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优选6篇)

时间:2019-01-09 03:42:3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篇一

《金陵十三钗》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该片基于经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故事情节,讲述了贾府内一群女子的生活和命运。观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深受其触动。

首先,该片的美术设计令人赞叹不已。从场景的布置到服装的选择,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贾府的建筑和园林设计充满了古典气息,每一幅画面都仿佛是一幅精美绝伦的古代山水画。而女主角们的服装更是华丽而典雅,展现出了古代贵族女子的风采。整个电影充满了美感,每一帧都像是一幅艺术品。

其次,该片对女性命运的描绘令人深思。故事中的女主角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和家庭,她们被卷入了一个由男权社会主导的环境。她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被迫遵循传统的婚姻制度和家族的安排。然而,她们并不甘心接受这样的命运,她们努力争取自己的权益和自由。她们的坚韧和勇气令人钦佩,同时也让我思考女性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权益。

最后,该片的演员表现也十分出色。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魅力,演员们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她们通过精湛的演技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贾府中的主要角色还是次要角色,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贾府之中,亲身经历她们的喜怒哀乐。

《金陵十三钗》是一部集美术、思想性和表演于一体的电影。它通过精心的制作和深刻的主题,成功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女性命运的复杂性。观看这部电影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同时也对女性的地位和权益有了更多的思考。我相信这部电影会给更多的观众带来启发和思考,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篇二

电影《金陵十三钗》是我最近观看的一部影片,这部电影改编自经典小说《红楼梦》,通过讲述贾府内一群女子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女性命运的复杂性。观看这部电影后,我被其深深触动。

首先,该片的剧情扣人心弦。故事发生在贾府这个庞大的家族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命运。主角林黛玉、薛宝钗和贾元春是整个故事的核心,她们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命运转折令人动容。通过她们的经历,我们看到了传统社会中女性的无奈和不公,也看到了她们对命运的反抗和追求自由的渴望。整个故事充满了悲剧和戏剧性,引人入胜。

其次,该片的美术设计令人惊叹。从贾府的建筑到服装的选择,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贾府的园林设计精美绝伦,每一幅画面都像是一幅精心布置的古代山水画。女主角们的服装更是华丽而典雅,展现出了古代贵族女子的风采。整个电影充满了美感,每一帧都像是一幅艺术品。

最后,该片的演员表现也十分出色。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魅力,演员们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她们通过精湛的演技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贾府中的主要角色还是次要角色,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让人仿佛亲身经历她们的喜怒哀乐。

《金陵十三钗》是一部集美术、剧情和演员表演于一体的电影。它通过精心的制作和深刻的主题,成功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女性命运的复杂性。观看这部电影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同时也对女性的地位和权益有了更多的思考。我相信这部电影会给更多的观众带来启发和思考,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篇三

  一部十分有张力,看后久久回味的影片。

  整部片子由很多“比较”组成。教堂里人性的温暖关怀与教堂外横尸遍野残壁断桓的比较;

  假神父前面地痞流氓嘴脸与后面负职责有担当的比较;十三钗开始自私地抢地窖与后面代替学生送死侠义柔情的比较;士兵开始有退缩情绪,到后面英勇抗敌舍生取义的比较;孟先生带着汉奸的袖套,之后却冒死带来修车的工具,贡献出通行证;教堂小男子汉小小柔弱的年纪个头却充满了大男生的大义凌然有担当负职责,为了养父的嘱托保护女孩子们,最后为了凑数走进送死的队伍;还有十三钗风尘味十足的打扮和之后短发蓝袍的清纯味道的比较,墨玉沉稳大气有担当与他的姐妹们的比较,墨玉对假神父开始的不屑厌恶与后面的相知相爱的比较。

  电影里每一部分人都是主角,情节的设计,演员的演绎,使得每一部分人都那么感人,那么丰满。关于墨玉关于假神父,评价的人太多,我这天只说说配角。

  军人以人体盾牌冲向坦克,那个镜头个性有冲击力,最后的班长用智慧杀敌,与敌人同归于尽,班长在教堂外关注着这些孩子,关键时候开枪救了孩子们,班长将濒死的浦生送进教堂,让他“在温暖一点的地方死去”。军人的英勇,智慧,侠骨柔情,在这一组组镜头间展现无遗。整部戏战争场面不多,但是表达得很充分,悲壮的情绪基调里,有着军人们与日本兵斗智斗勇消灭两帮敌人的淡淡的喜悦。

  教堂里的小男子汉话不多,但是个性有男子汉的味道。拿着竹篙阻止十三钗翻墙进来,之后却主动要求和假神父去找那两个溜出去拿东西的姐姐。请求假神父留下来作为教堂的挡箭牌,女孩子的名额少了一个,他强烈要求自己冒名顶替走进送死的队伍。这一切都是为了完成神父的嘱托。多么让人敬佩的男子汉啊!那个没有现面的逃跑的厨子老陈,作为教堂里唯一的成年男生,很好的衬托了小男子汉的高大形象。

  为什么墨玉能提出舍生保护女学生?正因她13岁前也是教会学校的学生,保护学生就是保护以前的自己。假神父的女儿如果在世,也是13岁,他是在保护自己的女儿。影片的这些细节,起到了很好的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浦生送进教堂,不仅仅表现了军人的柔情,更造成了之后拿琵琶玄的女孩子送命,姐妹的悲惨遭遇激起了墨玉的仇恨,也让墨玉为素昧平生的女学生送命准备了感情基础。女孩子关键时候从地窖边跑开,避免了十三钗被日本人发现——这让开始还不准学生进去的十三钗们自责,感动。墨玉大姐大气场的渲染,为后面姐妹们为她所动同意一齐代替孩子们送死做了铺垫。一个个小细节,为影片最后荡气回肠的高潮情节打好了基础,让人觉得十三钗们的决定自然,不会太突兀,不做作。

  在横尸遍野的南京,这些社会下层的不够光鲜体面让人鄙夷的社会底层人们,以人性的光辉带来观众们的温暖和期望。

  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也许奥斯卡正因历史背景以及对中国的固有的偏见,不会给我们颁奖。但是,在我心中,这是足以胜过任何奥斯卡电影的好作品。当然,如果音乐方面能更精致一点就更好了。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篇四

  一曲《淮河景》映衬在南京腔下显得荡气回肠,十二“名妓”在一幕幕回忆中手拿琵琶弹奏着内心的辛酸苦楚!视线模糊中,我仿佛又重历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那一段屈辱而血腥的国耻:

  南京大屠杀的残酷没有谁会忘记,在半个中国沦陷下如同一朵法西斯植下而到极点的血之花。废墙残垣在硝烟弥漫中让残忍成为人的唯一生存法则,一幕幕回放着惨败的花朵,如同曾经的向日葵随着他人无情的进入而败落,找不到太阳的方向。又有谁知道找回原来的回忆会让人心里这般痛苦,那逝去的曾经的真诚与无私永远永远不再了。

  十几名女学生为躲避日军在小男孩的带领下躲入了教堂,里面的安宁和外界喧嚣残暴成为鲜明的对比。此时,十四名娼妓从娼门中逃出来为躲避战乱也来到教堂,然而其放荡与泼辣,让人不禁有些恼怒打扰了这神圣之地。再加上教堂内一个刚从美国前来接职的神父,阴错阳差让这二十几个人竟成为相互帮助、相互依赖的与命运抗争的团体。教堂外有为保护百姓而拼命的战士,还有为保女儿安全甘愿做卖国贼,却也为女儿背叛日本敌军,最后为见女儿一面被打死的父亲……

  我不想诉说其中的情感纠葛,也不想说生与死的恐惧,只想对最后的最后那十二名娼妓和小男生说一声:你们之前虽然地位身份是低贱的,但同是中国人、为民族与同胞而挺身而出,这种行为与天底下任何高尚的人一样是让人尊敬的。望着她们藏着玻璃碎片前去赴宴会的眼神,那是带走了所有的辛酸和伤痛后的解脱,我不禁泪流满面。我想她们是无悔的,伟大的,这份甘愿是多少无赖与不舍,不愿与害怕,可是她们去了……

  依稀记得曾经的繁华,灯红酒绿的享受,可如今却是遍地横尸,又有谁记得他们;他们无坟可归的悲惨,又有谁关心!如今的南京一切都不再了,那一段段惨痛的痕迹也已在世人的冷漠中变成如同怜悯下的记念石碑,仿佛还是低喃过去的隐伤,可历史终究过去了,是的,过去了!

  日本鬼子的侵略带来的不仅仅是破坏,更多的是人世间冷漠的瘟疫,传染者每一个人,但有爱的不可能被传染成冷漠的傀儡。曾经不堪的过去,对于那些娼妓也是无可奈何,却也造就她们笑对他人的态度,对于宁愿牺牲自己未来换取他人幸福与安全,却也无悔。这需要怎样的勇气与坚强才能担起这压死人的石头,恐怕只有她们自己知道这其中的辛酸与无奈。

  自古传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我说:商女不知亡国恨,只因未到心坎处。来时的妖娆风光,走时的真情泪下,这其中的故事,只因人皆有情为题让这拉开了序幕。才登进这教堂时,远远望去竟发现如此美丽,让这悠扬的笑声成为这孤寂有神圣教堂的一道风景线吧!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篇五

  为了她们,牺牲了她们。不去计较值不值得,正因有爱,因此承担。她们的牺牲不仅仅悲惨,而且绚烂。

  ——题记

  《金陵十三钗》是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影片筹备4年,投资6亿元人民币。瞄准全球市场,首度邀请好莱坞战争特效团队和一线影星克里斯蒂安·贝尔加盟,并启用数十位新人出演。于2011年12月15日在中国上映,获得国内普遍好评,口碑令其票房不断攀升,在国内累计取得6。2亿人民币的票房,该片是2011年国产电影票房冠军。

  原作者严歌苓表示,她参与“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活动是从1993年开

始的。那时在芝加哥,华人社区展示了第一批大屠杀的图片。之后的每年,她都参加大屠杀纪念活动,之后也参加了1997年在南京举行的由中、日双方举办的“南京大屠杀60周年”纪念大会。她就是在参观一个个大屠杀刑场时,感到得为这个历史大杯具写一个作品。于是才有了这部小说,也才有了张艺谋的力作。

  战争中最悲惨的牺牲总是女性。女性是征服者的终极战利品。女性承受的痛苦总是双倍的。并且无论在何种文化里,处女都象征必须程度的圣洁,而占领者不践踏到神圣是不能算全盘占领的。这就是男性游戏——战争致于女性的杯具。

  严歌苓说,这个故事是献给南京大屠杀中的女性牺牲者的,当故事中的牺牲铺展开来时,她期望读者和她一样发现,她们的牺牲不仅仅悲惨,而且绚烂。

  张艺谋是在北京奥运会前看到严歌苓的这个小说,随后便买下版权,他说故事的视角很独特,从13个金陵风尘女子传奇性的角度切入,表达一个救赎的主题,反映了崇高的人道主义。他期望影片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以往的感受,肯定与以往的南京题材影片都不一样。张艺谋称,与原著相比,影片中加入了表现中国人浴血抗争一条故事线索,需要表现中国人的血性、不屈不挠的精神。片中也有不少战争场面,但是不会太过强调大场面,战争场面是要靠细节才能让人记得住。

  张艺谋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他和陈凯歌、田壮壮等一齐成就了“中国电影第五代”。从1981年独立执导《红高粱》,之后又连续导演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影片,让中国电影走形了世界。几乎所有作品都入围国际重要电影节。张艺谋的作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浓烈的民族意蕴和浓郁的中国特色。

  张艺谋专业主修摄影,因此他在美术方面很有造诣,尤其是在色彩方面。他似乎最偏爱红色,个性是对红色、黑色的强调,加强了视觉冲击。他很会运用色彩,不论他的哪部电影都能很好地体现出他对色调的灵活运用。

  这次他导演的《金陵十三钗》也有许多出彩的地方。故事讲述了,1937年南京沦陷,只有一座天主教堂暂时未被占领,教会学校女学生、秦淮河畔风尘女子、军人和伤兵,还有一个美国人约翰,都先后进了教堂,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他们共同应对一场生死浩劫,产生了各种各样奇妙的感情。然而,教堂也不是永远的净土,暂时的宁静很快被打破——日军冲进教堂并且发现了女学生,殊死抵抗的军人在千钧一发之际开枪救女学生,英勇牺牲。之后,日军又强征女学生去庆功会为日军表演节目,谁都知道,这将是一条凶多吉少的不归路。女学生们不甘被日军凌辱,准备群众自杀,却被以玉墨为首的妓女们救下。最后,这13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风尘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激发了侠义血性,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故事的一开始,人物就在漫天的战争的硝烟中由远及近,渐渐浮现。导演也采用了推镜头的方式,让电影的女主角的形象渐渐清晰,进而引发了之后一系列的故事。随后男主角也在中日双方的交战中进入人们视野,只是这部影片的男主角是美国人。该片动用了国际影星和团队,我们不得不怀疑,张艺谋这部电影有要冲击奥斯卡金像奖的嫌疑。事实也是如,凭借着超高的票房和良好的口碑,《金陵十三钗》获得了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第六届亚洲电影大奖六项提名、第三十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一项提名和第五十九届美国金卷轴奖最佳外语片音效剪辑奖。虽然没有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但是总体来说这部影片还是相当不错的。

  人物的塑造,是电影的重中之重。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冲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础。因此,张艺谋在演员的选取上也下着实下了不少功夫。张开艺谋早在2007年就开始了演员的征选,由于故事发生在南京,因此他期望选取南京籍艺人。但是南京籍艺人屈指可数,于是他决定启用新人。很幸运,倪妮被选为了女主角。玉墨扮演者倪妮风情万种,而在银幕上光鲜靓丽的背后,则是这位新人付出的发奋:走路的姿态,坐的姿态,都要训练。还要学习打麻将,抽香烟。请了很多老师,还请来一些家人以前有过风月场经历的老人家,描述那个年代的风月女子是什么样的举止。倪妮在片中很好的诠释了那时风尘女子的仪容姿态和心里思想上的斗争,一度获得专业人士和观众的好评。

  当然,故事中的男主角也是不容小觑,克里斯蒂安·贝尔,他曾是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获的者,在《斗士》中饰演的主角——也就是获奖的主角被称为“最富创造性的主角”。他只身一人来到南京,和完全陌生的团队共处了4、5个月,完全没有大牌明星的架势,平易近人,明白他人,这让张艺谋大为赞叹。贝尔他在片中饰演敛状师约翰,他去教堂是为了给牧师化妆殡葬,但是牧师的遗体应经被炸飞了。但是他还是要钱,乔治没有钱给他,他就呆在教堂里不走了。因此也才有了下方他奋不顾身地去救那些女学生的一幕。

  我们不得不承认,张艺谋在人物塑造上做的是很成功的。至少他所塑造的两个主人公已经完全抓住了我们的心。但不得不提的一点是,张艺谋似乎夸大了约翰这个美国人的英雄形象,而对在一开始就拼命和日军战斗保护女学生的教导队完全忽视了。李教官的扮演者佟大为在整部影片中脸都被灰尘沙土覆盖,完全没有一张清晰的面容。李教官舍生忘死,和教导队的那么多弟兄战死沙场,最后却没有人记得。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哀,也许张艺谋就应在以后的作品中仔细思考思考这个问题。

  为了让自己精心塑造的人物鲜活富有生命力,张艺谋在场景的设置和拍摄上花费了不少时刻和资金。故事发生在金陵,也就是南京,因此张艺谋在南京布置场景。故事一开始在硝烟迷漫中,被战争摧毁的楼房化为了废墟,教导队和日军就在那里大大开火,教导队为了炸坦克,用队员做掩护,最后都牺牲了。说实话,战争场面算不上宏大,也算不上激烈,而且在这么大的制作中,战场上居然就出现了几辆坦克,丝毫看不出这是大制作的电影。就我认为张艺谋的这场战争戏完全没有冯小刚拍摄的好。

  前面已经谈到张艺谋对色彩运用的美学十分有造诣,因此在这部影片中也能很好地体现。女学生书娟在彩色大玻璃窗中看秦淮河里的那些女生,在灰色调的空间里突然出现鲜艳的色彩,顿时吸引了我们的眼球,也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了必须的冲击。似乎这个彩色大玻璃是教堂与外界交流的一个媒介,许多场面都发生在那里。书娟一向透过这个彩色大玻璃观看外面的状况,而外面的子弹也是透过这个玻璃打中了教堂里的人。当被子弹震破的彩色玻璃碎片散落时,我们也会被色彩的转换和光线的映射晃了眼。这就是光线与色彩有效结合的效果。我们也说过张艺谋尤其偏爱红色,在这部电影中也有必须的体现。红色代表了血腥,在这种状况下,选用红色无非是想表达战争的残酷和血腥。确实,战争是无情的残酷的,多少人都正因战争丢了自己的性命。

  影片的结构,框架,就是电影的风格。张艺谋的这部影片的风格就是具有浓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意识。教导队为了救女学生献出了生命,玉墨她们为了救女学生代替她们去庆功会,乔治为了救人男扮女装也要去,约翰为了这些从不相识的人也开始了解救这些女学生的生活。每个人都有牺牲自我解救他人的精神。我们大可赞叹这种精神的高贵,但是我们转而想想,真的牺牲玉墨她们去救书娟她们,真的是正确的吗?我没法评论,严歌苓在书的序言中就写道:处女都象征必须程度的圣洁,而占领者不践踏到神圣是不能算全盘占领的。因此所有人都在拼命的保护书娟她们,保护我们的尊严不遭到践踏。我想,这样说来,我们完全能够明白了。

  说完了电影的风格,我们不得不再提提这部影片的情节。纵观世界各国的故事片的样式,故事的结局基本存在四种模式:情理之中,预料之中;情理之中,预料之外;情理之中外,预料之中;情理之外,预料之外。而本部影片呢则属于情理之中,意料之中。说实话,在看到电影的三分之二时,我就已经预料到结局。不能说影片烂俗,至少我觉得张艺谋在拍摄和导演方面还是做得很不错的。

  这部片子整体看来还是很大气的,这点在语言的使用上有很好的体现。整部影片融入了很多英文对白,特色的南京话加上少量的普通话,着实让人感觉大气了不少。这是一部张艺谋版的女生大戏,基本上能够说这是一部歌颂的妓女的片子。这是一部表达了诸多的人性对立之后的解放思想,同时,让人看到了一位有文化的妓女是多么的受人尊敬。从这点来看,我还是很喜爱这部影片的。他揭示了很多人性的弱点和高尚的人性光辉。

  好了,说完了电影专业的东西,我想谈谈自己的观影感受。我对其中几个场景和片段印象比较深刻,也比较感动。其中一幕是佟大为扮演的李教官在送下浦生之后,又去给女学生还鞋,眼中含着泪。在这之后,他本能够换上便衣逃命,但是他没有离开,而是在教堂对面的废墟上守着他们。当时看到那里我哭了,没有矫情,确确实实那里真的打动了我。在一个就是美国人约翰,他最初是为了钱才留在教堂,之后遇到玉墨她们,经过一段时刻的相处,他们之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约翰爱上了玉墨。约翰在经过心里的挣扎过后,决定帮忙她们离开南京。以致于再之后约翰遇到自己的同行的朋友泰瑞,泰瑞要他和自己一齐坐船离开时,他果断拒绝了。这一点我也很是佩服和赞赏。只是战争中的感情太残酷,玉墨和约翰还是没法在一齐。玉墨和她的姐妹们选取了代替书娟她们去庆功会,结果可想而知。但就是这样,玉墨还是很果决地选取了赴宴,她觉得即使是妓女,也要死得壮烈,也要死有所得。而救书娟她们就是一件很有好处的大事。影片的最后并没有写玉墨她们的结局,但是从约翰和书娟噙着泪的眼睛里能够推测出结局。只是,我们仍怀有幻想和期望,玉墨她们会活下来的。

  在看这部影片时,虽然时刻很长,大概两个半小时,但是我丝毫没有急躁和厌倦的情绪,我很安静地看完。也许我不能够完全体会到张艺谋拍摄这部影片的感受,但是我还是深受感动。暂且不去评论这部影片的好与坏,这部影片让我动了情,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就觉得它是好的!

  这部影片被外国人成为“The Flowers of War”,也就是战争之花。没错,玉墨她们就像战争中的娇艳的花,最后绚烂地盛开在南京这片热土。她们的牺牲不仅仅悲惨,而且绚烂。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篇六

  这部影片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我们祖国女性的残暴和羞辱,以及十四名风尘女子为救十三名女学生的伟大故事。虽然这部影片所呈现的只是电影效果,但是这确实是我们国家抗战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故事。

  最让我难忘的是那一群女学生为了不接受日本人的庆功邀请而跑上天台想要自杀,然后那十三位风尘女子说“姐姐们替你们去。”的那一幕。她们知道要是真去了,前面等她们的是什么,但是她们为了保护女学生,毅然地做出了这个决定,其实他们也很害怕,但是她们的“姐姐们替你们去”的声音非常的坚定而有力量,让人十分的安心。

  鲁迅曾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他为纪念并称颂刘和珍所写的。虽然这些风尘女子手无缚鸡之力,但在我看来“勇士”二字,他们当之无愧。

  大胡子美国人一直在做选择。初到教堂时,他看似选择了金钱,其实是为了工作;在酒醉过后,他选择站了出来保护女学生;在朋友出逃时,他选择留下;正是这一次次的选择让他也成为了英雄。

  在如今这个和平的年代,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屈辱的历史,要时常保持警惕,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世界上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对于帝国主义国家更是不能失去了戒心,古人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在的我们更需要的是居安思危。

  作为大学生,我们更要铭记历史,珍惜如今幸福的生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负韶华,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点击展开全文,剩余46%未阅读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优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