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经典3篇)

时间:2014-02-08 01:26:3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篇一

标题: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调查与分析

摘要:

本报告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分析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心理健康以及教育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一、引言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在外打工或其他原因导致无法陪伴在身边的儿童。在中国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涉及人数众多。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真实状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二、生活状况调查与分析

1. 经济条件: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较为贫困,生活水平较低。由于父母在外打工,留守儿童的生活费用和教育支出往往无法得到保障。

2. 饮食与营养:由于缺乏父母的照料,农村留守儿童的饮食和营养状况较差。许多留守儿童的主要食物是简单的米饭和面食,缺少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3. 健康状况: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较弱,常常患有感冒、腹泻等疾病。由于缺少及时的医疗照料,这些疾病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4. 心理健康:长期分离和缺乏关爱的影响导致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自卑、孤独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教育问题调查与分析

1. 学校情况: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普遍存在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由于缺少监护人的关心和教育引导,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2. 学习环境:调查发现,很多农村留守儿童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的学习条件差,无法有效地进行学习和作业。

3. 缺乏关注与支持:由于父母在外工作,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关注和支持,导致他们对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减弱。

四、建议

1. 加强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提供经济援助、教育资源等方面的支持,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学习需求得到满足。

2. 家庭关爱和支持:政府和社会应该鼓励父母回乡创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农民外出打工的压力,使得父母能够陪伴和照顾自己的孩子。

3. 心理健康关注: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

4.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和教育资源的建设,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教育问题需要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解决。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权益,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篇二

标题: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本报告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他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调查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

一、引言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关爱与陪伴,易受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制定相关对策提供依据。

二、心理压力调查与分析

1. 家庭因素: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这些负面情绪主要源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

2. 学校因素:由于缺乏家庭的支持和监督,留守儿童在学校中可能会面临学业压力和适应困难,导致心理压力的产生。

3. 社交因素:留守儿童往往由于长期与社交环境的隔离而感到孤独和自卑,缺乏朋友和亲密关系的支持。

三、心理问题调查与分析

1. 抑郁和焦虑:由于长期的分离和孤独感,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表现为情绪低落、失眠、自卑等。

2. 自我认同问题: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引导,留守儿童可能会出现自我认同的困扰,不知道自己是谁,缺乏自信和自尊心。

3. 行为问题: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监督和引导,可能会出现行为问题,如叛逆、攻击性行为等。

四、对策与建议

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 家庭关爱和支持:政府和社会应重视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鼓励父母回乡创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农民外出打工的压力,使得父母能够陪伴和照顾自己的孩子。

3.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社会应构建多方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包括社区组织、志愿者等,提供情感支持和资源共享。

4. 加强学校辅导员力量:学校应增加辅导员人数,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和关怀,提供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五、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篇三

2015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2014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二、成长中的九个突出问题

  1.留守儿童的

意外伤害凸显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前四项分别高5.3、1.6、3.9和3.1个百分点。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逃学(5.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8.6、4和1.3个百分点;不想学习(39.1%)和对学习不感兴趣(43.8%)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比非留守儿童都高出5.8个百分点。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最亲近的人,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30.5%的留守儿童认为校园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25.7%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社会支持状况是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社会支持弱化使得留守儿童消极情绪更多,经常感到烦躁(46.0%)、孤独(39.8%)、闷闷不乐(37.7%),以及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19.7%)的都多于非留守儿童。

  4.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更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经常感到烦躁(47.6%)、闷闷不乐(38%)和无缘无故发脾气(21.5%)的女童比例比男童高3.7、1和3.5个 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6.父母外出对小学中年级儿童影响更大

  感觉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负(23.7%)、被歧视(19.8%)、性格比原来内向(41.7%)、胆小(18.9%)的四年级留守儿童比例在6个年级中最高。他们经常想念父母(76.7%)、担心见不到父母(59.2%)、担心父母不爱自己(34.6%)的比例最高,比初三学生高21.3、25和11.1个百分点。四、五年级的留守儿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年级的学生最需要学习辅导。

  7.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

  初二留守学生在学习及校园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更多,上学迟到(49.8%)、逃学(8.7%)、不想学习(62.8%)、对学习不感兴趣(67%)、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86.3%)、遇到问题没人帮助(68.4)、没做完老师留的作业(62.7%)以及被老师惩罚(75.2%)比例均高于初二非留守学生,分别相差2.3-14.4个百分点。

  初二留守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更差,经常和妈妈交流(64.3%)、经常和爸爸交流(57.9%)的比例低于初二非留守学生4.1和8.7个百分点,而被父母训斥吓唬(22.8%)的初二留守学生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学生把同学朋友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43.38%),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母亲,其中的某些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8.寄宿留守儿童对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

  寄宿生的日常生活习惯较差,曾用吃零食代替吃饭的寄宿生(49.6%)比非寄宿生高10.5个百分点,平均每天睡眠9小时以上的寄宿生(15.2%)比非寄宿生低5.9个百分点。学习和校园生活状况更糟糕,上学迟到(49.2%)、没完成作业(54.6%)、不想上学(45.6%)、对学习不感兴趣(48.9%)、听不懂老师讲课(62.9%)、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56.7%)、成绩下降(78.5%)以及被老师惩罚(67%)的寄宿生比例均高于非寄宿生,相差5.9—12.6个百分点。

  寄宿留守儿童各种需求的未满足程度高:一是学习辅导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学业需求。寄宿生表示晚自习经常有老师答疑的仅有四成(40.4%)。二是生活单调,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寄宿生学习之余或节假日最经常做的是在宿舍和同学聊天(50.1%),其次是在室外锻炼、玩耍(38.5%)和看电视(24.5%)。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七成多(76%)留守儿童表示在住校期间想家,仅两成多(23.9%)表示生活老师会经常找他们谈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寄宿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较差,生活卫生设施配备与维护状况不容乐观,就餐满意率仅六成多;安全状况堪忧,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发生过丢失财物的现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学拉帮结派欺负别人。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