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规上企业的调查报告 篇一
标题:分析规上企业培育的现状与问题
1.引言
规上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加快规上企业的培育,本文将对规上企业的现状与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
2.现状分析
2.1 规上企业的数量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规上企业的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截至目前,规上企业的总数已超过100万家。这一数据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
2.2 规上企业的产业结构
规上企业的产业结构较为分散,主要分布在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领域。其中,制造业是规上企业的主要产业,占比超过50%。而服务业和建筑业则分别占比约30%和20%。
2.3 规上企业的地域分布
规上企业的地域分布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规上企业数量较多,而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规上企业数量相对较少。这种地域分布不均衡会影响到规上企业的发展和培育。
3.问题分析
3.1 资金问题
规上企业的培育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企业的启动资金、生产经营资金和技术创新资金等。然而,目前一些规上企业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限制了其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3.2 人才问题
规上企业的培育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支持。然而,目前一些规上企业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一方面,一些高素质人才更愿意选择在大型企业或创业公司工作,而不愿意加入规上企业。另一方面,一些规上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不足,导致人才储备不足。
3.3 创新能力问题
规上企业的培育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等。然而,目前一些规上企业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欠缺,主要表现在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产品同质化严重和管理模式单一等问题。
4.建议与对策
4.1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规上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包括增加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和提供风险投资等。同时,规上企业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如合作伙伴投资、股权融资和债券发行等。
4.2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高素质人才加入规上企业。同时,规上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此外,规上企业还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薪酬和福利待遇等方式吸引人才。
4.3 提升创新能力
规上企业应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的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核心竞争力。政府可以提供相关科研项目的支持和奖励,鼓励规上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5.结论
通过对规上企业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加快培育规上企业的关键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升创新能力。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推动规上企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加快培育规上企业的调查报告 篇二
标题:探索规上企业培育的发展路径与策略
1.引言
规上企业的培育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加快规上企业的培育,本文将通过调查和研究,探索规上企业培育的发展路径与策略。
2.发展路径
2.1 产业集聚
产业集聚是规上企业培育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在某一区域聚集一定数量的规上企业,可以形成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提高企业之间的合作和竞争能力。政府可以通过推动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吸引规上企业进驻,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和集群效应。
2.2 创新驱动
创新驱动是规上企业培育的核心路径之一。规上企业应该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的建设,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政府可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科技创新基地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支持规上企业的创新发展。
2.3 多元化发展
多元化发展是规上企业培育的重要路径之一。规上企业应该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其他领域的发展机会,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布局。政府可以提供相关政策支持,鼓励规上企业拓展新的市场和业务领域。
3.策略建议
3.1 完善政策环境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为规上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减少行政审批、降低税费负担、简化创业流程等。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规上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提供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3.2 加强产学研合作
规上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政府可以提供相关项目的支持和奖励,鼓励规上企业与科研机构进行深度合作。
3.3 强化企业创新能力
规上企业应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的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政府可以提供相关的科技支持和资金支持,鼓励规上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4.结论
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规上企业培育的发展路径是产业集聚、创新驱动和多元化发展。而实现这些路径的关键在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企业的创新能力。只有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才能加快规上企业的培育,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加快培育规上企业的调查报告 篇三
加快培育规上企业的调查报告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上企业”)是指应税货物销售额在2000万元以上、具备企业法人资格,以一般纳税人资格申报并经统计部门核定的工业企业。新常态下,工业进入集中发展、集聚发展、集群发展的新阶段,规上企业的数量多少、规模大小、水平高低、效益好差、带动能力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规模工业增加值又是地方政府绩效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加快培育壮大规上企业,既是省市的要求,又是部门的职责,更是企业的期盼,尤其是对加快产业集聚、促进工业升级、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意义重大。
一、我县规上企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8年底,我县共有规上企业85家,居全市第4位;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42.83亿元、增长12.3%,占全市总量的.6.2%,居全市第10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3.88亿元、增长14.03%,占全市总量的5.8%,居全市第11位;实现利税27.8亿元、增长11.7%,占全市总量的7.6%,居全市第12位;上交税金0.84亿元、减少18.1%,占全市总量的2.3%,居全市第13位。数据表明,我县规模工业经济在全市所占比重小、排位靠后,企业不多、总量不大、产业不强、结构不优,工业经济仍然处在工业化的起步阶段。
二、我县规上企业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推进速度慢。有些项目受设计规划、资金筹措、土地供应、证照办理、水电安装、施工天气等因素影响,建设周期拉长,不能按期竣工投产,影响规模工业企业申报;有些项目虽然顺利竣工投产,占地也大、用工也多,但由于是“两头在外”粗加工企业,不急于办理环评、安评手续,随意延长试产期,企业未申报税收或应税收入太少,无法申报规模工业企业。
2.项目品质不达标。为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争取更多用地指标和政府帮扶,有些企业在洽谈时刻意夸大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相关数据,进行美化包装,致使竣工投产后达不到规工企业申报条件。比如,有的项目洽谈时自称是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但投产后却是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组装、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企业,由于只计算劳务收入,不按全价计算产值,人均税利不高,主营业务收入达不到规模工业企业标准;有的项目进园时承诺固投总额、投资强度、生产规模、上交税金,但建成后多数指标落空,达不到设计产能,而且设备陈旧,流动资金短缺,生产处于半停产状态;有的项目一投产便缺少流动资金,办理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后就申请银行贷款,无法达标生产。
3.企业缺乏根植性。有些企业虽在XX运行多年,但总部一直设在沿海发达地区,在我县所建的厂房相当于一个生产车间,无技改扩产和自营出口计划,也不在XX办理成本结算。有些企业并不在XX投资建厂,而是租赁厂房生产,无做大打算,无长远规划,政策享受期满便迁往外地,影响规模工业企业申报。
4.多因素影响企业申报。有的企业虽是法人单位,但未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帮扶单位也不要求企业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登记;少数法人企业为办理土地使用证配合申报规模工业企业,办好土地使用证后通过更改工商登记方式,退出规工企业序列;还有电子、服装、针织等企业虽然用工人数多,却一直持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纳税少,企业管理不规范,消防安全隐患多,无申报规上企业资格;有的企业担心申报规工企业后要多交税金,应付检查多,增加会计成本,不愿申报规上企业。
5.帮扶等工作不到位。有的企业未及时办理相关批文或登记备案,加上帮扶人员责任不强,服务缺位,造成资料不全或资料填报不规范,影响规工企业成功申报;还有少数企业本来培育成规模工业企业,由于年报不及时,被统计部门排除在外。有些乡镇和单位认为完成了年度申报任务即可,对一些明明达标的企业拖着不报,计划在次年申报,以便减少下年度压力,而不了解跨年度申报规上企业难度更大,机会更少。
6.引税型企业频繁变更影响总量做大。考虑税收稽征督查,有些引税型企业生产一年半载便更名、注销或外迁。规工企业申报成功后一定期限内,对更名、注销或外迁的引税型企业的网上只能直报停产,造成统计上的有名无实。2014年,我县就有12户引税型轻纺企业退出规工企业序列。
三、几点建议
严把项目进园关口。引资单位在正式签约前应对项目的生产规模、投资额度、科技含量、发展前景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分析,尽可能了解客商投资意愿及资本实力。有关部门在项目进区时,应要求企业严格按规上企业统计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确保项目投产后能成功申报。2.选准重点帮扶项目。实行“抓大放小”,重点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较大投资规模、较多就业岗位、较大财政贡献、较强发展后劲的企业进行“保姆式”帮扶培育,并在资金、技术、政策、招工、供材等方面予以倾斜,将其培育成规上企业。
3.消除企业申报顾虑。职能部门与帮扶单位要从提升企业发展竞争力的角度出发,积极贯彻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鼓励规模上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消除企业法人的各种疑虑,帮助办好相关证件,协助企业强化经营管理,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经济效益,做好申报工作,及时培育成规上企业。
4.健全帮扶工作机制。增强大局意识与忧患意识,落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工作机制,营造高效务实的政务环境,为申报企业搞好服务、提供便利;要健全扶持政策,抓好政策执行情况督查。要定期开展帮扶业务和规上企业培育知识培训,提升帮扶人员的工作能力和
服务水平。5.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建立健全督查机制,认真落实“四定”责任制,创新管理方式,科学安排工期,强化跟踪问效,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确保重点工业项目加快建设,尽早投产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