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子行于山中》有感【精彩3篇】

时间:2013-01-01 07:22:4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读《庄子行于山中》有感 篇一

《庄子行于山中》是一篇富有哲理和深意的文章,通过描绘庄子在山中游行的经历,展示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读完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新的认识。

文章一开始就描述了庄子在山中游行的情景,他欣赏着山间的景色,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妙。这让我想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享受自然的美好。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忙于工作和生活,很少有时间去欣赏自然的美景,这让我感到有些遗憾。通过庄子的行在山中,我深刻认识到了与自然亲近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心灵的滋养。

庄子在山中还遇到了一个老农,他对庄子说:“我从不敢望其项背,从不敢入其宫室。我适得其所而已。”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现代社会追求物质与享受,人们总是想要更多更好的东西,却常常忽视了自己的内心需求。老农的话提醒我们要适度,不要盲目追求物质,要知足常乐,满足于现在所拥有的。这样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美好。

庄子还与一个隐士相遇,他告诉庄子:“我从不跟随人群,不随波逐流。我独自行于山中,享受自由和宁静。”这让我想到了现代社会的竞争和压力。人们总是追逐名利和社会地位,忙于攀比和比较。而真正的自由和宁静,却往往被遗忘了。通过庄子行于山中的经历,我意识到了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的重要性。只有拥有内心的宁静,才能真正获得幸福和快乐。

读完《庄子行于山中》,我深深地被其中的哲理所打动。这篇文章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提醒我要珍惜自然的美好,适度满足自己的需求,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我希望能够将这些启示融入到我的生活中,过上更加有意义和幸福的生活。

读《庄子行于山中》有感 篇二

《庄子行于山中》是一篇琢磨人生的文章,通过庄子的山中行,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本质和意义。读完这篇文章,我对于人生的探索和追求有了新的思考。

庄子在山中行走,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心情愉悦。这让我想到了人生中美好的瞬间,我们应该学会享受和感恩。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懂得欣赏和珍惜,就能够找到生活的乐趣和快乐。庄子的山中行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追求物质的财富,更在于体验和享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庄子在山中遇到了一个老农,他告诉庄子自己从不追求名利,只满足于现状。这让我想到了现代社会的功利和追求,人们往往为了名利而奔波,却很少停下来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老农的话提醒我们要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追求,不要盲目追逐物质的财富,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只有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庄子还与一个隐士相遇,他告诉庄子自己从不追随他人,独自行于山中。这让我想到了现代社会的群体思维和从众心理。人们往往追随他人的意见和行为,很少有独立思考和做出自己的决策。而庄子的山中行告诉我们,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行动,追求内心真正的自由和宁静。只有不被外界干扰和左右,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通过读《庄子行于山中》,我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庄子的山中行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追求。我希望能够学会享受和珍惜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并保持独立思考和行动的勇气。只有这样,我才能过上真正有意义和充实的生活。

读《庄子行于山中》有感 篇三

读《庄子行于山中》有感

  我读了《庄子。山木》中的“庄子行于山中”这个故事,受益匪浅。有一天,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伐木的人站在旁边却不去砍这棵树。他的学生问其中的原因,庄子说:“这棵树没有可用的,它因为不成材而能够过完它天赋的寿命。”庄子从山中出来,又来到朋友家中,老朋友见了非常高兴,便命令年轻的奴仆去杀鹅,用酒招待他们。奴仆问主人:“其中一只鹅会叫,一只不会叫,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第二天,学生问庄子:“昨天,山中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够过完它天赋的寿命,而主人家的鹅因为不会叫被杀死了,请问先生,是不材好还是有材好呢?”庄子笑着说:“我将要在不材与有材之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不能拘泥不变,要根据事物本身的特点灵活变通,也就是说看待事物要从多角度去理解,再加以分析,取其利而弃其弊。就拿成材与不成材来说,原文中被砍伐的树木用来盖房子、做家具,是被人类所利用。没有被砍伐树木虽然“得终其天年”,但它的一生却为人类的生存环境默默无闻地做出了巨大贡献。同理,如果庄子的朋友家圈养的两只鹅都会叫,那么为

了招待客人也必定杀死其中一只。杀死的和没有被杀死的鹅,同样服务于人类。综上所述,成材与否绝不能以“伐木”和“杀鹅”这样草率界定,关键是看它对人类、对社会乃至对国家有没有价值。

  1959年全国群英会上,刘少奇同志亲切地接见了全国著名劳模、掏粪工人时传祥同志。当时,刘少奇同志亲切地对传祥同志说:“你当清洁工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是革命的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刘少奇是国家主席,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时传祥只是一名掏粪工人,可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却创出了非凡的业绩。你能说掏粪工人不成材吗?他们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却都做着有益于人民的事情。几年前,报刊曾登载过这样一则发人深省的新闻:一个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某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参加工作以后,由于受当时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逐步走向堕落。他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电脑盗取银行巨款,后来发展到设计病毒软件攻击网络,最后被绳之以法。从某种角度看,这个大学生是一个计算机行业不可多得的'人才,然而他做的却是有损于人民的事情,给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也就不能视为成材。

  以上不难看出,对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我们一定要多方面分析,认真思考,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来激励我们不断进取。在人类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像庄子那样“处乎材与不材之间”,这是对社会和人生的一种悲观态度。我们作为小学生,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将来成为一名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读《庄子行于山中》有感【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