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自理能力调查报告 篇一
自理能力是指个体在生活中独立完成基本生活活动的能力,包括个人卫生、穿衣、饮食、整理个人物品等方面。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为了了解小学生自理能力的现状以及提高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对象为某市某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共计300名。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他们的自理能力现状以及家庭和学校对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小学生在个人卫生方面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如洗手、刷牙等;穿脱衣物方面也能够基本独立完成。然而,在整理个人物品、饮食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有近60%的小学生表示自己不太会整理个人物品,如书包、文具盒等;超过70%的小学生认为自己需要家长或老师的帮助才能完成饮食。
对于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家长和老师认为自理能力对小学生的成长很重要。然而,在实际操作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近50%的家长和老师表示在家庭和学校中没有给予小学生足够的自理机会,认为他们还太小或者没有时间指导。此外,还有一部分家长和老师认为自理能力的培养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并不重视。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提高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建议:
1. 家庭和学校应该给予小学生足够的自理机会,鼓励他们独立完成一些日常生活活动,如整理个人物品、饮食等。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任务清单,让孩子逐渐习惯并掌握自理技能。
2. 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小学生足够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理习惯。可以通过示范和激励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3.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自理能力培训课程,让小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并实践自理技能。通过集体活动的方式,增强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理能力。
4. 家庭和学校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培养。家长和老师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和心得,共同努力提高小学生的自理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相信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将得到有效提高,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高小学生自理能力调查报告 篇二
自理能力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为了了解小学生自理能力的现状以及提高自理能力的方法,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对象为某市某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共计300名。我们采用观察和访谈的方式,了解了他们的自理能力现状以及家庭和学校对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小学生在个人卫生方面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如洗手、刷牙等;穿脱衣物方面也能够基本独立完成。然而,在整理个人物品、饮食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有近60%的小学生表示自己不太会整理个人物品,如书包、文具盒等;超过70%的小学生认为自己需要家长或老师的帮助才能完成饮食。
对于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家长和老师都认为自理能力对小学生的成长很重要。然而,在实际操作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近50%的家长和老师表示在家庭和学校中没有给予小学生足够的自理机会,认为他们还太小或者没有时间指导。此外,还有一部分家长和老师认为自理能力的培养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并不重视。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提高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建议:
1. 家庭和学校应该给予小学生足够的自理机会,鼓励他们独立完成一些日常生活活动,如整理个人物品、饮食等。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任务清单,让孩子逐渐习惯并掌握自理技能。
2. 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小学生足够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理习惯。可以通过示范和激励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3.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自理能力培训课程,让小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并实践自理技能。通过集体活动的方式,增强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理能力。
4. 家庭和学校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培养。家长和老师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和心得,共同努力提高小学生的自理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相信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将得到有效提高,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高小学生自理能力调查报告 篇三
2018年关于提高小学生自理能力调查报告
“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各方面能力的现代化四有新人。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生存,自理能力是尤为重要的,它贯穿着人的一生,是生活的基础。
然而,新一代独生子女由于受家庭几代人的宠爱,自理能力的匮乏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近几年出现的中学生家长陪读现象,大学生人才招聘家长陪聘现象,足以说明新一代独生子女自理能力
的薄弱。即便是在农村,独生子女们的自理能力也同样的缺乏。我校的`升旗手中就有不少学生一开始不会系国旗,有时候系好了又掉下来的情况也发生过几次,有的小学生不会削铅笔,有的小学生书包不会整理……至于洗衣做饭,那可真是寥寥无几了。一、 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理能力、社交自理能力。本文所讲的自理能力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小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自理能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是这样写的“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第九条规定“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主要是指: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包括:梳头,洗脸,洗脚,洗澡,穿衣、裤,系红领巾,剪指甲,整理书包,刨铅笔,包书皮,铺床单,叠被子,折衣物等;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主要包括:扫地,拖地,擦桌、椅、柜,洗衣,洗锅、碗、盆,择菜、切菜,削果皮,烧开水,煮面,煮小菜、汤等。
二、小学生自理能力现状。
通过对本校学生网络调查、个别调查,对其他学校小学生通过上网浏览了解,笔者认识到当前农村小学生的自理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
1、 学生不爱劳动,怕脏、怕累。
低年级中大多数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自我服务性劳动,往往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的;有的学生真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学生上学迟到不找自己的原因,往往埋怨家长,甚至索性发脾气;经常进行家庭服务性劳动的学生不到10%。
2、祖辈对孩子宠爱变溺爱,捧在手里、含在嘴里。
现在孩子的家长大多受过初中以上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有一定的正确认识,也有较正确的教育孩子的理念,但是祖辈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他们往往对孩子更加溺爱,对孩子护短,更别说是让孩子自己做事了。有的时候还出现家长教育孩子,爷爷奶奶训斥爸爸妈妈的现象。
3、学校教育偏重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劳动教育。
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劳动教育,形成自理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然而,一些活动课,实践课成了自习课、语数课的情况屡有发生,学生失去了活动与实践的机会;有的老师以劳动为惩罚,致使学生对劳动产生厌恶。
三、对提高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建议。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都是队员们喜爱的活动形式,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训练和培养队员的自理能力。如“我是小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做一些简单的班务劳动;“我是小帮手”,在家长的指导下,练习并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我是小大人”,在师长的指导下,学会一些简单的自我服务内容。还可以根据低年级的队员上进心强的特点,设计一些竞赛:整理书包比赛,系鞋带比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