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管理站的调查报告 篇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救助管理站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救助机构,承担着帮助困难群体、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为了了解救助管理站的运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
首先,我们对救助管理站的设施和人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救助管理站设施较为完善,有充足的床位和生活用品,能够满足困难群体的基本需求。同时,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数量也比较充足,他们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一定的救助能力和服务意识。然而,在一些救助管理站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设施老化、人员流动等,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及时解决。
其次,我们对救助管理站的救助政策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救助管理站的救助政策较为完善,能够满足不同困难群体的需求。救助管理站提供了临时住宿、饮食救助、医疗救助等多项救助服务,并且对困难群体进行了分类管理,针对性地提供帮助。然而,我们也发现,在一些救助管理站中,救助政策的宣传不够到位,导致一些困难群体对救助政策不了解,无法及时获得救助。因此,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困难群体的知晓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我们对救助管理站的运行效果进行了评估。调查结果显示,救助管理站在帮助困难群体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状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部分困难群体对救助管理站的救助工作表示满意,认为得到了及时的帮助和关心。然而,也有一部分困难群体对救助管理站的救助工作表示不满意,认为救助管理站的救助力度和效果有待加强。因此,我们建议救助管理站进一步改进救助工作,提高救助效果,更好地服务于困难群体。
综上所述,救助管理站在设施和人员、救助政策以及运行效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进一步提高救助管理站的救助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困难群体提供更多更好的帮助。
救助管理站的调查报告 篇二
近年来,社会救助管理站作为社会救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帮助困难群体、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为了全面了解救助管理站的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
首先,我们对救助管理站的设施和人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救助管理站设施较为完善,有足够的床位和生活用品,能够满足困难群体的基本需求。同时,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数量也较为充足,他们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一定的救助能力和服务意识。然而,在一些救助管理站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设施老化、人员流动等,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及时解决。
其次,我们对救助管理站的救助政策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救助管理站的救助政策较为完善,能够满足不同困难群体的需求。救助管理站提供了临时住宿、饮食救助、医疗救助等多项救助服务,并且对困难群体进行了分类管理,针对性地提供帮助。然而,我们也发现,在一些救助管理站中,救助政策的宣传不够到位,导致一些困难群体对救助政策不了解,无法及时获得救助。因此,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困难群体的知晓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我们对救助管理站的运行效果进行了评估。调查结果显示,救助管理站在帮助困难群体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状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部分困难群体对救助管理站的救助工作表示满意,认为得到了及时的帮助和关心。然而,也有一部分困难群体对救助管理站的救助工作表示不满意,认为救助力度和效果有待加强。因此,我们建议救助管理站进一步改进救助工作,提高救助效果,更好地服务于困难群体。
综上所述,救助管理站在设施和人员、救助政策以及运行效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进一步提高救助管理站的救助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困难群体提供更多更好的帮助。
救助管理站的调查报告 篇三
救助管理站的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按照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要求,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于xx年10月21日成立,依托市救助管理站负责主城区流浪乞讨青少年的管理、教育和服务工作。xx年至xx年,保护中心共救助流浪乞讨青少年1200人,占救助总人数的6.5%。
其中男性占70%,女性占30%。
目前,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救助站)作为市民政局直属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有10人,主要负责年龄在6-18岁,身体基本健康,无严重智力障碍且入站时身边无监护人,正在流浪乞讨的`儿童实施保护性救助。
该中心是目前全省面积最大、设施最全的流浪乞讨青少年管理机构,被省政法委和省民政厅分别授予“全省政法创人民满意活动先进单位”和“全省民政系统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
xx年,被民政部评为世博会和亚运会亚残运会举办期间“救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区位于市委、市政府驻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全区现辖9镇4街道,400个村社区,一处省级工业园和一个县级商城管委会。
总面积59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2万,流动人口30万。
各类学校在校生14万余人,在园幼儿3.4万人。
按照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关于建立“xx”规划民政建设项目储备库有关问题的函》文件要求,“人口在60万以上的县(区、市),以及地处重要交通枢纽、省际交界、口岸、风景旅游区等流动人口多、救助任务重的县(区、市)应成立流浪人口救助站”。
为此,区民政局积极协调,为救助站争取到副科级编制单位,定岗定编,目前正在进行救助站人员的招考和配备工作,流浪乞讨人员的安置帮扶工作由区民政局社会事务科具体负责。
二、区流浪乞讨青少年群体的基本情况
(一)分类
xx年,全市实施救助流浪乞讨青少年总数102人,占全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2356人)的4.3%,其中,护送返乡56人,寄养亲戚家并落实上学费用32人,他人收养登记14人。
从性别上看,流浪青少年男性74人,占73%,女性28人,占27%。
从年龄分布上看,6岁以下12人,占12%,6-14岁36人,占35%,14-18岁54人,占53%。
从受教育程度看,文盲44人,占43%,小学39人,占38%,初中19人,占19%。
从流出地看,来自农村81人占79%,城镇21人,占21%;来自市外68人,占67%,本市34人,占33%。
从离家次数看,初次流浪的89人,占87%,有两次以上流浪经历的13人,占13%。
上述数据突出反映两个问题:一是本市青少年流浪乞讨青少年年龄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二是主要来源于农村,多数为异地乞讨。
(二)生活状况
1、居住条件。
流浪乞讨青少年居无定所,一般住在街头、车站、工地、桥下或废弃的房屋等,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安全性,生存权利时刻受到威胁,常常遭到一些人的歧视、辱骂和驱赶。
2、生存方式。
(1)未成年人乞讨。
这一类情况最多。
这些青少年衣着破旧污秽,见到路人经常采取下跪作揖、死缠烂打、紧跟不舍的做法,讨到钱后交给不远处所谓的“父母”。
他们是常会因为“不卖力工作”,遭到幕后操作者的打骂,急需得到解救。
(2)残疾青少年沿街乞讨。
这类流浪乞讨青少年将自己残疾的躯体暴露于来往的行人面前,甚至有人故意残害青少年躯体,以换取他人的怜悯。
(3)“母亲”怀抱婴儿当街乞讨。
在市区人流密集的地方经常可以看到面黄肌瘦孩子依偎在“母亲”身旁,等待路人的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