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书籍心得读后感【精选6篇】

时间:2012-09-06 02:18: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教育教学书籍心得读后感 篇一

《教育教学方法论》读后感

《教育教学方法论》是一本我在大学期间阅读的教育教学书籍。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一些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于我来说,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籍。

这本书首先让我了解了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在过去,我对于教育教学的理解很片面,认为只要掌握了一些教学技巧就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然而,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教育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全面发展。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启示,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观念。

除了基本原理,这本书还介绍了一些教育教学的具体方法。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个性化教学和合作学习。个性化教学强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和方式。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而合作学习则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我认为这两种方法都非常实用,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应用。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还意识到了教育教学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教学技巧和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情商和创新精神。教育教学是一项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工作,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总之,读完《教育教学方法论》让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本书不仅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观念,还为我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我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会不断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书籍心得读后感 篇二

《启发式教学法》读后感

《启发式教学法》是一本我最近读过的教育教学书籍。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启发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我来说,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籍。

这本书首先让我了解了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原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启发式教学则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通过提供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启发式教学的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

除了基本原理,这本书还介绍了一些启发式教学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案例教学和问题解决教学。案例教学通过提供真实的案例和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实际问题。而问题解决教学则通过提出具体的问题和挑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种方法都非常实用,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应用。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还意识到了启发式教学的限制和挑战。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水平。同时,教师还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根据不同的学生和情境进行调整。启发式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总之,读完《启发式教学法》让我对启发式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本书不仅让我重新审视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还为我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我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会不断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书籍心得读后感 篇三

  好久没有读过教育经典。偶然间在一间很窄很小的属窝里发现有这么一本算是尘封已久的经典名著,于是就借来也只是粗略的阅读,不过或多或少也能领悟书中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已的感受。这是一本字数不多语言不是华丽,封面也不花哨的小册子。名叫《教育漫话》。他整体涉及三个方面的话题,按作者约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体育、德育和智育。本书中首先提及的是体育,实质谈的就是健康教育。开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先生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

、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

  他认为第一件应该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也许日本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一同进行的友好夏令营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闻熟悉了,面对中国孩子较弱的身体素质,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是不是也该好好反思一下看一看洛克先生给出的药方,“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应与水接触。”多么简单易行,可是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下,能让孩子做到几项最近国务院又下发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共十二条,其中心还是要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而且要落到实处,应该要成为一种学校规范,学生的习惯。

  “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洛克先生从英国当时社会的实际,从培养绅士的角度出发,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洛克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

  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榜样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都爱模仿别人,特别是小学生。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还不能忽视我们自身的榜样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认为他做的是一件过错,你自己却做了,那么,他便一定会以你的榜样为护身符,那时你再想用正当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错误就不容易了。”那么一旦孩子不慎犯了错误该怎么办洛克指出,他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主张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触及心灵的荣誉感和羞耻心,因为“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他们觉得被别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他们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对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洛克先生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三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所以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一旦读书成为儿童的负担,他就会立刻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很喜欢读书。应该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游戏、消遣,把它当作一件做了别些事情以后的奖励。这种观点,他在书中曾多次提起。在语文学习上,洛克先生是反对机械学习,反对靠文法学习语文的,他举了个例子:一个法国妇人教一个英国女孩学习法文,只是和她闲谈,一点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语,有了一两年的功夫,英国女孩就能把法文说得很好,读得很好了。主张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对儿童充满求知欲望的好奇心给予鼓励。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和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如这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影响,还能补救多少总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教育教学书籍心得读后感 篇四

  最近我拜读了《数学教学的激情与智慧》这本书。看完之后,让我深切的感受到,教学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做为一名老师,这本书对我的启发非常大,通过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教学是需要激情与智慧并存的,根据书中举的许多教学的案例,我也试着教学生,效果相当好,尤其是互动的部分,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智慧。因此我将我的感受做如下概论:

  一、让学生动,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抓住学生们好动、好奇、求知欲强的心理特征,加以适当地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动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实际生活情景之中,让我们的数学问题具有生命力。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书中运用的通过讲精彩故事、故布疑阵、运用幽默等。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创造出适合学生思想实际、紧紧围绕教学中心而又富有感染力的问题情境。

  2、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之中。在游戏中学生们的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让他们在动中学,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本书中《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课例与评析》中,采用了拼图游戏折纸游戏来加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辨认能力。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对这些图形的特征进行比较的过程。既有独立思考的快乐,也有合作学习的愉快,真是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生命美。

  3、根据数学教具直观性的特点,引发学生好奇、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数学教具的直观印象,常常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有助于他们理解、掌握有关知识。

  二、让学生想,培养创新思维

  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数学史上的费马猜想、欧拉猜想、非欧几何等,不知曾激发了多少数学家的创新热情!在生命化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对学生的大胆猜想给予鼓励,学会赏识,爱护学生的独特思考。要知道,学生猜想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形成这种意识与习惯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恰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联想。联想是创新思维的翅膀,让学生学会从已有的知识入手,采用由此及彼、化生为热、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化部分为整体的思维方法。把一个未知的问题转化到已知的问题。联想是从一个数学问题到另一个数学问题的心理活动,即寻找一个我们熟悉的相似问题或者找到与题目接近的原理、方法,变通运用这些知识,从而使问题获解的过程。学生们通过联想——转化——解决的学习过程,既培养了创新思维,又深刻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之美、成功之乐。

  三、让学生炫,增强创新意识

  学生们都爱表现,希望在学习上能得到别人的关注、肯定、赞赏,但苦于没有这样的机会,于是,我们就可以多创造一些机会来让他们炫起来。让学生们炫,炫出他们独具个性的风采,让他们在炫的体验中增强创新意识,加深对数学之美的感受。

  要放手让学生炫。教师要解放思想,相信我们的学生,他们的潜能是令人难以估量的。如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已出题,编题考考其他同学,其他同学有疑问的或不懂的还可以举手向小老师请教,学生们在出题、答题中既肯定了自己,又得到了同伴的赞赏,他们就会学得更加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同时在出题、答题的过程中,他们也巩固了知识本身的内容,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对数学这一门学科的生命意义之所在也就更有自己的心得。

  通过这本书让我感受到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面旗帜,要让生命教育落实在学校生活之中,落实在课堂之中,就需要创造生命化的课堂、生命化的校园。在教学中老师要用自己的激情和智慧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的、开放的课堂。

教育教学书籍心得读后感 篇五

  为了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利用假期时间,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三个专业发展方面的目标:

  1、使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

  3、热爱、赏识每个学生,发现他们的智能结构特点,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

  在这三个目标的指导下,我有选择的读了相关书籍,使我受益匪浅,现在简单地谈谈我读这些书后的感受。

  《有效教学方法》中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几种关键行为让我深有感触。

  1、清晰授课:

  能使要点易于理解;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口齿清楚不含糊。在看清晰授课这部分内容前,我想当然的认为这绝非难事,应该容易做到。看过书之后才清楚要做到清晰授课自己还有差距。

  一方面,由于对教材的灵活掌握程度还存在欠缺,在授课的过程中重点和难点的区别,讲解的还不够充分,而且对于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不够丰富,没有很好地运用比如举例、图解、示范等方法;另一方面,没有深入地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有时使得提出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针对性。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规律性的检查作业在弄清学生是否掌握了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做的不够好。

  2、多样化教学:

  丰富教学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问题。老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能够区分出问题的类型。包括课堂里老师安排的活动和提供的材料要力求多样化,力争达到该节课的教学目的。

  3、任务导向:

  有研究表明,老师用于教授待定课题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如果课堂上师生的互动集中于思维内容,使学生获得学习机会,那么这个课堂上的学生的成功率可能更高。我觉得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简洁而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如看书,独立围绕思考题看,寻求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疑等,都有待于我们的自主运用。

  4、确保学生成功率。

  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

  读过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书中的第11条“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条实际是说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才能把知识理解透,掌握好。

  苏霍姆林斯基说了每一位教师都有过的现象:昨天上课时,大家都很好地理解了所学的规则(定义、定理、公式),回答得也很好,还举出了例子;可是今天上课时,你瞧,班上大半的学生对学过的东西就有些模糊了,个别的竟把教材全忘了。还发现,许多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而在昨天上课时,并没有察觉到这些困难呀。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怎样进行思考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什么呢?这里指的是要思考教材中的一些“点”,这些点实质是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的因果关系,新旧知识的联系等。这里是说不管教材是怎样的纯理论性材料,都要布置一些实际作业。我对“实际作业”的理解是实践性的作业,操作性的作业,知识运用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操作中、运用中思考,掌握知识。

  这条建议就是说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白”,学生可以用这些空白来思考自己不理解的知识。这样看来一堂塞得满满的课,也许不是好课,但要张弛有度。

  读到《给教师的建议》的29条“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我也深有启发:把控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内部诱因的最精细的工作之一。

  要使学生学起来有趣,必须调动头脑中的新旧知识,经验,才更利于“新芽的营养生长和机体内养分的充分供给”。对于首次接触的新知,该放开孩子手脚,推荐给他们相关的书籍,教给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先去自主了解,获取有关的“经验知识”,在学习新知时,再将储存的意识加以调动出来,再次感知,理解,针对事实现象进行更新和思考,做到注意力集中,从而轻松学习。在第四节中苏霍姆林斯基就讲过:只有当随意注意、随意识记与不随意注意、不随意识记结合起来时,才能点燃学生意识中的“思维引火线”。

  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最主要的还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这样在听课时才能拢聚他们的注意力,有一种真正的情感体验,从而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教育的奇迹》这本书主要讲了教育的惊人作用,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这让我从中悟到对每个学生都要充满爱,赏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激励他们。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智能综合形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如语言的、逻辑的、数学的、空间的、音乐的、身体的和内省的。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学习风格,有些人对视觉反应极敏锐有些人对语言比较敏感,有些人则敏于触觉。由此可见,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赋,因此,多加观察孩子,从中发现孩子的智能结构特点,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使每个孩子的天赋潜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乐的眼光,赏识每一个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或许我们真诚的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

教育教学书籍心得读后感 篇六

  第一次听课后,梁校长给了我一份《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虽然我只读了一遍,但其中提到的一些说法和提供的实际案例,确实让我有所感悟。

  数学概念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去学懂的。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同样需要学生亲历和体验。老师讲出来的概念大多会成为学生的短暂记忆或学生做题时硬记的方法,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掌握,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只有学生亲身经历概念的形成,不断积累、渐进,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才会转化为学生内部的认识。同时,也需要学生在不断的运用中进行巩固,在巩固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这样才可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才能把已学知识进行迁移,达到知识的延伸。

  有效地提高计算能力,必须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和计算能力的形成同步发展。

  很多知识在我们看来是简单的、容易的,但是如何把这些我们一看就懂的知识、方法通过教学转变为学生的思想、思维方法正是作为一名教师所要深入思考的。教导学生就需要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就要我们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情感态度,心理特征等等。例如: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中就要通过演示、操作等方式直观地进行教学,逐步培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在计算的教学中,同样也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就像课件中提出的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归因,也是我们需要了解和总结的。小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跟小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也是有很大关系的。知道出错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安排教学环节、内容、重难点等等。

  现在,对数学教学还处以十分表面的理解,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对数学教学有越来越深入的认识。

教育教学书籍心得读后感【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