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 篇一
随着社会发展和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学生的消费能力也在逐渐增强。为了了解学生的消费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并整理了相关数据。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为本市的高中生和大学生,共有500份有效问卷被填写。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月均消费金额、消费品类、购物渠道以及购物偏好等。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调查显示学生的月均消费金额普遍在500-1000元之间,占比最多。约有30%的学生月均消费低于500元,而约有20%的学生月均消费超过1000元。这表明学生的消费能力相对较强。
其次,学生的消费品类主要集中在服装、电子产品、化妆品和美食等方面。其中,服装是学生最主要的消费品类,约有60%的学生表示每月都会购买新衣物。其次是电子产品,约有40%的学生表示每年至少会购买一款新手机或电脑。此外,化妆品和美食也是学生消费的重点领域。
第三,学生的购物渠道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调查显示,约有60%的学生倾向于线上购物,这主要是因为线上购物具有便捷、多样的特点。而约有40%的学生更喜欢线下购物,他们认为线下购物可以亲自试穿或试用商品,有更好的购物体验。
最后,学生的购物偏好也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调查显示,学生在购物时会考虑商品的价格、品牌和口碑等因素。约有70%的学生认为价格是他们最关心的因素,他们会寻找折扣或特价商品。约有60%的学生表示会选择知名品牌,而约有50%的学生会参考其他人的评价和推荐。
综上所述,学生的消费现状呈现出一定的特点。他们的消费能力逐渐增强,消费品类主要集中在服装、电子产品、化妆品和美食等方面。学生更倾向于线上购物,但也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喜欢线下购物。学生的购物偏好主要受到价格、品牌和口碑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数据可以为相关企业和商家提供一定的市场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消费需求和趋势。
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 篇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家庭条件的改善,学生的消费水平也逐渐提高。为了了解学生的消费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并整理了相关数据。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为本市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共有600份有效问卷被填写。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月均消费金额、消费品类、购物渠道以及购物偏好等。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调查显示学生的月均消费金额主要集中在200-500元之间,占比最高。约有40%的学生月均消费低于200元,而约有20%的学生月均消费超过500元。这表明学生的消费能力整体较为一般。
其次,学生的消费品类主要集中在学习用品、零食、娱乐和服装等方面。其中,学习用品是学生最主要的消费品类,约有70%的学生表示每年都会购买新的文具和书籍。其次是零食,约有50%的学生表示每周都会购买一些零食。此外,娱乐和服装也是学生消费的重点领域。
第三,学生的购物渠道主要分为实体店和网上购物两种。调查显示,约有70%的学生倾向于实体店购物,他们认为实体店能够亲自看到和试用商品,有更好的购物体验。而约有30%的学生更喜欢网上购物,他们觉得网上购物更方便快捷。
最后,学生的购物偏好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调查显示,学生在购物时会考虑商品的价格、品质和口碑等因素。约有60%的学生认为价格是他们最关心的因素,他们会寻找价格实惠的商品。约有50%的学生表示会选择品质好的商品,而约有40%的学生会参考其他人的评价和推荐。
综上所述,学生的消费现状呈现出一定的特点。他们的消费能力相对较一般,消费品类主要集中在学习用品、零食、娱乐和服装等方面。学生更倾向于实体店购物,但也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喜欢网上购物。学生的购物偏好主要受到价格、品质和口碑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数据可以为相关企业和商家提供一定的市场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消费需求和趋势。
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 篇三
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精选)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他们既是当前消费主体之一,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也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所以,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理性的新消费理念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们已成为引导消费潮流的一股重要力量,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组织方式和发放问卷的收集方法。男女比例为1:1, 被调查得年级人数趋于平均,共发放3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0份。根据问卷,作出如下分析:
1.调查基本情况
为了对大学生消费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我们对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部分本科生进行了随机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被调查者中,其中男性大学生占53.3%,女性大学生占46.7%,大一新生占16.7%,大二学生占26.7%,大三及以上占56.6%。本次调查虽然抽样比例较小,但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貌。现将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调查总结如下。
2、调查结果分析
(1)消费来源
由此可见,大学生的经济仍未独立,对于父母和家庭的依赖性仍然很强。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开始独立,通过校内外的勤工俭学或兼职来获取生活费。
(2)居住地与消费水平
可以看出,城镇的同学消费集中在400——1000这个区间;城市的同学明显消费水平更高。由此可知,居住地的不同对于家庭收入影响较大,同时对消费水平造成影响。由于我国农村与城市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大学生与城市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有很大差异。这说明来源地对消费水平的影响与消费观念有很大关系,而消费观念又是不同的文化和经济状况决定的。这反映了,来自城市大学生对家庭的依赖性更强;来自农村的学生有更强的自主性,生活能力更强,对家庭的依赖性比较小。
(3)消费水平的调查
第一,对此表运用综合指标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可知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
一、绝对指标:(1)总体的调查人数为30人。(2)600元以下为5人,600-800元为6人,800-1000元为10人,1000元以上为9人。
二、平均指标:从表中可以看出,①该组平均数A=(500×5+700×6+900×10+1100×9)/30=853(元) ②由于800-1000元的次数最多,因而众数在该组内。计算:众数M=800+[(10-6)/(10-6)+(10-9)]*200=960(元);③由于30/2=15,所以中位数也在800-1000元组内,中位数Me=800+[(30/2-11)/10*200]=880(元)
三、标志变异指标:标准差S=√44489≈210.92
下面我们对这组数据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为了了解学生的消费水平,对调查的n=30个样本进行重复抽样,根据样本数据,估计置信度为0.95,下面估计学生消费水平的置信区间。因为消费水平服从正态分布,所以样本均值服从正态分布。查表得:t(α/2)=1.96, μ(A)=S/√n=38.49(元)。然后根据公式,代入数据得[853-1.96×38.49, 853+1.96×38.
49],即[777.56,928.44]。那么我们是否有理由认为学生的平均消费水平大于800元呢(μ=800)?根据数据建立备择假设,H1>800。总体服从正态分布,n=30为小样本,因此选择T为检验统计量,则此问题的拒绝域为T≧t(0.05)(n-1)=2.0452, t=(A-μ)/(S/√n)=(853-800)÷(210.92/30)=7.54。因为t>2.0452,
样本落入拒绝域,所以能证明学生的平均消费水平大于800元。 从总体上看,高校大学生消费水平在静态上可以划分为高消费、中等消费和低消费三个档次。大部分学生的消费水平属于中等消费。在大部分消费合理的大学生中有极端的现象出现,有少部分高消费学生和少数低消费学生。
(4)选择物品的标准
75%的被调查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购商品的,其次是品位、品牌。
(5)通讯费与消费水平
3.调查报告
在此次的调查过程和后期的统计分析中,我们对前期的调查活动和后期的讨论研究做了一些总结,并对调查结果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除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外,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