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观后感 篇一
电影《孔子》是一部以孔子为主线的历史传记片,通过对孔子一生的追溯和描绘,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形象。观看这部电影,我深受启发,对孔子的思想和他的人格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电影以孔子的一生为线索,生动地展现了他的求学之路和思想成长过程。从孔子年轻时的求学经历,到他成为一位备受尊敬的教育家,电影通过细腻的画面和剧情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孔子在不同阶段的成长和变化。尤其是他追随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的信念,无论遭受多少困难和挫折,都始终坚守着自己对教育的热爱和追求。这使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产生了更多的敬意。
其次,电影中展现了孔子的人格魅力。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不仅有着深厚的学识和思想,更重要的是他的品德和修养。电影中的孔子以他的宽容、智慧和谦虚为人们树立了榜样。他对待学生和朋友们都充满了关爱和耐心,他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出他对道德和真理的追求。尤其是在电影中孔子与他的学生们的互动中,他用他的智慧和教诲,让人们感受到了他对教育的热忱和责任感。这使我对孔子的人格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最后,电影中的孔子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他认为“仁”是一种道德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根本。电影中的孔子通过自己的言行和教诲,让人们明白了仁义道德的重要性,并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同时,电影也展示了孔子对教育的重视和他对学生们的教导,让我深受启发。孔子的思想告诉我,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有道德修养和品德高尚的人才,这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来说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电影《孔子》通过对孔子一生的描绘和刻画,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学识、品德和教育理念都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示和思考。我相信,只有通过学习和传承孔子的思想,才能在今天的社会中培养出更多有道德修养和品德高尚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孔子》观后感 篇二
电影《孔子》是一部以孔子为主题的历史传记片,通过对孔子一生的追溯和描绘,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形象。观看这部电影,我深受启发,对孔子的思想和他的人格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电影通过对孔子一生的描绘,让我更加了解了他的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以“仁”为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他认为,只有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电影中的孔子通过自己的言行和教诲,让人们明白了仁义道德的重要性,并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他的思想对于今天的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在我们面临着各种道德问题的时候,应该通过学习和传承孔子的思想,弘扬仁义道德,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电影中展现了孔子的人格魅力。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不仅有着深厚的学识和思想,更重要的是他的品德和修养。电影中的孔子以他的宽容、智慧和谦虚为人们树立了榜样。他对待学生和朋友们都充满了关爱和耐心,他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出他对道德和真理的追求。尤其是在电影中孔子与他的学生们的互动中,他用他的智慧和教诲,让人们感受到了他对教育的热忱和责任感。这使我对孔子的人格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受。他的品德和修养是我们今天所应该学习和追求的。
最后,电影中对孔子一生的追溯和描绘,让我对他的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对教育的重视和教育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有道德修养和品德高尚的人才。电影中的孔子不仅对他的学生们进行了精心的教导,还积极参与到国家的教育改革中,为培养更多的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教育理念和成就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总的来说,电影《孔子》通过对孔子一生的描绘和刻画,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人格和教育理念都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示和思考。我相信,只有通过学习和传承孔子的思想,才能在今天的社会中培养出更多有道德修养和品德高尚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孔子》观后感 篇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朗朗上口的“论语”就是我国古代的思想教育家——孔子的言行。孔子——这位伟大的人,这位高尚的人,这位智慧的人。
今天,我们观看了《孔子》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令我的心灵彻底震撼,好像自己的心灵被无形的力量净化着。从这部电影里,我学会了智慧,学会了仁义,学会了做人。
公元前六世纪,孔子受到鲁定公的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孔子想实行自己以礼冶国的方法来发扬鲁国。但是,鲁定公的软弱和三桓的独霸让鲁国变得“君不像君,臣不像臣”。有一天,孔子在家里发现了季桓子的家奴,由于这个孩子要被季桓子当陪葬品,所以孔子就收留了他。孔子——这个善良的圣人在朝堂上为这个孩子求情,因而改变了残忍的制度。
但为此也与季桓子结怨。齐国的人想杀死孔子和鲁定公,但孔子与敌方斗智斗勇,不费一兵一卒,夺回了鲁国城池。就这样,他成了鲁国国相。后又想实行堕三都政策,但因鲁定公的懦弱而不得不终止。狠毒的季桓子假传圣旨,将孔子逐出鲁国。于是,高尚的孔子与弟子开始了周游列国之路。在这艰难,痛苦之旅。在路上,孔子自己因过度饥饿而昏迷不醒,因弟子颜回之死而伤心欲绝……但上天还是很眷顾他的,最终让孔子返回了鲁国。
从孔子身上,我学会了智。孔子在与齐国对抗时,总能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计谋,巧妙保护鲁公,而且不费一兵一卒夺回自己的城池。
从孔子身上,我学会了仁。孔子非常爱自己的弟子的,当他知道颜回和子路相继去世时,他悲痛欲绝。当他抱着颜回的尸体发呆时,有谁可知道他心中的苦?
从孔子身上,我学会了志。孔子是个有志向的并且有志气的人。孔子的志向一直都是以礼治国,从末改变过。孔子也很有志气。季桓子假传圣旨废黜他时,他毅然决然离开鲁国,直到老年。季桓子请他回国时他才回到家。在这期间,孔子的思乡之情一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浓烈,但他还是抑制住了自己的心,孔子是极为自律的人。
通过孔子的一生,我仿佛感受到了孔子一生的艰辛。更加明白了,一个伟人的成功靠的是丰富的阅历,只有经过世态炎凉,才能体会得到人生的真谛。
《孔子》观后感 篇四
有一个问题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是谁?我想很多人都会把这一票投给孔夫子。国人中庸文化所推崇的“仁、义、礼、信”,无不源于春秋时代这样一位智者,尤其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文化从上到下一步步深入人心,影响了我们几千年。是历史选择了儒学,还是儒学带着历史走到今天?我不懂孔子,但我一直很好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2010年的1月22日,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影片《孔子》首映,第三团支部抓住了这次机会一起了解这位儒学先师的人生轨迹。
影片取材于孔子51岁出任中都宰一直到其73岁病逝这段经历,并挑选了最有戏剧性的堕三都、周游列国、陈蔡被围等重要经历进行改编。影片主演周润发早前在宣传活动中说“看《孔子》如果不流泪,那还是人吗?”。我看完影片,也是深有感触。
这种大题材的影片,可能是期望值太高,觉得导演应该可以拍得更好,还有就是战争场面动画效果不够精致。但转过来想,看《孔子》,多是抱着一种缅怀传统的想法,想通过影片,增进对圣人的了解,加深对中华民族几千年博大精深儒学文化的理解。孔子的儒学思想传承至今,有沉淀的功劳。孔丘其人,本只是一个血肉之身,他的言论,他的思想,是顺应了历史的发展,符合几千年来的社会制度,所以加上统治阶级的极力弘扬,便代代相传了。但另一方面,也正是儒学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制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可进可退。下至黎民百姓,上至天子藩王,齐家治国无不渗透儒家的思想。董仲舒为巩固大汉帝国写下铺垫,精通儒学的康熙皇帝带来了康乾盛世。我想到的是,儒学“入世”的观点造就了一个个时代的发展和辉煌。观看电影之前,对孔子知之甚少,虽然看完影片,也只是有个大概了解,但至少梳理了一下思路,影片的公映,也许不只是在休闲娱乐,不只在票房,能带给我们一些反思,就够了。
《孔子》观后感 篇五
他,生当“礼崩乐坏”的奴隶制末期;他,周游列国,想用自己的一套学说挽救天下的危亡;他,主张“仁”,“仁者,人也”是他的思想境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他的崇高品质。他的智慧与才能相融,总能使自己化险为夷,但他的认识与主张却因触动三桓利益而使自己流浪与他国。
他用“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态度,上演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他对弟子严厉却不失亲切,总能在他们散落时重建他们的心灵之柱,总能在他们努力时及其万张浪花,凝聚起他们前进的动力。他的弟子们也忠于师,当他被鲁哀公赶出楚国后,他们誓死跟随。他们一同斩破了路途中的荆棘,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国土——鲁国。我回顾着那些感人至深的镜头,脑海中将他们生活的画卷翻到了充满温情的一页。
那一天,他们已精疲力尽,他的弟子送来了最后一碗马肉汤,这时的孔子已在弦声中挺过了几天,但他并没有一个人喝完汤,而是同弟子们一起分享那温情四溢的汤,他的情谊如此之深,到最后一刻,仍不忘为他人着想。
翻开另一页,雪白的冬景覆盖了我的视野。一个宽阔的冰面上,有一辆马车在行驶,突然冰面裂开了一条缝隙,致使他们纷纷摔倒在地,竹简也不幸落入水中。他的弟子颜回不顾生命危险,一次又一次地捞起那些沉在水中的竹简,最终不幸溺水而亡。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呼喊颜回,声声悲痛与希望在冰面上回荡着,最终却都化为灰烬,尤留悲痛于心中。
他们,走过了一个个暴风雨的夜晚,他们,将真情洒遍世间。他们的感人事迹让我无时无刻不铭记于心。孔子的智慧,颜回的无私,个个人物将一种思想,一种精神化为人们心灵的归宿。我们要学会感知,学会选择,学会进取。
《孔子》观后感 篇六
如同那耀眼的北辰,在历史的天空中,散发着淡蓝的光芒,穿越千年的时光,依旧是那么的耀眼。
——题记
我站在历史的长河里,看历史的车轮滚滚驶向远方,我的思绪慢慢地飘向远方,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回到那个有你的时代——春秋战国。
我看见了你——孔子。你是那么的信心满满,你想去将自己的学说推行给列国的公侯,你想要在这个礼乐崩坏的时代挽救人们的思想。于是你踏上了征途。还记得你在卫国时的耻辱吗?你希望满心的去到了卫国,你是多么的冀希卫灵公能够采纳你的政策。然而他却并没有将你的一副心血不管不顾,心里心心念念想着他的南子,甚至觉得你是他国派来的细作。你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侮辱,你愤然离开。
此时你已经59岁了,带着所跟随的弟子们在当动不安时代,穿行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曹国、宋国、郑国、陈国。你一边奔寻明理的国君,一边将自己的学说传授给人们。你可能曾在黄河或是长江边上感叹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你可能也曾在等待着一位赏识你的国君,从而吟出沽之哉,沽之哉。你是多么的期盼有人能够赏识你,采纳你的学说。
就在你在陈国城门与弟子走散时,你去问路人是否看见他们。你在他的眼里看见了一丝的厌恶,你看见了自己在他瞳孔里你那颓败的样子。好在你找到了他们。当子路愤然告诉你那路人嘲笑你如同丧家之犬时,你也只是淡然一笑,调侃自己累累若丧家之犬。然而你心里的那份不甘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在你无数次不被统治者所认同自己时,你终于放弃去到处游说,从而去在民众中去发扬礼乐。此时你已经步入暮年。
终于,你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你开始编写一本可以传世的书籍。你与弟子们不舍昼夜的编撰,春去秋来,时光在你与弟子的脸上留下了印记,终于一本旷世神作诞生了。你欣慰的看着哪本书,你决定给它取一个好名字。叫什么呢?你思索着。弟子们在下面七嘴八舌的讨论着,有的说就叫《孔子》,你摇摇头。有的说《语经》,你还是觉得并不那么完美。你想着想着,突然说到:谈论言语,就叫《论语》。弟子思索一瞬同意了。
这一年,你已经72岁了,你知道自己大限已至,淡然的看这个纷扰的时代,心中只有平淡。你含笑而逝。留给这个泱泱大国一笔宝贵的财富。
我细细品味你的一生,感悟你的淡然,体味你的思想。慢慢了解了你万世师主——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