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的力量》读后感 篇一
《演讲的力量》这本书是我最近读过的一本非常精彩的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演讲的力量以及它对我们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深入的分析,向读者展示了演讲的魅力和影响力。他指出,一场好的演讲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唤起他们的共鸣,并引发行动。演讲者通过巧妙运用语言、姿态和声音等多种手段,能够将自己的思想与观点传达给听众,引导他们思考,甚至改变他们的行为。在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演讲家,他们通过自己的演讲改变了世界的走向,影响了无数人的命运。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特别被书中提到的一些演讲案例所打动。比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演讲,他用激情和力量的语言,表达了对平等和自由的追求,深深地触动了听众的心灵。又比如,史蒂夫·乔布斯的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他用真诚和感性的话语,鼓励年轻人追寻自己的梦想,不畏困难,勇往直前。这些演讲不仅仅是一些文字和声音的组合,更是一种力量的释放,能够激发人们的潜能,改变他们的思维和行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演讲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演讲,不论是在学校里做报告,还是在工作中进行项目推广。一场好的演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意思,获得他人的支持和认同。同时,演讲也是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将它们传递给他人。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学习演讲技巧,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说服力,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总的来说,我对《演讲的力量》这本书印象非常深刻。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演讲的力量以及它对我们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通过学习和掌握演讲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影响他人的思维和行为。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和实践,演讲的力量将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演讲的力量》读后感 篇二
《演讲的力量》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关于演讲的启示和思考。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认识到了演讲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深入的分析,向读者展示了演讲的魅力和力量。他指出,一场好的演讲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引发共鸣,并引导他们思考和行动。通过演讲,演讲者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传递给听众,唤起他们对特定话题的关注和思考。演讲有着独特的魅力,它可以让人们产生共同的感受和理解,促进交流和合作。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特别受到了一些演讲案例的启发。比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演讲,他用激情和力量的语言,表达了对平等和自由的追求,深深地触动了听众的心灵。又比如,乔布斯的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他用真诚和感性的话语,鼓励年轻人追寻自己的梦想,不畏困难,勇往直前。这些演讲不仅仅是一些文字和声音的组合,更是一种力量的释放,能够激发人们的潜能,改变他们的思维和行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演讲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演讲,不论是在学校里做报告,还是在工作中进行项目推广。一场好的演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意思,获得他人的支持和认同。同时,演讲也是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将它们传递给他人。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学习演讲技巧,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说服力,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总的来说,《演讲的力量》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关于演讲的启示和思考。通过学习和掌握演讲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影响他人的思维和行为。演讲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社会。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和实践,演讲的力量将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演讲的力量》读后感 篇三
重新翻出《演讲的力量》,强化演讲的基本常识。
考虑到国人的审美差异,于是查找一些大学专家和演讲培训师的相关课程和文章。
不论中外,有两大基本点是相通的:
一是演讲的核心,是传播思想和价值,内容要过硬。对于不是演讲方面的行家里手,最要紧的是写好讲稿,确定好主题,熟背讲稿。讲稿的底子在那里,然后借助其它的形式和手段展示出来。
二是演讲的载体,是人的表达,语言表达、视觉传达、基本礼仪要注意。语言表达,包括说话是否清楚流利,语速是否合适,声音是否饱满,情绪情感是否传递到位等。视觉传达,主要是着装是否得体,结合主题、职业和场合场地;走路、站姿,要讲究走有走相、站有站相;演讲时有一定的手势、表情、神态,自然而然。基本礼仪,开场的致敬,结束的致谢。
要在短时间里准备比赛,必须准备和尽量做到的,基本上就是上面两大要点。
在实际准备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比如:
1.稿子背不下来,能不能拿着稿子念?
当然不行。因为这是参加比赛啊。如果你是评委,你会认为演讲者没有做足准备;如果你是观众,你还会认为是在浪费时间,为什么不把稿子复印200份发给大家?
2.既然不能照稿子念,那要怎么才能背下来?
一开始我非常担心妈妈脑会影响记忆,出现现场卡壳和大脑真空。正是因为这种恐惧,所以只能用一个死办法来解决:一遍一遍地背。
实践表明,如果你背不下来,那是因为你背的次数不够多。上下班途中,睡觉前,起床后,都是黄金时间。地铁里,社区小广场,车里,都是黄金空间。每次背诵,可以假定自己是在对着会场里的评委和观众演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读百遍,也可以背得滚瓜烂熟。
3.总感觉声音不好听,很没有自信怎么办?
声音不好听,可能是两个方面,一是普通话不标准,一是音色、音量等音质问题。普通话不标准,并不是构成对演讲的绝对影响,毕竟观众又不是来听央视播音员。但是要做到不说错别字,不闹笑话。不过要是比赛对普通话是否标准有要求,那就另当别论。
音质不够好,一方面是天生的,另一方面是大多数人认为是天生,并不会管理声音,没有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塑造,没有专家的指导和矫正,一时半会也很难调整过来。
从演讲者和观众的两个角度来看,毛主席用一口湖南口音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口四川话说“白猫黑猫,抓得到老鼠就是好猫”,丝毫不减个人魅力,反而有自己的特色。就算是普通人说话,也是说真话、讲真情才感动人、感染人啊。
所以要相信自己演讲的内容是说的真话、讲的真情,观众听了一定有收获,不听就是损失。
当然,也不是没有办法改进。有条件,就请专家指导。没有条件,就自己当老师。可以手机录音,然后再听,不满意的再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4.临场会紧张,怎么办?
可以提前去试下场地。体验下进场和退场,体验站在话筒前的感觉,看看话筒收音效果如何,感受一下现场的灯光,看看评委是谁、坐哪里,认识认识主持人,甚至会场服务员。一切可以加强你对场地熟悉感的方式和元素,尽可能地去接触。
可以录一段完整的彩排视频。自己看着视频里的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对、不到位、不自然,再注意调整和修改。当然,也可以是给自己信心:看着不是那么地差劲嘛。有专家说,看一遍视频,比实际演练二十遍还有效!
可以穿着自己喜欢、驾驭得了的衣服和鞋子。这很重要!得体的前提下,穿着能让自己自信和舒服的衣服,就像是带着一个朋友陪着一起战斗。
可以尝试精神胜利法。有人说,可以把评委和观众当土豆、空气,也可以假定他们都欠你一百块钱。实际的办法,可以对自己示弱,想一想那么多人来听自己说话,就已经是胜利,如果能发挥好一点点,岂不赚得更多。
要知道,大多数人在公开场合讲话多少都会紧张。就连宁肯都说过,只要自己心里没想好讲什么就要去演讲就会紧张。所以,最要紧的是,不是去除紧张,而是要控制紧张。演讲者要做到心中有数,对自己的准备有把握。
对于控制紧张感,还有两点经验分享:一是认真彩排,二是用点老祖宗的兵法。
比赛之前,我去了两次会场。一次是在刚背好稿子后,去查看现场,面对空荡荡的座位和几位服务员大姐,试着讲了两遍。全程表现出我在努力记稿子的状态,证明对内容的熟悉程度,还不足以抵消在现场的局促感。服务员大姐还提出了些反馈建议,毕竟她们常在会场听各种讲话,甚至对话筒高低、音量控制等都有非常实用的建议。
另一次是在比赛当天上午。本来中午有彩排,但考虑到中午人都到齐了,可能时间仓促,就算发现了问题,也来不及调整。仍然是对着空荡荡的座位和几位服务员大姐,以及几名活动工作人员,试着讲了一遍,还请一位小姐姐帮忙拍了视频。服务员大姐说,嗯,这次非常好了,比上次好了很多。
至于说用点老祖宗的兵法,也就是“知己知彼”。多少了解一点其他参赛选手的背景信息,以及以往类似比赛优秀选手的“套路”。这样,知道我可能的优势在哪里,我的弱势在哪里。做到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看过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比赛的视频,题材、情感、表达等各方面都是非常棒的,尤其是题材,非常煽情,时常让人流一把泪。记者的视野、视角、视线,本来就不一般。
而我们的故事就是我们的工作。一开始,我们甚至抱定了“贵在参与”的想法。可是我在一遍一遍强化记忆的过程中,正如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稿子背一百遍也会有新的想法,好像开了窍:
我们的工作的确不是惊天动地,不是海阔天空,不是星辰大海,但是募资的艰难曲折是真,频繁出差遭遇高速车祸惊魂是真,项目退出果敢拍板是真,股市沉浮惊心动魄是真。
故事可以不煽情,但贵在货真价实,扎扎实实的内容。讲给更多的人听,让大家认识到这个团队工作的状态和价值。因此,我从开始备赛时的“试一试”,转变为“拼一拼”。
实践证明,这个准备过程是行之有效的,因为不仅过了初赛,还进了决赛拿了奖。哈哈请允许我笑三声。
当然,这只是说明做到了“尽力而为”。毕竟,演讲是门学问,只有几年几十年的积累和历练,才叫“全力以赴”。
《演讲的力量》读后感 篇四
书本中有关于有效沟通的含义:有效沟通是指一方能让另一方轻松弄明白他原来并不明白的东西。其实演讲与写作的核心即是有效沟通,有效沟通的方法——类比,在已知与未知的鸿沟之上搭桥,帮助思考完成穿越。类比是非常好的手段,可以让人很好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
每个TED的演讲都为了讲明一个问题,可能是观众所不熟知的,但是演讲者通常可以通过小故事或者简单的比喻让观众get到其中的精髓,这是一种很强大的能力。和我之前所听说的解释力类同,也就是通过简单的语言,巧妙的例子,让人们迅速理解。演讲也就是传递思想的过程,其实平时的谈话也都需要有效沟通。
演讲的三大要素:
一、值得分享的思想
任何一个人,只要拥有值得分享的思想,就能做精彩的演讲。演讲的唯一目的是分享有价值的思想,而且要用你独特的方式真诚地分享。
在公共演讲中,唯一真正重要的就是有价值的思想。这里的“思想”意义广泛,不一定是伟大的科学发现,巧妙的发明或复杂的理论,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方法,或者是通过故事来阐释的人生智慧,或者是美好愿景,或者只是提醒我们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改变人们对世界认识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称为“思想”。独享,使得思想失去了活力;传播,才使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那些只有形式没有内容的演讲看上去绚烂,但不会赢得观众的喜爱。
可以把演讲作为一个督促你集中精力认真研究某个课题的契机。研究当中提出的问题,有助于为你的演讲提供蓝图,通过这个发现之旅,找到演讲当中具有启示性的关键之处。有一些演讲教练过度重视对演讲者自信、技巧及魅力的培养,忽视了语言训练。实际上在演讲中,语言才是真正的魅力所在。
关于演讲还有一个很好的比喻:它是演讲者与观众共同经历的一场旅行。演讲者就像导游一样,必须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讲解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突然的跳跃或生硬的过渡。如果想让你的观众印象深刻,你应当做一个完美的结构设计和呈现方式。
同时要注意演讲的主线。在分析戏剧、电影和小说时,有个很好的词:主线,也就是将所有叙述串联起来的中心主题。每个演讲都应该有一条主线。你可以想象主线就是一根结实的绳子,你可以在上面缀上你要建构的思想的所有碎片。试着理清主线,不超过15个单词概括主要内容。演讲的目标越明确越具体越好。如“你想传递给观众的.具体思想是什么?他们能从中获得什么?”而不是“我想给观众以启迪。”
二、真诚利他的初衷:
书中提到四种应该避免的演讲风格:推销策略、漫谈、讨厌的公司人和启迪性的表演。
演讲的真谛应该是出于自己真诚的内心,有一种分享的热情,能给观众带来收获。如果你有其他目的,观众一定可以感觉出来。以下几点是书中给出的建议:
演讲者应该做一个慷慨的给予者,为观众带来一些收获,而不是一个令人讨厌的自我推销者。
花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演讲有清晰的脉络和主题。
专注于所从事工作的本质,专注于渗透其间的思想。从自私的行为模式,转变成慷慨的给予模式。
不要过多地追求技巧,在形式上模仿富有启迪性的演讲者,并试图在感性和理性上都能征服观众。
总体来说,演讲要真诚、勇气、无私奉献以及真正智慧的领悟,要尝试着将这些元素融入演讲之中。
三、重视你的观众
演讲前要尽可能多地掌握观众的信息:你的观众是谁,他们的知识水平如何?他们有什么样的期待?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演讲是以求知欲为前提。如果演讲是为观众解开一个有趣的谜题(像一份礼物),而不是呼吁他们关注存在的问题(像一个请求),会更容易吸引观众。
在演讲时,和观众的交流非常重要,如果联结非常好,那么演讲效果相对也会出彩》
其一:一开始要进行眼神交流,适当微笑。
其二:展示脆弱
其三:让他们发出笑声—而不是感到不安
其四:放下自我
其五:讲故事
通过演讲找到自我
整本书的目的是找到适合自己,能让自己感到自信的演讲模式,而非一味模仿和使用技巧。
第一、演讲主题必须是你熟悉并热爱的,连自己都不感兴趣的话题,更激发不起别人了解的欲望。专注于自己的思想甚过其他外在形式。
第二、真实,你是谁,就展示什么身份,觉得什么衣服舒服,可以增加自信就选择那套服装。暴露自己的弱点没关系,重要的是找到适合你的演讲方式,尽早熟练,真实是至关重要的。做你自己。不要刻意模仿TED名人,聚焦于你的思想,用自己最真实的方式发表演讲。
第三、演讲也是提升自己能力的一种表现,通过练习来减轻对演讲的恐惧,战胜自己,大胆地展示自己。通过演讲来提升影响力,自信心。
《演讲的力量》读后感 篇五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需要掌握的能力。有的人性格外向,非常乐于与人沟通交流;有的人性格内向,就认为与别人沟通就留非常困难。我常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性格比较内向,不知道该说什么?性格内向的人认为这一切都只是性格的原因,认为性格外向就可以了。却是,如果只是彼此之间日常谈话可能有些道理。但是如果谈到面对公众演讲的话可能就不是这样了。
演讲,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面对一群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自己的观点清晰明了的传达给你的听众。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将自己的演讲办的很成功那就是很不容易了。你如果只是性格外向,能说花是远远不够的。有的演讲着在演讲的时候一直长篇大论,但是如果你认真听下来却又发现其演讲内容没有什么值得听的东西,基本就是废话,这样的演讲无疑也是失败的。那么如何做到有效沟通,如何使一次演讲是成功的演讲呢?
这本《演讲的力量》的作者TED的掌门人,通过TED这个演讲的圣地的多年经验,为我们在公众演讲这一块提出了十分重要的建议。这本书不是单纯的演讲方法技巧书,而是力图从演讲的本质来分析。在TED这个舞台上,我们在网络上能够看到的每一位上台的演讲者都能够在短短的时间里将自己的经历体会分享出来,有效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获得听众的认同,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兴趣一睹本书的风采了?本书按照一个演讲的流程分为五个部分来进行展开的。在第一部分的"演讲基础"里作者列举了自己的亲身案例为我们展示了成功的演讲的作用是多么巨大,你也可以看到作者如何将TED这个平台保留下来并将其发扬光大。作者在这部分谈到了演讲必须要做到思想的植入,也就是说演讲必须要有灵魂,有内容,光是抱着想成为演讲明星的想法上台的话,作者是十分不认同的,至于为什么,我在这里就不剧透了。
让我注意到的是第一部分里还浅谈了一些演讲需要注意的常见陷阱,我对于里面谈到的避免进行推销似的演讲的观点很是认同。因为之前我在上班的时候,公司举行员工培训青睐培训公司的老师来进行试讲时我,谈得最多的是这个问题如果想要进一步了解的话可以购买我们的什么什么课程。我每每听到类似的话都很反感,即使课程再好但是对于这个老师很难有亲近感。作者在文中也谈到这样的演讲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而如果演讲的时候注意到是给予而非索取的话,不仅仅演讲会获得成功,你的现实中的困难说不定也会得到解决。作者谈到这里的时候就列举了律师布赖恩-史蒂文森的演讲案例说明了这一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
以上是我看这本书的一点小小个人看法,我觉得本书与其他演讲类书最大的不同在于本书不是具体教你演讲的方法,没有给你模仿的模版,而是将演讲的内涵真义为我们展开,在我看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演讲的力量》读后感 篇六
一听这个名字好像离我们很远,对吗?再给你一秒钟思考一下,是不是会发现有很多机会甚至无时无刻要面对不同的人发表“演讲”呢?一次头脑风暴的发言,一次茶水间的闲聊,一次商场的讨价还价等等,都需要你对着各种身份的人传达不同的想法或是信息,这些统统都算作“演讲”。
如果你觉得“演讲”这个词太严肃了,那换一个词——沟通。沟通是不是亲切多了,这下可以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人沟通。不断地互通有无,看到娱乐八卦,会热烈激动地“探讨一番”;工作上的决策计划,又会与同事谦虚地“切磋一二”,这些生活中的“闲聊”与工作上的“商讨”都属于沟通的范畴。
沟通是一种能力,更多的是表达的能力,我们通过什么来表达——语言,无论这种语言是文字、声音还是肢体动作。沟通最直接的形式是说话,如果问一个人会说话吗?这将很容易引起冲突。只要不是哑巴,谁还不会开口说话呢?请等一下,真的是人人都会说话吗?笨嘴拙舌、沉默寡言、语无伦次、言不及义等等形容不会说话的成语不都在说明并不是人人都擅长说话,甚至大多数人都不擅长说话。
演讲——沟通——说话,都是需要开口人面对他人表达想法,只是“他人”是一个人,几个人,还是几百上千人的区别。无论是哪个词,都只是我们信息互通的一种工具或方式,我们更看重的是结果。那如何让你说的内容被一个人、几个人甚至上千人自然而然愉悦地接受呢?TED创始人克里斯·安德森给了我们四条锦囊妙计,至少保证在你说话时,他人不会玩手机或是从后门偷偷溜走。
首先,聚焦于一个主意。一段表达一定只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如同一部小说,一定要有一个或明或暗的主线,这样可以保证你不会离题太远,不会让对方摸不着头脑,更不会让人感觉你思维混乱。
其次,给对方关注的理由。这是什么意思?当你想表达一个主题时,对方立刻会产生一个想法: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如果没有关系,对方肯定不会仔细倾听。即使有关系,还会继续发问:这跟我有多大关系?关系不大,同样不会认真对待。将主题与听者紧紧地联系起来才能有后续的认真倾听和透彻的理解。
再次,用听者熟悉的概念表达你的主意。每个人的知识体系都是不健全的,这才构成了各种有趣的灵魂。行业内的基本常识就是行业外的人所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难点知识。如果你需要对身份背景不同的听者表达的是一个有些专业的主意,就一定要想一下,他们能不能听得懂,最好的化难为简的办法就是类比——打比方,比方越常见越简单,理解的效果越好。如果不想产生“外行看热闹”的尴尬,最好甩掉那些显摆“专业度”的做法。
最后一条建议就是让你的主意值得分享。你对自己的主意有热情有激情,你在前面三条建议中成功地让听者理解了你的主意,但你的主意要产生怎样的后续影响呢?会引起改变,会触发反思,还是会产生汇聚更大的影响或是力量?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值得他人分享的,不能让听者仅仅享受了一场耳朵盛宴后就轻易淡忘了。
做好这四点可以有一个合格的内容呈现,这是演讲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同样重要,决定着一场演讲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