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枸杞采摘劳务用工情况调研报告 篇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劳动力的流失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海西地区枸杞采摘劳务用工情况,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专家访谈等方法,旨在为地方政府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一、调研概况
本次调研共涉及海西地区10个乡镇,抽样调查了300名枸杞采摘劳务工,并邀请了3位专家进行访谈。调研团队深入了解了劳务工的基本情况、工作环境、待遇以及用工需求等方面的情况。
二、劳务工基本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海西地区枸杞采摘劳务工主要来自附近农村地区,平均年龄为35岁,男性占绝大多数。他们通常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大部分只完成了初中学历。劳务工的家庭收入普遍较低,寻求外出务工是改善生活的重要途径。
三、工作环境与待遇
调研发现,枸杞采摘劳务工的工作环境相对较为艰苦,大部分的工作场所都位于山区,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较为简陋。劳务工每天工作时间长,平均工作时长为10小时以上,且常常需要弯腰、下蹲等姿势,对身体造成较大负担。
关于待遇方面,劳务工的工资普遍较低,大多数劳务工每月的工资在2000元以下。此外,劳务工的社保待遇不完善,只有少数劳务工能够享受到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四、用工需求
调研结果显示,枸杞种植户对于劳务工的需求较大,尤其是在采摘季节。然而,由于劳动力流失和劳务工待遇问题,导致用工需求难以满足。同时,劳务工也希望能够获得更好的待遇和工作环境。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 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和素质水平,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 枸杞种植户应提高劳务工的工资待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劳务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3. 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劳务工的社保保障,完善劳务工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劳务工的福利待遇。
4. 地方政府应加强对枸杞种植业的扶持政策,鼓励更多的农民从事枸杞种植,增加用工需求,减少劳务工流失。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海西地区枸杞采摘劳务用工情况,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为地方政府提供参考,推动该地区农业劳动力问题的解决。
(以上为第一篇文章内容,共计650字)
海西枸杞采摘劳务用工情况调研报告 篇二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增加。为了解海西地区枸杞采摘劳务用工情况,本次调研采取了多种方法,旨在探究劳务用工的现状和问题。
一、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专家访谈等多种方法,以收集相关数据和意见。调研对象主要包括枸杞采摘劳务工、农民和相关专家。
二、劳务用工现状
调研结果显示,海西地区的枸杞种植业存在劳务用工不足的问题。枸杞采摘季节是劳动力需求最为突出的时期,但由于劳动力流失和待遇问题,导致用工需求难以满足。此外,劳务工的工资普遍较低,工作环境相对较差。
三、劳务用工问题分析
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劳务用工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劳动力流失: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少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2. 待遇问题:劳务工的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大部分劳务工的收入难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3. 工作环境:枸杞采摘工作通常在山区进行,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较为简陋,劳务工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差。
四、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技能水平,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农业劳动。
2. 枸杞种植户应提高劳务工的工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劳务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3. 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劳务工的社会保障,提高劳务工的福利待遇,增加他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4. 地方政府应加大对枸杞种植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农民积极从事枸杞种植,增加用工需求,减少劳务工流失。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海西地区枸杞采摘劳务用工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为地方政府提供参考,促进该地区农业劳动力的稳定供给。
(以上为第二篇文章内容,共计650字)
海西枸杞采摘劳务用工情况调研报告 篇三
海西枸杞采摘劳务用工情况调研报告
20xx年,根据海西州政府和省人社厅打造柴达木枸杞劳务品牌的总体要求,海西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开展枸杞采摘劳务宣传对接和组织引进工作,截至10月20日,海西州各大枸杞种植园区枸杞采摘工作已全面结束。整个采摘期采摘的枸杞鲜果产量达到了18.5万吨,按照每采摘一斤鲜果劳务费均价1.4元计算,实现枸杞劳务收入5.17亿元,人均采摘劳务收入达到6800多元。
20xx年我州枸杞种植面积为32.23万亩(不包含全州防风固沙枸杞林10万亩),其中:德令哈市8万亩,格尔木市6.6万亩,都兰县14.9万亩,乌兰县2.4万亩,大柴旦行委0.33万亩。20xx年,进入采摘期的枸杞面积有25万亩,其中:都兰县11万亩、德令哈市8万亩、格尔木市4万亩、乌兰县1.9万亩、大柴旦行委0.1万亩。据统计,20xx年海西州各地枸杞种植园区使用采摘务工人员达76005人,其中:海西州本地采摘工25675人(都兰县11437人,格尔木市7326人,德令哈市4212人,乌兰县2530人,大柴旦170人),省内州外采摘工26092人(海东市14120人、西宁市9150人、海南州1717人、黄南州591人、海北州514人),外省采摘工24238人(主要是以河南、四川、贵州、宁夏、甘肃、陕西、云南等地为主)。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20xx年,为做好枸杞采摘期间劳务工的管理服务工作,确保省内外枸杞劳务人员按计划、有序性地分赴我州枸杞种植园区开展枸杞采摘劳务。
一是加强领导,推进管理服务工作。枸杞种植已经成为海西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牧区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特色产业,对拉动地方经济、改变百姓生活和促进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两市两县一行委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当地优势产业发展,及时成立了枸杞采摘劳务工引进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分级领导、通力配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地枸杞采摘劳务工引进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枸杞劳务引进管理服务的工作措施和方法,不断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为每年枸杞劳务引进管理服务工作扎实推进奠定了组织保障。
二是及早行动,精心做好前期准备。组成调查组,于6月份对本地区枸杞种植规模、产量、用工需求,特别是不同茬次用工量等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详实的调查统计,为科学合理安排部署今年劳务工引进工作提供了准确依据。同时会同林业、农牧、公安等部门就解决劳务工吃、住、行等方面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抓好落实工作,确保了外来劳务工来得了、稳得住,无后顾之忧。
三是营造氛围,狠抓宣传推介工作。各地人社部门通过乡镇、街道、村社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宣传枸杞劳务信息,引导当地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投入枸杞劳务产业,使枸杞产业真正成为调整海西经济产业结构、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通过省内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及时发布海西枸杞采摘劳务信息,扩大劳务引进规模,全力打造海西枸杞产业劳务品牌。
四是搭建平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全州各级人社部门尊重市场规律,坚持总揽不包揽、协调不包办,从实际出发,按照“政府引导、部门服务、市场运作、劳务经纪人带队”的原则,为种植户和劳务经纪人搭建劳务对接平台。8月5日,在德令哈市柯鲁克镇召开了20xx年全省枸杞劳务对接洽谈会,西宁市、海东市带领的劳务经纪人与海西州组织的种植大户进行面对面洽谈,根据双方供求关系达成了劳务供求协议。通过近年来在海西举办的枸杞劳务对接洽谈会,建立了全省各地劳务经纪人与海西枸杞种植户的长效合作机制,扩大了我州枸杞劳务品牌影响力,解决了我州枸杞采摘工紧缺的困难。
五是抓好培训,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各地人社部门结合开展枸杞劳务需求调查统计活动,对现有枸杞劳务经纪人进行调查摸底,同时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发展新的枸杞劳务经纪人,针对全州枸杞劳务经纪人业务水平低、竞争能力弱等问题,20xx年4月14日,组织全州90名劳务经纪人在海西州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就业形式及鼓励劳务经济发展政策的培训班。通过培训,增强了枸杞劳务经纪人的业务能力水平、法律和市场知识水平,有力地调动了劳务经纪人组织我州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各地就业经办机构积极收集枸杞劳务信息后及时向当地劳务经纪人传递,由就业部门进行宣传发动,然后由枸杞劳务经纪人这些“劳务红娘”迅速把村里熟悉的采摘工组织起来,为种植户与采摘工牵线搭桥,即满足了种植户的需求,有利于输出服务,也使越来越多的采摘工尝到了劳务经纪人给他们带来的甜头。
六是突出重点,加强后续管理服务。各地建立了有关部门之间的协
调联动机制,做好了劳务人员入口和出口管理工作,掌握人员流动动向,抽调相关部门人员,配合枸杞种植园区对务工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协助做好务工人员管理工作,为用工调度和管理服务提供基础资料。通过制定规范的劳务合同范本,指导种植园区、种植大户与劳务经纪人签订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强化合同管理,切实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减少经济纠纷,维护劳务市场的正常秩序。七是督促检查,保障采摘工合法权益。各地抽调农牧、林业、公安、人社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各枸杞园区的劳动用工、工资支付和劳资合同签订等情况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检查,督促指导种植户及时与劳务经纪人签订合同,周密安排用工计划和用工人员,切实规范劳动用工行为,依法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同时,在枸杞采摘区明显位置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的信箱,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认真做好务工人员投诉举报案件受理和查处工作。不定期深入各枸杞种植基地生产作业区和劳务人员聚居区巡逻,对各枸杞种植基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管理、食品卫生等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及安全隐患,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劳务用工短缺制约海西枸杞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州枸杞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同时,随着近年来新种植的枸杞陆续进入盛果期及产业链的延伸,对外用工需求将进一步加大,每年需要从外地引进枸杞采摘、田间管理及加工劳务用工逐年增加,劳务用工短缺将成为海西枸杞产业发展需要高度重视和从长计议的重要问题。
2、枸杞采摘区配套基础设施薄弱。目前,由于枸杞种植发展较快,采摘区没有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投入,虽然近年来大多数枸杞种植区域将采摘工住宿由原来的简易帐篷改建为活动板房,但活动板房给消防安全又带来了很大隐患。而让种植户建造砖混结构平房或楼房又不切合实际,现有住房不能满足外来摘杞人员的需求,外来采摘工只能通过临时搭建简易帐房来解决吃住问题,由于枸杞采摘季节性强,短时间内人员大量聚集,给各地社会管理带来诸多问题。
3、我省采摘工在海西枸杞采摘劳务领域竞争力弱。近年来,随着枸杞产业不断壮大,我州枸杞种植公司、合作社及种植大户为解决枸杞采摘季节采摘工缺乏问题,积极与外省劳务公司、经纪人达成了长期劳务合作关系。每年枸杞采摘季节外省劳务公司、经纪人就会有组织、成建制的带领大批外省采摘工赴我州枸杞园区进行采摘作业,采摘工作可以从第一茬直到枸杞采摘结束,外省采摘工吃苦耐劳,工作效率高,受到了我州种植户的青睐。由于我省秋收时期与枸杞采摘季节时间重叠,秋收时期我省采摘工大量返乡,造成枸杞园区枸杞采摘工作延误,给我州枸杞种植户造成经济损失。很多枸杞种植户为减少损失,逐年减少我省采摘工的用工量,不断增加外省采摘工的用工量。
三、意见建议
1、针对海西枸杞劳务用工短缺的实际情况。建议通过州委州政府层面和相关地区建立长期紧密合作的长效机制,根据海西每年枸杞劳务用工需求量,签订长期劳务订单协议,实现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和引进。同时,通过双方人社、林业、农牧等部门培育劳务经纪人,逐步实现市场化调剂和供应劳务工的主渠道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枸杞采摘工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化程度低和供需矛盾突出的现状;另一方面,加大海西枸杞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重点宣传赴我州采摘和加工枸杞相对于新疆采棉路途近、与输出地生活习惯相似、成本低、劳动强度低、收入高等优势,并适时向劳务输出地区发布枸杞采摘用工等相关信息,增强枸杞产业劳务用工的吸引力。同时进一步引导和强化双方县与县、乡与乡之间的有效组织和合作,从根本上解决劳务用工供需矛盾的.问题。
2、针对当前我州枸杞产业配套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一方面要确立枸杞产业将是海西循环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和朝阳产业,也是海西实现城乡统筹建设和促进广大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渠道。另一方面,随着枸杞产业链的延伸,需要项目支撑和配套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建议州政府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壮大特色产业的总体思路,将枸杞产业劳务用工周转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产业总体规划,按照一次规划、分次实施的思路,逐步建设并配套相关生活设施,切实解决劳务人员的吃住行等问题,以实现集中管理、有效管理和稳定管理。
3、针对我省采摘工在海西枸杞采摘劳务领域竞争力弱的问题。一是进一步做好我省农牧民的思想教育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农牧民思想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转变“小富即安”的旧思想,树立勤劳苦干才能致富奔小康的新观念。二是加大我省枸杞劳务经纪人的培训培养力度,充分发挥我省枸杞劳务经纪人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经纪人与各枸杞园区种植户的联系沟通,促成劳资双方达成长期用工合作意向,使劳务经纪人有组织带领我省农牧民赴枸杞园区采摘务工,努力提升我省采摘工在海西枸杞采摘劳务领域综合竞争力。同时建议州政府出台鼓励我州种植户使用本州采摘劳务的奖励办法,按照每使用一名我州枸杞采摘工给予种植户50元的奖励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