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生学习观调查报告 篇一
最新大学生学习观调查报告显示:学习效果不佳成为大学生学业困扰的主要原因
近日,一份最新的大学生学习观调查报告发布,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报告是由某高校教育研究机构对全国各地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的学习观和学习方式,并帮助学校和教育部门更好地指导大学生的学习。报告结果显示,学习效果不佳成为大学生学业困扰的主要原因,需要引起高校和学生的重视。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是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近六成的学生表示自己在学习上缺乏动力,对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其次是学习方法不当,约四成的学生反映自己在学习上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掌握好学习技巧,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此外,还有大部分学生反映自己在学习上缺乏自律能力,容易被外界干扰,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学习。
对于这一问题,专家表示,大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学习观念不正确、学习方法不当和自控能力不强所导致。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学习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训,帮助学生掌握好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此外,学生自身也要加强自我管理,提高自律能力,做到集中精力进行学习。
此外,调查报告还发现,大学生在学习上普遍存在使用电子产品的问题。超过六成的学生表示平时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时间超过了学习时间,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专家表示,电子产品对于学习的影响确实不容忽视,学生在学习时要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保持专注力,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大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成为大学生学业困扰的主要原因,需要引起高校和学生的重视。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训,帮助学生掌握好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学生自身也要加强自我管理,提高自律能力,做到集中精力进行学习。
最新大学生学习观调查报告 篇三
最新大学生学习观调查报告
一、问题背景及提出
上大学几乎是每个中国学生的一大梦想,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如此。然而随着中国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和科技方面。在全球经济化的大浪潮中,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样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些转变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人们的学习观,其中包括学习的对象、学习的途径、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理念。因此,在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以提高国民素质的大背景下,大学学校在办学规模上迅猛发展。然而,由于教育资源的分配和教学质量及教育体制的传统问题导致了社会中出现“读书无用论”、“大学无用论”及“社会才是大学”等思潮。面对这些问题,国内的政客、教育家及其他学者结合国外教育学习的经验和理论纷纷提出改革中国教育体制和学习观念以适应现在及未来21世纪中国的发展需求。其中有关学习观的说法有如“科学发展观”、“全面学习观”、“创新自主学习观
”、“终生学习观”等。对于以上问题和学习新观念,我们决定通过调查问卷调查了解中国大学生学习观的现状,真实反映目前大学生的学习观,然后结合调查结果给出结论和建议。这可以作为教育改革和新学习观提出的依据和参考。
二、调查情况
本问卷共发放 100 份,收回有效问卷83 份。发放以我们周围的同学为主,基本上做到了随机发放。附录有调查问卷样卷一份和数据统计分析表格两份 。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讨论
1、从对“学习”的定位和认识上来看,由第三题的图中首先可看出有近61%的学生认为学习是“获取信息”,这里可形象称为“数据库型”学生。因为,他们把“学习”简单的认为是获取信息。“数据库型”学生的特点有(1)信息的转化能力弱;(2)对信息的认识深度、是非及价值大小判别能力不强;(3)信息的处理(包括“存储”、“提取”和“分类整理”)能力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4)学习主动性较差;(5)善于积累信息。其次有19%的学生认为学习就是“完成作业”,这里称他们为“小学生型”学生。它的特点有(1)学习主动性差;(2)执行力较强;(3)不善于积累(4)转化能力较好。最后,只有大约19%的学生把学习看作是“改善自己的行为”,这里称他们为“理论实践者”型。他们的特点是(1)学习的主动性很强;(2)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较强;(3)相对于“数据库型”学生,积累的能力较弱;(4)相对于“小学生型”学生,其之执行力较差。
2、从学习的动机来看,由第六题和第十五题图示,
可以看到,有近66%的学生想在大学里“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有近12%的学生上大学是为了拿到“毕业证及其它证书”,有近5%的学生希望在大学里学习更多的知识,也即有近83%的学生有自己的大学目标。但是,对于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有近1/3的学生不知道做什么。对于自己的发展前景(第四题图示),
看到有85%的学生对自己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只有27%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持乐观态度,且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3、从学习的环境来看,在对于自己接触最多的人和对自己父母的看法中,有40%的父母表现出传统的专制和保守特点,有近46%的同伴被认为是懒散、无所事事的。此外,通过第十题图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60%)更喜欢有活力、有竞争力的大学生活,但对于自由、安逸的大学生活的向往,人数也不少。
4、从学习的方式和途径看,看第五题图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很少或没有过与父母进行比较好的沟通。第十二题图显示有42%的学生不再重视学校教育,包括老师和课本。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社会是提高自己和学习的一大来源。同时也可看出以自己的父母为学习榜样的学生并不多(39%),而是更看重自主学习(72%)。此可以由第十四题图得到验证,有近92%的学生能给自己留出时间思考身边发生的人、事、物。但是,只有很少的学生注重积累(只有7%)。
5、从学习的需求方面来看,有第一题图可知,学生有近71%,也即大半的大学生对于情感的向往和需求程度都很大。
6、从学习的主体——人来看,由第十一题图知, 有近71%的学生很少或没有给过自己一个较全面有效的评价。
四、统计分析的进一步思考
综合上面的数据统计分析并结合马克思哲学原理,我们可以想到:
(1)对于学习观本身来说,它是人类长期经过实践积累而得到的,是意识的一种。意识不仅具有指导人类实践来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而且也具有指导、控制的人行为和生理的作用。因此,作为大学生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学习观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人的学习观会决定一个人的学习潜能。因为,你的学习观会影响你对学习对象及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到你学习途径的选择,也会影响你学习理念的发展。现在的大学生正经历社会的转型期,各种国外、国内的思潮和价值取向相互渗透、冲击和影响。我们不是消极的逃避或自我封闭,而是主动接触和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为我所用。
(2)对于学习能力来说,它是人实现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我们知道,学习到实际应用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故其中必须需要人进行大量的积累,但积累的过程中又不能忽视了实际操作一番,也即积累——实践——积累,循环往复的一个过程。然而,这个过程又不能少了思维这一环节。因为,思维的过程就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是是学科与学科间、关系与关系间、规律与规律间及事物于事物间相互转化、升华的过程,它是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所在。现实实际中,大学生终究是要回归社会岗位上,但是,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新人时提出此人有好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大学生对于“学习”不得不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也即要有“终生学习”的观念。
(3)学习是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的过程。人类认识世界是为了更有效的改造世界,故而必须正确的认识世界。可认识世界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在于改造世界。因此,我们要坚持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但又要看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是辩证统一的。因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又是一个矛盾体。人类主体总是受目的'性和能动性的驱使,要求外部客观世界满足自身的需要,然而,客观世界有其自身的固有规律运行。总的来说,就是主观意愿与客观实在的矛盾。所以,我们学习要讲究科学方法,如学习劳逸结合、用脑科学、多渠道收集信息,等等。
(4)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存在于你的一切之中。因此,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是有必要的。学习作为人具有的一种主观能动性能力,但不应盲目,而是有计划、有方法、有目标的。否则,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得不偿失。
(5)人作为一个具有能动性的动物,如果你影响不了你的环境以适应自己的发展需求,那你可以选择相比更适合你的环境。因为,环境就像水,而你是水中沙粒中的一个,塑造一个什么样的你,很大程度受到水的影响。故应充分发挥你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孟母三迁”的主要原因。
五、调查的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知道现在的大多数大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和定位相当滞后,任然停留在小学或中学阶段,而且对于自己的未来缺乏一个很好的认识和规划。尤其是对自己的认识,很少有人对自己做过较全面和有效地评价。因此,也就很难说提高自己的能力。因为,学生不知道实现自己的目标自己缺什么,有什么。更糟糕的是,学生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综上,我们建议首先组织学生探讨如何全面有效的对自己做一个评价,然后,帮助学生认识和把握自己的人生,做好一个人生规划,远的不说,可先解决职业规划。最后,组织学生探讨对学习的认识,给予一个更科学合理的定位,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