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921》观后感范文大全 篇一
《1921》这部电影以其真实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事件而备受瞩目。作为一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影片,它深入探索了中国革命的起源和发展,展现了一群年轻人为了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而奋斗的决心和勇气。观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深受触动,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电影《1921》通过精彩的叙事和精心布置的场景,将观众带入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影片以上海作为背景,再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困境和不公。通过展现一群革命者的努力和牺牲,电影向观众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只有通过团结和奋斗,才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无论是革命党人的秘密活动,还是他们与国民党的斗争,电影都展现了他们的毅力和决心。
其次,电影《1921》在角色刻画上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陈独秀、李大钊到陈公博、李汉俊,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追求。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为了共同的信念而奋斗,用生命去捍卫理想。尤其是李大钊,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通过他的坚持和努力,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站稳脚跟并发展壮大。电影通过这些角色的塑造,让观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的痛苦和奋斗。
最后,电影《1921》通过精良的制作和出色的演员表演,使得观众更加身临其境。无论是街头巷尾的场景,还是战火纷飞的战斗,每一帧画面都令人印象深刻。演员们的出色表演更是为电影增添了不少看点。他们将角色演绎得饱满而真实,使得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艰辛和荣耀。
总的来说,电影《1921》是一部充满历史意义的作品,它通过真实再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过程,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革命斗争。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深地被革命者们的勇气和决心所感动,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这部电影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中国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电影《1921》观后感范文大全 篇二
《1921》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入挖掘的历史背景,给观众带来了一次震撼心灵的观影体验。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影片,它成功地还原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事件,并通过真实的剧情和感人的演绎,让观众深入理解了那个时代的苦难和奋斗。
首先,电影《1921》通过精心搭建的场景和细腻的画面,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困境。无论是上海的街头巷尾,还是秘密的党组织,电影都将观众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通过真实再现一些历史事件,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等,电影成功地让观众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艰辛和不易。同时,电影还通过展示一些普通人的生活情景,如工人的悲惨处境和学生的反抗行动,更加真实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
其次,电影《1921》通过精彩的角色刻画,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革命者们的决心和牺牲。无论是陈独秀、李大钊还是其他革命党人,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追求和信念。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奋斗。电影通过这些角色的塑造,让观众感受到了他们的痛苦和付出,也让观众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最后,电影《1921》通过精良的制作和出色的演员表演,使得观众更加身临其境。无论是战斗场面的激烈和紧张,还是角色们的情感表达,每一帧画面都令人印象深刻。演员们的出色表演更是为电影增添了不少看点,他们将角色演绎得饱满而真实,使得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艰辛和荣耀。
总的来说,电影《1921》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它通过真实再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过程,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革命斗争。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深地被革命者们的勇气和决心所感动,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这部电影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中国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电影《1921》观后感范文大全 篇三
【#心得体会# 导语】电影《1921》讲述了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在风雨如磐的日子中担起了救亡图存重任,让中国革命前途焕然一新的故事。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电影《1921》观后感范文大全,供大家的品读。【篇一】电影《1921》观后感范文大全
《1921》带领观众走入那个年代,感受那个年代的年轻人的力量。影片全景式地重现了一百年前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青年们,怀着满腔热血,聚集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大会,见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影片向开辟新中国的革命先辈们致敬,我们能看到百年前,先辈们在复杂的时局下摸索着中国的出路,他们历经磨难和生死存亡,不管在多难的境遇下,他们都在朝着希望前进。这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带领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突破重重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正是因为他们才有了新生活,正是因为无数的开拓者们才有了新中国!
当历史画卷缓缓地铺开在我们眼前时,我们被那些画面所震撼。我们惊叹于他们为探索出一条真真正正能够拯救中国的道路的执着,也因他们面对危险时刻而屏住呼吸。影片更多的让我们看到这13位革命先辈们少有人知的青年时期的模样。不像我们在历史书上所看到的他们,他们是朝气蓬勃的,他们是一个个有着鲜明性格充满着热情的青年人。当我看见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对新中国的展望的光芒时,我的心也被这样的热情所点燃。他们用热血和青春,激荡着旧中国,开拓着新世界。
影片中,嘉兴红船上的会议与逐渐唱起的国际歌,
是动人心弦的,是令人为之振奋的。在影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李达对负责印刷的人强调“百姓”与“人民”虽然意思相近,但境界完全不同。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是为人民服务,从未改变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今时今日已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国家从艰难岁月中一路走来,历经炮火与鲜血的洗礼,21世纪的我们不能忘记这段艰难历程,永远铭记历史。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现在这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我们国家在党的领导下一点一点强大起来,一步一步迈向世界舞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牢记历史和初心,不忘使命,不负期待,共创美好未来。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新时代的我们,从革命先辈们的手中接过火把,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延续下去!
【篇二】电影《1921》观后感范文大全
电影《1921》将生动展示中国共产党人敢闯敢拼的动人故事。该电影由导演黄建新担任监制兼导演、郑大圣联合导演,并将于2021年7月1日全国上映。为了让更多观众了解建党初期这段历史,黄建新导演用电影镜头,展现了平均年龄仅28岁的中共“一大”代表们,将青春理想化作寻求救国救民真理信念的执着,以及他们在上海开天辟地、在风雨如磐中担起民族救亡图存重任的担当。
该片导演黄建新,曾成功打造《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开创了中国电影的主旋律商业片时代。他在此前的《1921》发布会上曾透露,“会给大家带来全新的故事、更电影化的叙事方式、以及充沛的生活情感”。他还表示,电影将集结一众青年实力派演员,重塑一群有血有肉的革命先驱,再现一个敢拼敢闯的黄金时代,传递“,砥砺前行”的坚定信念。
该片在参考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坚持创新求真、严谨细致的态度,历经四年时间深耕剧本,数易其稿。期间上海市委宣传部还组织召集党史专家、上海史专家、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资深研究员等专业人士,与主创团队一同召开多次剧本论证专题会议,听取意见,结合最新党史研究成果,反复打磨人物性格,挖掘历史细节,力求让这段观众耳熟能详的史实在银幕上绽放新意。
电影将首次以国际化视角来呈现这段热血历史,从欧洲开始进入故事,同时贯穿了一条完整的日本线,让格局更开阔宏大。在此前的发布会现场,制片人任宁透露,“剧组特意去全世界的档案馆寻找新鲜的角度和史料,耗时三年多才完成了最终的创作”。对此,导演郑大圣也表示,这是与现在的全球化语境有所呼应,用新的角度看待那段历史,相信能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当下的共鸣。
除此之外,影片也在拍摄取景上下了大功夫,主创团队勘景足迹遍布上海、全国乃至海外,特别是在上海实地测绘了30余处相关历史旧址,并在上海车墩影视基地一比一实景搭建当时的中共一大会址建筑群,力争在大银幕上再现上世纪20年代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城市文化风貌。
【篇三】电影《1921》观后感范文大全
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有幸和几位评论家一起观看了电影《1921》。看完电影,大家交口称赞,认为影片浓墨重彩集中描绘1921年的上海,在那个相对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之中,把故事讲得如此精彩感人,全面展现五四运动的发生、《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出版、“南陈北李”相约“开天辟地”、上海英美烟厂工人罢工、共产国际帮助中共建党、国际和国内反动势力对革命活动的围剿、中共一大召开及从上海石库门转战嘉兴南湖红船等重要场景,非常不容易。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还是更习惯于把视角聚焦于教育。我觉得,这既是一个党史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也是一个青春的故事、成长的故事、教育的故事。
影片讲述的是党史,更是讲述了一群年轻人的青春史。影片的主人公是一群年轻人,在他们的身上,洋溢着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13位一大代表平均年龄28岁,最小的刘仁静只有19岁,年长的何叔衡也只有45岁。在1921年,他们也是青春年少。所以,他们有着与今天的“90后”“00后”一样年轻的面庞,一样的对美好生活与爱情的向往,一样保存着童趣童真,所以我们也能够看见影片里刘仁静等几位年轻人在上海大世界快乐游玩的镜头。
影片讲述的是这群年轻人的青春史,更是讲述了这群年轻人的奋斗史。在这群人身上,我们特别地感受到20世纪初这群年轻人的使命担当,感受到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激情、拯救中国的豪情和对底层劳苦大众的同情。影片中,陈独秀执拗地向孙中山要教育经费,讲述“教育救国”的道理,甚至为了索要教育经费而放弃去上海参加“一大”;毛泽东说,他坚信最终一定能够“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都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心生敬意。他们以生命创造了历史,告诉人们,一个适逢其时的梦想,一股渴望改变的激情,是如何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政党,如何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
在影片中,最打动我的,是奔跑的镜头。这两个奔跑的画面,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毛泽东的奔跑。那是在法国国庆日,一方面旅法的中国留学生与法国人民一起在凯旋门下庆祝欢呼,一方面是在上海租界的法国人一起合唱《马赛曲》。但是毛泽东等中国人却被无情地拒之门外。法国人肆无忌惮在中国土地上欢乐,中国人只能在他们的门外,看着天空燃起的烟花……青年毛泽东从愤懑失望中升腾起一种不屈、一种自强,开始了迅疾的奔跑。奔跑当中穿插的,是他对家乡生活的回忆,是被父亲追打的奔跑,以及母亲在身后的呵护。这个奔跑的桥段具有很强的寓意,它意味着青年毛泽东把向父权挑战的勇气转为向旧世界挑战的力量,从小我转向大我,从青涩转向成熟。奔跑中的毛泽东内心坚定、目光澄澈,热血沸腾、信心满满。从他青春奔跑的剪影里,我们看到了日后他奔向井冈山、延安、西柏坡、天安门的远大前程。真正的青春,正是永不停息的奔跑,是超越时空的奔跑。
其次是王会悟的奔跑。作为一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影片,《1921》破例将以往不太引人注目的李达、王会悟这对年轻夫妻作为主线人物之一。王会悟是一位美丽、智慧、勇敢的新女性,因为共同的革命理想,和李达走到了一起,在陈独秀的家中结为伉俪。婚后的他们携手共进,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事业,为筹备“一大”忙里忙外、殚精竭虑。在会场遭到特务监视的情况下,王会悟建议把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为一大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影片中一个镜头,是王会悟准备向博文女校的校长借校舍给来参加一大的代表住,又担心校长看出破绽,李达就让她奔跑,训练她克服紧张的心理。最后,她在《国际歌》的旋律中奔跑,顺利完成了任务。一位23岁的女子,在充满青春活力的奔跑中,她的步伐如此坚毅、沉着,因为,这是向着光明的奔跑,向着未来的奔跑。
通过重塑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革命先驱的光辉形象,这部电影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红色起点”,重温了党的历一个特别的“重要瞬间”,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可视化学习教材,也为讲好、讲活党史故事提供了生动范本。影片反映出来的20世纪初年轻人的理想追求与使命担当,为今天的年轻人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提供了范本和榜样。
影片起用了许多青年演员,无论是五四运动的青年学生,罢工斗争的青年工人,还是一大的代表,他们都是年轻人。我相信,演出的过程也是今天的年轻人向100年前的年轻人集体致敬的过程,而观影的人们,也将会向100年前的年轻人致敬。
新的时代需要英雄,需要榜样。党史知识,并不是冰冷的过去,而是以信仰和热血铸就的言行。革命者,并不是老去的身影,无论100年前还是100年后,那些以国家民族为己任而奔跑的行动者们,他们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