”社团,使我校的心辅工作上一个台阶。

  2、在学校网站开设版块,提供心辅的空中平台,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同时接受学生家长的咨询。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你心我知”心理广播的质量。

  4、加强师资培训,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提高教师的心辅水平。

  5、继续开设好心理辅导活动课,让心理辅导促进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

  6、开设团体辅导观摩课,加强研究,提高实效。

  7、撰写个案、论文,注重资料的积累。

  三、具体工作:

  队伍:建立以校长为核心,以德育教导为分管领导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全校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组成强大的师资队伍。目前我校已有1名教师通过了新区心理咨询的培训,并获取了相关证书。本学期我校将加大教师的培训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心理辅导中心举办的各类辅导班,提高师资水平。我们将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到我校作专题讲座,争取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早日上台阶。

  团辅:在前几年我校开设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基础上,今年的3年级开设此课,每周每班开设一节,期末上交教案。组织校内的研究课,并组织参加片里的观摩课。经常吸收反馈,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效性。

  个辅:继续建立对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接待制度,在每周一到周五中午的11:50——12:50为个别心理辅导开放时间。作好情况记载并作资料保存。心理辅导员每月定期进行心理辅导的交流与分析,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宣传:今年为了加大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加了三块宣传阵地。一块是利用每周二的谈话课时间开设“你心我知”的专题广播,到时将播送学生学习上、生活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案例分析等。

  第二块宣传阵地是辅导站与工会结合,利用工会的板报进行这方面的宣传。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有关方面的宣传。第三块是通过学校网站不定期地提供心理辅导方面的信息,接受学生、家长等的咨询。

  常规:班主任作好每学期1位学生的个案分析,撰写心理健康教学论文,每学期至少一篇,期末上交。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举办的相关论文比赛。注重资料的积累,在校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测验,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