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比读后感(优选6篇)

时间:2011-08-02 07:35:2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盖茨比读后感 篇一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经典之作,它以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精妙的描写技巧展现了上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繁荣与腐败。这本小说引人入胜,读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个故事围绕着主人公盖茨比展开,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他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金钱的狂热追逐。故事中的盖茨比是一个神秘而富有的人物,他通过各种手段致富,并举办了一个盛大的派对,吸引了众多名流和社交名流。然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追求他曾经深爱的黛西。盖茨比的浪漫主义和对黛西的执着追求使他备受称赞,同时也暴露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现实的无奈。

通过盖茨比的一系列努力,小说揭示了20年代美国社会的堕落与虚伪。在这个时代,金钱被看作是一切的衡量标准,人们对名利的追求超过了道德和价值观的底线。菲茨杰拉德通过对各个角色的刻画,展现了社会的虚荣与浅薄,以及人们对金钱和物质的无尽欲望。在这个金钱至上的世界中,盖茨比的坚持纯真的爱情显得格外珍贵。

《了不起的盖茨比》不仅是一部揭示社会问题的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的探索。菲茨杰拉德通过对盖茨比的塑造,揭示了一个人内心的孤独和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盖茨比为了得到黛西的爱情,不惜改变自己,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他的追求虽然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但也让人不禁思考,一个人是否应该为了爱情牺牲自己的真实与尊严。

读完《了不起的盖茨比》,我对社会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小说不仅给我带来了阅读的愉悦,更让我反思了现实社会的表面和内涵。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我们是否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而不是盲目地追求金钱和名利?我们是否应该珍惜真挚的爱情,而不是为了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尊严?《了不起的盖茨比》给了我这些思考,并鼓励我在现实生活中保持纯真和真实。

盖茨比读后感 篇二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本让人深思的小说,它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邃的主题引发了我对现实世界的思考。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这是一个繁荣而虚伪的时代。小说中的盖茨比是一个神秘而富有的人物,他通过各种手段积累了财富,同时也举办了许多盛大的派对。然而,这些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无尽的虚荣和浅薄。菲茨杰拉德通过对盖茨比派对的描写,揭示了这个时代人们对金钱和名利的狂热追逐,以及对内心真实的忽视。

小说中的盖茨比是一个富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物,他对黛西的爱情执着而纯真。他为了得到黛西的芳心,不惜改变自己的一切,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真实身份。然而,黛西的浅薄和对金钱的追求让盖茨比最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通过这一情节,菲茨杰拉德探讨了人性中的贪婪与虚伪。他告诉我们,金钱和名利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而真正的幸福源于内心的真实和珍惜。

《了不起的盖茨比》让我深刻思考了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虚伪。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往往追求表面的虚荣和利益,而忽视了内心的真正需求。我们是否应该追求真实和珍惜,而不是盲目地追求金钱和名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而不是为了博得他人的认同而放弃自己的真实?这些问题在我读完《了不起的盖茨比》后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本令人思考的小说,它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虚伪和人性的贪婪。通过对盖茨比的塑造和他对黛西的执着追求,菲茨杰拉德让我们反思了现实世界的表面和内涵。这本书不仅给我带来了阅读的愉悦,更让我对自己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希望能够借鉴盖茨比的坚持和真实,成为一个内心真实而珍惜的人。

盖茨比读后感 篇三

  听完香港传媒人梁文道道长对《The Great Gastby》的简评后,对这本书产生了不低的兴趣,关键是五六万字的书想来读完也不会有什么压力(国富论确实把我虐的不轻),于是从网上找来电子书欣赏一番。想着翻译总会缺失些原文的内涵,所以找到英文原版想要品尝纯天然的味道,结果翻了不到一章就发现高估了自己的英文水平,实在是云雾弥漫,艾艾,应该说好比隔着雾霾看京城,实在让人提不起兴致。只好老实翻起中文版,果然很快,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就把全书看完,意犹未尽。于是隔天又花时间大致浏览了下澳洲导演巴兹鲁赫曼拍摄的电影。不得不说,这个导演确实厉害,非常善于把梦幻般的爱情与无奈的现实生活捆绑起来进行展示,而且能基本遵从原著的意味,特别好。后来得知巴兹导演的《红磨坊》《罗密欧与朱丽叶》《澳洲乱世情》等都是由云泥之间的交融来引发读者对世俗的深思,略去不表。《了不起的盖茨比》亦是如此,乍一看通篇好像是写在纸醉金迷中那不一般的凄美爱情,稍微咀嚼便发现有不一样的味道。

  上世纪二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开始在废墟上重建世界,没有被战火侵袭的美国更是迎来一个最繁华的年代。在这个时代,所有的美国人几乎陷入一种狂热的状态——所有人认为不论出身什么阶级、有何背景或是受教育程度如何,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在北美这片沃土获得巨大的成功,这也确是美国梦的典型特征(“万恶的”资本主义可以毫无顾忌的追求个人财富、享受物质生活等消费享乐主义)。菲茨杰拉德说这是爵士时代,这个时代也确实造就了一大批的新富豪。但是物质金钱地位的成功并没能弥补这些新富豪们曾经的遗憾,他们回过头想要改变过去,想要再次踏进那条河流,盖茨比正是是他们的缩影。

  “盖茨比的梦幻过高过大,超越了黛西本身,超越了一切,他以一种创造性的激情投入这个梦幻,不断增光添彩,用迎面飘来的每一根绚丽的羽毛加以缀饰。”

  盖茨比始终不渝的忠于自己年轻时构建的理念,正如书中所说,盖茨比是柏拉图式理念的产物,是为主效命的上帝之子,致力于寻求一种博大的、纯净的、超越世俗的虚幻之美。

  不知什么原因,菲茨杰拉德的这本小说让我却想起了《爱丽丝梦游仙境》这个童话故事,爱丽丝追随揣着怀表的白兔先生进入奇幻疯狂的仙境,她不断探险,同时又不断追问“我是谁”,到最后猛然惊醒,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自己的一个梦境。两本书好像都是要展示无论经历多么绚丽的旅程,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获得多大的成功,最后都不过是一场空。爱丽丝从梦境醒来,盖茨比在对梦境的憧憬构建中被人枪杀,可是谁又能说爱丽丝要比盖茨比更幸运呢?就好比尘世中的人们只能无奈接受人生的根本困境:人生有梦,但梦终究会醒。

  人生在世为什么要有梦想,时下比较盛行的“生活不仅有苟且的当下,还有诗和远方”中,诗和远方实际就是每个人心中的梦。哪怕生活的压力让你以为所有的梦想早已随风而去,但终有那么一瞬你会发现那个远方的梦其实一直都在。当然这个远方对于每个人来说千差万变,远方也不仅仅是从南极跑到北极这么简单。

  人为什么需要梦想和远方,究其根本,是因为来到世上的每个人都是不完整的,就像“心”中间好像缺了什么,人生就是在寻找如何填充这个缺口的过程,我们都想要找到什么东西去弥补生来自有的遗憾。这个东西一定是可以给自己带来充实感、安全满、满足感或是幸福感的东西。有的人选择物质金钱,有的人选择名利权力,也有的人选择用爱情,不一而足。这里不想对此评判高下贵贱,换个角度看,都是在寻找人生来就失去的东西,都是为实现自我的完善。有的人比较幸运可以实现最初的梦想,所以人们说不忘初心;有的人在追寻最初梦想的过程中实现了另外的梦想,人们又说无心插柳柳成荫;可是大多数人的梦想可能永远无法实现,或者说梦想已经成为油盐酱醋茶,成为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东西。当如此平平淡淡、简简单单的度过一生时,人生的印记最终会像留在沙滩上的足迹一样被浪潮冲刷的一丝不剩。几十年几百年之后,谁都不会记得有过“我”这样一个人,“我”也什么都不会留下,甚至好像没有来过这个世界一样。听起来让人有点恐慌,但换个角度,对每个个体来说,在世上走这么一遭确实又好像实现了些什么,虽然已经实现了的好像不是那么清晰。这是因为真正的人生不是结果导向,我们并不是要追求那一颗“果”,而是在追寻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那颗“心”。

  “盖茨比相信那盏绿色的灯,它是一年一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那个美好未来的象征。从前它从我们的面前溜走,不过没关系,明天我们将跑的更快,手臂伸的更远……总会有一个明朗的早晨……

  于是我们奋力搏击,好比逆水行舟,那怕不停被水浪冲退,回到了过去。”

  人生是场修行,需细细品味。

盖茨比读后感 篇四

  《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美国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小说的背景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社会中上阶层的白人圈内,偶然的机会,穷职员尼克闯入了挥金如土的大富翁盖茨比隐秘的世界,惊讶地发现,他内心惟一的牵绊竟是对河岸那盏小小的绿灯——灯影婆娑中,住着心爱的黛西。然而,冰冷的现实容不下缥缈的梦,到头来,盖茨比心中的女神只不过是凡尘俗世的物质女郎。当一切真相大白,盖茨比最终彻底成为自私而残忍的黛西的牺牲品,他的悲剧人生亦如烟花般,璀璨只是一瞬,幻灭才是永恒。一阕华丽的“爵士时代”的挽歌,在菲茨杰拉德笔下,如诗如梦,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墨色浓重的印痕。

  读《了不起的盖茨比》完全是处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原想趁闲暇之余读读打发时间,然而开头那句父亲的忠告却让我有了莫大的兴趣:你在评论他人的时候,要记住并非所有的人都有你这样优越的条件。喜欢看着盖茨比站在海边遥望黛西家码头上的绿灯,喜欢看着他“以奇怪的方式伸出手臂”,喜欢那种惊奇和热切;喜欢盖茨比豪宅上彻夜不明的灯光,和从花园里随风飘至的音乐和笑声,那样声色犬马,醉生梦死。以及盖茨比躲在这一切繁华背后的孤独和被压抑的欲望。喜欢死后的那段人情冷暖,喜欢看着那辆来自另一个世界尽头的汽车来到豪宅门口,却没有发现美好的宴会早已散场。也喜欢书中的语言、隐喻、讲故事的方式,和精致却缜密的结构。只有在反复阅读之后,你才会发现原来书中的每个人不仅丰满、独立,而且在无形之中又被归拢在情节的网罗里,成为情节的一部分。

  在爱情面前,盖茨比永远是在等待,从他发现在码头尽头黛茜的倩影还有她身后的那盏绿色的灯开始,他就陷入了坚毅但痛苦的守望,虽然这种守望在许多时候对于看似很聪明的人来说,简直是愚不可及。当我们面对一个满眼只有金钱但却当着你的面柔情的说爱你的女孩该如何应对呢?更恐怖是,她并没有逢场作戏,她真诚的眼神让你无法回避你那什么也没有的钱包时候,也许我们抱以回应的只能是尴尬的猜测与沉默了。但盖茨比却坚定的意识到,她是爱他的,只是他没有钱。于是,盖茨比的悲剧也就此开始上演。菲茨杰拉德也伟大的令我们有无数话需要表达却也只好闭紧嘴巴,看着盖茨比无可挽回的渐渐的倒在了后来他自己建造爱情幻想花园的后院中。

  准确的说,我们应该讨厌的并不是那个物质主义女孩黛茜,与她对世态的冷漠与玩世不恭一起,她选择了生活的安逸与平淡,尽管她不一定是达到了她选择的初衷。有人说菲茨杰拉德向我们昭示了美国“爵士时代”充满泡沫般的浮华现实中的幻像,然而我却似乎只看到了盖茨比在他那盛大的派对中,在那绚烂灯火照耀下的觥筹交错中,在那无数富豪和耀眼明星互不相识的假惺惺的畅谈中,紧张的向着大海方向涌动与生命逆流反叛的冲动,一股永远等待的冲动,因为黛茜就在无视他已经飞黄腾达的岁月的不远的地方,与人谈论着在丈夫有了情人之后的关于把世界看穿的真理。每天,盖茨比都会在大海的边缘向着这种等待发抖,不管夜色有多么温柔,不管黛茜的身影离他多么的迫近,他能做的只是伴着他身后那闪耀的城堡式的豪宅,沉重的呼吸以及永恒的孤独。

  最终,只有盖茨比唯一的朋友尼克理解了他的等待。也许,应该说菲茨杰拉德理解了人群中的等待。虽然菲茨杰拉德随后也把这种等待抛诸脑后,坠入不可遏制的失败中,他终究没有办法化解掉等待那难言的孤苦与焦虑。但当盖茨比荒唐的被枪打死的一刻,他笔下的尼克伤感坐在了盖茨比无数次去过的海滩上缅怀着那个久远的,未知的世界。他理解了盖茨比第一次认出了黛茜的码头后那奇妙的惊讶,也明白了盖茨比之后在蓝色草坪上等待黛茜靠岸的所有举动,更重要的是,在他无限的怅惘中,盖茨比的梦也已经飘散,在依稀的人声鼎沸的幻觉中,只有盖茨比消逝于这个混沌的世界,留下的是逆水行舟后的倒退,还有他镇定而紧张的等待爱情与梦幻的孩子一样的眼神。

  尼克还回想起了青年时代那令人激动的返乡的火车。我们有理由怀疑,盖茨比并没有在漫长的等待中回家,但那黄昏中聚集在幽暗车站上纯真的问候与相互依恋,还有寒冬的黑夜里向奔驰的火车两边远方无限伸展的所有归乡人的雪,就在盖茨比死后似乎可以让包括菲茨杰拉德在内的我们意识是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遗憾的是,虽然我们全部都听见了“严寒的黑夜里雪车的铃声”,也都看见过“圣诞冬青花环被窗内的灯火映在雪地上的影子”。

盖茨比读后感 篇五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盖茨比苦等了五年,买了一座豪宅,在那里把星光施予来来往往的飞蛾——目的只是在某天下午到一个陌生人的花园里“转一下”。

  他以一种创造性的热情投入了这个幻梦,不断地添枝加叶,用飘来的每一根绚丽的羽毛加以缀饰。

  当我坐在那里对那个古老的、未知的世界思索时,我也想到了盖茨比第一次认出对岸黛西家码头上那盏绿灯时,他是多么的惊奇。他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才来到这片蓝色的草坪上,他的梦似乎近在咫尺,唾手可得,几乎不可能抓不住的。他不知道那个梦已经远他而去,把他抛在后面,抛在这个城市后面那一片无垠的混沌之中,在那里合众国的黑色原野在夜色中滚滚向前伸展。盖茨比相信那盏绿色的灯。它是一年一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那个美好未来的象征。从前它从我们面前溜走,不过那没关系--明天我们将跑得更快,手臂伸的更远,总有一个明朗的早晨……

  于是我们奋力向前划,逆流而上的小舟,不停地倒退,进入过去。

  读完之后我脑子里就冒出来马老板的一句歌词:穷极一生做不完一场梦。

  前言中,姚乃强先生一直强调这是菲茨杰拉德在讲一个美国梦。通过写那个时代美国社会种种腐败现象,感受菲氏对二十年代美国表面繁荣的忧心,写因为时代的不同,美国梦的破裂,写东西部的差距和冲突。

  “当我坐在那里对那个古老的、未知的.世界思索时,我也想到了盖茨比第一次认出对岸黛西家码头上那盏绿灯时,他是多么的惊奇。他走过漫长的道路才来到这片蓝色的草坪上,他的梦似乎近在咫尺,唾手可得,几乎不可能抓不住的。他不知道那个梦已经远他而去,把他抛在后面,抛在这个城市后面那一片无垠的混沌之中,在那里合众国的黑色原野在夜色中滚滚向前伸展。”

  而我更中意的是小说里讲述的爱情故事。

  “当黛西洁白的脸贴近他的脸时,他的心越跳越快。他知道他跟这个姑娘亲吻,便把他那些不可言喻的憧憬与她的生命气息永远结合在一起了。他的心像上帝的心一样专一,绝不可痴心旁骛。因为他等着,再倾听一会那已经在一颗星上敲响的音叉。然后,他亲吻了她。经他的嘴唇一碰,她就像

一朵鲜花一样为他绽放,于是这个理想的化身就完成了,“他诉说的一切,以及他黯然神伤的表情,使我回想起一点什么……我很久以前在什么地方听过的一个迷离恍惚的音调,几句零落的歌词。”

  迷离恍惚,歌词零落。作者自己其实已经通过尼克卡拉韦这个视角把这份美好初恋看穿。这仅是存于盖茨比心里的美好。可就是为了这份美好,盖茨比一直在努力,直到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站在那里双手插在口袋里,仰望像洒落的胡椒粉般布满夜空的银色繁星。我以一种奇怪的方式朝幽暗的海边望去,那里除了一盏绿色的灯之外,什么都没有。灯光微弱又遥远,也许那时一个码头的尽头。”

  河对面是黛西的房子,里面住着她和她的丈夫。

  盖茨比远远地望着,他知道总有一天,他会再次与黛西相遇,再次接着初恋那美丽的场景,接着把生活重新来过。

  作者这个可恶的家伙又通过尼克卡拉韦这个视角把这份惦念看穿,对面什么都没有,也许那是一个码头的尽头。突然巨大的悲哀袭来。其实什么都没有。盖茨比怀着这份惦念,望了四年。

  “整个夏天的夜晚我邻居家的音乐声不绝于耳。在他的蓝色花园里,男男女女像飞蛾一般在笑语、香槟酒和星光中来回晃悠。下午涨潮时,我看到他家的客人从搭在木筏上的高台上跳水,或者在晒得发烫的沙滩上晒日光浴,同时两条汽艇划破海湾的水面,拖着滑水板在飞溅的泡沫中破浪前进。每逢周末,他的那辆罗尔斯罗伊斯轿车就成了公共汽车,从早上九点到深更半夜穿梭来往,接送从城里来的一批批客人,而他的那辆旅行车则像一只敏捷的黄色甲壳虫蹦来跳去接送所有的火车班次。到了星期一,八个仆人,外加一名园丁,用拖把、刷子、锤子和修枝剪苦苦干上一整天,收拾头天晚上留下的一片狼藉。”

  这是个盛大的宴会,盖茨比每周都要举行。很多人都没有接受邀请。有的时候,他们从来到走,压根没

  有见过盖茨比。他们就是一心奔着晚会来的。其中很多甚至每次都来,吃饱喝足,然后对盖茨比先生大骂一番,骂到痛快后,开车离开,然后下一次再来。盖茨比可能打心底里就看不起他们,尽管都标称社会名流,无非就是一些混吃混喝的家伙罢了。他心里想的只是能见到黛西一面,于是宴会一如既往,终于因为我尼克卡拉韦和黛西兄妹的关系,黛西来了。

  “这些衬衫多美,我看了很伤心,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这么美的衬衫。”

  这是盖茨比和黛西见面后,黛西的话。重重的一个伏笔,我看了很伤心,因为我没有见过这么美的衬衫。其实你早已经见过比衬衫美10倍100倍的这么美的爱情,但仅是见过而已,你满足于见过,然后就像丢掉旧衬衫一样丢掉了,嫁给了名气和力气都称职的汤姆。再次见面,眼中仍然是漂亮的衬衫。

  “要不是有水雾,我们可以看见海湾对面你家的房子,你家码头的尽头总有一盏通宵不灭的绿灯。”

  我不敢想象盖茨比先生说这话时有多么辛酸,他知道黛西只不过是一个以享乐为人生最高目标的资产主义阶级小姐,没有思想,没有情操,浅薄虚假,百无聊赖,无所事事。而他自己心里却总有一盏通宵不灭的绿灯,那是他这些年源源不竭的动力。

盖茨比读后感 篇六

  知何时养了这一习惯,每每看完一本书总要写点什么。为这也没少听到反对的声音,当时很是懊恼了一会,心想我要写就写了,自己的事。可后来为了学业奔波,不由得笔下生疏,却发现原来以前认为很了不得的事不过尔尔。很多事情,不过痴人说梦罢了,倒不如趁早妥协,缴枪不杀,也好落个两全其美。

  但我总是不死心,虽然看不清未来的路,却明白什么是自己不想的。然而看了《伟大的盖茨比》后, 我却有种一棒打醒的激灵,冷得直哆嗦。这本书是九月四号晚就看完的,拖拖拉拉到现在才提笔。初看的时候没觉得这本书有多好,能成为20世纪百部最佳英语小说第二名实在是匪夷所思。要我说,里面的主人公盖茨比简直傻透了,先是爱上一个拜金的女孩因为没钱被拒绝,然后拼命赚钱一跃成为美国爆发户想要和她鸳梦重圆。可是他明明知道这个早已嫁作人妇的女人满嘴都是金钱的声音,却还是忍不住用豪宅,用跑车来诱哄她,最后还莫名其妙的替这个女人顶了罪,被人一枪打死。送葬时除了小说里面的“我”,还有一个曾经在他家图书馆里逗留过的胖子,再无其他,同他生前大摆宴席时宾客满棚的场景实在是极大的反差。我还记得小说里写到一车车的橙子运来榨汁,劳斯莱斯跑车成了公共汽车从早晨九点直到深更半夜送往来宾,仿佛一场绮丽糜烂的梦,用金子打底。其实盖茨比悲惨的结局不难预料,用金钱换来的都是虚情假意,哪里做得了真。令人惊讶的是盖茨比早已看出端倪来了,却还是心甘情愿地往里跳。

  小说里首先出现的就是托马斯·帕克·丹唯里埃的这么一段话:如果能让她心动,那就戴顶金帽子,如果你能跳得高,就为她也跳一跳,直到她高呼:“情郎,带金帽、跳得高的情郎,我非得把你要!”完全符合拜金女郎黛西的写照。这是一个塑造得很成功的形象——“她言语中却是充满了金钱味——这正是她声音抑扬顿挫的无穷魅力所在,金钱的叮当作响声,铙钹齐鸣的歌声……好像高高在上的白色王宫里,国王的女儿,黄金女郎……”。黛西这一词Daisy,中文意思就是雏菊,一种黄色的小白花,象征着金钱和空虚。她第一次与盖茨比见面时穿的是白色的衣服,开的是白色的跑车,从表面上看是天真纯洁,也正是这种白衣飘飘的纯洁形象成为他追求一生、却又始终无法企及的梦想。实际上黛西内心空虚,灵魂充满着铜臭味。她虽然常着一袭白衣,却缀着铜纽扣,携带着一支小金笔。她的生活目标就是享乐,爱情自然也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她拒绝盖茨比后嫁给汤姆就是因为如此,后来见到盖茨比那些名贵的衬衫,竟然激动地把脸埋在衣服里哭起来,恐怕多半是后悔自己当初怎么没有嫁给盖茨比。浅薄、空虚、无知、冷漠、自私,这正是黛西的实质所在,实际上也恰恰是盖茨比悲剧的根源。事实上,黛西本身就是美国梦的象征,不仅代表了盖茨比的追求,更代表了整个“爵士时代”的精神面貌,以及资产阶级虚伪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盖茨比内心深处对纯洁的黛西的向往化为支持他的精神支柱,然而残酷的现实再次给他以深深的打击。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人把这本书称作是一阕华丽的“爵士时代”的挽歌,“最为动人的美国悲剧”。

  至于书名说伟大的盖茨比,恕我愚笨,我还是没有读出来,只是觉得他不仅傻,而且可怜,他想要融入上流社会,凭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办起了一次次的宴会,也算是一个风云人物。但是当他信以为真要去参加一个贵族的家庭晚宴兴冲冲的跑进里屋换身衣服出来时,迎接他的不过是绝尘而去的汽车罢了。小说是以“我”这个第三方的口吻来写的,里面还提到盖茨比努力的措辞试图挤出文邹邹的话来结果愈发显得笨拙。然而“我”在最后却忍不住对他看喊“他们全是混蛋,他们那帮混蛋加在一起也比不上你。”他们这里主要是指汤姆和黛西,“他们是不负责任的人——他们砸碎了东西,把别人给毁了,然后就退缩到自己的金钱或者麻木不仁,漫不经心当中,或者是任何吧他们维系在一起的东西当中,让别人去收拾他们留下的一堆烂摊子”。写到这里我不禁在想当我说盖茨比傻、可怜的时候是站在谁的立场上来讲的呢。盖茨比靠贩卖私酒囤积财富,手段是不怎么光彩,但那些黛西之流也干净不到那里去。资本来到这个世界,从头到脚,它的每一个毛孔,都流淌着血和肮脏。凭什么盖茨比要因为这一点而受到排斥呢?

  要我说的话整部小说用一个词形容就是幻灭,盖茨比的悲剧就在于追求了错误的东西。那么我们所毕生追求的是不是从一开始也就是个错误呢?

盖茨比读后感(优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