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执行审计报告(优选3篇)

时间:2014-05-09 08:12: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校预算执行审计报告 篇一

近年来,高校预算执行情况备受社会关注。为了确保高校预算资金的合理利用和公正分配,审计机关对高校预算执行进行了全面审计,并发布了审计报告。本文将重点对该报告中的主要问题和建议进行解读和分析。

首先,审计报告指出了高校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财务管理不规范。报告指出,某些高校在预算编制、执行和管理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如超出预算、虚列支出、滥用预算资金等。这些违规行为严重损害了高校的财务诚信,也对高校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其次,审计报告还指出了高校预算执行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报告指出,高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预算的监管和控制不够严格,导致一些预算资金被滥用或挪用。同时,高校在预算编制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导致预算执行效果不佳。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高校在预算管理方面还有待加强。

针对上述问题,审计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首先,高校应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确保预算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公正分配。其次,高校应加强对预算的监管和控制,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机制,防止预算资金的滥用和挪用。此外,高校还应加强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把握,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

综上所述,高校预算执行审计报告揭示了高校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只有高校充分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才能确保预算资金的合理利用,促进高校的良性发展。

高校预算执行审计报告 篇二

近年来,高校预算执行情况备受社会关注。为了确保高校预算资金的合理利用和公正分配,审计机关对高校预算执行进行了全面审计,并发布了审计报告。本文将重点对该报告中的主要问题和建议进行解读和分析。

首先,审计报告指出了高校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预算执行不透明。报告指出,部分高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透明度,无法确保预算资金的公正分配。这种情况容易导致预算资金的滥用和挪用,严重损害了高校的财务诚信和社会形象。

其次,审计报告还指出了高校预算执行中的一些效率问题。报告指出,高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低效的现象,如预算资金利用率低、资金流转缓慢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高校的预算执行效果不佳,影响了高校的发展和教学质量。

针对上述问题,审计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首先,高校应加强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建立公开透明的预算执行制度,确保预算资金的公正分配和使用。其次,高校应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优化资金使用方式,加快资金流转速度,提高预算执行的效果和效率。

综上所述,高校预算执行审计报告揭示了高校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只有高校充分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才能确保预算资金的合理利用,促进高校的良性发展。

高校预算执行审计报告 篇三

高校预算执行审计报告

  一、高校推行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意义

  (一)绩效审计是高校提高办学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在当今国家逐年投人教育资金增加的情况下,开展绩效审计不仅顺应了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资金的经济性、使用效率和形成的效益进行评估来评价学校的业绩,促使学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绩效审计是高校杜绝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

  高等学校随着扩招任务的不断加大,学校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高校的基本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为了保证办学质量,学校加大对教学科研投入,教学经费、科研经费、管理费用等随之大幅度增加。不少学校新建的基础设施一部分依靠银行贷款,学校将要支付相应的银行利息。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谁能够降低办学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谁就能取得主动权。在学校的收入来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通过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可以弄清高校内公共资金是否获取了效益,效益的程度如何。如高校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前进行评估,可以预测、论证最佳决策方案,以期实现最大效益;通过事中监督,可以挖掘提高固定资产的潜力;通过事后对比,可以分析、考核、评价投资预算执行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将绩效审计贯穿管理的整个过程,能够获得资金的最佳使用效果。

  (三)绩效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大多定位于“查弊纠错式”审计,以财务审计为重点的内部审计一般是事后审计,不能直接协助高校提高办学效益,加上目前内部审计采用的方法基本上是对会计科目进行逐笔审查,方法陈旧单一,审计效率低下,所以高校内部审计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市场经济讲究效益,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的内部审计也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向绩效审计方向拓展。

  二、高校推行预算执行绩效审计主要难点

  (一)审计经验缺乏

  目前,我国高校绩效审计正处于起步阶段。由于过去较注重财务收支、财务会计等“查弊纠错式”的审计,而忽视了效益审计和绩效审计。大部分高校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绩效审计只在审计基建专项资金时使用,对高校经常性经费的绩效审计尚未开展。实践中既没有明确高校开展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内容,也没有完善的绩效审计标准,更没有完整的案例可供借鉴。

  (二)建立高校预算绩效审计标准难

  绩效审计标准是评价审计对象效益状况的判断尺度,是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结论的客观依据。目前,无论是从计划、实施、报告还是步骤、程序和方法都没有现成的规范和标准来约束,绩效审计的内容、组织方式和审计方法因人而异,因此绩效审计行为显得杂乱无序;事实上要制定这样的标准也比较困难,因为高校绩效审计与企业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等其他专业审计有着很大区别,高校的固有属性,决定了资金的使用主要是体现社会效益、宏观效益、长远效益,难以直接量化经济效益。因此,制定合理的绩效审计标准具有一定难度。标准的制定科学与否,无疑会影响绩效审计的质量和审计结论的可信度。甚至是同一项目,会有多种不同的衡量标准,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会有很大差异。在不同的时间点上,也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衡量标准的难确定,给绩效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提出评价意见造成困难。

  (三)控制审计风险难

  绩效审计涉及面广,不同层次和领域重要性水平确定和审计风险评估并不相同,因此风险评价体系的确定也不同。另外,绩效审计专业性和综合性都较强,审计技术与方法更为复杂。在绩效审计数据收集、分析和确定结论过程中,预算执行审计的思维惯性,从现象推断本质、用部分推断总体等的实现,也都存在不成熟观点导致做出错误结论的可能。当前高校审计人员的配置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专业技能差距大的非均衡特点,这种状况已成为制约高校绩效审计发展的关键因素,将不利于对效益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也会不同程度地增加绩效审计的评价风险。

  (四)遗留问题测算指标难

  高校购置资产普遍缺乏统一计划,重复购置现象严重;对事业发展需求预测不准,盲目购置价格昂贵的仪器设备,导致设备利用率低下,长期闲置,最终损坏、报废;基本建设及修缮工程缺乏长远规划,设计不合理;校办产业可行性论证与研究不够,经营管理不善,投资无法收回,负债过多。经常性经费、专项经费使用不规范,处理不好消耗与积累的关系,盲目贷款,利息支出数额过大,导致财政困难。这些问题存在,必然对推行预算执行绩效审计造成影响。

  三、高校实施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对策

  (一)建立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2008年审计署颁布《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了“着力构建绩效审计评价及方法体系”

的要求。明确指出“2009年建立起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0年建立起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2年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一个完整的、可操作的预算资金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应包括确定审计目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通过确定预算执行部门使用资金的绩效审计目标,以定性分析与定量评判结合的原则,选择和制定审计评价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对高校预算编制、收入预算执行情况、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执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最终提高学校审计工作质量,改善高校预算管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完善高校绩效审计制度

  不断完善绩效审计规范是有效开展绩效审计并确保审计质量的重要条件。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着手绩效审计规范的建设,制定绩效审计准则和具体的操作指南,绩效审计的方法方式、具体的操作程序及有关的措施形成制度性文本。由于绩效审计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整法规体系适用于绩效审计,已出台的法律、法规中涉及绩效审计的内容较少,有关高校绩效审计的内容更少。从各国绩效审计的发展来看,凡是绩效审计开展得较好的国家都制定和颁布了绩效审计准则及相关的.规范。因此,尽快制订出一整套独立的包括高校绩效审计在内的绩效审计法规体系,是我国大力开展高校绩效审计和实现依法审计的重要前提。

  (三)推行绩效预算编制

  目前,高校普遍停留在“基数+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上,限于目前的环境和条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提高预算执行审计效果。一方面通过关口前移抓源头,审核预算编制。通过审计年度预算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来促进提高预算编制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是改变部门预算审计的组织方式,具体有三点:一是实行联网审计,参照预算批复数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远程实时监控;二是实行跟踪审计,根据预算对重点支出、大额支出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定期召开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会,对执行好的部门进行表扬;三是实行专项审计,发现严重偏离预算计划安排的重大或突出性问题,及时、灵活地以一个或多个相关部门为对象实施专项审计或者专题审计调查,查纠错弊,完善制度。

  (四)整合审计资源,控制审计风险

  重视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各自作用,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聘请中介组织和专业技术人才参与涉及知识领域较多的绩效审计。审计主管部门可积极组织审计人员进行绩效审计培训,在工作中逐步体会绩效审计的操作,积累经验。在对重要性水平确定和审计风险评估时,要按不同层次和领域分别进行,以合理确定审计风险体系,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来降低审计风险。

  (五)创新审计方法和手段提高预算执行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一是将审计调查的一些专门方法运用到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将以部门单位审计为主线和以问题审计为主线有机结合起来,将产生同类问题与延伸审计单位结合起来,围绕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审计调查。除了采用常规的审计技术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审计座谈、审计抽样、风险评估等方式方法,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二是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从目前来看,审计部门未能及时地掌握学校各项财政资金的预算编制、执行和管理情况,影响了预算执行监督的力度和效果。预算执行审计工作量大,人员数量受限,因此,根据上级主管单位的要求,积极搭建联网审计平台,改变单一审计监督方式,变事后审计为事中审计,变就地审计为远程审计,推进并逐步形成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审计有机结合的监督机制。


高校预算执行审计报告(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