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鲁迅故居观后感【实用6篇】

时间:2017-09-07 07:35: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参观鲁迅故居观后感 篇一:感慨历史的沧桑与伟大人物的崇高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先生的故居自然是文学爱好者心中的圣地。最近我有幸参观了鲁迅故居,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伟大人物的崇高。这次参观之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到鲁迅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它仿佛带着岁月的痕迹,给人一种宁静而厚重的感觉。走进故居,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鲁迅先生近距离接触。

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鲁迅先生的一生困顿艰辛,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为国家和民族的进步而奋斗。他的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直指社会的黑暗与腐败,震撼人心。在他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他对人民的深情厚意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怒。

在鲁迅的书房里,我看到了他的书架上摆放着大量的书籍和文件,这是他日夜思考和创作的见证。他的书桌整洁而有序,上面摆放着一支铁笔和一本笔记本,这是他写作的工具。我想象着他坐在这里,思考着社会的种种问题,用铁笔写下他的思想和感悟。

故居的后花园是一个小而精致的空间,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据导游介绍,这里是鲁迅先生休闲放松的地方。他在这里散步、读书、思考,寻找灵感。在花园里,我感受到了一种宁静和平静,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止了。我能够理解鲁迅先生为何选择在这里写作,因为这里是一个可以让人沉思和静心的地方。

参观鲁迅故居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伟大人物的崇高。鲁迅先生的思想和作品对我们今天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勇敢地面对社会的问题,为国家和民族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观鲁迅故居观后感 篇二:重温经典,感悟人生的意义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鲁迅故居,这是一次独特而难忘的经历。通过参观故居,我不仅重温了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更加深地理解了人生的意义。

来到鲁迅故居,我首先被它的建筑风格所吸引。故居的外观古朴典雅,给人一种庄重而厚重的感觉。走进故居,我仿佛进入了一个时光隧道,与鲁迅先生的生活产生了直接的联系。

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鲁迅先生的书房,里面陈列着他的书籍和一些生活用品。书房的布局简洁明了,书架上摆放着大量的书籍,这是他的知识宝库。在书桌上,摆放着一支铁笔和一本笔记本,这是他写作的工具。通过这些实物,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参观故居的过程中,我还看到了许多鲁迅先生的手迹和手稿。这些文字记录着他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他的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直指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扭曲。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触动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经典,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参观鲁迅故居让我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生的意义。鲁迅先生用自己的文字点燃了一代人的灵魂,他的作品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真谛和社会的进步。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坚定地追求真理和正义,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观鲁迅故居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体验,它让我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探索,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和发扬鲁迅先生的精神,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观鲁迅故居观后感 篇三

  鲁迅故居位于北京阜成门内三条胡同21号,从1924年5月到1926年8月,鲁迅先生一直居住在这里。

  推开两扇黑色的院门,穿过短短的门道,眼前就出现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院里有两棵枝叶茂密的白丁香,沐浴着金色的阳光。这是鲁迅先生1925年4月5日亲手栽种的。

  小院里的南房是鲁迅接待青年朋友的地方,有时鲁迅自己也在这里休息。

  东房曾经是女工的住室,以后用来堆杂物。

  西房当年是厨房,现在是“故居”管理人员的值班室。

  北房有四间。西头一间是鲁迅先生的工作室兼卧室,鲁迅自己称它为“绿林书屋”,人们把它叫做“老虎尾巴”,因为它是扩建时展接出来的。东头一间是鲁迅母亲的卧室。

  “老虎尾巴”是所有屋子最小的一间,室内放着一个老式的三屉桌。桌上摆着一盏煤油灯,它使我们想起当年还没有电灯的情景。油灯旁边放着一个普通的木制笔架,一只装在硬木盒里的砚台,还有一个旧马蹄表和一个烟灰缸。一只盖碗像不久前刚用过的一样摆在桌上。桌子一边是个牛皮纸箱,另一边是个什物柜。桌前一把藤椅,墙上挂着一幅炭画和一幅藤野先生像。屋子另一侧放着茶几和木椅,茶几上方的壁上挂着一幅题字:“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鴃之先鸣。”

  北房西侧的小门,通过后面和室内的陈设,都是极简朴的。就在这里,鲁迅写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包括《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

  鲁迅故居,北京这座简朴的四合院,是人们永远敬仰的地方。

参观鲁迅故居观后感 篇四

  一年多前,我与父母参观了绍兴的鲁迅故居。

  进入鲁迅故居,只见一条窄窄的青石板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穿插其间,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口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

  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被一版再版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拾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观了鲁迅故居后,我知道了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他迈出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因为他认识到了改变国民性的重要,所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鲁迅曾经说过我若从医只能拯救少数几个人,而我从文拯救的则是一代人。

  鲁迅还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线政策。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现在鲁迅故居已被命名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让更多的人受到鲁迅爱国思想的熏陶,弘扬历史文化。

  联系现在,祖国正需要我们来强大发展,但强国必定要从科学开始,没有丰富的知识就没有中国强大的未来。所以现在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奋学习,发扬先辈的光荣传统,将来才能在各行各业贡献我们的力量,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世界强国。

参观鲁迅故居观后感 篇五

  今天我随妈妈一起来到绍兴参观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包括三个地方:鲁迅家的老宅、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我们先来到鲁迅的老宅,哇,鲁迅家还真大呀,我想鲁迅家在当时也算得上大户了吧,家居面积很大,摆设也很气派,家居的材料大都是红木的,很结实也很名贵。穿过大厅来到正堂,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客厅,这里很宽敞,正中是一张八仙桌,两边有两把椅子,我想大概是鲁迅家的长辈坐的吧。穿过客厅再往后走就是鲁迅家的卧室了,卧室分了很多等级,有主人住的也有下人住的,大小不一,但结构都差不多,床一律是带脚踏的,外面有帘子。再往后走有书房、卫生间和厨房。听导游说,鲁迅就是在这间厨房里最初结识闰土的,我能想象得到当年两个小伙伴相见的情景该是多么美好!

  再往后走就是百草园了,听妈妈说,我上初中的时候会学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将百草园描写成了一个乐园。其实映现在我眼前的就是一个面积不大的菜园子,里面种了一些菜,有一口井,四面的墙壁上刻满了字,据说是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手写稿,上面到处是修改的痕迹。当年鲁迅就和小伙伴们在这里玩耍嬉戏,我还真羡慕他们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呢!

  出了鲁迅家,在街对面我们来到三味书屋,那是鲁迅上学的地方,鲁迅的老师叫寿镜吾,是一个品行方正教书认真的老师。三味书屋的正面有一个匾额,写着“三味书屋”三个大字,下面是一幅画,一只肥硕的鹿 伏在古树下,据说是讲读书可以给人带来“福禄寿”的意思。鲁迅的书桌在西北角,当年鲁迅刻在上面的.“早”字还清晰可见。

  有时间大家也到绍兴来看看鲁迅的故居吧!

参观鲁迅故居观后感 篇六

  今天,我来到了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故居。这时我才深刻的体会到了他那炽热的爱国之心。

  鲁迅为救治国人便选择了学医。但他在日本留学时一次上细菌课加映有关日俄战争的幻灯片,画面上日本军人抓住了一个据说替俄国军队当侦探的中国人,正要斩首。片子还特意映出了围观的也是中国人,他们竟无动于衷。这时,日本学生都高呼万岁,而鲁迅的心却像被毒剑击中了一样痛苦,他痛切的感觉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1906年3月,鲁迅毅然离开仙台回到了东京,开始从事鼓吹革命的新文艺运动。没过多久,他又回到祖国拯救国民。

  在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民族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黑暗

岁月,鲁迅用他的巨笔揭露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僚资本主义的黑幕,唤醒了沉睡在笼中的民众,鼓舞人民搏击黑暗、战取光明。他鼓励青年运动,并参与“民权保障同盟”的活动。当陈延年、华磊、杨铨等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他冒死参加了追悼仪式,提笔做旧体诗《悼杨铨》,以志哀思,并当着特务发表了慷慨陈词。他曾两次邀请陈赓到家介绍“围剿”国民党的情况。鲁迅根据下层人民的需求来判断是非、决定取舍、表达爱憎,因而在他逝世之后被民众发自内心地誉为“民族魂”。

参观鲁迅故居观后感【实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