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能力建设降低转诊率的调查报告(经典3篇)

时间:2017-02-03 09:33:2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医院能力建设降低转诊率的调查报告 篇一

标题:医院能力建设降低转诊率的调查报告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到大医院就诊。然而,由于大医院医疗资源有限,经常出现转诊的情况,使得患者不得不多次奔波,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和时间成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医院需要进行能力建设,降低转诊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疗质量。

为了调查医院能力建设降低转诊率的现状,我们选择了某大型综合医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意见,对医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调查结果显示,医院能力建设降低转诊率的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医院应根据患者的就诊需求和医生的专业特长合理分配医疗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转诊的发生。例如,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医院可以设立专门的门诊和科室,加强诊疗能力,提高患者的就诊效率。

2. 加强医生团队合作。医院应建立科学、有效的医生团队合作机制,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和综合能力。通过定期的学术交流和病例讨论,医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经验,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减少不必要的转诊。

3. 引入远程医疗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已成为降低转诊率的重要手段。医院可以与其他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远程会诊和病例互通,充分发挥医生的专业优势,避免不必要的转诊。

4. 加强患者教育。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和就医意识。通过宣传健康知识、推广预防保健措施,医院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就诊和转诊。

综上所述,医院能力建设降低转诊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医院管理层和医生共同努力。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医生团队合作、引入远程医疗技术和加强患者教育,医院可以有效降低转诊率,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和医疗质量。

医院能力建设降低转诊率的调查报告 篇二

标题:医院能力建设降低转诊率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布,转诊率逐渐增加,给患者和医院都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医院需要进行能力建设,降低转诊率,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

在调查中,我们选择了某市三甲医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和医生的调查问卷,深入了解了医院转诊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调查结果显示,医院能力建设降低转诊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医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医生是医院的核心资源,他们的诊疗水平直接影响着转诊率。因此,医院应该通过组织医学会议、开展病例讨论等方式,提高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减少不必要的转诊。

2.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医院应根据患者的就诊需求和医生的专业特长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例如,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医院可以设立专门的门诊和科室,提高患者的就诊效率,减少转诊的发生。

3. 引入远程医疗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已成为降低转诊率的重要手段。医院可以与其他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远程会诊和病例互通,减少不必要的转诊,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4. 加强患者教育。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和就医意识。通过宣传健康知识、推广预防保健措施,医院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就诊和转诊。

综上所述,医院能力建设降低转诊率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医院管理层的领导和医生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医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引入远程医疗技术和加强患者教育,医院可以有效降低转诊率,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

医院能力建设降低转诊率的调查报告 篇三

医院能力建设降低转诊率的调查报告

  县级医院是公立医院体系的网底,县域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连接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枢纽,承担着区域内近70%人口的医疗服务任务。然而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我县医院学科建设薄弱,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不足,常见疾病外转率高,“看病贵、看病难”现象严重,加快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势在必行。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县域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也有助于改善县域医疗资源的科学配置,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缓解城市大医院的压力,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县医院能力建设及转诊情况

  近年来,县医院领导重视,县财政给予支持,加大能力建设,改善诊疗环境,添置仪器设备,县医院发展重点逐步从房屋、设备等硬件设施转向人才、技术、管理等软实力,努力实现医疗资源的进一步优化,医院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由于基础薄弱,县医院改革发展任务非常艰巨。特别是与发达地区县医院综合实力差距较大,县医院人才、技术、管理等软件建设亟待增强。突出表现在高水平技术人才极度匮乏,专业管理能力普遍短板。因待遇、生活及工作环境等原因,县医院难以吸引和留住技术骨干,县医院高级职称和高学历技术人员人才比例非常低。尤其县医院科室发展不够均衡,重点科室优势不够明显、重症医学及院前急救体系薄弱等问题。目前,我县医院只设有内、外、妇、儿、中医、急救等级诊疗科室,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普外科、骨科等专科资质等级低、规模小,专科尚未实行三级分科,如普外科无力细分为肝胆、胃肠等四个专科。由于专业学科不足和诊疗技术水平及服务能力的有待提高,常见疾病患者外转诊治较为严重。如附表1所示:、、、疾病外转率都比较高,也反映出县医院这些学科力量薄弱和建设迟缓。县医院管理手段也较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县级政府财力有限或认识不足,未能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医院发展资金主要依靠医院自筹,而医疗服务价格远低于成本,药品加成收入成为医院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

  附表2、常见外转疾病不同级别医院费用分析,从费用分析看,------等疾病,县外医院的费用明显高于县内医院的费用(计算t值,p≤0.01),---等疾病县医院的治疗费用低于乡级医院治疗费用(因为县医院实施按病种付费管理,有些病种费用确实比乡镇医院要低,计算t值,p≤0.05,结果有显著性意义,),---等疾病县医院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县外医院治疗费用(计算t值,p≤0.01,结果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从统计分析再次推出结论:外转与县内技术水平的关联性进一步提示医院应尽快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加强医院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减少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方面与上级医院的差距。

  二、造成转诊率高的主要原因

  (一)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不完善,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总体来看,县级医院在基础设施条件、人才队伍建设、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体制机制也需要综合改革。政府对县立医院的财政拨款不能对医院进行足额补偿。医院既要完成政府下达的指令性任务,又要确保自身生存发展,在经营上就难以避免趋利性。有时,县医院还出现负债经营现象。目前,县医院负有债务万元,这些负债大部分只能通过收取患者的医疗费用来偿还,从而直接推动了医药费用的上涨。

  (二)专科建设乏力,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严重制约县级医院发展。高水平的医务人员以及专业特色人才相对不足,人才队伍不稳定,“引不来、留不住、养不起”现象普遍存在,人才流失率相对较高。

  (三)医疗设备配置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难以满足需求。财政对县医院的配套能力不足,财政缺口仍较大,建设投入与实际需求的差距较大,县医院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总体进度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医院业务用房陈旧落后,存在安全隐患;诊疗设备与省市三级医院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影响了部分诊疗项目的开展,难以适应县级医院医疗卫生服务。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相对落后,群众信任度不高。

  (四)农民期望值提高,新农合补偿标准低。首先农民的经济条件有明显改善,这是改革开放、社会向前发展的成果,是客观不争的事实,经济条件的改善导致期望值的明显提高,其次提高本地新农合补偿比例,加大本地治疗和外地治疗的补偿差距,应该是降低外转率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社会公平性的表现,同样的疾病,同样的缴费金额,而外转治疗会耗费更多的新农合资金,对在县内治疗的患者来说造成不公平。第三,目前新农合基金的补偿范围,只限于参加新农合农民的医药费用补偿,除外责任、目录外用药、诊疗项目外费用不能纳入补偿范围;如门诊统筹补偿、住院补偿等也不统一,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农民来县医院就医的积极性。

  三、加强县医院能力建设、降低转诊率的措施与建议

  为进一步提高县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和患者的就医需求,县委、县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及县医院,要站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高度,进一步加强领导,把县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给予政策、人力、财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多措并举,协调联动,加强县医院能力建设、切实降低转诊率,提高县医院的医疗水平,更好地为全县农民群众服务。

  (一)全县上下联动,推进县医院综合改革。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保障医药卫生体系规范有效运转。一要建立补偿机制。要落实财政投入政策,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切断药品和医疗之间的利益联系,减少药品滥用,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坚持县医院的公益性,就可以大范围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增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保证县级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县域内就

诊率明显提高,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二要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县医院在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龙头作用,开展城乡对口支援、危重病例远程会诊、重大疑难病例转诊等工作,大力支持和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三要建立监管考核机制。加强绩效考核,开展县医院评审评价工作,建立健全县级医院医疗安全质量控制评价体系,持续改进县级医院医疗质量安全。

  (二)加快专科学科建设,提高诊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快县医院的专科、学科建设,是提高诊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降低转诊率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一是有利于推动全县整个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增强卫生科技系统的整体素质和力量,使科学技术能对经济和社会发挥更好的作用。二是有利于形成优势和特色,带动县医院乃至全县医疗与科技工作的开展。社会对不同门类的学科的需求度在不断变化,有着主次、轻重、缓急之分。通过开展重点学科建设,有利于医院集中建设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优势学科,这些优势学科将成为医院科学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并以此为“龙头”和依托,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和技术辐射作用,带动县医院其他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形成一个门类、结构、比例较合理的科研体系,增强医院科研实力和后劲,为医院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有利于促进医院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重点学科建设有赖于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技术精、学术造诣深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学术带头人队伍。通过重点学科建设,有利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有利于增强学科带头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们在一定的压力和较优越的条件下不断成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作用,使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多作贡献。

  (三)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县医院硬件环境。县医院应当由政府规划、建设,医疗机构的基本建设、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职工工资等,要纳入财政预算,并按照足额拨付以维持县医院正常运转、专科学科建设和业务技术的开展。政府应当认识到,医疗卫生是一个涉及到人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的特殊行业,同时也是一个涉及到社会稳定的重要行业,不应该简单地把它视为一种普通的行业推向市场。同时,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县医院的扶持和政策倾斜力度,尤其装备、充实、完善县医院急救、检验、感染性疾病科基础诊疗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能力和诊疗水平。开展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县医院主要临床及医技科室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和执业能力,提高主要临床和医技科室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这样医院的公益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农民才乐意来院就诊看病。

  (四)提高补偿标准,增强新农合的吸引力。加大新农合对本地住院治疗的补偿力度,提高补偿标准,是降低外传率、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手段。患者外转与新农合补偿的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有较高水平的新农合补偿是农民外出治疗的较大因素。因此,县委、县政府要从长计议,尽快出台受益于民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患者)就近就医,本地就医,让参合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增强新农合的吸引力。

  首先,要明确工作目标,稳步发展新农合。在已全面建立新农合制度的基础上,要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出发点,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巩固和发展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基本医疗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基本医疗保障性质的新农合制度,逐步提高筹资标准,进一步调整、完善和统一统筹补偿方案,全面推行门诊统筹,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和受益水平。

  其次,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完善筹资机制。要根据我县财力状况和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及承受能力,逐步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及农民个人筹资水平,积极探索建立稳定可靠、合理增长的筹资机制。全县参合农民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财政对参加新农合农民的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150元以上,农民个人缴费标准不低于30元。五保户、低保户个人应缴纳的全部资金从医疗救助资金中列支,特困优抚对象个人应缴纳的全部资金从优抚经费中列支。随着经济条件改善可随时提高财政补助标准,最终实现公费医疗、免费医疗。

  第三,加大基金监管力度,确保基金安全运行。要认真执行新农合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实行新农合基金的收支分离、管用分离,严格执行基金封闭运行模式,坚持财政部门代收、金融机构代理、专户储存、专账管理、财政部门复核、直接划拨的基金管理制度,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和核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不得用于经办机构人员和工作经费。总之要从基金的筹集、拨付、存储、使用等各个环节着手,规范基金监管措施,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基金运行情况的分析和监控,保障基金安全运行,确保及时支付农民医药费用的补偿款。

  第四,科学确定补偿标准,合理分配基金。目前新农合基金的补偿范围,目前只限于参加新农合农民的医药费用补偿,除外责任、目录外用药、诊疗项目外费用不能纳入补偿范围;如门诊统筹补偿、住院补偿等,提高县医院的补偿比例,引导参加新农合农民充分利用县医院医疗卫生资源,逐步取消分段补偿。合作医疗基金用于建立住院统筹基金、门诊统筹基金和风险基金,关键在于要合理分配基金占比,我认为住院统筹基金的分配额应不低于75%。参加新农合农民因危、急、重症等情况在门诊实施紧急抢救后住院的,其门诊紧急抢救费、相关检查费用、药费纳入住院统筹补偿范围。

医院能力建设降低转诊率的调查报告(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