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白的读后感 篇一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著名悲剧,讲述了一个野心勃勃的苏格兰贵族麦克白为了争夺王位,不惜用诡计和暴力手段将自己推上王座,最终却陷入了无尽的恐惧和痛苦之中。读完这部作品,我深受震撼,不禁思考人性的复杂和权力对人的腐蚀。
整个剧情紧凑而扣人心弦,麦克白从最初的忠诚勇敢的将军,到后来的杀人凶手和暴君,展现了一个人由善变恶的过程。他的野心和贪婪使他越陷越深,最终导致他内心的恐惧和痛苦。莎士比亚通过麦克白的形象告诉我们,人性是复杂而多变的,当权力和利益的诱惑来临时,很多人会不自觉地腐化堕落。这让我深思,我们在面对利益和权力的时候,是否能够保持最初的善良和正直,是否能够抵挡住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成为一个真正坚守原则的人。
另外,在这部作品中,我也被莎士比亚精湛的语言和形象描写所折服。他通过丰富的比喻和隐喻,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力。例如,麦克白在杀害国王之后,心中的负罪感如同“滴落的笑声,千万倍回响在我的耳边”,这个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恐惧。莎士比亚的语言犹如一把利剑,直刺人心,使人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思考。
总的来说,《麦克白》是一部深刻揭示人性的作品,通过麦克白的形象,让人们思考权力对人的腐蚀和人性的复杂性。读完这部作品,我深受触动,也更加珍惜自己的善良和正直。希望我们能够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保持初心,坚守原则,成为一个真正有担当的人。
麦克白的读后感 篇二
《麦克白》是一部经典的悲剧,它描绘了一个权力欲望的人如何堕落成为一个血腥暴君的过程。读完这部作品,我深感人性的脆弱和力量的诱惑。
麦克白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将军,他立下赫赫战功,备受国王的赏识。然而,当他听闻三位女巫的预言时,他的心中充满了欲望和野心。他开始用尽一切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包括谋杀国王和他的朋友班柯。麦克白的背叛和杀戮不断升级,最终导致了他自己的灭亡。整个过程中,他的内心始终被罪恶感和恐惧感所困扰,但他却无法逃脱这个恶性循环。
这部作品深刻揭示了权力对人的腐蚀和人性的弱点。在面对权力和利益的诱惑时,很多人会不自觉地背叛自己的初心和原则,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麦克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野心让他堕落成为一个血腥暴君,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灭亡。这让我深思,我们在面对权力和利益的时候,是否能够保持自己的良知和道德底线,是否能够抵挡住外界的诱惑和压力。
此外,莎士比亚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语言和形象描写,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力。他用精彩的对白和形象的比喻,将人物的内心感受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麦克白在犹豫是否要谋杀国王时,他内心的争斗如同“天使和魔鬼的较量”。这样的形象描写让人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麦克白的心理变化和内心的痛苦。
总的来说,《麦克白》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深度的作品,它通过麦克白的形象,揭示了权力对人的腐蚀和人性的弱点。读完这部作品,我深感人性的脆弱和力量的诱惑,同时也更加珍惜自己的初心和原则。希望我们能够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保持自己的良知和道德底线,成为一个真正有担当的人。
麦克白的读后感 篇三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是人性与欲望的演绎
,是一部揭露和鞭挞野心的悲剧。主要讲述了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将军,为国王平叛和抵御入侵立功归来,路上遇到三个女巫。女巫对他说了一些预言和隐语,说他将进爵为王,但他并无子嗣能继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要做王。
麦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怂恿下谋杀邓肯,做了国王。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夺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邓肯的侍卫,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恐惧和猜疑使麦克白心里越来越有鬼,也越来越冷酷。麦克白夫人神经失常而自杀,对他也是一大刺激。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麦克白面对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落得削首的下场。《麦克白》的成功之处有三:其一,麦克白形象的特殊悲剧性,心理描写真实而细腻。在莎士比亚的笔下,麦克白由一个高贵前途无量的英雄人物,在野心与权力的诱惑下变成了一个举国声讨的历史罪人,展现出了麦克白形象的特殊悲剧性。女巫的预言、妻子的怂恿、野心的驱使使麦克白走上了弑君的邪途,坐上王位后,权势的贪恋使其人性彻底泯灭,不仅杀害了侍卫,就连班柯和麦克德夫的家人也惨遭毒手。可见麦克白的悲剧是由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共同作用下造成的。剧本中作者通过大胆而文艺的言语表达深刻的展现了人物的心理。
“坚固结实的大地啊,不要听见我的脚步声音是向什么地方去的,我怕路上的砖石会泄露了我的行踪,把黑夜中一派阴森可怕的气氛破坏了。”文中的这一句就深刻形象的写出了麦克白内心的挣扎与恐惧。在迷信、罪恶、恐怖的氛围里,作者不时让他笔下的罪人深思、反省、剖析内心,麦克白夫妇弑君前后的心理变化显得层次分明,这就更加增大了悲剧的深度。其二,艺术风格别具一格,悲喜的有机结合。《麦克白》是在不损害悲剧基调的原则下把悲喜结合起来,在情节发展的进程中,让庄严的中有轻松,从而达到以喜衬悲、以喜促悲的效果,并使主题蕴意得以升华。例如“看门人”那一场中就有鲜明的体现。“谁在那儿?哼!一定是什么英国的裁缝,他身前给人做条法国裤还要偷材料,所以到了这里来。进来吧,裁缝;你可以在这烧你的烙铁。”这一门房的话出现在麦克白弑君之后,在这样恐怖黑暗的时刻,不明就里的门房说出这话无疑给这紧张阴森的气氛增加了一些缓和轻松之气,使悲剧增添了一些喜剧色彩,使其气氛不致于过分凝重,缓和读者的情绪。其三,充分运用意象,深刻揭露主题。《麦克白》中的“黑暗”、“鲜血”、“不合身的衣衫”等意象,它们具体形象,含蕴深远,最大限度的表达了作者的'意念和思绪。但剧中的意象大多以对立组合的形式出现,比如“婴儿”与“母亲”、“血”与“水”、“黑暗”与“光明”等。
“黑暗”与“光明”的冲突有力地反映了那个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尖锐的社会矛盾,激烈的阶级冲突和斗争。剧中的麦克白夫妇为代表的“黑暗”和正义的“光明”的冲突,就象征着封建制度与新兴资产阶级的冲突。反映出当时中世纪以宗教神学为代表的蒙昧主义思想走向没落,资产阶级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世界观日益深入人心,人文主义在社会文化思潮中开始占据统治地位。该剧大胆地批判了封建制度的残酷黑暗及对人性的禁锢,强烈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和伦理思想的要求。
作品是当时社会的写照,这说得一点也不错,通过这部作品我就深刻感受到当时社会的动荡,黑暗的笼罩,光明的渴望。看完这本剧,我深刻的明白了:一个人的可以有欲望,但却不能膨胀。一个人的野心会蒙蔽人性的双眼,终将导致一个人的灭亡。
麦克白的读后感 篇四
一般公认的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和《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最杰出的乃至文艺复兴时期最突出的四部悲剧,这一直被认为是悲剧的圭臬。
在读莎士比亚时,我常会产生疑窦:在那样铺陈华丽的文体与句子下,我很难相信我是在阅读悲剧。也许是对于悲剧的认识不同,我认为的悲剧,总是如索福克勒斯那样的具有崇高而严肃的特征的文体。莎士比亚华丽得近于煊赫的文体对于悲剧本身的影响,我心中无数。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之所以对《麦克白》更为看重,也许是因为其更为“纯粹”的具有悲剧性。
《麦克白》中悲剧的产生,虽依赖于麦克白本人的野心与其妻子恶毒的怂恿,但更多却体现了天命的因素。这种悲剧被确认为宿命的方式,带着更浓郁的古希腊悲剧色彩。
古希腊的悲剧,一般造成其原因是并非个人的主观错误或客观情况的干扰,而是天命的不公。如《俄狄浦斯王》,他完全受控于残酷的命运,无论如何挣扎,最终还是陷入了命运的泥淖。于是乎,主角的伟大与命运的残忍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更广义的无奈与无力,是悲剧拥有了直指命运的崇高性。而麦克白的野心,也来自于仙女的怂恿。而仙女们也仅此开了狡黠近于恶毒的玩笑,其实这也就是戏剧性的天命。
麦克白最终还是死去了。他的死亡具有着的社会意义,是传达了莎士比亚厌恶将军拥权杀王这样的犯上之举的思维。但这样的主题比于麦克白具有希腊精神的纯洁高尚悲剧思想,显然比较浅薄。我重复读《麦克白》,为这个邪恶的主人公而悲哀,一如希腊悲剧中那些纯粹的悲剧主角。他们的毁灭,并非由于他们的不杰出,而仅仅是,那些将他们玩于股掌之上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