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就业调查报告(优秀3篇)

时间:2015-09-05 06:41:2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农民工就业调查报告 篇一

近年来,中国农民工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他们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但也面临着种种困境。本篇报告将对农民工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领域。这些行业对劳动力需求大,但也存在着工资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等问题。尤其是在建筑业和制造业,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劳动条件恶劣,工作时间长。这些问题成为农民工就业的一大障碍。

此外,农民工就业还面临着户籍限制问题。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农民工在工作城市无法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包括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城市生活的成本增加,也增加了他们的就业不稳定性。

农民工就业调查还发现,他们普遍缺乏职业技能和培训机会。由于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很多农民工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导致他们只能从事低技能工作,难以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这也限制了他们在就业市场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以下措施改善农民工就业状况。首先,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政府可以通过设立职业培训中心,为农民工提供免费或低价的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提高就业能力。

其次,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中的不公平待遇。政府可以逐步取消户籍限制,让农民工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这将减轻农民工的负担,增加他们的就业稳定性。

最后,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加强对工资支付和劳动条件的监管,确保农民工能够获得合理的工资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综上所述,农民工就业问题存在诸多挑战,但也有改善的空间。通过加强职业培训、改革户籍制度和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我们可以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状况,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农民工就业调查报告 篇二

农民工就业是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他们为城市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本篇报告将对农民工就业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行业。这些行业对劳动力需求大,但也存在着工资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等问题。尤其是在制造业和建筑业,农民工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劳动条件恶劣,工作时间长。这些问题成为他们就业的一大难题。

此外,农民工就业还面临着户籍限制问题。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农民工在工作城市无法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包括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城市的生活成本增加,也增加了就业的不稳定性。

农民工就业调查还发现,他们普遍缺乏职业技能和培训机会。由于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很多农民工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导致他们只能从事低技能工作,难以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这也限制了他们在就业市场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以下措施改善农民工就业状况。首先,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政府可以设立职业培训中心,为农民工提供免费或低价的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提高就业能力。

其次,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中的不公平待遇。政府可以逐步取消户籍限制,让农民工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这将减轻农民工的负担,增加他们的就业稳定性。

最后,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加强对工资支付和劳动条件的监管,确保农民工能够获得合理的工资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综上所述,农民工就业问题存在着诸多困境,但也有解决的办法。通过加强职业培训、改革户籍制度和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我们可以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状况,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农民工就业调查报告 篇三

农民工就业调查报告范文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不断完善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的规模逐步扩大。下面YJBYS小编为你送上农民工就业调查报告范文。

  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民比例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我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他们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我省及务工地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新一代河南农民工得到各地的普遍认可和好评,涌现出了李学生、魏青刚、周国允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为了解我省农民工的就业现状,记者采访了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劳务输出处的有关人士。综合河南省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和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提供的资料和数据,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农民工生活质量调查,形成了本文。

  就业现状: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

  资料显示:我省总人口9768万,乡村人口6774万,农村劳动力4752万人,需要转移的富余劳动力2800万人。截至2006年底,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达1746万人,比2005年增加189万人。其中省外输出1090万人,省内转移652万人(含县内就地转移357万人),境外就业(含外派劳务)4万人。

  在外省务工的农民工,集中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深圳、广州、东莞)、江苏、浙江、新疆等经济发达的省市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塘等经济发达地区。在国外务工的农民工,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日本、韩国、中东、非洲等地区。主要从事建筑、运输、矿业、制造、电子、纺织、服装、烹饪、保安、采棉、机械、维修、船员等行业。

  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组织形式主要为政府劳动部门、有关单位集体组织或自发外出务工,其中有组织的农民工输出所占比例较小。18个省辖市农民工外出务工人数不平衡、情况不相同。周口、南阳、信阳、驻马店、商丘、开封、濮阳等农业区外出务工人数占全省外出务工人数的近70%。而郑州、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许昌、漯河、三门峡、济源等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外出务工人数占全省外出务工人数的30%。

  目前我省农民工外出就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在叫响全国的"林州建筑"、"长垣厨师"、"鄢陵花工"三大劳务品牌的基础上,又培育了"遂平家政"、"汝阳电子"、"XX县涉外"、"平舆防水"、"唐河保安"等一大批势头强劲的新品牌。近年来,我省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劳务收入逐年增加。全省已有1746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已由2000年的 20%提高到36%,成为全国第一劳务输出大省。2006年全年劳务收入955亿元,比2005年增加225亿元,人均年劳务收入5727元。

  我省相关部门在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中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外出务工人员中组织开展"为当地作贡献、为河南添光彩"的"双为" 活动,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新一代河南农民工得到各地的普遍认可和好评,涌现出了李学生、魏青刚、周国允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主要特点:就业领域涉及生活诸多方面

  农民工就业多数不稳定,流动性大。农民工以非正规就业为主,多数是临时工、季节工、承包工、劳务工、时工、派遣工等,很多与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只是口头协议,劳动关系呈现动态化。据调查,有18.7%的农民工在一个单位工作时间不足一年,38.5%的工作时间在1至2年左右,工作时间超过5年以上的较少。

  农民工的从业领域涉及城市生活的诸多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从业主要集中在煤炭、冶金、化工、机械、纺织等条件艰苦、污染较重的行业和城市基本建设、第三产业等收入较低的岗位上。据调查,我省农民工在建筑业务工的战到27.74%,矿产采掘业的占10.39%,纺织业占20.55%,餐饮商贸占 23.11%。

  农民工多以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聚集。据调查,农民工有组织输出的只占36%,其他则投亲靠友、自找门路或者通过务工地劳务市场介绍务工。在城市陌生的社会环境中,他们为了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逐步形成了以血缘、地缘、及业缘为纽带的聚集现象。农民工中男多女少,以中青年为主。从性别上看,男性农民工从事的职业主要有技术工人、生产工人、建筑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女性农民工从事的职业,依次为各类服务员、生产工人、一般职员及办事员。我省农民工中男性占62.93%,女性占37.08%。但在一些具体的行业差别大,如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中,99%为男性。女性多数在纺织及餐馆等服务业中居多。农民工年龄在18~45岁之间的,占整个务工人数的76.89%。他们年轻力壮,身体素质较好,文化水平较高,容易掌握劳动技能,又有吃苦耐劳精神,在职业竞争中具有较强的优势。

  农民工的文化素质低于城市同龄劳动力。我省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的最多,占60.78%;其次是小学和高中文化程度者分别占18.16%和18.7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这两极的人员比例都很低。从流出地来说,这部分群体文化素质并不算低,而且是农民工中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思想意识较新,适应环境能力较强的群体。但与城市同龄劳动力相比,其素质仍然较低,对高层次就业岗位的选择余地非常小,绝大多数只能从事那些技术含量低,脏、累、重、苦、险和城市人很少问津的工作。

  长期滞留者增多,但真正融入城市社会者较少。据调查,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加快,一部分工作稳定的农民工逐步在城市扎下根来,"举家迁徙"的现象也在不断增多。但由于他们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社会地位较低,他们要想真正融入城市社会还有一定的困难。

  权益保护:合法权益受侵害现象依然存在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为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是由于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和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在不少地方和单位,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问题和现象依然存在,有的还相当严重。

  就业歧视依然存在。当前,限制农民工进城务工制度性障碍正在逐步取消,但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管理部门较多,需要证件多,相应的收费也多。据了解,外出务工必须办的证件主要有:外出前由当地有关部门开具身份证明、务工证、婚育证;到就业地后需办理暂住证、就业证、计生证、健康证等证明、证件,人为地提高了农民进城就业的门坎和劳动成本。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福利、同工不同权利的现象依然广泛存在。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据调查,企业没有与农民工签订书面合同的达71.79%,对有些农民工而言,有活干、有钱挣就行了,签不签合同关系不大。就是签订了合同的农民工,还有12.1%的人不太清楚合同内容,无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即使企业与农民工签订了劳动合同,许多合同文本不规范,存在着很多无效条款和霸王条款;有的用试用期作幌子,到试用期快结束时,马上辞退,重新招录;有些单位履行合同走形式甚至不履行的现象仍然存在。拖欠和克扣工资现象依然严重。尽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这个矛盾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但问题依然严重。据问卷调查,有23%的农民工被不同程度地拖欠过工资。超时劳动的现象普遍存在,劳动报酬偏低。一些雇主随意延长农民工的劳动时间,增大劳动强度。问卷调查显示,有60%以上的农民工每天工作在8~10小时以上,甚至更长,有81%的人每周休息不足两天。有一半的农民工拿不到加班补贴,57%的农民工得不到工伤补偿,近八成的农民工不能带薪休假,90%以上的农民工没有享受住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还有八成的女职工无法享受带薪休产假制度。有3.96%的农民工月劳动报酬不足300元,24.22%的人月工资报酬在300元至500元之间,46.31%的人在500~800元之间,800~1000元的占17.56%。有些企业生活条件差,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隐患突出。劳动强度大,劳动保护条件差,工伤事故比例高,职业危害比较严重,是农民工较多反映的问题。据了解,在安全生产事故中,农民工因工致残、死亡的人数占大多数;职业病人数较多。不少用人单位尤其是非公企业,忽视对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教育,有的用人单位未按规定发放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造成安全生产事故。参加社会保险率低。74.81%的农民工未参加任何保险,其中,有73.37%、73.77%、84.65%和67.46%的农民工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劳动力市场供过与求,用人单位处于强势地位,农民工只好接受许多不平等的条件,为以后权益受侵害留下了空隙;二是农民工文化水平不高,在证明劳动关系的问题上取证难;三是部分用人单位为节省生产成本或经营困难,在为农民工提供工作场所、环境条件、安全卫生保障等方面大打折扣;四是部分用人单位提供虚假材料骗取经营资格,或存在违法经营情况,使农民工各项权益无法保障;五是相关部门对劳动力市场及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技能培训:半数农民工参加了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工岗位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调查的农民工中,尽管有一半的被调查的农民工参加过职业技能的培训,但大多也只是临时的、短期的岗前培训。近三成的农民工拥有专业技术证书。在调查的29425名农民工中,有9196名农民工拥有专业技术证书。在9196名拥有专业技术证书的农民工中,拥有初级证书的占59.43%,拥有中级证书的占34.45%,拥有高级证书的占6.12%。一半以上的农民工参加过简单的劳动技能培训。在调查的农民工中,有50.20%的农民工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其中,男女农民工各有51.41%和 47.99%参加过培训。从文化程度上看,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民工群体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人员越多,其中,大专及以上文

化程度的农民工中有74.02%的人都参加过职业技能的培训,而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农民工中只有18.65%的人员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工提高职业技能的主要方式是参加短期职业培训,快速上岗。调查了解到,农民工提高职业技能的主要方式有:参加短期(半年内)职业培训、自学专业知识、个人拜师学艺、接受长期(半年以上)职业教育等,分别占39.4%、24.1%、16.4%和9.7%。
农民工就业调查报告(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