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底民生调研报告 篇一
中国底民生调研报告显示:贫困人口教育问题突出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然而,中国底民生调研报告显示,贫困人口的教育问题依然突出,成为制约他们脱贫的重要因素。
首先,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调研报告指出,在贫困地区,学校建设严重滞后,教育设施简陋,教学设备匮乏。许多学校甚至没有图书馆、实验室等基本设施,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此外,贫困地区教育经费不足,无法有效保障教育质量。这些问题导致贫困学生的学习资源匮乏,无法接受优质的教育。
其次,贫困人口的教育意识薄弱。调研报告显示,许多贫困家庭对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不足。由于经济困难,他们更加关注眼前的生计问题,很少将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此外,一些贫困家庭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低,也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引导和支持。这样,贫困人口的教育机会就被大大限制了。
再次,贫困地区的教育体制存在问题。调研报告指出,贫困地区教育体制刚性,缺乏灵活性。学校教育内容与贫困地区的实际需求脱节,无法为学生提供实用的技能和知识。此外,贫困地区的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一些优秀的教师更倾向于到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导致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流失。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贫困人口教育的关注和投入。首先,要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设施和教学设备的改善投入,提高学校的基础设施水平。其次,要加强对贫困家庭的教育宣传和引导,提高他们的教育意识。同时,要加强对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最后,要优化贫困地区的教育体制,将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相结合,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
中国底民生调研报告 篇二
中国底民生调研报告显示:就业问题是贫困人口面临的重要挑战
中国底民生调研报告显示,贫困人口面临的就业问题是制约其发展和脱贫的重要挑战。
首先,贫困地区就业机会有限。调研报告指出,由于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等条件限制,贫困地区的企业发展缓慢,就业机会有限。许多贫困人口只能从事传统农业劳动,收入微薄且不稳定。这导致贫困人口难以改善生活质量,很难实现脱贫目标。
其次,贫困人口的就业技能较低。调研报告显示,贫困人口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竞争力不足的局面。同时,由于长期从事传统农业劳动,贫困人口缺乏现代化生产技能,难以适应经济转型和发展的需要。
再次,贫困地区就业政策不够完善。调研报告指出,贫困地区的就业政策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贫困地区的就业援助政策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无法满足贫困人口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贫困地区的创业环境相对较差,缺乏支持和引导措施,使得贫困人口创业的难度增加。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人口就业问题的关注和支持力度。首先,要加大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其次,要加强对贫困人口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和竞争力。同时,要改善贫困地区的就业政策,制定更加灵活和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政策。最后,要改善贫困地区的创业环境,提供更多的创业支持和引导,为贫困人口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
中国底民生调研报告 篇三
中国2016年底民生调研报告
以下yjbys小编搜集整理的中国2016年底民生调研报告。全国上下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奋力推动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希望此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
信号一:金融危机对城市百姓整体影响较小 对买房、求职、就业、投资理财影响相对较大
来势汹汹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经济增速放缓、出口下滑、就业锐减……面对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去年11月中央果断出台扩内需、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一年来,全国上下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奋力推动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认为金融危机对百姓个体和家人的影响比较小。”在“2009年百姓经济生活调查”中,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受新华社委托进行的基础性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整体带来多方面影响,但对城市百姓整体影响较小。
对每个个体来说,可谓“各有各难念的经”。新华社31个省(区、市)分社围绕城乡百姓经济生活热点进行的入户或拦截以及访问调查显示,城市居民认为金融危机对个人和家庭生活方面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对买房、求职、就业、投资理财影响相对较大。
调查显示,有53.5%的受访者在投资理财方面受到影响,其中以自由职业者、下岗、待业人员或个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受访城市居民居多。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基础性调查显示,有三成的受访者“投资变得更为谨慎”。
新华社的访问调查则显示,在减少聚会/外出就餐次数、家庭大件消费、旅游消费,以及缩减用于投资/理财的钱、银行储蓄,降低买房、买车的可能性方面,均有接近或超过四成的被访者表示认同。
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基础性调查同时显示,有三成受访者认为“居民消费变得更加谨慎”。半数以上受访者认为金融危机对个人及家庭房产购置计划影响较大,其中超过二成的受访者认为“影响很大”。
金融危机使经济发展减缓,从而减弱了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41.5%的城市居民认为金融危机造成失业率攀升,就业困难。其中,56.1%的学生对此感受明显。在调查中,有受访者直言,“儿子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了,可是找工作实在是难。”
不过,受访者同样体现出乐观的态度,根据新华社的访问调查,17.6%的被访者认为“金融危机为个人创业带来了机会”,11.9%的被访者认为“就业困难促使我更多地充电和学习”。
一年多来,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并未因金融危机冲击而下降。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2%。
调查数据同样反映出受访者对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揽子计划有较明显的正面效应。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42.1%的城市被访者在政策刺激下增加了消费,30.1%的被访者认为这些措施增强了他们投资股票/基金的信心,还有14.8%的人感觉享受到了国家四万亿元投资的好处。
图表:近六成农村受访者认为农机补贴政策给农民带来实惠新华社发
信号二:农村居民普遍认为金融危机对生活影响不大 “家电下乡”政策受到好评
在“一揽子计划”的作用下,国内市场从今年2月份达到阶段性低点之后,二季度开始逐步走稳,三季度以来逐月加快。同时,今年以来,农村市场增幅长期低于城市的现象开始改变,1月至10月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8%,高于城市增速0.8个百分
点。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是这样一组数据: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支出7161.4亿元,增加1205.9亿元,增长20.2%。
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农村居民普遍认为金融危机对自己生活影响不大,但也有部分农民感到工作难找,生活压力大。过去一年中,36.6%的农村受访者表示家庭收入有所增加,31.1%的家庭收入有所减少。
农民感觉到“价格提高了”的,依次是柴油价格、医药费、肉价、化肥价格。同时,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最主要因素,是“两个价格”——国家的粮食价格和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
金融危机中农民工返乡曾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促使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主要是客观因素。七成受访农村居民认为主要是“企业减产、停产、倒闭裁员”。
相对于城市居民,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对金融危机有所了解,但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所知不多。不过,半数以上农民对家电下乡给予好评;国家的粮食直补发放基本到位;半数以上的农民认为从农机补贴中得到了较大实惠。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家电下乡产品的热销有利于促进农村消费。截至11月23日,全国已累计销售下乡家电3061万件,实现销售额560亿元。
不过,也有受访者表示,家电下乡中面临商品可选择范围少、担心售后服务不好、购买不方便、销售点少、购买手续麻烦等诸多因素制约。在诸如此类的解决民生问题上,希望政府考虑得更细致一些,把好事办好,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对此,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传来好消息: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政策。大幅提高下乡家电产品最高限价,进一步完善下乡家电产品补贴标准和办法;各省(区、市)可根据本地实际增选1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
图表:近八成城市居民认为经适房和廉租房政策效果不错新华社发
信号三:居民对政策满意度较高 应对金融危机充满信心
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一揽子计划以来,有效地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此,百姓印象深刻。在受访者看来,政府出台的一系政策,具有明显的正面效应。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基础性调查显示,30.1%的受访者认为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增加了消费,18.7%的受访者表示“确实享受到了国家四万亿元投资的好处”,对于15.6%受访者来说,这些措施增强了投资股票或基金的信心,也增加了收入。
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家电以旧换新”、扩大汽车消费、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等应对金融危机的各项措施,得到受访者认可的比例均超八成。调整和振兴重点产业、增加中西部投资,协调区域发展等方面,在效果上甚至得到了超过九成的受访城市居民认可。
在新华网的调查中,一些网民表示,金融危机只是暂时的,“危中有机”,应当在危机中争取更大发展。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超过五成的城市居民认为就业、消费、投资、收入水平都会朝好的方向发展,近八成被访者相信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也会走强。
无论是城市受访者还是农村受访者,在充满信心的同时,也提出了期盼:希望政策能进一步落到实处;希望生活品价格下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再降低一点;希望加大小额贷款覆盖面,更好地解决再就业门路,更多地关心失业人员生活;希望房价降下来,收入增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