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市建设调研报告(通用3篇)

时间:2012-08-01 06:35:1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生态市建设调研报告 篇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市建设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生态市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生态市建设的推进提供参考。

一、生态市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已有多个城市开始探索生态市建设。这些城市在城市规划、环境治理、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某市通过建设城市绿化带,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某市通过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有效解决了城市垃圾处理问题。这些探索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二、生态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然而,生态市建设仍然面临一些问题。首先,目前生态市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指导标准和规范。其次,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用地的扩张导致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再次,部分城市在生态市建设中注重表面形象,忽视了生态系统的内在运行机制,导致了生态环境问题的长期存在。

三、推进生态市建设的建议

为了推进生态市建设,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健全生态市建设的法规政策体系,制定具体的指导标准和规范,明确各方责任和权益;

2.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控制城市用地扩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开展多元化的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运行机制;

4. 加强城市与农村的协同发展,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总结:生态市建设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生态市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我们相信,只有加强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才能共同推进生态市建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市建设调研报告 篇二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生态市建设成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生态市建设的前沿进展和创新实践,以期为其他城市提供经验和启示。

一、生态市建设的前沿进展

在生态市建设中,一些城市通过智能化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了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例如,某市通过智能化的交通管理系统,减少了交通拥堵和车辆排放,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另外,一些城市还开展了生态建筑和低碳交通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提高了城市的可持续性。

二、生态市建设的创新实践

生态市建设的创新实践涵盖了多个方面。首先,一些城市通过建设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等绿地设施,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其次,一些城市推行垃圾分类制度,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减少了垃圾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此外,一些城市还开展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能源节约等创新实践,提高了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

三、生态市建设的启示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出以下启示:

1. 城市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推动生态市建设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进程;

2. 城市规划中应注重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完整性,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功能和价值;

3. 城市应加强与市民的互动和参与,形成共建共享的生态市建设模式。

总结:生态市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生态市建设的前沿进展和创新实践,并得出了一些启示。我们相信,只有不断创新、加强合作,才能推动生态市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市建设调研报告 篇三

生态市建设调研报告

  市政府积极引入生态经济的理念,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下面YJBYS小编为你送上生态市建设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我市生态市建设现状,总结成绩和经验,揭示问题和矛盾,分析制约因素,研究思路及对策,确保2010年建成生态市目标的实现,根据市政协的统一安排,我们第二调研组在市政协领导的带领下,于三、四月份重点对我市丁堰、桃园、如城、搬经、高明、江安等镇的生态市建设工作进行了视察调研,并考察学习了山东省荣成市的生态市建设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态市建设现状

  (一)工作凸显亮点

  1. 谋划及时,规划到位

  早在,我市即开始着手谋划生态市建设的相关工作。市环保局成立了生态市建设办公室,组织开展了生态市建设专题调研,形成了可行性报告。市政府委托苏州科技学院编制了《如皋市生态市建设规划》。《规划》围绕建成生态市的近、远期目标,明确了我市四大生态功能板块和六大生态建设主要领域,提出了32项重点工程,工程总投资达182.6亿元。在此基础上,各镇结合自身实际,先后对镇环境保护规划进行了修编,并出台了生态保护子规划。如丁堰镇邀请南京师范大学编制的《丁堰镇生态工业园规划》就具有很强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2. 组织完备,政策完善

  自创建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市政府将生态市建设列入市六城同创指挥部统一领导,下设生态市创建办公室和相应的工作班子。于此相应,各镇各责任部门也都建立了相应的领导组和工作组,我们视察调研的几个镇都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有关部门配合抓,创建村(社区)班子具体抓的创建工作格局。上下联通、职责分明、政令畅通、相互协调的生态市建设组织网络在我市很快建立。

  为有效推进生态市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落实环保优先,建设生态如皋的决定》,市人大专门作出了《关于落实环保优先加快建设国家级生态市的决议》,将生态市建设列入了法制化轨道。与此同时,市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性政策措施,如《关于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以奖代补实施细则》、《如皋市基层绿色创建考核奖励办法》、《如皋市镇级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以奖代补办法》等。

  3. 部署周密,宣传得力

  自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全市生态市创建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不间断的宣传造势。各镇如桃园、丁堰、高明、江安等纷纷利用广播、过街横幅、宣传橱窗和举办专题活动等形式开展广泛宣传。全市上下形成了浓烈的生态市创建氛围。

  4.责任明确,监管有效

  我市将每项生态市建设指标、重点工程按责任部门和时间结点进行了细化分解,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市政府将生态市建设任务列入了环保目标责任状。市纪检监察、市六城同创督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对生态市建设重点工作进行督查。各镇在创建过程中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了不同的督查方式。江安镇成立了老干部专项督查抽样组,对该镇的绿化造林工作进行专题督查。桃园镇整合城管、卫生、工商、环保、安全、建管等各个方面力量,对各项创建工作实行定期联合督查和管理。这些做法对巩固创建成果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 创建初显成效

  1.抓住水字做文章,两大工程成效显著

  一是水环境综合整治成绩优异。截止去年3月,我市境内3000多条各级河道全部得到整治,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河道整治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省市考核验收。在高明镇晓庄村、江安镇联络村等地出现的一批底清、面洁、线畅、坡绿、岸净的河道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河道整治的样板。

  二是以水为重点的镇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经过两年的努力,目前全市已有14个镇建成污水处理厂并进入调度或试运行阶段,全市镇级污水处理厂规模在1500-5000吨之间。其中搬经镇污水处理厂采用国内领先的全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妥善处理净化过程中产生的栅渣垃圾、沉沙及污泥等污染物,有效避免了二次污染的出现,真正达到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

  2.紧扣农字下功夫,生态三农 初具规模

  一是田园整洁,农业生产环境优化,农副产品质量提高。在生态市和生态农业市等创建工作的推动下,结合新农村建设,我市着力推进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业等农业现代化建设工程,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建成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基地87个,面积83.62万亩,占可食用农产品面积的62.8%;已获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36个,a级以上绿色食品38个,有机食品5个。建成花木生产基地20万亩。位于如城镇顾庄生态园内的兰花园、蝴蝶兰园、钱长草坪、花木大世界等花木生产基地已成为我市生态旅游中的亮点。生态农业的建设,使全市农业生产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达到99.68%。

  仅我市就新增大中型秸秆还田机械220多台(套)、小型秸秆还田机械1200多台(套),设立秸秆收购点36个,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50多万亩,约占稻麦面积的35%,秸秆综合利用率已接近90%。去年5月,南通市政府在我市丁堰镇召开了南通市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秸秆综合利用现场推进会,会上演示的我市秸秆综合利用的最新成果得到了省农机局及南通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是家园美洁,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活品质提升。目前全市农村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5万座,卫厕率达到83.03%。建成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4500多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农村村镇绿化率达到31.55%。与此同时,全市各镇(区)建设了垃圾中转站25座。户收集、 村集中、镇运转、市处理的收集处理机制及其长效管理机制正全面启动并不断完善。

  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桃园、长江、丁堰和高明等4镇通过全国环境优美镇省级考核验收并已向国家环保部推荐,8个村(居)建成省级生态村,3个社区建成省级绿色社区,54个村获得南通市级生态村称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一)、环境优美镇创建有待进一步推进

  1.创建任务任重道远。80%的乡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并获得正式

命名是建成生态市的基本条件之一。根据这一要求,我市必须有16个镇建成国家环境优美镇,而目前我市只有桃园等4个镇已经通过省级考核,还没有一个镇获得国家正式命名。
生态市建设调研报告(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