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篇一
社会救助工作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摘要:社会救助工作是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权益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我国社会救助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社会救助工作的调研,分析了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现状分析
1. 社会救助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社会救助制度还不够完善,各地区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救助标准和范围,导致救助工作的公平性和一致性不足。
2. 救助对象不全面
现阶段的社会救助工作主要关注困难群体,如低保户、特困人员等,而对一些特殊群体的救助还存在不足,比如流浪儿童、老年人等。
3. 救助资金不足
社会救助所需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然而当前社会救助资金仍然不足,无法满足救助对象的需求。
二、问题分析
1. 救助标准不统一
不同地区的救助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一些有需要的群体无法得到应有的救助,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化问题。
2. 救助信息不畅通
社会救助信息的传递渠道不畅通,导致一些有需要的群体无法及时了解到相关救助政策和信息,影响了救助工作的效果。
3. 救助机构不规范
一些社会救助机构的内部管理和运营不规范,存在资金管理不透明、救助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救助工作的公正性和效率。
三、改进措施
1.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加强对社会救助制度的研究和改进,制定统一的救助标准和范围,确保救助工作的公平性和一致性。
2. 加强特殊群体救助
加大对特殊群体的救助力度,如流浪儿童、老年人等,建立相应的救助机构和服务体系,提供全面的救助保障。
3. 增加救助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社会救助资金的投入,提高救助资金的可持续性,确保救助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保障。
4. 健全救助信息传递渠道
建立健全的救助信息传递渠道,如通过政府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及时发布救助政策和信息,方便有需要的群体获取相关信息。
5. 规范救助机构管理
加强对社会救助机构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和救助流程,提高救助工作的公正性和效率。
结论:当前我国社会救助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强特殊群体救助、增加救助资金投入、健全救助信息传递渠道和规范救助机构管理等措施,可以改进社会救助工作的现状,更好地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
(本文字数:602字)
社会救助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篇二
社会救助工作的优势与挑战
摘要:社会救助工作作为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权益的重要手段,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本文通过对社会救助工作的调研,分析了其优势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优势分析
1. 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社会救助工作为困难群体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解决了他们的温饱问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 强化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救助工作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补充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3. 增强社会凝聚力
通过社会救助工作,能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和谐性,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挑战分析
1. 救助对象众多
我国的困难群体众多,救助工作面临着大量的工作任务和压力,如何有效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2. 救助标准不统一
不同地区的救助标准存在差异,导致一些救助对象无法得到公平和合理的救助,需要加强统一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3. 救助资金不足
社会救助所需的资金仍然不足,无法满足救助对象的需求,需要加大对救助资金的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应对策略
1. 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社会救助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救助制度和标准,确保救助工作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2. 建立合作机制
加强各相关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建立起社会救助工作的协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益。
3. 拓宽救助渠道
加强社会救助信息的传递和宣传,拓宽救助渠道,提高救助对象的知晓率和参与度,确保救助工作的覆盖面和效果。
4. 加强资金管理
加强对救助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效益,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可持续性和公正性。
结论:社会救助工作具有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和增强社会凝聚力等优势,但也面临救助对象众多、救助标准不统一和救助资金不足等挑战。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建立合作机制、拓宽救助渠道和加强资金管理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本文字数:607字)
社会救助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篇三
社会救助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的社会救助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为全县的救助对象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对扶贫济困、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近日,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更好地保障**县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由县人武部汇同县民政局一道对全县的社会救助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救助现状
(一)各项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
一是成立了城乡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民政、教育、财政、劳动保障、卫生、农林水、城建、环保、国土、司法、工商、税务、规划、宣传等部门和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等团体相互配合,团结协作,逐一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基本建成了以城乡社会救助领导小组和乡镇、村(居)委会为依托的管理平台,形成了齐抓共菅,整体联动的工作合力。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县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县农村低保实施方案》、《**县农村低保实施细则》、《农村低保核查办法》、《农村低保指导人数分配表》、《农村低保核查表》等,有效地保障了**县社会救助工作的施行。
(二)救援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县制定出台了《**县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规范细化了报灾查灾救灾、灾情评估、应急保障、安置转移、生活保障、灾后重建等工作,建立了排险防灾、转移安置、查灾核灾、资金筹措、物资动员、灾后重建等六大机制,先后对清江水布垭库区景阳段、花坪乡黄木垭滑坡险情等进行了成功救助,确保了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房住、有医疗”。
(三)救助范围逐步增大。
**县先后建立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临时救助制度,建立健全了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机制、慈善捐赠办法等。各项社会救助制度执行情况良好,社会救助效果明显:农村低保对象9135户18673人,其中孤儿219户234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4%,月人均补助47元,较好地保障了农村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今年州民政局给**县增加农村低保对象指标8763人,从7月1日起农村低保对象将达到27200人,保障比例占全县农业人口的5.9%;城市低保对象4229户7405人;农村五保老人1361人(其中,集中供养五保对象1177人,分散供养五保对象184人);40%救济对象53人;城镇定救对象28人;一般救济对象11人;其他救济对象5人。
(四)慈善捐赠氛围浓厚。
5.12四川汶川地震后,全县人民踊跃向灾区捐款捐物,县慈善协会共接受捐款355.9万元、大米150斤、衣物3150件、消毒药品一件。**县还将仅有的113顶帐篷在最短的时间内连夜送往武汉,由省民政厅统一送到四川灾区。2月28日,全县在船儿岛广场举行了“抗冰雪、送温暖”捐赠活动,共接收捐赠款68万元。今年5月12日,**县又开展了“慈善一日捐”活动和5.12赈灾彩票义卖活动,共募集资金12万元。
(五)监督机制逐步完善。
**县在农村低保的上运作,提倡“对有钱的事实行无权操作”,扩大群众的参与面,把决策权交给群众,重点抓住评议和公开、公示环节,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确保农村低保启动的公平和纳入对象的准确。通过多种方式将民政工作职能、服务承诺、监督电话、有关政策、收费标准等公布于众,让群众心中有数、监督有据。全县低保工作按照“开好三个会,搞好三公开,实行三统一,确保三到位”的方法把这项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即:开好“三个会”:开好村委会成员会,讲解低保程序。开好村民代表会,宣传低保政策。开好享受低保对象的会,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搞好“三公开”:首先由村民代表推选,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开。再上报到乡(镇)、县民政局审批后
返回到该村的村务公开栏上公示。最后到**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公开。实行“三统一”:全县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操作程序,确保这项工作不走样。确保“三到位”:入户调查到位,操作程序到位,资金发放到位。通过以上“四个三”达到了四个严禁。严禁优亲厚友;严禁暗箱操作;严禁拿低保送人情;严禁不深入村、组、农户家中,在办公室抠老壳,想报谁就报谁。在资金管理上,坚持按“村组评议,张榜公示,乡镇审核,民政局审批”的程序分配民政经费,对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优抚等民政经费实行了银行“一卡通”发放,有效地杜绝了社会救助资金被截留、挪用、贪占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