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调研报告 篇一
标题:供销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挑战
摘要:供销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农民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供销社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信息不对称、科技创新不足等问题,需要加强改革和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加速农村现代化进程。作为农村经济组织的重要一环,供销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农民的生产、销售和生活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本文通过对供销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进行调研和分析,探讨了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供销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 农产品集中收购与销售:供销社作为农产品的收购和销售平台,能够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提供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2. 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供销社通过技术培训和推广活动,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3. 农业投入品供应:供销社通过提供农业投入品,如种子、化肥、农药等,帮助农民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4. 农村金融服务:供销社通过建立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如贷款、存款、保险等,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生产经营。
三、供销社面临的挑战
1. 信息不对称:供销社在收购和销售农产品过程中,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价格波动和农民利益受损。供销社需要加强市场调研和信息共享,提高信息透明度,减少不对称性。
2. 科技创新不足:供销社在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方面,存在科技创新不足的问题。供销社应加强与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
3. 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待提升:供销社在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供销社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
四、供销社的发展方向
1. 加强改革和创新:供销社应积极推动内部改革和创新,提高组织机构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优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2. 强化信息化建设:供销社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共享和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
3. 拓宽市场渠道:供销社应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开拓新的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4. 加强与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的合作:供销社应加强与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经营能力。
五、结论
供销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农民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供销社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信息不对称、科技创新不足等问题。供销社需要加强改革和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以更好地服务农民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供销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调研报告 篇三
供销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调研报告
根据《**市供销社关于开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供销合作社重要作用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我社抽调业务熟悉,具有调研经验的同志,对供销社改革改制工作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汇总,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范围和对象
1、现存企业:日杂公司
2、退休干部:2人,安置职工2人,享受低保职工2人,下岗后购买供销社门店仍然经营农资、日杂、百货的职工3人。
3、“两社一会”创办中,吸纳为综合服务社的社员及部份协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4、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部分村委会及个别农户。
5、目前我社现代流通网络产业协会辐射的部分乡(镇)、村。
6、区社财务、报表、债权、债务、固定资产、有关档案资料。
7、劳动社会保障局查阅供销系统相关人员的医疗保险等情况。
二、区社基本情况
**区供销社机关现有干部职工8人,其中正科1人,副科1人,副主任科员1人,事业推公人员3人,工勤人员1人,合同制工人1人(驾驶员),工资全部纳入财政全额拨款。
三、改革改制情况
我社认真贯彻区人民政府审批的改革方案,“以社有资产退出,职工身份置换,债务不悬空,按照保留牌子,人员分流安置,向个体私营经济转化”的总体思路,于98年开始进行企业改革改制。改革前全系统有12个企业,干部职工597人,根据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保留了农资公司和日杂公司两块牌子,其中,日杂公司仍进行经营活动,在区社的指导支持下,将原资产进行改造建设成茶叶市场,管理人员3人。其余基层社、购销店、厂、公司、营业执照全部到工商注销。一次性安置职工192人,内退18人,其它124人(调动、死亡等),支付安置职工补偿金总额192万元,分流职工参加社保192人,医保192人。
四、离休人员情况
离休人数2人,离休人员由区老干局统一管理,医疗费全额报销,退休人员247
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47人,年上交医疗保险费82万元,参加大病医疗保险247人,年上交医疗保险费25万元,247名退休人员向社会化管理过渡,支付社会化管理费用20万元,33名退休党员向社区过渡。社区管理费、社保费、医疗保险费、丧葬抚恤费都按标准要求解决,不存在大的困难和问题。五、“两社一会”的发展情况
2005年至2007年6月底共发展“两社一会”46个,其中:协会11个,专业合作社2个,综合服务社27个,市场4个,协会带动农户1259户,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227户,2007年1—6月份帮助农民实现收入2377万元,综合服务社销售化肥11200吨,日用消费品购销总额35万元,经营总额4084.58万元。
六、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1、现状:目前已发展的农资流通网络辐射全区7个乡(镇)20个村,还有3个乡(镇)80个村的农民没有享受到供销社农资流通网络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全区共102个村委会,33个市场,其中区级7个,乡级10个,村级16个,有75%的村没有集贸市场。
2、构想:“十一五”期间,新建和改造4个农村集贸市场,新建忙畔街道文伟村集贸市场,改造凤翔街道复合村街、圈内乡宁安街、蚂蚁堆乡蚂蚁堆街集贸市场,建设1个区级农资配送中心,年配送能力1000万元,建设博尚、那招片区,圈内、平村片区,凤翔、忙畔、邦东、马台、南美片区的区域性配送中心。发展100个“两社一会”其中专业合作社15个,综合服务社70个,行业协会15个,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四进村”、“五个有”工作的开展,巩固和发展好**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
3、政府出台有关扶持政策:从2006年起,“十一五”期间市财政每年给改造和新建一个农村集贸市场建设给予5万元的资金扶持,区政府配套5万元;市政府副市长和市供销社领导对重点市场实行挂钩联系,以确保市场建设按质、按期完成,每年安排1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配送中心建设,继续安排5万元的化肥储备贴息资金、专项用于配送中心建设,农药仓储设施建设和3万吨化肥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