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开题报告 篇一
标题: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与监管
摘要:金融市场是现代经济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风险管理与监管是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将探讨金融市场中的风险管理和监管机制,分析其重要性以及现存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和加强监管的建议。
1. 引言
金融市场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系统,为投资者提供了融资和投资的机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然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风险管理和监管成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关键。
2.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面临的重要任务。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违约风险,减少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并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风险管理涉及到各种类型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金融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框架,包括制定风险策略、建立风险监测和评估机制等。
3. 监管机制的现状
目前,金融市场的监管机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不足,导致监管空白和监管漏洞的存在。其次,监管的力度和措施不够有效,无法及时发现和应对金融市场的风险。此外,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给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监管机制需要不断适应市场变化。
4. 改进和加强监管的建议
为了改进和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有效避免监管空白和监管漏洞。其次,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测和评估,提前预警风险。最后,加强监管技术和人才的培养,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效率。
5. 结论
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和监管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监管机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加强。通过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加大监管力度和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可以更好地管理和监管金融市场的风险,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Allen, F., & Gale, D. (2000). Financial contag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8(1), 1-33.
2.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2006).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capital standards: a revised framework. BIS.
3. Benink, H. A., & Kaufman, G. G. (2008). Liquidity and solvency crises: The role of the lender of last resort.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27(4), 529-548.
金融学开题报告 篇二
标题:金融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金融创新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改善了金融市场的效率。本文将探讨金融创新的定义、类型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讨论其潜在风险和挑战。
1. 引言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机构和市场在产品、服务、技术和制度方面的创新。它能够改变传统的金融模式,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竞争力,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2. 金融创新的类型
金融创新可以分为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包括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如衍生品、保险产品等。技术创新涉及到金融科技的应用,如互联网金融、区块链等。制度创新则指的是金融市场和机构的改革和创新,如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等。
3.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金融创新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首先,金融创新能够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减少信息不对称,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其次,金融创新能够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提供更多的融资和投资机会,推动经济的创新和增长。此外,金融创新还能够促进金融机构的竞争,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使金融市场更加包容和普惠。
4. 潜在风险和挑战
金融创新也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首先,金融创新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和风险的积聚。其次,金融创新可能加大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增加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此外,金融创新还可能引发监管的挑战,监管机构需要不断跟进金融创新的进展,制定相应的监管政策和措施。
5. 结论
金融创新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改善了金融市场的效率。然而,金融创新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利用金融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我们需要加强监管和风险管理,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Allen, F., & Santomero, A. M. (2001). What do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do?.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5(2), 271-294.
2. Demirgü?-Kunt, A., & Levine, R. (2008). Finance, financial sector policies, and long-run growth.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4469).
3. Lerner, J. (2002). When bureaucrats meet entrepreneurs: The design of effective “public venture capital” programmes. The Economic Journal, 112(477), F73-F84.
金融学开题报告 篇三
一、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题目: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课题来源:教师规定课题
目的和意义:
2007年夏季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Sub—prime mortgage crisis)的爆发,迅速向全球蔓延。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不仅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而且引发了美国房地产及其关联行业的衰退,拖累了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尽管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联合干预措施,部分缓解了危机的进一步恶化,但危机的影响至今尚未完全消除。目前,次贷危机造成的经济衰退已经演变为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次贷危机的发生,使金融创新和金融国际化的过程受到重大挫折,尤其是要重新认识房地产金融的创新对经济的影响。
本文主要就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各领域的影响来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应措施,总结其经验教训,从而为日后应对各类金融风暴的未雨绸缪做参考。
二、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次贷危机的发生,各学者、专家对次贷危机的分析众说纷纭。对次贷危机的研究也有相当多的文献书籍,研究认识得已相当深刻。纵使在美国这样金融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大众层面的金融文化仍有待提高。此轮次贷风暴还对现有美国金融体制提出了诸多挑战。危机必然成为市场革旧布新的重大契机。而美国监管当局应对危机的举措,也当在治标与治本的双重意义上给予更多关注和解读。从某种意义上说,近在眼前的全球性次贷风暴对中国人来说可能是件幸事。认真体味此次风暴之教训,我们应尽可能避免危机的种子在中国生根发芽,在未来引起无穷祸患。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 次贷危机定义及成因发展;
2、 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3、 次贷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4、 次贷危机对房地产的影响;
5、 次贷危机的应对措施以及给后人的启示。
四、具体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和预期达到的目标:
1、 资料收集与整理阶段(兼实习):2月15日 – 4月17日
2、 确定论文基本结构及内容阶段:4月18日 – 4月25日
3、 完成论文初稿阶段:4月26日 — 5月7日
4、 论文修改阶段:5月8日 – 5月25日
5、 论文评审阶段:5月26日 – 5月31日
6、 论文答辩阶段:6月1日 – 6月8日
五、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可能遇到的问题:
1、 对次贷危机影响企业程度把握不够,在研究过程中可能对一些涉及金融专业知识词汇需研究查询。
2、 有些专业的知识理解不够。
3、 对案例的研究可能不够深入透彻。
对上面存在困难的解决的措施:
1、 尽早收集好资料并认真阅读,多了解次贷危机的深远影响;
2、 与指导老师和同学保持联系,有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
3、 阅读大量相关案例,认真研究其内容;
4、 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因果关系。
六、主要参考文献:
1、 张雪春。透视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与启示[J]。经济与金融,2008,1;
2、 中国国家发改委网站 :
3、 鄢红杰。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科学之友。2008(35)
4、 张华宇。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启示。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02
5、 邱云波。次贷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对中国金融业的启示
6、 李薇。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及对策。《当代经济》2009年2月(下)
7、 李娅/张倩。AIG被接管对我国保险业的警示[J]。保险研究 2008。11。
8、 陈涛/王健。中国经济的当前特征与面临的挑战 2009。2
9、 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08。7。17。
10、刘纪学/汪成豪/董纪昌/高鹏。《次贷危机及其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11、陈华/赵琳。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及应对措施
12、John Kiff/Paul Mills。 Money for Nothing and Checks for Fre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U。S。A Sub—prime Mortgage Markets[C]。New York: IMF Working Paper, 2007(7)
13、曹远征。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次级债风波的分析与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07。11。
14、薛秀春。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009。2。
金融学开题报告 篇四
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类型
课题来源:经过老师推荐,自己慎重选择后确定的方向与题目
课题类型:本课题属于宏观角度下的研究,通过对中国股市成长性的认识和对投资机会的定性研究,来分析和总结其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秩序发展,中国资本市场也日益完善,法律法规的健全和执法力度的强化,使得股票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得以充分体现,中国股市经历了20xx年至20xx年底长达5年的大熊市。股票价格已大幅度的下跌,相当一部分蓝筹股具有投资价值,股票市场投资机会凸显没产业升级时新兴产业在经济中比重日益提升,政策扶持的行业未来增长的潜力相当大,对这些增长型行业在股票市场进行长期投资必将获取丰厚的回报。但是中国股市仍然是一个相对不承受的新兴市场,投资风险相对较高,因而研究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对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本课题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首先由于我们现在研究的是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中国股市已经走过二十几年,我们还是可以从他的成长性和其对应的投资机会来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在我们之前也有很多人研究过同样的课题我们可以从中取得一些十分有意义的借鉴。
《中国股市成长与宏观经济》作者周垂日;2000年出版,本文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近十年来,股市规模与国民生产总值及居民储蓄的关系,并与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的美国、韩国股市的同类数据比较,中国股市发展速度较快,论述发展股市对中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意义。由于其主要研究的是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的联系,所以对投资者的价值并不是很大,而且它的出版时间较早。对现在的意义也不是很大。
《代价最小的股市路径之争——中国股市十八年的回忆与思考》作者 刘纪鹏; 刘妍;2007年出版,本文主要说的是从1990年深交所试运行和上交所正式运行起步至今,中国股市历经十八个年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十八年来,中国股市的成长史到底是一部不规范的成长史,还是一部国情和西方规范成功结合的发展史?到底是一个充满了投机、泡沫和赌徒的赌场,还是和平崛起的中国不可或缺的主战场?在中国二十九年的改革中,没有一个领域像股市这样,争论如此之多、如此之激烈。"强调国情为主的实事求是派"和"强调海外规范为主的照搬照抄派"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息。以股权分置改革为例,"市价减持"变"对价改革"导致天壤之别。因此,敢于正视这十八年发展史,客观科学地总结我们在股市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至关重要。本文试图从中国股市发展中争论过的几个焦点问题入手,对过往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以寻求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最优路径。他给我们讲述了中国股市的成长历史,但没有对未来的中国股市走势进行展开分析。
《见证成长》作者周宏波;2011年刊登于《股市动态分析》 <正>2010年,中国证券市场20岁生日,《股市动态分析》作为中国最刊创刊的专业性证券类期刊也见证了中国股市的成长历程。而中国机构投资者初具规模也就是三五年内的事,每年的"最佳机构投资者"春节特刊也正在见证中国投资人成长的步伐。自2008年首次推出"最佳机构投资者"特刊以来,每年上榜机构风云变幻,新机构名字层出不穷,今年也不例外。这一方面表明中国投资者队伍的不成熟。但另一方面,我们也欣喜地发现,开始有些机构连续两年上榜,比如公募基金界的华商基金、华夏基金,私募机构的尚雅投资。《中国股市成长质量及其对策研究》作者牟长利; 龙子泉;2003年出版。本文主要给我们讲述了我国的沪深股市自九十年代初成立以来,经过短短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以及对现在中国上市公司的总体质量分析。并给投资者以建议。
《中国股市暴涨暴跌背后的制度建设缺失》作者:王一静,文献来源:[J]。现代商业, 2008股市18年的成长,也是中国股市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国股市经过了两年的股改,终于解决了积压已久非流通股问题。本文就中国股市最近出现的一涨暴跌的行情,分析了中国股市制度存在的缺陷。说明我们国家的股市发展存在着制度的缺陷,需要更近一步的改进。
《从A股市盈率变化看股市投资机会》作者:金开安,文献来源:[J]。投资北京, 2011 <正>股市的低估,对于长期投资的价值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买入持有的好时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2009年触底反弹,2010年到2011年长期盘整、交易低迷的弱势阶段。本文主要说了我们怎么利用市盈率来把握投资机会。
《危机下的中国投资机会》作者:马晨 文献来源:[J]。中国金融家, 2009文献主要讲了大中华区是如何从一个地理概念转变为一个充满投资机会而且经济结构互通的地域?中国的股市表现领先全球,哪些行业将出现最佳的投资机会?A股市场的短期和中长期走势如何?流动性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
《中国老龄社会养老产业的投资机会研究》作者:刘红 , 唐继碧,文献来源:[J]。会计师, 2012,摘要: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四二一"为主的.家庭结构模式导致了养老方式从以家庭养老为主转变为以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并重的养老模式过渡,同时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收入也不断增加,政府对养老产业大力支持,但是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养老产业的落后和养老产品、服务的严重缺失,因此,我国养老产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
《中国股市投资组合规模的进一步研究》作者:方少含,文献来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摘要:采用"沪深300"成分股中的280只股票,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建立等权投资组合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股市投资组合规模的非系统风险分散效应,计算了沪深A股系统风险总量,并从马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出发探讨了合适的规避风险的投资组合。
《股市投资机会 在哪里?》作者:刘浩,文献来源:[J]。卓越理财, 2008, 摘要:<正>2008年上半年,根据各种理论推算出的"铁底"——5000、4800、4000、3500……,都没能阻止股市大盘的下跌、再下跌,股指在所谓"铁底"中一路畅行。大跌之后,下半年股市能否绝地反击?《中国股市投资策略探讨》作者:刘光彦 文献来源:[J]。商业研究, 2005,摘要:14年来中国股市大幅波动,暴涨暴跌的次数不计其数,许多参与群体损失惨重。然而,中国股市在让投资者面临巨大风险的同时,也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机会,认真研究中国股市的运行情况及涨跌机理,探讨其投资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争夺
资源:故事远未结束》作者:彭波,文献来源:[J]。证券导刊, 2006,摘要:一年来,一边是股改轰轰烈烈地进行,一边是牛市如火如荼地展开,中国股市随着最大的制度障碍的消除,被压抑的上升动能开始逐步释放,除了制度的原因,资源与能源、人民币升值、消费升级被视为这轮牛市的开始。
《中国股市投资价值分析:基于行业角度》作者:钱竞,文献来源:[J]。金融理论与教学, 2012, 摘要: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又经历了欧债危机,中国股市持续低迷,大盘指数不断跌破低点,中国股市仿佛在一夜之间回到了十年前的水平。众多股民被套,财富大幅缩水,基金公司普遍亏损。中国股市到底具不具被长线投资机会还有待考验。
《中国股市投资风险结构性失衡分析》作者:李玮 , 陈卫平,文献来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摘要:从介绍股市投资风险特征着手,通过对中外股市风险结构的实证分析比较,指出了当前中国股市系统性风险比例过高,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结构性失衡,并围绕这一失衡现象对其成因、危害进行了分析。
《运用投资机会集方法研究公司成长性》作者:潘立生 , 任国宏 , 赵惠芳,文献来源:[J]。财会月刊, 2010,摘要:本文使用投资机会集方法并选用我国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来度量公司的成长性,并对投资机会集方法和传统的托宾Q值方法和市净率方法进行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投资机会集方法比托宾Q值方法。
《时变性投资机会条件下的战略资产配置决策:理论与中国实证》作者:范利民 , 陈浩武,文献来源:[J]。管理工程学报, 2010,摘要:本文分析了投资机会的时变性特征对长期投资者战略资产配置决策的影响并实证,表明时变性特征降低风险资产长期收益率条件方差的增长速度,降低其在长期投资视角的风险。
从上我们得到:中国股市成长性与其他的一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或者是投资机会与其他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借鉴他们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思路。有利于我们选择正确的研究方向。
四、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论文在广泛阅读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理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进行研究。论文通过对中国股市的成长性,投资机会各自分析和实证研究后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最后综合理论与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下为提纲: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是说明本文的研究意义和背景、概述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详细说明中国股市的成长性,对中国的成长性展开分析
第三章,详细说明中国股市的投资机会,并研究不同时期的投资机会是怎样变化的
第四章,通过选取样本和萃取数据对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第五章, 对本文做出总结,同时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五、完成论文的条件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首先,通过研读国内学者对于这一问题的各类研究成果,并以此为思路来寻找出我所需要进行的宏观方面的研究。
其次,借鉴国内学者的理论成果及实证检验成果找出我的研究所需要的数据与实证方法,并找出各类实证检验结果的相同于不同之处,提出我所要研究的问题的理论依据及实证分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根据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找到能够验证我问题的方法。
再次,对我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此部分相对于前面较理论化,但是会更加具体到细节。
六、本课题进度安排、各阶段预期达到的目标:
1。 2。28—3。6: 确定论文题目,明确论文目的、内容及进度安排,开始查阅资料。
2。 3。7—3。20: 收集资料,撰写任务书和文献综述。
3。 3。21—3。27: 收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4。 3。28—4。3: 整理资料,拟定论文大纲。
5。 4。4—5。8: 整理资料及相关数据,撰写并修改论文初稿,最后完成论文初稿。
6。 5。8—6。7 修改论文,完成论文定稿。
7。 6。10—6。23 论文排版打印,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