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篇一
标题: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走进农村,了解农民的困境与需求
摘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参与“三下乡”活动的亲身经历,深入了解了农村的实际情况,发现了农民们面临的困境和需求,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农村;困境;需求
引言: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我国高校普遍开展的一项重要实践教育活动,旨在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实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我校于近期组织了一次“三下乡”活动,我有幸参与其中,通过与农民的交流和观察,深刻认识到了农村的困境和需求,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正文: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我所在的小组选择了一个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农村村庄作为实践地点。我们首先进行了村庄的实地考察,发现该村庄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交通不便,教育和医疗资源不足。农民们的生活水平较低,缺乏对现代农业技术的了解和应用。通过与农民的交流,我们了解到他们面临的困境和需求。
首先,农民们普遍面临着交通不便的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交通工具和路网,他们很难外出购买生活用品和农业资材。此外,农民们的子女上学也存在困难,学校离村子较远,交通不便,导致一些孩子无法接受正常的教育。
其次,农民们对现代农业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较为欠缺。在与农民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他们在农业生产中面临许多问题,如病虫害防治、种植技术、市场信息获取等。缺乏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使得他们的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影响了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首先,我们建议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们的交通状况。可以修建更多的道路和桥梁,开通农村公交线路,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从而方便农民们的出行和接受教育。
其次,我们提倡加强对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可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农业专家到农村开展培训,教授现代农业技术,提供农业咨询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结论:通过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农村的实际情况,发现了农民们面临的困境和需求,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我们相信,只有通过大学生的努力和社会的关注,才能改善农村的发展状况,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篇二
标题: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传承乡村文化,促进农村振兴
摘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参与“三下乡”活动的亲身经历,深入了解了农村的文化传统,认识到了乡村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促进农村振兴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乡村文化;农村振兴
引言: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我国高校普遍开展的一项重要实践教育活动,旨在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实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我校于近期组织了一次“三下乡”活动,我有幸参与其中,通过与农民的交流和观察,深刻认识到了乡村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正文: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我所在的小组选择了一个历史悠久的农村村庄作为实践地点。我们在村庄中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了乡村的文化传统。我们发现,乡村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变迁和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乡村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乡村文化的传承面临困境。由于农村人口的流失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乡村的传统文化逐渐被遗忘和淡化。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困境。
其次,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播面临困难。由于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缺乏相应的保护和传播机制。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和民间艺术形式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首先,我们建议加强对乡村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可以组织文化节庆活动,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和展览,提高乡村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同时,可以加强对年轻人的教育,培养他们对乡村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其次,我们提倡加强对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可以设立专门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同时,可以开展乡村文化艺术节、手工艺品展销会等活动,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结论:通过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乡村的文化传统,认识到了乡村文化对农村振兴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我们相信,只有传承和发展乡村文化,才能促进农村振兴,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篇三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下文是yjbys小编搜集整理的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这次社会实践,服务新农村,体察民情,锻炼才干,自我提升。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
目的:服务新农村,体察民情,锻炼才干,自我提升
形式:深入农村,与当地居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对村里代表人性人物进行访谈,大力开展各种有益活动,调查问卷。
时间:20xx年7月11日——7月17日
地点:广西宜州市矮山乡城障村城障屯
组织者:广西河池学院团委
参与者:广西河池学院外语系07级、08级部分同学
一、调查数据
概况:
城障村包括四个自然屯:城障屯、塘头屯、中团屯和面塘屯。全村道路全长约1600米—1700米,由群众集资或党员义务捐款修建。全村耕地面积大约4900亩,住户面积200多亩,大约200户人家,1000多口人,其中党员28名。
(一)经济状况
城障村的主要农作物就是甘蔗、桑树。经济来源主要就是饲养蚕仔。其中桑叶有1600亩,两亩可以养一张蚕,一张蚕养得好有蚕茧150斤,平均为每批100斤。一年12批,一批大概22天。今年蚕种价格为120元一张,蚕茧价格为每公斤28—38元。但近年来蚕病严重,蚕茧质量下降,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应对方案。部分人认为是蚕种有问题,应搞好卫生,预防为主。作为重产粮区,村委共有水稻2000亩左右,责任到户,人均1.2亩。亩产400—500公斤,往年粮价为每公斤2.3元。农家一般卖头苗,吃二苗。但甘蔗种植投资大,一年只能收一次,收益较少;又受养蚕影响,农忙
时对甘蔗护理得不够好。所以全村甘蔗种植面积不多。(二)教育状况
城障小学,目前有学生45人,老师(包括校长)共5人,年轻的老师责任心不强,时常缺课。该小学实行轮级制,目前有学前班,三年级和五年级,(即下学期为一年级、四年级、六年级。主要科目为语文、数学,为了应付毕业考,为了上中学,大多副科可是用来上语文数学。由于没有英语老师教学,城障小学没有开设英语课,即使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非常高。家长不关心子女的学习,每天出门只记得叫煮饭,洗衣服,晚上也不检查作业,基本上不过问学生学习问题,都是老师强压着学的。有些学生素质低下,没有上进心,认为家里有田有地,有房有车(拖拉机、摩托车),不学也饿不死,干脆懒得学,老师家访后这种情况也没有好转,都认为能识几个字就行了。
(三)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留守儿童的出现不仅成为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而且也给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影响。在《中国青年报》上他们被看作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的人。当今社会,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结合访谈以及调查,我们了解到,在城障村有很多留守。他们的父母、哥哥或姐姐常年爱外打工,一般往广东等地,只有农忙时才回家,家里只留下老人在家作家务抚养他们。分析其原因,家庭因素占主导地位。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外出打工,使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的教育需求形成了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留在家里的老人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值得庆幸的是,城障村大部分孩子,不仅懂事而且成绩和生活自理能力都很优秀。
(四)生活状况
根据调查,由于时间少,村民的蔬菜水果、肉制品等基本日用品都是买的,并且每买一次肉,买的都很多,因为离城镇很远不方便买,所以他们习惯买很多冰冻在冰箱里。村民们仍用烧柴火的方式做饭做菜,略微落后,但家里农用机械齐全,拖拉机、摩托车几乎每家都有,有些农家甚至有几台。家用电器如电视机、冰箱等也有。村民文娱活动主要是彩调队表演和打篮球赛,但由于资金不足,近两年很少举行娱乐活动。城障村大部分村民已加入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在镇上医院可报销80%,在市里的医院可报销50%。由于一定条件限制,极少数人参加养老保险。
二、三下乡感悟
(一)我对农村教育的认识
经过这么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就目前而言,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变好,供水供电不成问题,教室给配相对充足。但是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是严重不足的。首先是优秀教师不愿意进来,再者是进来了留不住。这是农村教育长期缓慢发的展的关键因素。其次,教育往往是双向的,一方面需要学校的管理,但家庭的管理会起更大的作用。但就调查下来的结果来看,家庭这一块基本上没能对学生的教育作多大的贡献。其中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平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则祖父母辈就更没有闲暇也无精力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对于现在子女所学的课程,基本上是没有能力进行专业的指导的,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多数农村学生并不同城市的`学生一样用很多的课余时间来学习,相反,农村的学生自律能力普遍不强,这主要是观念差异所致。所以谈及如何提高成绩这个问题上,学生和家长由切身体会而得出统一的结论是,老师严则成绩高,反之则低。这也合乎眼下应试教育的规律,这种教育体制下,并不要求学生有多么高的自主发挥,而是看谁肯下功夫,肯花时间,只要拼命做、背,就会成效显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试教育在维系城乡升学公平上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农村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多样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配备不足,留不住人才;最严峻的现状是学生学习渐成不够积极主动的氛围。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期间可以尝试加强严看硬管式的应该教育的传统方法,着重要给学生树立起积极拼搏的意识。其根本的和实质性的改善则必须举全国之力而为之,且要坚持下去。
(二)我对当地改善生活状况的几点建议
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自己种植一些蔬菜水果,在家里适当饲养一些鸡等家禽。其次,积极兴建道路,让村里与外界交往便捷。再次,可以充分利用充足的水资源,发展桑基鱼塘。这样不仅可以养鱼,还把蚕仔或桑叶的残渣再次利用,不让它污染环境。最后,生活垃圾可以统一堆放并填埋。
(三)“三下乡”的意义
农民要脱贫致富奔小康,就必须摆脱科学文化落后的现状,农村的建设与发展,迫切需要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的人来关注与支持。大学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后备军,应该发挥知识技能的优势,为农村建设服务,为农民群众服务,在祖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广大的农村需要大学生去发挥聪明才智、运用科学文化知识的广阔天地;大学生也需要到农村去,在服务农民群众的实践中可以进一步地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高全面素质,走正确的成长成才道路。开展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活动,把农村建设的需要和青年学生的成长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架起了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之间的又一座桥梁,通过青年学生的下乡服务,体现出党和政府对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关心。这在当前形势下尤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