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现状调研报告 篇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但农村民居的抗震性能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为了深入了解农村民居的抗震性能现状,本次调研以某县农村地区为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相关数据,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首先,调研结果显示,农村民居的建筑结构普遍存在问题。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农村民居采用的是传统的砖木结构,这种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差,容易在地震中倒塌。此外,一些农村民居在施工过程中缺乏专业指导,导致墙体砌筑质量不过关,增加了房屋在地震中倒塌的风险。
其次,调研结果还显示,农村民居的抗震设备和材料使用不足。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少数农村民居安装了抗震设备,如地震传感器和防震支撑系统。而大部分农村民居在装修和建设过程中并没有考虑抗震性能,使用了一些质量较差的材料,这也增加了房屋在地震中受损的可能性。
此外,调研结果还显示,农村民居的抗震意识普遍较低。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农村居民对于抗震知识的了解非常有限,甚至存在误解。例如,一些居民认为地震是不可预测的,没有必要采取防护措施。这种缺乏抗震意识的现状使得农村民居在地震中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农村民居的抗震性能现状较为严峻。为了提高农村民居的抗震性能,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抗震建设和宣传力度,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引导居民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同时,农村居民也应该加强自身的抗震意识,提高对于抗震知识的了解,以增强农村民居的抗震能力,确保居民的生命安全。
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现状调研报告 篇二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民居的抗震性能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的现状,以某县农村地区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相关数据,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调研结果显示,农村民居的抗震设备和材料使用有所改善。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农村民居开始关注抗震设备的安装,如地震传感器和防震支撑系统。同时,一些农村民居在装修和建设过程中开始选择质量较好的材料,提高了房屋的抗震性能。
其次,调研结果还显示,农村民居的抗震意识逐渐增强。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开始关注抗震知识的学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一些居民通过参加抗震培训课程,提高了对抗震知识的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了对房屋的维护和检修,以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此外,调研结果还显示,农村民居的建筑结构有所改善。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一些农村民居开始采用新型建筑结构,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和轻钢结构,这些结构相比传统的砖木结构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
综上所述,农村民居的抗震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民居的抗震性能,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抗震建设和宣传力度,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以推动农村民居的抗震工作。同时,农村居民也应该继续加强抗震意识的培养,提高对于抗震知识的了解,以确保农村民居的抗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
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现状调研报告 篇三
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现状调研报告
长期以来,由于国家防震减灾法和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宏观要求多,而实际操作较差,缺乏法律强制要求,全面社会缺乏防震减灾意识和知识,加之经济相对落后,我市农村民居和村镇公共设施包括中小学校抗震设防十分落后,不设防的农村民居及农村公共设施成为危害农民生命造成重大伤亡的重要隐患。当前全市人民正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加快发展。要实现科学发展,打造“三个**”,实现追赶跨越的目标。构建和谐**,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出发,从防震减灾的角度针对**市实际,加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尤为重要。2008年5•12汶川8.0级大地震给我们留下了血的教训,逐步提高农村抗震能力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现状
**是一个人口610万,面积1.53万平方公里的农业大市,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经济欠发达。**市地处郯庐断裂带和扬铜地震带交汇处,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2005年九江5.7级地震,虽然震级不大,烈度不高,但对震中当地广大农村民居却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死亡的12人均系农村民居倒塌造成。经调研,**市大部分农村民居没有设防,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1、抗震性能好的钢混结构较少。至2006年全市农村现有116.44万户,拥有1户住宅的140.4万户,2处住宅的5.09万户。住房类型主要为楼房,楼房74.09万户,平房42.36万户,平均每户面积为140.4㎡。住宅主要为砖木和砖混结构。砖混结构64.7万户,占55.6%,砖木结构34.53万户,占29.7%。钢筋混凝土结构14.11万户,占12.1%,其它3.08万户,占2.6%。
2、我市相当大部分住宅基础处理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有的房屋尽管选在开阔平坦、土质坚硬均匀的场地上,但对基础的处理不符合抗震要求。如有的在打过夯的地面上直接往上垒墙;有的即使挖地漕也不按设计规范要求处理基础,抗震性能仍较差。
3、大部分房屋选用的建材质量不合格。在调查的所有砖木结构房屋中,大部分砌墙体用砂浆不符合要求,有的用石灰掺土代替砂浆,有的砂浆配比不符合要求,有一部分房屋选用旧砖、劣质砖或新旧砖混杂砌墙,使墙体强度明显降低。有的用旧木材或已经腐朽变质的木材做梁柱,地震时房屋容易产生局部失稳而倒塌。
4、大部分住宅的设计或施工不太合理。譬如,房屋高度与宽度之比
不符合抗震要求,抗震横墙的间距与房屋的类别不相匹配,房屋各个构件之间缺少可靠的连结,整体性差。有的砖混房屋尽管设计了圈梁、构造柱,但由于设计不合理或施工不符合要求,也达不到抗设防的要求。在被调查的房屋中,还有一部分旧砖木结构或土墙房屋年久失修,有的出现地基下陷、墙体裂缝、屋顶塌陷。据调查,这些危房目前大部分还在被利用,或住人或存放物品和牲畜。这类房屋如果遇到中强地震就会墙倒屋塌,将造成大量的人员和牲畜伤亡。二、原因
导致目前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较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广大农民的防震减灾意识不强,农村住宅防震、抗震知识贫乏。他们在建房时往往只考虑美观、气派、宽敞、舒适,而不考虑抗震因素。有的盲目攀比,建设的房屋太高、太宽。有的设计不合理,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导致一部分住宅存有安全隐患。
2、我市大部分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收入偏低,经济不宽裕。他们在建房时只追求面积,不讲求质量。施工工匠没有经正规培训,同时在采购建筑材料时,贪图便宜,购买了一些假冒伪劣建筑材料。
3、村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制定抗震设防专业规划,没有法律强制要求。由于某种原因村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农村住宅常把划分的宅基建满,左邻右舍靠得很近,破坏性地震时往往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由于有的村镇没有编制抗震设防专业规划,没有按照防震减灾有关法律对村镇建设作出强制要求,导致在村镇建设中没有选择抗震有利地段,没有避开发震断层和易造成滑坡、塌陷、液化地段,没有充分考虑房屋间距和道路设置、避震疏散、救灾等因素,使村镇建设存有很大的`抗震隐患。
三、对策与措施
为提高我市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结合我市实际,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1、专家参与农村民居设计
组织专家进行抗震性能房屋建设论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条件下各种结构类型,给出当地群众经济上易接受的抗震技术措施和指导性建议。通过编制地区性房屋抗震技术标准和抗震构造图集的形式,指导村镇房屋的建造,提高村镇房屋的综合抗震能力,减少地震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