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 篇一
标题: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初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摘要:本课题旨在通过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初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题将选择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相关数学知识进行求解,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通过本课题的开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数学模型、实际问题、应用能力、解决问题、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
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况。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旨在通过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初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主体:本课题将选取一些与初中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打折、公交车站点规划、食品热量计算等,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将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梳理问题的关键信息和要求,并进行问题的抽象和建模。其次,学生将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如代数、几何、概率等,进行问题的求解。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课题的开展过程中,我们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问题的建模和求解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逻辑推理和思维跳跃,提出合理的假设和解决方案。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培养他们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结论:通过本课题的开展,我们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初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 篇二
标题:基于互动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本课题旨在研究基于互动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通过引入互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本课题将设计一套适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互动教学模式,并通过实验研究验证其有效性。
关键词:互动教学、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学习积极性、参与度、学习兴趣、创造力
引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导致他们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缺乏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一种基于互动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通过引入互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主体:本课题将设计一套适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互动教学模式。首先,我们将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数学教学的态度和需求,确定他们对互动教学的期望和预期。其次,我们将选择适当的互动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化学习、情景模拟等,结合初中数学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任务。最后,我们将通过实验研究验证这套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比较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异和优势。
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通过引入互动教学方法,学生将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和交流,并在合作中发挥个人的优势和创造力。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将得到有效激发,为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结论:通过研究基于互动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我们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互动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和交流,并在合作中发挥个人的优势和创造力。通过引入互动教学方法,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初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 篇三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我县抓住新课改的有利时机,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和科学实质,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尤其以安图三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改革为翘楚, 小组互动,六步达标 课堂教学模式已在全县全面铺开,我校也积极响应,首先在数学学科尝试采用 小组互动,六步达标 教学模式。但小组合作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小组内缺乏有能力的组织者,不会进行合理的分工,不知道怎么进行合作学习,有的甚至不知道小组活动的目标是什么。目标不明确原因一个可能是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教师对目标描述的不够清楚。教师也缺乏适当的组织和指导,所以六步教学通常只能完成四步或五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初中数学有效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 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改变小组合作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热闹,不求实效的现象。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成绩。本课题的研究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题关键概念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即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也就是说小组内的成员是由性别不同、性格不同、成绩不同的学生组成的,从而使小组间的整体素质相仿,差别不大,具有可比性。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即: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把交流与合作能力视为当今学生必需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开展生生合作交流、师生合作交流、家长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促进学生间、师生间、亲情间的感情交流,融洽人际关系,促成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出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式和策略。
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实验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重点解决教师在学科探究活动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与交流。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方式的研究》的课堂操作流程。
(1)教师设计合理的预习内容,它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提前一天把预习反馈内容给学生。
(2)教师精心设计出合理的学习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目标阅读教材,独立完成要达到目标而提出的问题,弄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在上一环节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小组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梳理出疑难问题的答案,若仍有些问题不能解决则由小组长整理好,准备在下一环节讲解质疑中提出来共同解决。教师只做适当指导。
(4)学生讲解质疑,教师恰当点拔。对各小组合作交流中存在困惑不解的问题由其他组来讲解,共同探讨,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表达问题、展开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教师做适当的点拔,破解迷团。
(5)巩固练习,互帮互助。以小组为单位,采取 一帮一 的互助方式,让学困生逐步提高,尽量转化学困生。
(6)达标检测,综合评价。最后通过典型的习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逐渐改进。本环节采取小组互批的方式进行,公平、公正、公开。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具体研究方法有:
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典型课例的分析,寻找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加以整理,逐步完善。
经验总结法:依据教师在教学中的经验事实、分析、概括、筛选、总结出教师在科学探究中,指导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的方法策略。
问题探讨法:根据学生合作交流中共同存在的问题,组织实验教师进行探讨,总结出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初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 篇四
题目: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 图形认识 的课堂教学效率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越来越普及,要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为数学这一 思维的体操 提供了一个崭新的 表演平台 ,使数学教学获得 效率高、印象深、氛围雅、感受新 的效应。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好的构建图形的空间能力。
研究进程安排:
XX年2月至3月: 提出课题,并进行可行性认证。
XX年4月至20XX年1月:
①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收集各类原始材料。
② 提出具体措施,开展有效研究,整理典型案例。
XX年2月至20XX年1月:结合上一阶段课题开展的情况,开展反思活动,改进实验方法,继续进行课题研究。
XX年2月至2015年1月:继续开展的课题研究,同时,收集好实验数据和素材,做好课题结题的准备工作。
初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 篇五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组织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目前,许多国家的中小学教学,对于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都开展了相关研究。为改革传统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个人的作用,忽视学生小组竞争的教学模式,我们构建旨在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
本课题相关概念界定:本课题突出数学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
教学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实际将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法优化组合形成动态策略体系。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形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能力。 教学组织形式 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它包括师生组合的比例搭配关系、师生共同活动中的相互作用、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程序在时间和内容上的集结和综合。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调查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理念。
探索适合于数学教学内容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及其优化组合策略,从而归纳出带有一定规律的优质高效的学科教学形式。
制定出一套相应的数学教学形式的评价体系,用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估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在实践中总结和完善学科教学方法的优选程度。
四本课题拟研究的主要思路和重要观点: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也影响着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和谐发展的能力。如果教学方式得当,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此,我们的研究思路是从现实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问题出发,在课堂上设计和概括出一个实验框架,并在实践中论证、推广。
五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认真钻研理论知识基础上,以行动研究为主线,采取走研究、总结、改进、再总结、再改进、出成果的路子,分实验阶段进行科学管理与操作:准备阶段主要方法:理性思辨法、调查法;实施阶段主要方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总结阶段主要方法:经验总结法。
六本课题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实验工作重点:是依据成功案例提炼有效的数学学科教学形式的构建;难点:总结和完善学科教学方法优选难度。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将受到两类教学理论的影响。一类是外显的 倡导理论 (也叫信奉理论)。例如,我们目前所倡导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等。这类知识存在于意识水平,教师容易意识到,也容易受外界新信息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这类知识不能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有的教师通过培训对现代教学理论讲得头头是道,但观察其教学实践,发现其教学行为与所讲的教学理论却是两码事。另一类是内隐的 运用理论 。这类知识将深深地植根于教师的潜意识之中,不张扬,也不外显,但这类知识更多地受文化和习惯的影响,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并直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更好地调控师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 以人为本 的理念下,我们在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 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 等方面的培养,但是如何使教师能针对课型特点,准确决策,组织切实有效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一个人学习、生存、生长、发展所必须发展的过程,寻找一系列可操作的、稳定的教学组织形式,为我镇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八课题研究的现有基础 现使用的青岛版教材,注重情境的创造和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这为研究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本研究的基础。
初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 篇六
一、课题提出
1、研究背景
(1)地理因素
本课题组所在学校——乐善学校是武胜县最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虽然地理位置相对优越,但地处乡镇,属农村学校,在农村学校系列中,教学质量位居全县前列,但与县城学校相比,教学质量仍有一定差距。因身处农村,见闻、资讯相对闭塞,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学习效率低下,老师的教学理念更新慢,课堂教学仍属“教师中心式”模式,学生参与度低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未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教学效果差。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教学因素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城市数学课堂教学中,已被广泛采用,师生由此而受益的报道、案例层出不穷。但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这种“学生中心式”的教学模式,少之又少,课堂沉闷,缺乏生机与活力,效率低下。对于农村的数学教师,应尽快更新相对滞后的教育理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让数学课堂成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3)科研因素
长期以来,我们农村的老师习惯于教学,习惯于教书育人,却很少思考,很少研究,只满足于学习现有的理论,很少理论联系实际,很少进行理性思考,更不要说进行教学研究,这种状况长此已往,我们农村学校的数学教学不落后才怪。提高教学质量,就得在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下手,还课堂于学生,学生活动、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做主人,对于数学,让他们携手合作,去观察、去发现、去归纳、去探究、去应用,从而认识数学、感悟数学、学习数学,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数学。
2、教育现状
教育发展到现在,教育专家和教育部门提出了许多课改意见、方案。然而多年的教育传统使学生、教师都习惯于传统教育方式:“老师习惯于教,学生习惯于学”,不断出现“学而不思”、“高分低能”的现象。
国家教育部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能力。”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探究学习是学习方式的三个重要方式之一。《数学课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数学学习只有引导学生开展“做”、“议”、“探”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协调发展。
二、课题的目的意义
1、对于学生
在数学课堂中,广泛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类似,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在小组合作中探究数学知识、学习数学技能,培养数学能力,提升数学学习的有效性,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良好学习习惯、有科学学习方法、有理性思维、有丰富情感、善于沟通、长于交际的社会人,而不是拥有满脑子数学知识的书呆子。
2、对于老师
理论及理念要求,要加强理论学习,不仅要学习教育理论,更要学习学习理论,更新观念,坚持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实践要求,彻底转变“以教师教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观,为适应“学生中心式”的课堂模式,老师要提升课程开发改编能力、课堂的随机反馈能力、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的能力,形成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1、理论价值
(1)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学习”课题,有助于我们理解新旧教学观对“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的不同看法,通过比较,便于对两种教育观做出取舍。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是精通数学知识的老师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取决于老师的数学知识、教学技能和学生的数学能力。时至今日,这种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因事物具有普遍联系性,新的教学观主张,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不只是师生的单一联系,更应是师生、生生、小组内、小组间等学习组织链接成的网际关系。即数学课堂学习并不是教师机械地向学生进行“单向的信息传递”,还要受同学、学习小组等的交互影响,受自身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充分认识数学课堂学习的广泛影响性、充分利用积极影响要素,诸如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群体的积极影响力,克服消极干扰,数学课堂学习必将高效。
上述两种教学观,反映了两种教学认识论——“知识传递型”教学认识论与“知识建构型”教学认识论——的区别。“知识建构型”教学认识论基于新的知识观和新的学习观,主张“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学习者自身建构的。因此,新教育观应得到倡导。
(2)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学习”课题,有助于我们放弃传统的“传递中心数学课堂”,建立“对话中心数学课堂”,放弃“教的课堂”,建立“学的课堂”,有利于数学老师角色的转变。
数学学习,是由已知通向未知的路,在这求知的路上,我们要与新知相遇、与他人相遇、与自我内心相遇,既然相遇,就要对话、交流、沟通、思考。因此,数学学习的实践就是数学对话的实践。要想数学课堂学习高效进行,就要放弃传统的传授型课堂,建立新型的对话型课堂。
与新课堂相适应,教师角色也得转换。由“传递”向“创造”的转变;由“学科”向“课程”的转变;由“控制”向“引领”的转变。
2、实践价值
(1)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采用“对话中心数学课堂”,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
(2)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科研能力,让更多的成员成为新型课堂的专家型教师。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
首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因此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
其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提出了新的理解,即知识不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课本、文字、图片以及教师的板书和演示等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只是一种理解和假设。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不存在唯一标准,而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赋予意义由每个人自己决定。
2、现代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从事物和现象的变化中去发现原理,这是构成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和形成观念的一种学习:即发现学习,发现学习并不只限于那种寻找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行为,还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所以,这种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展学生探索新情况的态度。
其一,布鲁纳强调指出学习过程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任何一间学科,都有一连串的新知识,每个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这3个认知学习过程。布鲁纳曾经指出:“学习一间学科,看来包含着3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同时他又强调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其二,他非常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己有经验的作用,重视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倡知识的发现学习。他说:“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之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或方法。”他认为发现学习具有以下一些优点:
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
②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③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
④有利于知识的保持与提取。
3、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实同主义教育理论代表人物杜威,从不同角度,多方面论述了教育本质问题。他提出三个重要论点:“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地继续不断的改造”。他主张教育重心转移到儿童方面来,使儿童成为教育主宰。
杜威在“做中学”理论中特别提出,应该在活动中设计问题,让儿童探究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问题,使儿童的思维达到新的境界,要按照暗示、问题、假设、推理、经验这五步来设计活动课和指导儿童,只有这样,儿童的探究能力才能获得发展。
杜威以其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全面阐述了他的实用主义的教育观。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关于教育本质。杜威在自己的教育理论中从各种不同角度,多方面且反复地论述了教育本质问题。他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基本可以用他提出的三个重要论点来加以概括,这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
②关于教育目的。杜威从多方面论述过教育目的问题,而最重要的是他关于“教育无目的”的论述。
③关于教学的基本原则。杜威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是他的教学理论,而“从做中学”又是他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任务
1、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强理论学习,实现观念的更新,初步形成课程开发改编能力,课堂的随机反馈和辅导学生的能力,彻底转变“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教育观,形成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
武胜县乐善学校初中部全体学生。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认知起点的分析与定位。
2、自主学习。
3、小组合作学习。
4、探究性学习。
八、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本课题设定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在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指导下,以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研究为内容,走理论学习到实践总结再到理论提升最后实践论证的研究路线,认真探索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切实提高有效教学课堂策略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本课题研究,以对比实验为主,通过对比实验研究,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文献法: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课题研究,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3、调查法:通过调查目前我校课堂现状,找准实验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
4、检测法:通过检测,了解学生在实验研究前后的发展状况,从中归纳出通过实验取得的优势,从而扩大实验的力度。
九、研究的过程、步骤
1、准备阶段(20**.11-2012.3)
(1)制定课题研究的规章与课题的研究方案,开题。
(2)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为课题研究的展开做准备。
(3)调查课堂教学现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初步的评估
2、理论研究阶段(20**.4-2012.5):
进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方面的调查统计分析,进行理论检索整理,对本次研究寻找理论支持,并指导后期的行动研究。
3、行动研究阶段(20**.6-20**.7):
(1)召开课堂教学研讨会。
(2)不定期召开教学论坛,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学习”的构建进行专题讨论。
(3)收集课堂教学案例,对案例进行剖析,以案例研究促进教师提高,以寻找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案。
(4)召开课题中期评估工作会议。
(5)在研究后期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能力再次进行评估,以做比较。
4、总结阶段(20**.7-20**.10)
(1)对研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撰写研究报告。
(2)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汇编,形成系列成果,做好结题工作。
(3)申请课题鉴定,召开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会。
(4)组织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推广研究成果。
5、实验法:通过实验研究,掌握最有说服力的数据,以证实实验的效果。
6、经验总结法: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想小结,及时肯定研究成果,休整实验方案,撰写有关论文。
十、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包括基础外部条件、经费设备、资料占有情况、课题组成员状况等。
十一、成果形式及完成时间
整个研究过程大约用2年时间,成果完成时间为20**年10月,成果的最终形式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学习的实践研究》。
十二、课题研究组织机构人员分工
(一)主研者
冯敏:对课题研究成员作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二)成员及分工
周琼、王黎清、周雪梅、龚红梅主要负责课题的理论性研究,对学生有效性学习作实践上的指导和研究,并写好论文。
十三、经费预算及资料条件
整个研究过程大约需要经费二万元,需配备白板,相关教具,一台电脑、打印机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