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类开题报告【经典3篇】

时间:2019-08-05 07:25:5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体育类开题报告 篇一

标题: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

引言: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青少年往往沉迷于电子产品和虚拟世界,导致缺乏体育锻炼的机会,进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本文将探讨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主体段落1:促进身体健康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首先,体育锻炼可以增强青少年的心肺功能,提高心率和呼吸频率,促进血液循环。其次,体育锻炼可以增强青少年的肌肉力量和骨骼密度,预防和减少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风险。此外,体育锻炼还有助于控制体重,预防青少年肥胖,降低患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主体段落2:促进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体育锻炼可以释放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通过参与体育锻炼,青少年可以体验到身体活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此外,体育锻炼还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主体段落3:促进学业表现

体育锻炼还对青少年的学业表现产生积极影响。研究发现,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青少年的注意力和专注力,改善学习效果。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提升学习和记忆能力。此外,体育锻炼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保证青少年有足够的精力和注意力来应对学习任务。

结论: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通过促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学业表现,体育锻炼可以帮助青少年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应该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体育类开题报告 篇二

标题:大学生体育锻炼计划的设计与实施

引言: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着学业压力大、生活规律差、长时间坐姿等问题,身体健康状况常常受到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计划。本文将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计划的设计与实施。

主体段落1:目标设定

在制定大学生体育锻炼计划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目标。目标可以包括提高大学生的体能水平、增强肌肉力量、改善体态、促进心肺健康等。根据不同的目标,可以制定相应的体育锻炼计划。

主体段落2:内容设计

体育锻炼计划的内容应该丰富多样,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有氧运动可以选择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以提高心肺功能和燃烧脂肪。力量训练可以选择举重、俯卧撑、深蹲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塑造身体线条。柔韧性训练可以选择瑜伽、拉伸等,以增加关节灵活性和预防受伤。

主体段落3:计划实施

体育锻炼计划的实施需要有系统性和规律性。首先,需要确定每周的锻炼频率和时长,建议每周至少进行3次锻炼,每次锻炼时间不少于30分钟。其次,需要选择适当的场地和器材,确保安全和舒适。此外,还可以设置锻炼小组或找到锻炼伙伴,以增加锻炼的兴趣和坚持性。

结论:

制定科学合理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计划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促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明确目标、设计合理内容和实施规律计划,可以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学习效果,并改善生活质量。因此,大学应该重视体育锻炼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锻炼条件和指导。

体育类开题报告 篇三

2015体育类开题报告范文

  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海拔差异就是利用海拔差,针对要进行参加比赛、参加体育的考生进行的赛前和考前的集训。本课题研究的是世居高原的体育考生(冷环境的刺激)、通过短时间的训练。下达到比世居海拔要低的高海拔进行考试。丽江相对于昆明来说、就相当于高原、丽江体育考生在每年的三月份都统一上昆明参加体育专业分考试(云南省统一举行)。然而高原训练是当前运动训练中的一个热点。与相对低的高原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作为一种特殊的训练方法,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和体育考生的成绩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还有许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它的规律性才能运用成功。

  针对海拔差异对丽江体育考生成绩的影响。能够让丽江带训体育考生的教练有一定的帮助。让前人的经验来更进一步的提醒和引导。让丽江体育考生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努力。海拔高度让我们占据了重要地理位置,还有就是天气也给我们创造了有力条件。让云南体育重新审视我们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让中国乃至世界认识丽江海拔高度创造的运动成绩;让我们的体育考生考出更好的成绩。然而当高原世居者从高原到达次高原,即脱离低气压、低氧环境,进入到正常大气压,正常氧含量的环境时,适应了高原环境的生理机能需要作重新的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此间可出现心率减慢,心搏量增加,过度通气消失等,这种改变称为低原反应或脱适应。这种“脱适应”反应,可能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还会出现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心率缓慢、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肺动脉高压逆转等症状,对身体造成不良后果。对于世居高原体育考生来说,专业考试在次高原举行,机体从习惯的低压、低氧环境到相对的高压、高氧环境,这种外环境的改变必然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产生影响。次高原的高压、高氧环境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是否会出现次高原反应(脱适应反应),如何影响世居高原体育考生的运动水平;如何根据次高原考试时间和运动员下高原后身体机能的变化而确定下高原的时间等,这些都是高原教练员所关注的问题。从而了解宁蒗的体育考生的成绩状况(短跑.中长跑.耐力性项目等)…更好的利用海拔高度、天气等条件;使丽江(宁蒗)体育考生的成绩提高的基础上。在考前提前两星期以上的适应时间上昆明。致使世居高海拔的体育考生在高住高训转化适应低住低训;使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在原成绩上得到一定提高。

  昆明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中部.海拔1895米;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宁蒗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县城在海拔2240米的大兴镇。

  选题的研究现状(理论渊源及演化、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丽江相对于昆明来说,就相当于高原。然而高原训练是当前运动训练中的一个热点。与相对低的高原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作为一种特殊的训练方法,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和体育考生的成绩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还有许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它的规律性才能运用成功。高原训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伴随世居非洲高原的中长跑选手的崛起,国际上已经注意到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并开始有意识地开展高原训练以及对它进行研究。高原训练在国际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前后(1963年国际奥运会在海拔2240m的墨西城举办),世界各国纷纷开展了高原训练,纵观这50年的发展历史,可将高原训练概括为4个阶段:萌芽阶段(50年代);第一个高潮阶段(60年代);争议中的探索阶段(70~80年代);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以后),高原训练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西方一些国家在重大的赛前对竞技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已形成体系。一、高原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中国是开展高原训练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61年春,国家体科所陈宝庆等对八一队36名中长跑运动员在昆明冬训四个月期间的生理机能进行测试,至此开创了中国高原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先河。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同良好的政治环境有关,也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和人们思想的约束。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尤其在耐力项目中,居住在高原和高山地区的运动员对我国耐力性项目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高原运动员来说,由于世居或长期生活在高原,通过一系列代偿反应,已基本对所居住海拔高度低氧环境产生钝化,如何更好地提高高原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目前、全世界约5亿多人口居住在高原、高山地区,约占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尤其在耐力项目中,居住在高原和高山地区的运动员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并处于领先地位。早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地处海拔2500-3000m的埃塞俄比亚优秀运动员阿贝基拉获得马拉松冠军,之后,他又多次获得该项目的金牌。处于非洲同样地理条件的肯尼亚、坦桑尼亚和摩洛哥的长跑运动员相继也获得了国际长跑冠军。在我国,地处高原的云南、内蒙古、青海、甘肃的运动员,对我国耐力性项目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并有着重要的地位。世居高原人的生理特点:人在高原生活,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增高与神经系统、体液调节有关。世居高原的人,由于机体长期受缺氧刺激,促使红细胞生成素增多,红细胞生成增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增高。世居中等高度地区的人群,由于长期受轻度或中度缺氧刺激,产生了代偿性反应,从而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都较低海拔地区人群强,对于从事耐力性运动极为有利。(nextpage)

  对于海拔差异对体育考生影响这片领域研究的既有代表性的文章目前作者未查到。在我所查阅的文献资料中,前人对高原训练的研究是比较全面:人类自逐渐揭开高原环境的奥秘,认识其对人体内环境的影响以来,约有100多年历史,但有目的地对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其时间不过半个多世纪。国际高原训练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前后、尤其西方一些国家在重大的赛前对竞技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已形成体系。

  中国是开展高原训练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61年春,国家体科所陈宝庆等对八一队36名中长跑运动员在昆明冬训四个月期间的生理机能进行测试,至此开创了中国高原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先河。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原训练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高原训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原训练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究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完善;训练方法也在不断改进;科学化训练程度不断提高;并建立了一些新的训练手段及模拟训练方法;高原训练的成效明显增加。但是由于高原训练在刺激机体产生潜能的同时,也给机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血液浓缩造成循环阻力加大、对肌肉代谢的不利影响等。据报道,采用高原训练的项目已经发展到了几乎所有的奥运会项目。

  我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有:1:陈文聪.浙江省体育科学研究所(高原训练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2:山本正嘉.高原对人体运动的影响.体育科学(日本),1990.3:安彦(1984-),女,山西太原人,助教,研究方向:运动生理学。久居或世居高原运动员的高原训练4:海拔差异影响大学生达标成绩的研究马小明1,任中海2(1•青海民族学院,青海西宁810007;2•青海大学,青海西宁810004)5:张冰中国体育博士2008.3高原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模拟不同时程高原训练对大鼠心肌影响的机制研究等等。莱文最初的成功实验是将9名长跑运动员分为两组:低地组3人,居住训练在1300m训练4周,用心率、血乳酸和摄氧量监测训练。高原组(6人)与低地组相比:摄氧量高5%;5km计时快30s;血容量高原训练后,高原组增加500ml,低地组下降150ml。该作者认为对高原的适应是提高运动能力的最重要因素。1994年冈德森(Stray-Gun

dersen)和莱文再次作高住低练试验,6名长跑运动员先在平原(海拔150m)进行4周训练,接着高住低练4周(高住2500m,低练1250m)之后,又在平原减量训练2周,前后共10周,4次测试,内容有:5km计时跑,亚极量跑台运动员时间,最大摄氧量,无氧能力,经高原训练4周末运动员在平原运动的能力最佳,无氧能力也出现较高值。马尔丁(Martin,1994)利用高原缺氧效应结合短时间下山(每周2-3次)完成速度训练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加利福尼亚基地,利用莱克—塔霍(1990m)和奥兰治韦尔(120m)进行(中间距离132km)交替训练;在亚利桑那基地,利用弗拉格斯塔夫(2134m)和菲尼克斯(332m)进行(中间距离22km)交替训练。目前,高住低练法已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并已用于高原训练中。

  1982年日本泳联进行了两次高原训练,第一次是在美国科罗拉高原(海拔1800米)停留21天,在此期间反复多次到海拔4400米处进行跑步训练,其结果是女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都增加,且多数人的运动成绩都得到提高,德国著名教练居•兰根(现澳大利亚执教.以前曾执教于中国)建议高原训练安排3一5次,且海拔高度逐渐升高。例如:第一次,800一2300米;第二次,2300一3400米;第三次,一800米(中跑)和2300米(长跑),每次高原持续时间不断变化(如4一6一3周)较为有益,夏天,他常把队伍拉到墨西哥的托卢卡绿荫覆盖的丘陵(海拔2300米),长满树木道路宽阔的山地(海拔3200米)处训练,这些作法,打破了1974年墨尔本国际运动医学学会第20届运动医学会议所规定的界限,即超过2286米高度的训练要给予密切的注意,并禁止在3048米以上高度举行比赛,在实践中,高原地区运动员的训练高度也超出了这一规定。李福田先生剖析我国男子中长跑成绩落后的原因时指出:目前我国地处高原的省、区长年在高原训练,赛前下平原比赛,运动成绩也取得了一定的提高,但忽视了高原与平原交叉的系统训练,尚未充分利用高原效应的作用。高原训练;高原.平原和低海拔的交替训练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理想的成绩。

  提出相应的对策或建议,综合国内外对此课题(高原训练)的研究。接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有利于本地区的独特见解和创新之处。致使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和让带训教师在总结上次经验;来更好的带好下一届的体育考生。

体育类开题报告【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