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读后感 篇一
《蛙》是由中国作家莫言所著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以蛙为象征,通过描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述了中国农村的现实困境与个人命运的抉择。读完《蛙》,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莫言对中国农村现状的深刻触动和对人性的思考。
《蛙》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农村的一个小村庄,主人公是一个叫蛙的男人。蛙是一个善良、淳朴的人,他在村子里从事着种地的劳作。然而,随着村庄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到来,蛙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家乡变成了一个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社会,人们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蛙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和生活的困境,他不断思考着自己的处境和未来的选择。
通过蛙这个角色,莫言展现了中国农村人民的艰辛生活和他们面临的社会问题。蛙的心态和思考代表了广大农村人民的心声,他们对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好处和困扰充满了矛盾的情绪。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的遭遇和抉择代表了整个农村的现实。通过蛙的故事,莫言揭示了农村人民在面对全新的社会环境时的困惑和迷茫。
《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农村现实的小说,更是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情的描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喜怒哀乐、欲望和矛盾都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无论是蛙的坚守和无奈,还是其他村民的欲望和犹豫,莫言都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人性的复杂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用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农村世界。
通过《蛙》,我对中国农村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人性有了更多的思考。莫言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敏锐的观察力,将中国农村的现实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面镜子,呈现出了一个真实而深刻的中国农村画卷。
蛙读后感 篇二
《蛙》是中国作家莫言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通过描写中国农村的故事,探讨了农村现实与人性的关系。读完《蛙》,我对中国农村的现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多的思考。
《蛙》以蛙这个角色为主线,通过他的视角和经历展示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和社会问题。蛙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生活在一个小村庄里,过着朴实而艰辛的生活。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村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也发生了转变。蛙的命运与整个村庄的变迁紧密相连,他所面临的困境和抉择代表了广大农村人民的处境。
通过《蛙》,莫言揭示了中国农村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社会困境。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而真实,他们的故事和遭遇反映了农村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变化。蛙这个角色的形象尤为突出,他的善良、淳朴和无奈,以及他对生活的坚守和对未来的思考,都是农村人民的缩影。莫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将中国农村的现实问题展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对农村现实的描写,莫言还通过《蛙》对人性进行了思考和描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充满了矛盾和复杂性,他们的欲望和犹豫、困惑和迷茫,都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莫言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敏锐的观察力,将这些复杂的人性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他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而深刻的人性世界。
《蛙》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小说,它通过小村庄的故事,揭示了中国农村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莫言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思考,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而深入的中国农村画卷。通过阅读《蛙》,我对中国农村的现状和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蛙读后感 篇三
暑假里本人读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一本书《蛙》。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有三点:
第一、语言平实有趣,个人语言口味浓重而又通俗易懂,很有个人特色。比如:“王肝与王胆是一卵双胎。王肝身体高大,但王胆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袖珍姑娘——说得难听点吧,是个侏儒。大家都说,在娘肚子里时,王肝把营养霸光了,所以王胆长得小。”这里把双胞胎说成一卵双胎,虽然不是很雅致,但听起来即通俗又可笑。就算是刚懂事的小孩子一听都明白四五成了。
第二、故事真实性强,取材于身边的人和事。真实的故事给人的感觉总是无赖可击,描绘起来是那么地贴近生活,是那么是自然流畅。比如“譬如我曾讲过的吃煤的故事。许多人以为是我胡乱编造,我以我姑姑的名义起誓:这不是胡编乱造,而是确凿的事实。第二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边听于老师讲课一边吃煤。我们满嘴乌黑,嘴角上沾着煤末子。”以前生活穷苦,孩子都是饿着肚子上课的,连煤都吃。但在莫言平实的描绘下就显得很真实,很有童趣。
第三、人文关怀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但小说里面没有提出更有思想性的个人看法,未能领引读者向更高更宽的方面去思考。比如文章最后,只提到姑姑末落的尾声,但没有在更高更深远地去看待计划生育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莫言的这篇小说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对计划生育好坏参半那样,显得平淡奇。
蛙读后感 篇四
花了两天时间一口气把《蛙》读完,实在地觉得是部引人入胜的好作品。姑姑、蝌蚪、小狮子、王仁美等人形象跃然纸上,个个角色或浓妆或淡抹几乎都诠释地恰到好处。小说到最后,也讽刺地写出了社会的畸形。在中国乃至放眼世界,生殖崇拜都是一脉相承的。计划生育稍稍地阻挠了这一脚步,但是只要国家在进步,人民生活安居乐业,这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就源源不断。
小说把镜头定格在了农村,更加突出了这一矛盾。通过蝌蚪与日本作家的来信来贯穿整个始终,虽然比较传统,但也很好地引出了姑姑这条线。特别是姑姑在小说中多次不同场合不同语气,每每搬出与日本人作斗争的事情,让人会心一笑,可爱与可悲。比照现实,周遭也存在很多这样的人,一件事从小讲到大,每次都能恰如其分的表达。而故事的开始就新颖逗趣地写到“命名”。名字在每个娃娃身上,可真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如此重要的事,在高密乡这个地方,居然以如此普及如此诙谐的形势存在,好像我们小时候随口给别人起的外号。
故事从一开始的阴暗到后来的荒诞,只是从蝌蚪与小狮子的来回高密乡就完成了,又通过堂吉诃德来串烧,虽然我觉得衔接有点困难,尤其是蝌蚪性格的变化让人惊讶,作为一名军人,怎么会被一小破孩追跑,而这人早前还能用军人的身份劝架?总之,最后我觉得是愈往荒诞发展,可通读下来,也能与现实接轨,不得不说现实与荒诞也许只隔一线。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那部《百年孤独》,通篇的荒诞奇幻,真真假假,演绎了触目惊心的现实。
总之,这也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小说,值得一看。
蛙读后感 篇五
最近,我看了《两只青蛙》这篇童话,觉得它十分有趣,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大家想不想听?让我告诉你吧!
在一个池塘里住着两只小青蛙。炎热的夏天池水干了,它们就去找别的住处。走啊走,碰巧遇到了口深井,一只青蛙马上跳到里面去了;另一只青蛙想:万一这儿的水也干了,那我怎么上来呢?于是它摇摇头走了。一年后,深井里水干了,那只青蛙怎么也上不去,又没东西吃,只好等死了。
看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三思而后行,必须考虑好做这件事的结果。别像童话中的第一只青蛙,没考虑以后的结果就下去了,最终只能等死。其实下棋也是这样,每下一步都要想想自己有什么好处,对别人又会有什么杀伤力。如果隨便胡乱地下,结局不用说,一定是输。
这又让我想起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我和郑眯佳趁同学们还没回来,在一个同学的草稿上写了很多脏话,还在旁边画了许多大便。我们还故意用连笔字写的,想不被别人认出。本来我们只想逗逗那同学,跟她开个玩笑而已。在全班同学回来时,我们俩已逃之夭夭,无影无踪。当那同学看到时,觉得那是对她的侮辱,并把本子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说,要?出真凶,给她道歉。这时我俩十分后悔,我们知道已经伤了同学的心,而且让老师知道我们俩个副班长做的,我们的一世英名也毁了。但是既然发生了,总得解决。于是我们连忙向同学老师道了歉。
所以做任何事情之前,大家一定要三思,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的。
蛙读后感 篇六
看完了莫言的《蛙》,不愧是获奖作品,写的很好,对人物、事件的描述,生动、逼真,像是把现实的场景做了特写放在了你的面前。这个作品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中国计划生育在群众生活中、在历史中做了真实的记录。
因为我了解到一些计划生育的实际情况,这部小说并没有夸张,而现实情况其实更加夸张。对计划生育这件事情,很难进行褒贬,对个人绝对是惨无人道,但是对国家看起来像是好的,事实上究竟是不是好的,历史与未来也难以评判。但是中国人对生命的追求、对根的延续这种情节,又那么特殊,它并不是愚昧或者封建,而更像是一种本能的图腾。通过计划生育这个主线,又描述了人物心理,以及相关的社会变化。在平实的文字下,却充满了各种讽刺。
尤其是老同学见面的寒暄与对白,太常见了,平时里,人们真的就是这样说话,但是在这本书里,看起来却是那么讽刺,感觉人与人之间怎么就变成了这样呢?后面的话剧,一幕一幕,显得更加怪诞与意识流,也扣住了主题“蛙”,这个粘腻与怪诞东西,与计划生育之间莫名其妙的关系,让人感觉计划生育像蛙一样奇怪、粘腻、甚至恶心,可能这个是对计划生育这件事情无法诉说的形容。
姑姑这个形象,是那个年代很多正面人物的理想代表,人们那时的理想就是要做一个她这样的人,作品表达了不同历史背景下,人物命运的变化。人的思想意识决定人的命运,人的思想意识又来自外界对她的灌输?这个就是人物的悲剧人生。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人即便有一些独立思考能力,这个能力也是微弱的,更加容易受到影响和左右。真是个奇怪的世界,时代与人物彼此构造对方,人物有时厌恶这个时代,想摆脱这个时代,又依赖这个时代,又构成了这个时代,最终实际上还是最喜欢自己的这个时代。
总之可以回味的地方很多,好的作品就是这样,越想,就越觉得,好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