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地税征管调研报告 篇一
标题:工业园区地税征管调研报告 - 现状与问题分析
摘要: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工业园区地税征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优化征管机制和提升税收收入提供参考。通过实地走访和深入访谈,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现状分析
1. 工业园区地税征管的主要特点
工业园区地税征管面临着规模庞大、企业众多、税收类型繁多等特点。同时,由于工业园区内企业多为高新技术企业和外资企业,其税收申报和征管难度较大。
2. 现有征管机制存在的问题
(1)信息不对称:由于工业园区内企业众多,税务部门难以准确掌握每个企业的税收情况,导致信息不对称。
(2)税收申报不规范:部分企业存在虚假申报、漏报、欠报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税收征管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3)征管流程繁琐:税务部门需要逐户核对企业的纳税申报材料,征管流程繁琐,效率低下。
(4)监管手段不足:当前工业园区地税征管主要依靠企业自主申报和税务部门的抽查核对,监管手段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问题分析
1. 信息不对称导致税收流失
由于税务部门难以准确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一些企业可能存在虚假申报、漏报或欠报等行为,导致税收流失。
2. 征管流程繁琐影响效率
税务部门需要逐户核对企业的纳税申报材料,流程繁琐且效率低下。这不仅增加了税务部门的工作量,也给纳税人带来不便。
3. 监管手段不足难以发现问题
目前的征管机制主要依靠企业自主申报和税务部门的抽查核对,监管手段相对薄弱。一些企业可能通过虚假申报等手段逃避纳税责任。
三、解决方案
1.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工业园区地税征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税务部门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对接,增加信息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
2. 强化纳税申报监管
加强对工业园区企业的税收申报监管,建立定期抽查和风险随机检查机制,发现并纠正虚假申报等违法行为。
3. 优化征管流程
简化征管流程,通过推行电子化纳税申报、自动核对等方式,提高征管效率,降低税务部门的工作负担。
4. 加强执法力量
加大对工业园区地税征管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增强纳税人的遵法意识。
结论:当前工业园区地税征管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强化纳税申报监管、优化征管流程和加强执法力量等措施,我们有信心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征管水平,实现税收收入的增长和优化。
工业园区地税征管调研报告 篇二
标题:工业园区地税征管调研报告 - 政策建议与改进措施
摘要:本次调研旨在提出改进工业园区地税征管的政策建议和具体措施,以促进税收征管的效率和质量提升。通过分析现有问题和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政策建议
1. 完善法律法规
建议加强工业园区地税征管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确保其与工业园区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提高征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优化税收政策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和外资企业等工业园区企业的特点,建议出台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并提升税收收入。
3. 加大执法力度
建议加大对工业园区地税征管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增强纳税人的遵法意识。
二、改进措施
1.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建议建立工业园区地税征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税务部门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对接和共享,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2. 推行电子化纳税申报
建议推行电子化纳税申报,减少纸质申报材料的使用,提高征管流程的效率和便利性。
3. 加强纳税申报监管
建议加强对工业园区企业的纳税申报监管,建立定期抽查和风险随机检查机制,发现并纠正虚假申报等违法行为。
4. 加强培训和宣传
建议加强对工业园区企业的税收政策培训和宣传,提高纳税人的税收意识和合规意识,降低违法行为的发生率。
结论: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优化税收政策、加大执法力度、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推行电子化纳税申报、加强纳税申报监管、加强培训和宣传等政策建议和改进措施,我们有信心提升工业园区地税征管的效率和质量,实现税收收入的增长和优化。
工业园区地税征管调研报告 篇三
2015工业园区地税征管调研报告范文
工业园区是地方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有效载体,也是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实现产业工业化、规模化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各地工业园区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每个县市都建立了工业园,部分县市甚至建有多个工业园,有综合性的,也有专业性的,以樟树市为例,目前共有三工业园,一个为综合性的工业园——城北工业园,另两个是专业性的工业园——福城医药园和樟树省级盐化工基地。工业园区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促进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园区经济迅速发展也必然会给税务部门的税收征管带来新的问题,若税收征管工作的不到位,势必影响工业园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各地在工业园区地方税收征管中,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征管办法,但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工业园区地方税收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园区企业欠税较多。欠缴税额较多的税种主要有:
1、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一是由于园区用地不规范,有的企业不是从生产经营的实际出发,蓄意囤积大块土地,以期望土地升值获利,从而造成企业土地使用税负担较重。二是由于园区企业土地使用证、房产证发放不及时,手续不齐全,帐面不能据实反映土地面积及房产原值,企业对缴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有抵触情绪。三是个别企业经营效益不佳,资金周转陷入窘境,缴纳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存在困难。
2、建筑安装营业税。为优化招商引资硬环境,园区内“三通一平”,即通路、通电、通水和土地平整工程费用均由地方政府承担,同时,为加大招商引资吸引力,地方政府“筑巢引凤”,预先盖好厂房,为节省建设资金,多数情况下地方政府均承诺由其负担建筑安装相关税收,由于在税法上,地方政府并不是建筑安装税收的纳税主体,从而造成建筑安装税收难以征收到位。
(二)税收征管存在薄弱环节。由于缺乏有效的税源监管手段和征管方法,园区企业厂房(仓库)出租税收和个人所得税征管难度大。
1、厂房(仓库)出租税收监管难。为进一步盘活固定资产,提高房产使用效益,有的企业将闲置或多余的厂房(仓库)进行出租,由于此项租赁行为较为隐蔽,是否企业自用税务机关有时难以掌控,往往给税收征管带来一定困难。
2、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漏洞。一是每年政府都会对缴税数额较多,对地方财政贡献较大的企业主给予重奖,有的企业主却未能及时到税务部门进行纳税申报,造成个人所得税的流失。二是一些规模较大企业的高管等高收入者,其在个人所得税缴纳上也存在申报不实的情况。三是企业营销员的'收入由于监管难,存在个人所得税征收不到位现象。
(三)存在个别“空壳”企业现象。“空壳”企业由于其无力依法纳税,势必影响到正常的纳税秩序。
1、入园动机不纯,形成“空壳”企业。有的园区企业发展动机不纯,把优惠政策当成企业落户的首要选项,进入园区后,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建设,并没有实际进行生产经营,税务机关无法开展正常税收征管,增加了税务管理的难度和成本。
2、生产经营不善,形成“空壳”企业。在工业园区建设初期,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心切,招商引资质量不高,企业进入工业园区的准入门槛较低,少数企业入园后,与当地经济发展大环境不相适应,生产经营出现问题,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形成“空壳”企业。
(四)各地园区地方优惠政策不统一。为支持工业园区发展,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大量税收优惠政策,可谓是五花八门。由于地方优惠政策不一,同一类型企业因享受了不同的优惠政策,造成企业负担不同,出现企业经营利润差异较大的现象,从而给税收管理也带来了很大难度。
1、不同园区地方优惠政策存在差异。随着各地对招商引资工作重视程度的增加,各地为争取企业落户本地工业园区,在给予园区企业优惠政策上存在竞争现象,在制定出台优惠政策上不断加大力度,以吸引企业入园。
2、同一园区地方优惠政策存在差异。即使位于同一工业园区,不同的企业由于其分属不同的乡镇,鉴于各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不同,在项目洽谈时,各乡镇作出的优惠承诺不同,导致企业在享受税收返还、收费优惠、用地优惠等方面的地方优惠政策上也不一样。
二、制约工业园区地方税收征管的因素分析
制约工业园区地方税收征管的因素有很多,但归集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从纳税人层面分析
1、纳税意识淡薄。企业受历史习惯、道德观念和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形成良好的纳税意识,缺乏主动纳税的积极性。就我国目前民众的心态来看,偷欠税并非为世人所不耻,对偷欠税,并不像对待小偷那样义愤,很多人漠然置之。园区有的企业认为,自己是地方政府千方百计“请”过来的,为地方财政增收和解决就业问题作出了一定贡献,是政府的保护对象,心存优越感,认为少缴一点税好象是理所应当,以至于偷起税来竞理直气壮,更何况是拖欠税款了。
2、存在失衡心理。纳税人的不平衡心理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由于某些行政执法不公而造成纳税环境的不平等,由此产生不平衡心理状态,形成偷税欠税获”益”,诚实纳税吃”亏”的错误观念。二是从众心理,认为别人可以偷欠税,我也可以偷欠税,由主动纳税逐渐转变为有意识的偷欠税。
3、税收“违法”成本较低。由于税务机关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不够,存在以补代罚的现象,纳税人的偷欠税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戒,造成企业偷欠税成本较低。由于违约收益大于违约成本,纳税人抱着不偷白不偷,不欠白不欠,查出来大不了补缴,拖欠了最多是被追缴的心态,有利可图,使偷欠税更加普遍。
(二)从地方政府层面分析
1、政府行政干预不同程度存在。地方政府从保护企业利益,维护良好投资环境的角度出发,对园区企业过于“溺爱”,为企业发放免检“绿牌”,税务部门进驻企业检查非常困难,连开展汇算清缴等正常的税务检查也要经过政府批准。即使查出企业有税收违法行为,政府由于担心企业为逃避税务机关的处罚迁往异地,往往出面为其求情,使企业免受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