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读后感(精彩6篇)

时间:2018-04-03 06:42:4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资本论》读后感 篇一

《资本论》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卡尔·马克思的代表作之一,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内在矛盾。在阅读完这本巨著后,我深受启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机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资本论》通过对商品、货币、资本等概念的剖析,揭示了资本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基础是商品经济,而商品经济的核心是价值交换。在这个过程中,商品成为价值的体现形式,货币则成为交换价值的媒介。而资本则是在这种交换的基础上产生的,它通过剥削工人创造剩余价值,实现自我增值。通过对这些概念的剖析,我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运作是建立在剥削和压榨劳动者的基础上的,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之一。

其次,《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马克思通过对工人阶级的生活和劳动条件的描绘,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掠夺。他指出,资本家通过压缩工人工资、延长工作时间等手段,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同时,他还详细描述了工人的生活状况,揭示了工人阶级的贫困和困境。这些描写使我深刻认识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对立和利益冲突,而工人的解放只能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来实现。

最后,《资本论》还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和崩溃进行了深入分析。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运行是不稳定的,它内在地包含着危机的因素。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发展迅速,但市场需求有限,过度生产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此外,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也会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通过对这些危机因素的分析,我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无法永远存在,它必然会走向灭亡。

总之,《资本论》是一部思想深邃、理论严密的著作,它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和批判。阅读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内在矛盾,进一步坚定了我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我相信,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实现工人阶级的解放和社会的真正进步。

《资本论》读后感 篇二

《资本论》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它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其内在矛盾和危机。在阅读这本书后,我对马克思的思想和分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和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我被《资本论》中的逻辑思维所折服。马克思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层面和现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他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运行规律。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它能够帮助我们理清复杂的问题,把握事物的本质。

其次,我被《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所触动。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剖析,揭示了其中存在的剥削和压迫。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是以剥削工人阶级为基础的,它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不平等的加剧。马克思的批判触动了我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追求,使我意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和不可持续性。

最后,我被《资本论》中对未来社会的展望所启发。马克思在书中提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并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的革命,才能实现这个理想。他追求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这种对未来社会的展望让我深受鼓舞,我相信只有通过共产主义的实现,人类社会才能真正摆脱剥削和压迫的束缚,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总之,《资本论》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它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为我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和理论指导。阅读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对社会主义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能够实现一个更加公平、正义和进步的社会。

《资本论》读后感 篇三

  偶然的机会,在一个网站里发现了《资本论》的电子书,于是便把它保存到了自己的电脑中。我喜欢这种阅读方式,多读点书总没有什么坏处。两周之后,我把它大致读完了,感觉这本书不适合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里研读。其间一些黑暗面的描述真的可以让人不寒而栗。尽管如此,我还是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起码知道了,原来钱可以是那么复杂的东西!以后的几天,我一直试图把我从它那里得到的知识整理出来,好让自己的头脑中有个比较直观、清晰的印象,便于记忆和思考。我不打算专业研究资本和经济,所以只要有个印象就足够了。

  从《资本论》里,我似乎可以看出一个古怪的植物状社会体系来。这个体系的顶端是些厚厚的叶子,遮蔽了所有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投下无尽的阴影在根部。占整个体系绝大部分的根盘在深深的泥浆中,拼命地吸收可供系统利用水分和养料,通过枝杆送至叶片上,而叶片将它们几乎全部用于再生产,于是植物体便不断长大。

  无需解释,根代表的就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不停地把各种自然资源转化成社会财富,通过市场交换或租金——枝或杆,财富最终落到资本家——叶子——的手里,财富变成了资本,被重新投入再生产过程。为了吸取更多的养料和水分,根只有往地下越扎越深;叶子要得到充分的阳光和空气,也只好拼命向上伸展;枝杆亦随之长粗,变长。原本小小的丑陋植物逐渐成为一棵棵参天大树!植物不能没有根也不能没有叶,社会不能失去上层的资本阶级,更不能失去下层劳动大众。问题在于,植物是一体的而人不是,由人构成的社会不可能像植物那样安静地生长。社会要发展,方向是平等,但照这种模式下去是行不通的!差距只能越拉越大。怎么办?不知道。由科技发展带动的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关系发展的基础推动力,生产力的提高意味着产品的增多,不能作为再生产原料的产品就必须被消耗掉。但劳动人民无力消耗太多的奢侈品,而资产阶级为了尽量提高社会的再生产率也不倡导铺张浪费,植物形的社会其实就是节约的社会。

  可是,科技的发展不会因此止步,生产效率的升级也是必然,若不考虑自然资源的枯竭及大规模毁灭性的战争或灾难,这个社会体系早晚要被自己生产的产品撑死!树木不可能无限制地长高,并非因为时间不够;相似结构的社会体系也不能永久存在,不是由于敌人太强!

《资本论》读后感 篇四

  曾经在大学图书馆看到整套资本论,落满了灰尘,找了一本简易读本。擦掉灰尘,坐在图书馆书桌上粗略读过。

  读马克思资本论,其中主要一个基本理论就是剩余价值路,这也是马克思在十九世纪原创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在政治经济学中也有详细阐述,也包括马克思对商品经济的定义,资本主义本质的阐述等。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之一,也就是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也就是剩余价值。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提出剩余价值论,马克思认为,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并把剩余价值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也可以在政治经济学相关书籍中读到剩余价值理论的有关阐述,很抽象。

  举个例子,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所占有的那部分,比如工人用生产劳动工具创造了10元的产品,但是资本家只给了工人7元工资,剩下3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这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是劳动价值论,马克思这个理论本质上是尊重劳动和人的劳动产品,体现了以人为本。

  马克思以19世纪英国为研究对象,通过人与人之间生产与分配关系的研究,对劳动者贡献和应得利益做了分析,奠定了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基础。剩余价值理论是研究人与人的生产和分配关系的社会科学,必然也会随着社会经济关系发展而逐步发展。

  马克思认为,资本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资本,即: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剩余价值要在生产中创造出来,在流通过程中才能实现,通过资本循环和周转,实现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一部分转为投资,成为资本积累,实现扩大再生产。

  资本家雇佣劳动工人,做两种劳动,一部分工作时间用来偿还资本家所支付的工资,这一部分劳动,马克思称为必要劳动,劳动者继续工作,生产出的利润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这部分称为资本家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生产。读这部分内容非常抽象,但也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对于剩余价值的阐述。

《资本论》读后感 篇五

  年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的新著《21世纪的资本论》一经出版便引发东西方各国的热议和争论。究其原因主要是书中论述的有关21世纪的现象和观点都鞭辟人里,发人深省!

  书中提出,近几十年来,世界的贫富差距正在严重恶化,而且据预测将会继续恶化下去。这与我们的期待以及国家采取的各种缩小贫富差距的政策等背道而驰。然而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21世纪的本像。

  我们可以知道,当前在美国,前10%的人掌握了50%的财富,而前1%的人更掌握了20%财富。现有制度只会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皮凯蒂认为,我们正在倒退回“承袭制资本主义”的年代,也就是说未来将进人前所未有的“拼爹时代”。“拼爹”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拼爹”现象也并不稀罕。几乎所有人都想要有一个可以“拼”过别人的爹的“爹”,自然这也是能够理解的。如果不“拼爹”,工资就更不用拼了——收入不平衡也早已是常态了!

  但是,在这个经济增长快速分配却如此不均的时代,我们应该把分配问题,把收入不平等问题置于核心地位!

  我们没有任何根本的理由来相信增长是自动平衡的。我们从很早就应该把收人不平等的问题重新置于经济分析的核心地位,并提出19世纪就已经出现的类似问题。长久以来,经济学家们都忽视了财富分配问题。如果不平等问题重新成为中心议题,那我们就必须开始收集足够广的历史数据,以便更好地理解过去和如今的趋势。只有通过耐心地积累事实和样本,再在不同的国家间进行比较,我们才有希望识别出发生作用的机制并对未来有一个更加清晰的预见。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在21世纪初所处的阶段就好似我们的先辈在19世纪初的状况

:我们正在见证令人印象深刻的全球经济的变化,并且很难知道这些变化的广度,或者说几十年之后全球财富在一国内或多国间将如何分配。19世纪的经济学家将分配问题置于经济分析的核心地位并致力于研究其长期趋势,鉴于此,他们理应得到极髙的评价。他们的答案并不总是令人满意的,但至少他们提出了正确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当前最主要就是处理这个问题,有了正确的问题自然就要有正确的解答!

  我们要把差距缩小到底!

《资本论》读后感 篇六

  资本论中诠释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关系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产生这样关系的深刻历史原因。放在当下的社会现实,资本的生长繁荣也同样具有一定启示意义。纪录片《华尔街》中有一句话提到资本的力量:人类需要休息放松,然而金钱永不眠。资本自身所蕴含的无尽能量,让一代代的淘金客们费尽心机想要驾驭这种令人沉迷的魔力。显而易见,大多数人终究被金钱所反噬,唯有极少数的幸存者找到了资本的密码。

  如何实现货币到商品再到货币(G—W—G)为卖而买的飞越?而不是日复一日的走商品货币再到商品(W—G—W)为买而卖的低层次被动的行为模式。出卖劳动时间赚取劳动报酬,进而再次消费得到满足的恶性循环,始终要投入自己的时间去换取有限的几乎是一刀切的报酬,并且会遭受剩余价值的剥削。两种循环切换唯一不同的在于W的性质,看其属于消费品或是投资品,某种意义上W的属性决定了G的长远价值。

  减少不必要的消费性商品的购买,提升货币G的未来现金流,如此才可实现货币滚雪球般增长。投资就是一个G—G‘的货币增长模式,也是效率最高门槛最低却成功率极低的商业行为。

  跟从事任何行业一样,站在金字塔顶尖的人物需要的不仅仅是全力以赴那么简单,还需要机遇与运气的不可控成分。然而能否登顶这样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能否做到超脱物外,不计成本和时间潇洒的沉浸在其中。

  如同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一般,在他生命中40年的光阴里纵然穷困潦倒,艰难度日,但为了揭秘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他站在人类社会全局的角度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运行机制及其现有生产力主导下的赤裸裸的生产关系。带着这样伟大使命,马克思终于写出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著名著作《资本论》。

  社会便是如此残酷,狂热沉迷之徒终将会被沉静强大的个体碾压。试着想象一下亚马逊森林里潜伏数天的巨蟒吞食猎物的耐心与不留余地,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社会遵循着这样的规律。

《资本论》读后感(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