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治理调查报告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标题:农村环境治理调查报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摘要:
本文通过对某县农村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了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主要问题包括水污染、土壤污染、垃圾处理等方面的环境问题。挑战主要体现在资源有限、农村居民意识不足、治理体系不完善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一、问题分析
1. 水污染:农村地区存在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农田灌溉用水污染等问题,导致水资源受到污染。
2. 土壤污染:农村地区存在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污染,影响农作物质量和农产品安全。
3. 垃圾处理:农村地区垃圾处理设施薄弱,垃圾乱倒、乱堆等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环境卫生。
二、挑战分析
1. 资源有限:农村地区资源有限,环境治理的投入有限,难以解决环境问题。
2. 农村居民意识不足:部分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缺乏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意识。
3. 治理体系不完善: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相对滞后,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完善,治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协调。
三、建议与措施
1. 完善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的组织和协调,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高农村环境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农村环境治理的投入力度,提高环境治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农村地区环境治理的可持续性。
3. 提高居民意识:加强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4. 强化监管措施:加强对农村环境治理的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结论:
农村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在完善治理体系、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居民意识和强化监管措施的同时,才能有效解决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实现农村环境的良好治理。
农村环境治理调查报告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标题:农村环境治理调查报告:创新模式与成功经验
摘要:
本文通过对某县农村环境治理调查,总结了一些创新模式和成功经验。主要包括农村环境治理的农民参与模式、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以及农村环境治理的技术创新和科技应用等方面。这些创新模式和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的农村环境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农民参与模式
在某县农村环境治理中,农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成立了农村环境治理协会,组织居民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推广可持续农业模式等。这种农民参与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农村环境治理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二、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
某县政府与企业合作,通过引进环保产业和项目,借助企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推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监管,企业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形成了政府与企业合作的良好局面。
三、技术创新和科技应用
在农村环境治理中,某县采用了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科技手段,如污水处理技术、农田保育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环境治理中的问题,提高了农村环境质量。
四、经济激励和奖励机制
某县采取了经济激励和奖励机制,鼓励农民参与环境治理。例如,通过发放环保补贴、设立环保奖励等方式,激发了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积极性。
结论:
创新模式和成功经验是农村环境治理中的宝贵财富,可以为其他地区的农村环境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在农民参与模式、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技术创新和科技应用以及经济激励和奖励机制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以推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持续发展。只有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才能实现农村环境的良好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农村环境治理调查报告 篇三
2017年农村环境治理调查报告
在县政协副主席蓝国富的带领下,县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重点对旧县、白砂、临城、湖洋、稔田、下都等6个乡镇12个村(居委会)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召开了有乡(镇)主要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汇报,广泛征求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基本情况
20**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乡(镇)、村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为载体,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为重点,按照农村“管网通、沟渠通、道路通”和“集中收集垃圾,集中汇集污水、集中无害化处理”的工作思路,集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领导重视,不断夯实工作基础。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各乡(镇)、村和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及时成立了“家园清洁行动”
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建专门工作机构,并层层分解工作任务,逐级夯实工作责任,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健全完善村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县对乡镇目标管理考评内容,编制了上杭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制定了农村垃圾清运和集中卫生填埋机制,建立健全了乡镇水质交接断面责任制,全面推动生猪养殖业污染综合治理等,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有章可循、有效开展。(二)宣传造势,形成良好舆论氛围。
通过悬挂横幅、宣传栏、广播电视、散发宣传资料和健康教育手册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大力宣传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重要性,提高了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使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为重点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较好地推动了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深入持久开展,为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加大投入,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20**年以来,为提高乡(镇)、村两级“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积极性,县政府出台“以奖代补”政策,对列入县垃圾治理试点村,经有关部门按照《福建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垃圾治理验收试行标准》要求验收合格以上的每村补助2万元,对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行政村垃圾填埋场建设,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的每村补助5万元。截止2009年10月份,县财政共下拨补助资金约270万元,争取省、市级资金补助500万元。农村“家园清洁行动”试点乡(镇)、试点村按照“百户一池、百米一箱、千人一员、每员一车”的标准配备了垃圾收集池、垃圾箱、保洁员和手推车等。2009年,全县78个家园清洁行动试点村设置了22507个垃圾桶,208个垃圾池、78部垃圾清运车,配置了170名保洁员。今年起,对实行垃圾收集收费制度的古田、南阳、蛟洋、白砂、临城、才溪、官庄、珊瑚、稔田、步云10个乡镇所有行政村,按照800人以下、800—1600人、1600人以上的行政村分别聘请1名、2名、3名保洁员,保洁员工资1万元/人/年,古田、南阳、蛟洋三个乡镇的工资费用按市、县、乡(镇)1:1:1的比例,白砂、临城、才溪、官庄、珊瑚、稔田、步云7个乡镇工资费按县、乡1:1的比例,给予配套补助。
(四)突出重点,整治效果较为明显。
一是加快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各乡(镇)、村开展以垃圾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家园清洁行动”,以治理“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房、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为整治重点目标,组织发动群众对村内外的积存垃圾进行集中清理,特别是对辖区内的道路河道沿线、市场、小溪、集中居住区的房前屋后多年积聚的垃圾进行重点清运。二是加快推进垃圾集中收集、焚烧和填埋。目前,古田镇、白砂镇、旧县乡、才溪镇、蛟洋乡、稔田镇、南阳镇、步云乡、太拔乡等19个乡镇都建设了垃圾填埋场;古田镇、中都镇、茶地乡、旧县乡、下都乡、才溪镇、蛟洋乡、稔田镇、南阳镇、步云乡、太拔乡、官庄乡等12个乡镇建设了垃圾焚烧炉;庐丰乡、蓝溪镇建设了垃圾中转站。各试点乡镇、试点村都按照要求建设了相应的垃圾集中收集池,同时,古田镇金湖村、南阳镇黄坑村、白砂镇军桥村等40个行政村建设了垃圾填埋场,保证了农村垃圾“扫得起来,运得出去,处理得掉”。三是建立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试点村制订了村规民约、卫生监督制度、卫生管理公约,实行门前三包和征收垃圾处理费等制度措施,建立了“村监督、乡镇自查、县月查”的农村垃圾治理分级巡查制度,做好农村垃圾治理巡查登记,发现问题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并要求反馈整改情况。
二、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村容村貌不容乐观。
一是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我县农村大部分村庄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存在抢占、乱占现象,给农村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二是乱堆乱放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比较突出,且不同程度存在乱倒建筑、生活垃圾现象,影响了整治效果。三是绿化、美化不到位。大部分村没有一个统一的绿化方案,借用自然绿化,没有体现农村生态特色。四是农村饮用水普遍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五是城乡结合部成为卫生“死角”。城乡结合部经常出现卫生责任互相推诿、环境卫生无人管理的现象,导致城乡结合部交接处往往成为环境卫生死角,长期得不到根治。
(二)工作进展不平衡,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从总体看,试点乡(镇)、试点村好于相对偏僻的村,经济条件好的村好于村级经济薄弱村,村级班子强的村好于班子涣散村。全县已有14个乡镇、141个村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工作,分别占任务数64%、41%。今年计划完成2个乡镇、45个村庄的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和20个偏远山村的村级垃圾填埋场建设。由于我县的行政村数量多,有342个村(居)委会,目前已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村庄还未过半,根据省、市相关要求,争取在“十一五”期末完成村庄总数的80%,任务还非常艰巨。同时,多数试点村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家园清洁行动”工作制度和措施,但有些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有的也没有落实到位,“重治理、重建设,轻管护、轻规范”的现象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