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消息恩开题报告 篇一
小班消息恩开题报告
尊敬的老师:
大家好!我是小班的消息恩。今天我来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小班的开题情况。
我们小班的研究课题是“影响儿童学习效果的因素”。我们选择这个课题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觉得孩子们的学习效果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学习环境、家庭教育、学习方法等等。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因素,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们提高学习效果。
我们小班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首先,我们将设计一份问卷,包括学生自身、家庭和学校等方面的问题,用来了解不同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然后,我们将选择几所学校进行实地观察,观察学生的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家庭教育等情况。通过这些调查和观察,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些规律和关联,以及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我们小班的研究计划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是调查准备阶段,我们将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设计问卷,并进行试调查,以确保问卷的有效性。第二阶段是调查实施阶段,我们将选择几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第三阶段是结果总结和报告撰写阶段,我们将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并准备进行展示。
我们小班的研究成果将会有几个方面的影响。首先,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研究,能够给家长、老师和学生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其次,我们希望能够引起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关注,促进他们对学生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的改进。最后,我们也希望能够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推动相关研究的发展。
感谢老师们的支持和指导,我们小班将会努力做好这个研究,争取取得好的成果。谢谢!
小班消息恩开题报告 篇二
小班消息恩开题报告
亲爱的老师:
大家好!我是小班的消息恩。今天我来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小班的开题情况。
我们小班的研究课题是“儿童喜欢的学习方式”。我们选择这个课题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觉得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与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关系。通过深入研究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些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我们小班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和访谈。首先,我们将观察孩子们在不同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记录下他们的行为和反应。然后,我们将对孩子们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不同学习方式的喜好和评价。通过这些观察和访谈,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些孩子们普遍喜欢的学习方式,并找到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我们小班的研究计划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是调查准备阶段,我们将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设计观察和访谈的指导问题,并进行试观察和试访谈,以确保研究的有效性。第二阶段是调查实施阶段,我们将观察孩子们在不同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并进行访谈。第三阶段是结果总结和报告撰写阶段,我们将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并准备进行展示。
我们小班的研究成果将会有几个方面的影响。首先,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研究,能够给家长和老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方法,帮助他们了解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以及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我们希望能够引起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关注,促进他们对教学方式和学习环境的改进。最后,我们也希望能够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推动相关研究的发展。
感谢老师们的支持和指导,我们小班将会努力做好这个研究,争取取得好的成果。谢谢!
小班消息恩开题报告 篇三
小班消息恩开题报告范文推荐
篇一:小班教学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渝北区教委申报的“优化农村小学小班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于2010年月被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一般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10-13-005)。为了使课题顺利开展实验研究,达成预期研究目标,今天,特请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本课题进行开题指导。首先,我代表课题组全体成员及各子课题实验学校,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现在,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指导,请各实验学校的代表审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重庆的城市建设更是日 新月异。随着城市建设前进的改革步伐,农民工进城的人数逐步增多,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的也逐步增多。而遍布在广大农村的一所所小学的学生人数在逐步减少。以我区为例,就有40多所农村小学的在校生人数均在300----100人之间,占农村学校的85%以上,普遍班额在30---15人之间,村小更是如此。那么,一种无需人为控制的小班在农村小学自然诞生。面对这样一个国内外教育改革都十分推崇的班额条件,我们的课堂教学现状却比较落后。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秧田型”的教学时空仍然占领着小班课堂,教师没有利用优势进行改革;二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小班课堂学习环境冷清的现象比比皆是;三是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留守儿童为主流的学生群体在学习兴趣和自主管理方面都处于较低水平的状态;四是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无论从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都与城区学校有明显差距,以上学期期末抽查的情况来看,农村小班的学习平均水平低于城区学校大班的学习平均水平近20分。分析其现状,原因有三:一是学校的教学管理与指导滞后,有的学校没有实力指导教师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二是教师没有教改的激情,在绩效工资实施后的今天,一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阻碍着教师的发展,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农村小学小班课堂教学的滞后现状必须尽快改变。为此,我们提出此课题,带领农村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们,通过实践研究,转变教育思想,创新课堂教学,
改善教学环境,让每一个学生在充满活力的学习活动中不断进步,以适应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查阅国内外资料,小班化教学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经济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一个共同趋势。关于小班化的教学策略,国外已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相关论文。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验依据。
1.公平教育的理论依据
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包括四个层面的涵义:
(1)观念层面:以人为本,面向全体,人人平等。
(2)目标层面:一是接受教育机会的均等,即"每一个人都有获得受教育机会";二是教育质量的公平,即人人都应享受到优质教育。
(3)政策层面:指政策、教育制度、资源配置、师资力量配备的公平。
(4)操作层面:指在教育过程中提供公平、充分的适合个人特点的教育,满足每一个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自由地、自主地发展。
2.心理学“关注论”的依据
据国外心理关注论的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视野关注的范围一般不超过25个学生。 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小班化教育由于班额小,增加了师生之间交往的额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均衡地得到老师的关怀和辅导,这就有效地保证了在教育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目标的实现。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这一理论告诉我们要以正确的学生观来看待孩子,而农村孩子有着跟城市孩子一样的智能基础。
3.素质教育理论
小班化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推动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模式,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全面发展,有个性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它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而小班化教育的实施,又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特别是班级学生人数的明显减少,宽裕的时空,其教育的优越性十分明显。
4.教育学理论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互不雷同的书,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爱好、忧愁和怀疑”。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提出,大自然是最好的教科书,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出,教育要因材施教,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提出教育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训育”,而是“到乡间来求知道”,陶行之提出,生活即教育,明天的课堂是师生生命栖息的沃土。这些,都为农村小班教学的优化提供了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小班教学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索成为可能,也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加充分。
三、核心概念界定
本课题研究中所提出的“农村小学小班”指的是目前农村小学班额一般在30人以下较少容量的教学班;“课堂教学”指的是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优化农村小学小班教学”指的是把农村小学小班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促进学生积极发展、和谐发展的最佳水平;“策略研究”指的对提高各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内容、模式、途径、方法、以及相关措施等一系列做法进行实践探索和总结提炼。“优化农村小学小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所进行的工作就是针对农村小学小班课堂教学的现状,带领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探索出一系列适合农村小学小班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做法,以引导广大农村小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育人质量,为城乡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做一件有意义的有长远效果的实在事。
四、课题研究现状及创新之处
目前,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都在实施“小班教育”的改革,并卓有成效。我国的小班教育也发展迅速,并进行了有价值的研究。如:杭州的“新班级教育研究”,北京的“小班教育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研究”, 台湾的“适应化、多元化、个别化小班教育精神研究”等,纵观各方面的研究,已趋向形成这样的观点:小班化教育是当代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教育优质化的发展趋势,是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现代化学校的新模式。
就国内外现有的关于“小班化”教育教学的研究情况来看,大多数是经济较发达或相对发达地区的城市学校,而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小班”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系统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尚不多见。因此,本课题着力从 利用农村小学的现有资源环境,借助政府进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政策扶持等优势,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小班课堂教学质量策略方面进行研究,特别是面对留守儿童较多、教师专业化素质不高的情况如何提高小班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要加大力度,力争有所创新。
五、研究假设
本课题拟从如何优化教学的三个层面进行策略研究,一是优化教学管理的策略;二是优化教学活动的策略;三是优化教学保障的策略。初步假设为“优化农村小班教学二二三策略”,即:“两项推动”、“两大保障”、“三个建构”。
“两个推动”指的是“制度推动”和“教研推动”的教学管理策略,追求教学管理的创新与实效。“制度推动”的主要策略是,以教师为本,对现有是教学管理进行完善和更新,让少而精的制度推动教学质量提高。如创建“小班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教学故事讲述制度”、“课程体系建构制度”等。“教研推动”的主要策略是,加强校本教研,对教研的内容、形式进行改革,以适应教师的发展需要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如:教研时间与空间的改变,教研内容真实与效果的体现,教研形式群体与个体的结合,多样与创新的结合等,使教研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两大保障”指的是“队伍保障”和“资源保障”的教学保障策略,追求的是教师队伍的科学建设,教学资源的丰富齐备。“队伍保障”的主要策略有,合理配置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激发引领教师。“资源保障”的策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创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资源策略,如趣味性、激励性、互动性的教室环境与活动性、开放性的社区环境资源的开发育利用策略等。二是学科教学设施设备资源保障策略。三是学科教学资源库建设策略等。
“三个建构”指的是“学习精神建构”“学习课程建构”、“学习活动建构”的教学活动策略,追求的是教学活动的人本性、适应性和实效性。
“学习精神建构”要求的是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让人本的、民主的、发展的在教学中。
“学习课程建构”是在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基础上,针对农村教师条件、环境因素和小班实际,
“人文的学习精神建构”要求的是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让人本的、民主的、发展的精神在教学中熠熠生辉。
“多元的学习课程建构”,针对农村教师条件、环境因素和小班学生实际,建构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多元课程体系。一是从课程来源上,遵循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相结合的三级课程体系;二是从课程作用上,创立常规课程打基础、乡土课程创特色、生活课程促成长的三维课程体系;三是从课程内容上,建构文
化课程为核心、活动课程为拓展、自主课程展亮点的三类课程体系。
三是从课程内容上,建构文化课程为核心、活动课程求拓展、自主课程展亮点的三向课程体系。“学习活动建构”要求的是各学科教学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探索出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活”教学策略是指“活力”的教学设计。各学科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要放眼未来,立足基础,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充分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与时俱进地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充分依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学生喜欢的,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活动,创设课堂学习环境,多元地创建师生关系、建构教学形态等,达到“思想有多宽,路就有多宽”的教学境地。
“活泼”的学习氛围。这里所指的“学习氛围”主要包括学生学习的环境、学习的形式、学习的状态。我们所倡导和需要实践研究的是,小班学习环境的灵活性,如:为了便于交流互动,设计围坐式的课桌椅;为了方便书写并体现各方主位,设计四周环绕的黑板;为了提升课堂教学信息资源的更大化和学生信息技术习惯与能力的培养,教室内安放适当数量的学生用电脑;为了体现小班更周到的人文服务,增置班级社区、班级家园、班级窗口等实物管理平台等。要体现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如采用现代提倡的查找网络信息、观看视频课件、小组合作探究、沙龙对话交流、假设实验证明、动手操作体验、竞技评价练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体现学习状态的生动性,我们所期望的是,小班的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学习主动性得到增强,使每个学生在美妙的、温馨的、灵动的、适用的教学环境中学得活泼,学得生动。使我们的教学目标得到落实。
“活动”的教学平台。故名思意,将活动这种形态塑造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互动平台。即指:将一个接一个的优质的教学活动有机串联起来,构建完整的课堂。以保证教学双边行为能在宽松民主、平等尊重、温馨和谐、交流互动的平台上完成。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地;成为学生学习实践的场所;成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让活动成为课堂的代名词。如:情景创设、谈话引入、自主体验、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延伸扩展、分层练习等各个环节都可以以活动为形态被设计、被呈现。使课堂体现具有“游戏趣味性、人文促进性、互动参与性”
篇二:小班化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
《小班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的'时代,其特征是创新。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就要建立一种适合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环境,讲究教育的个别化和个性化。
近几年我县农村学校学生生源逐渐减少。小班化教学是学生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实行小班化教学,使教师与每一位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合作、帮助机会 ,学生课堂上动手动脑的机会大大增加,大大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动手动脑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及团队意识。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发展和丰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小班化教学研究可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保证学校生源的稳定,为目前农村学校创建有特色和高规格品质的学校品牌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2、课题研究的价值
小班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它以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在养活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时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技术、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估等环节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班级教学活动形式。小班化是一种世界性的趋势,它的最大优势就是根据教育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二、课题的界定
目前小班是指25~35人规模的班级。小班化教育,是在小班中以提高每个
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目标指向的教育。是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充分照顾其个性特长为目的,通过对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实施过程、教育策略和教育方式、教与学的互动交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等改革而形成的一种优质化的班级教育教学活动形式。
小班化教学绝不仅仅指规模小,其核心理念是个性化教育或称适性教育,教学策略以自主、合作学习和个别化指导为主,评价策略应体现发展性、过程性、多元性、主体性的统一。教学,不管大班还是小班,都必须符合教育规律,只不过在小班教学条件下更易实现新课程理念,使更好的享受教育资源,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研究目标
1、从教学过程角度:
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丰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强化积极的人际互动;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老师的教学品质,降低了教学劳力。
2、从教学结果角度:
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其内在的潜能,激发其主动探究的欲望;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得到个性化的教学,促使人人成功。
四、研究内容
一、加强小班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小班化教学有效开展。
小班化教学首先挑战是教师,它呼唤着教师不但要有较强的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而且需有更高的综合素养,多才多艺,更需要教师有以生为本新的教
学理念。因此,我们十分注重小班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支能胜任小班教学工作的教师队伍。
二、整合教材,开发资源,建设小班化教学的有效课程。
小班化教学中,要打破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有机结合,进一步开发学生智力潜能。如美术教师可大胆创编美术教材,通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大批美术特长学生。音乐教学,通过音乐课和乐器课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小培养学生掌握一些乐器的演奏技巧,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特长。整合语文教材,开设阅读课和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悠久的民族文化浸润中丰厚文学底蕴,受到文明熏陶。通过课程内容和教材的改革,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在和谐、快乐的氛围中,让学生全面发展,发展个性,培养能力,陶冶情感,办出小班化教学的特色。
三、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推进小班化的有效教学。
传统的“大班”教学方法由于面对的学生数多,加上教师的精力有限,教师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不可能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民主权利,不可能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不可能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参与学习的意识比较欠缺。而小班化教学,不仅仅是班级规模的变化,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需要进行革新。这方面,小班化教学实验的先行者要逐步总结出互动教学策略、角色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兴趣教学策略、体验教学策略、问题教学策略、反馈教学策略、弹性教学策略等教学策略及分组教学法、个别指导法、体验教学法、尝试教学法、鼓励教学法、交融教学法、活用资源教学法、留有余地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五、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理论和小班化教育实验的成功经验。
2.调查法:通过调查表与学生座谈,了解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等,分析整理并建立学生数学学习档案,为研究工作提供基本信息。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以实验操作为主,行动研究是最主要的方法,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总结、边反馈边修正。
4.个案研究法:通过个案研究,积累研究经验和研究资料,提炼出有价值的结论。
辅助方法:统计法、经验总结法等
六、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1.6-2011.11)构建小班个性化教学的实施平台,通过问卷或访谈的形式了解现有的教育观,如学生观、教学观等。阶段成果预计有:现状调查与考察报告、研究论文、研究日志等。
2、实验阶段(2012.3-2012.7)在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实践操作活动的累积经验,以理论指导探索小班个性化教学的多种模式。阶段成果预计有:研究论文、课堂案例、活动录像等。
3、总结阶段(2012.9-2013.2)在实践活动中,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确立我校小班化教学模式,在优势中成特色。阶段成果预计有:研究报告、论文、课堂案例集等。
4、申请结题(2013.3-2013.6)完成研究,主要是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形成最终成果,申请结题。
七、保障条件
1、本课题负责人主持过国家级课题《生活作文》的子课题《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参与多项市、县级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有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在课题研究,教育教学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本组成员均为我校教学骨干,他们学历高,能力强,都受过教育科学研究方面的专项训练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都很重视参与教学改革,善于借鉴他人先进的教学经验,吸收消化名家的科研成果,并灵活的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教育教学成绩突出。
3、我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规范的学校档案管理和丰富的图书资料,浓郁的教育教学氛围,以及教师良好的科研兴校意识,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充分的资源保障。
4、我校领导对该课题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大部分领导主动参与此项课题研究。也明确表示对于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经费的筹集以及师资力量的调配等问题一定会全力支持解决,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很好的人力和物力保障。
八、组员分工
顾 青(课题组长) 全面负责课题的研究工作,负责课题的实施、检查、督促、参与课题研究。
李新军(课题主持人) 负责课题计划实施,研究工作中的协调,理论的总结等,参与课题研究。
杨步兵 陈 林负责收集课题研究资料,负责课题实验情况调研、材料收集等,参与课题研究。
董叶涛负责相关子课题的研究、实施,并做好材料的积累、分析、总结等。
张永芳唐存志石 艳朱 燕 王桂敏 张 敏
篇三:《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目的、意义
实施小班化教育是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一大潮流,国外和国内的一些大城市,小班化教育已经较为普及,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外关于“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视野关注的范围一般不超过25个学生,而传统的大班由于班额人数过多,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小班化教育由于人数少,增加了师生之间交往的额度,每个学生能更多地得到教师的关注和指导,促进了教育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目标的实现。我校具有地广人稀,学校学生人数不多,班级人数较少等特点,结合石柱县教育专家谭小林主任的“读、思、练”主体导学模式,适时的提出了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许多小学陆续开展了“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而国外的研究还要早。“小班化”要求每班人数控制在30人以下,随着生源的自然萎缩,结合我校师生比的现状,我校具备开展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条件。
新课程在我校已经实施了好几年时间,从目前学校新课程实施情况来看,我校与很多先进学校存在一定差距。为了将新课程和“读、思、练”主体导学模式在我校得到进一步有效的推进,必须抓住机遇,乘着课改之东风,力争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短期内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们提出了“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争取经过一个阶段研究,使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等方面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互动、合作,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与途径
以实践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实验法、对比法。
1、调查法: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状及其历史的材料,弄清事实,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
我们将对各个小班教学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家庭生活状况,周边环境;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变化情况。
2.实验法:通过主动变革,控制研究对象,发现与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假设理论,有目的,有预见地操作实验。
我们将把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去,作好记录,以便日后分析总结。
3.对比法: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本质,力求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我们将与原来大班进行质量的对比,总的目的是研究学生个体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 研究途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课题组成员将充分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和成功做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认真学习有关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的专著和理论,切实转变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求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优化小班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研究对象
三至六年级学生。
五、课题研究内容任务分工
小班化课堂教学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的学生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区别于一般在40甚至50人以上的传统教学班。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目标的素质教育观支配下的教学活动体系,强调和谐的情境,充分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所以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从以下三方面对课题进行探讨。
(一)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能使师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的开展学习活动,有效地提高师生的活动质量,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教师的工作,归根结底是“爱”的工作,小班化条件下,教师要奉行“机会均等”、“阳光普照”、“不让一个人掉队”、“少一倍学生,多一倍关爱”的观念。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关键,教师除了为学生创设温馨的学习环境以外,更要通过教师无私的“爱”和实际行动,消除横亘于师生之间的情感鸿沟,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的基础,而要真正达到理想的和谐,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认真落实,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提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对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我们应该致力于下面几个方面的研究:
(1)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科学的发展观,对学生的要求不能一刀切,正视学生个体的差异,
进而采取针对措施,给予每个学生最大的帮助,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对教学目标的审视,应做到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3)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选择的研究,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好教师角色的服务功能,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上寻求有效的途径。
(4)提高课堂教学中评价机制,通过教师充满人性的关怀、丰富多彩的课堂现场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
现在社会需要的是那种既会合作,又能竞争的人才。小班化课堂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合作的习惯。做好合作小组成员组合的研究,在小组学习中,教师要对各小组的成员构成进行认真思考,而不是随意的组合,要从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能力、个性差异等入手,把全班同学进行科学分组,寻求最佳的分组方案,以取得预期的最佳的合作效果。每个小组学生在学习基础、能力水平等方面实行优生与差生混编,男女混编,并根据学习需要,内容需要以及在活动中小组活动实际状况及时调整,以确保小组活动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状况,符合教学发展需要。坚持小组内合作为主,竞争为次;小组
篇四:《小班教学规程》运用研究开题报告
仪征市谢集中心小学 梁邦林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教育已步入“生本”时代,就教学而言,要求学校通过对教学组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教学合作等方面的改革,构建适应每个孩子发展需求的“生命课堂”。这种理念在大班教育环境下实现起来往往具有一定难度,而由于小班化教学中多向互动频率增加,教师对学生关注程度增大,课堂情感关系增强,能让各类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增加自主学习实践的机会,因而能使教育的理想目标得以更好的达成。于是“小班化教育”就成为实现小学教育优质化的世界性发展趋势。
南京市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探索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其中在课堂教学上凤游寺小学出台了《小班教学规程》。它给我们进行小班课堂教学实验指明了方向。在一次小班化专题培训会上,南京市的吴永军教授指出:用好小班教学规程就是实验的成功。我们认为可以将小班教学规程理解为:基于小班教学理念和理念所形成的小班教学程序系统中的一组教师行动规则。小班教学规程的指导思想是小班教学理念及其诉求,落脚点是操作层面的、行为化的规范要求,并成为“如何落实”、“有没有落实”小班教学理念的检验标准。当规程所规定的行动组合被教师所理解和奉行,教师关于小班教学的实践性知识的水平将会得以提高。
综上所说,我们认为选择《<小班教学规程>运用的研究》作为研究的课题是很有必要的。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小班教学
小班教学在发达国家基础教育各阶段已经普遍实行,许多国家在教育法中规定了每班学生人数通常在15~25人之间。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也开始了小班教学的尝试。小班教学是社会和义务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对于教育公平性、公正性的进一步要求,以及获得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可以预见,在今后几十年内,小班教学的增加会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规程
规程,简单说就是“规则+流程”。所谓流程即为实现特定目标而采取的
一系列前后相继的行动组合,也即多个活动组成的工作程序。规则则是工作的要求、规定、标准和制度等。因此规程可以定义为:将工作程序贯穿一定的标准、要求和规定。
运用
使用;利用。指把某种东西用于预期适合的某一目的或某人。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全国各地许多学校开展了围绕南京市凤游寺小学《小班教学规程》的运用研究,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是在实际课堂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是课堂教学实效问题。小班的课堂不缺教师努力创设的教学情境,不缺活泼有余的教学气氛,不缺热闹的小组合作,不缺学生个性的张显,总之表面的“小班化”似乎已经不缺,关键是对小班时间、空间这些有利条件的充分利用以及如何真正将小班教学规程里的目标落到实处,使每个学生真正受益方面却是仍然不足的。为此,我们决定开展《<小班教学规程>的运用》课题的研究,借助课堂研讨、课题研究,立足课堂继续探索提高教学实效的《小班教学规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其次是教师综合素质问题。小班化教育呼唤学科综合化。但能胜任此任务的优秀的综合型教师却是少之又少。
2、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小班教师经过培训、学习和实践,对于小班教学所倡导的理念并不陌生。但为何不能自觉用教学行为来落实这些理念,我们认为这与忽视教师小班教学实践性知识的形成,教师从事小班教学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密切相关。
小班教师要有专门的教学实践性知识,它解决在小班的教学现场中“怎么教为好”的问题。但小班教师普遍缺乏关于小班教学的实践性知识,发展小班教学的实践性知识,就是要让教师把业已获得的对小班教学理念的理解,转化为与之相符的、个体认同的行动方法,坚持在课堂上运用起来,并逐渐达到自动化程度高,能够迅速调用的、内化的认识和教学技能。教师形成实践性知识的关键是在教学行动中的反思、研究和积累。本次研究就是要通过研究形成符合《小班教学规程》要求的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目标
(1)以规程为行动研究指南
在规程引导下,优化小班教学的行动研究就能做到目的明确、话题聚焦,避免了教师“无从下手”的困扰。一方面,我们要求教师将规程的细目作为检验自己的教学是否符合小班要求的依据。另一方面,我们带领教师,在规程引导下形成一个个具体的行动研究课题,逐一分析如何落实规程要求,总结实践方法。
(2)将规程作为课堂观察工具
优化小班教学的行动研究其主战场在课堂,必须深入到课堂中去审视小班教学行为是否落实了教学规程的要求,此时的规程就是课堂观察的分析工具。实验中我们将就规程的运用情况,进行大量的课堂观察研究活动。在课堂观察中,教师分工负责,逐条审视规程在课堂中的实施情况,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总结有益于发挥小班时空优势优化小班教学的具体行为,为教学改进提供清晰的指向。
(3)围绕规程开展教学反思
教师没有反思就不能产生有意义的小班教学实践性知识。每位教师在实施教学规程中,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例如如何确保每一个学生得到发言机会?如何保证中低程度的学生及时得到应有辅导?如何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如何对学生进行课堂上要求做到的10分钟训练,训练什么?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推动教师开展个人反思和团队反思,使教师不断积累落实小班教学规程要求的有效教学行为,并以教学案例、反思日志、教后记等形式撰写出来供自己进一步提炼加工和同事之间的分享,在理解体悟、反思内化、交流分享中掌握“该怎么做”的具体办法,并最终形成随时可以调用的小班教学实践性知识。
2、研究内容
对照南京凤游寺小学出台的《小班教学规程》,我们设计了以下六个子课题为研究内容:
(1)小班教学条件下预习导航的研究
(2)小班教学条件下合作学习的研究
(3)小班教学条件下课堂提问的研究
(4)小班教学条件下有效训练的研究
(5)小班教学条件下个性化辅导的研究
(6)小班教学条件下学习评价的研究
3、研究重点
(1)小班教学条件下预习导航的研究
(2)小班教学条件下合作学习的研究
(3)小班教学条件下学习评价的研究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方法
1、研究思路
根据研究的内容划分6个子课题,组织“三结合”的队伍进行专题研究(行政人员、教研人员、一线教师),并选择部分班级开展实验研究,使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更好地结合。
2、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第一阶段:2011年4月~2011年7月
(1)分析现状,制订实验方案,讨论实施。
(2)推荐实验理论专著读物,重视理论学习,做好读书笔记,提升理念。
(3)设计校园文化,布置班组学习、活动与生活环境。
(4)开展小班教学条件下预习导航设计的研究。
(5)根据实验结果制定关于小班化预习导航的设计规范要求。
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12年7月
(1)开展小班教学条件下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提问的研究。
(2)阶段性成果展示、研讨。
(3)实验中期反思、调节,后期实验内容和策略。
(4)形成关于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提问的实验报告,分类小结。
第三阶段:2012年9月~2013年7月
(1)开展小班教学条件下有效训练、个性化辅导的研究。
(2)建立学生错题集、收集个性化教育优秀案例。
(3)实验总结。
第四阶段:2013年9月~2014年4月
(1)开展小班教学条件下多元评价的研究。
(2)搜集各种实验资料,整理相关文字数据。
(3)形成实验报告,展示实验成果。
(4)反思实验效果,形成指导性意见,供后续参考。
六、主要观点与可能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我们认为:小班教师经过几年的培训、学习和实践,对于所倡导的理念并不
陌生,可在实际教学中,为什么仍有“涛声依旧”呢?这与教师们忽视行动研究,忽视小班教学的实践性知识形成,从事小班教学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密切相关。 而小班教师普遍缺乏关于小班教学的实践性知识,原因有二:一是关于小班教学的理论研究与教师的实践操作之间缺乏桥梁、存在断裂现象,应然的理念和精神与具体实际的教育学的行为衔接不上;二是虽不缺乏的小班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策略在小班实际教学中并非教师的习惯性行为,真正运用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发展小班教学的实践性知识,就是让教师把已经获得的对小班教学理念的理解,转化为与之相符的、个体认同的行动方法,坚持在课堂上运用起来,并逐渐形成自动化程度高,能够迅速调用的、内化的认识和教学技能。
2、可能创新之处
本课题实验我们将小班教学研究的重心指向小班教学规程的研发和运用,以此搭建小班教学理念和行动的桥梁,引领教师行动研究,与教师共同探讨“小班教学该怎么做”的问题,并加以实践改进,从而优化小班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实践性知识说白了就是教师在小班“该做什么、怎么做”,它本身就是在小班教学环境下的实践理论和行动规则。规程可以理解为:基于小本教学理念和理念所形成的小班教学程序系统中的一组教师行动规则。规程的指导思想是小班教学理念及其诉求,落脚点是操作层面的、行为化的规范要求,并成为“如何落实” “有没有落实”小班教学理念的检验标准。当规程所规定的行动组合被教师所理解和奉行,教师关于小班教学的实践性知识的水平将会得以提高。
八、完成研究任务可行性分析
篇五:小班化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的时代,其特征是创新。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就要建立一种适合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环境,讲究教育的个别化和个性化。 近几年我县农村学校学生生源逐渐减少。小班化教学是学生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实行小班化教学,使教师与每一位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合作、帮助机会 ,学生课堂上动手动脑的机会大大增加,大大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动手动脑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及团队意识。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发展和丰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小班化教学研究可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保证学校生源的稳定,为目前农村学校创建有特色和高规格品质的学校品牌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2、课题研究的价值
小班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它以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在养活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时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技术、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估等环节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班级教学活动形式。小班化是一种世界性的趋势,它的最大优势就是根据教育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二、课题的界定
目前小班是指25~35人规模的班级。小班化教育,是在小班中以提高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目标指向的教育。是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充分照顾其个性特长为目的,通过对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实施过程、教育策略和教育方式、教与学的互动交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等改革而形成的一种优质化的班级教育教学活动形式。
小班化教学绝不仅仅指规模小,其核心理念是个性化教育或称适性教育,教学策略以自主、合作学习和个别化指导为主,评价策略应体现发展性、过程性、多元性、主体性的统一。教学,不管大班还是小班,都必须符合教育规律,只不过在小班教学条件下更易实现新课程理念,使更好的享受教育资源,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研究目标
1、从教学过程角度:
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丰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强化积极的人际互动;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老师的教学品质,降低了教学劳力。
2、从教学结果角度:
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其内在的潜能,激发其主动探究的欲望;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得到个性化的教学,促使人人成功。
四、研究内容
1、加强小班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小班化教学有效开展。
小班化教学首先挑战是教师,它呼唤着教师不但要有较强的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而且需有更高的综合素养,多才多艺,更需要教师有以生为本新的教学理念。因此,我们十分注重小班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支能胜任小班教学工作的教师队伍。
2、整合教材,开发资源,建设小班化教学的有效课程。
小班化教学中,要打破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有机结合,进一步开发学生智力潜能。如美术教师可大胆创编美术教材,通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大批美术特长学生。音乐教学,通过音乐课和乐器课相结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小培养学生掌握一些乐器的演奏技巧,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特长。整合语文教材,开设阅读课和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悠久的民族文化浸润中丰厚文学底蕴,受到文明熏陶。通过课程内容和教材的改革,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在和谐、快乐的氛围中,让学生全面发展,发展个性,培养能力,陶冶情感,办出小班化教学的特色。
3、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推进小班化的有效教学。
传统的“大班”教学方法由于面对的学生数多,加上教师的精力有限,教师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不可能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民主权利,不可能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不可能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参与学习的意识比较欠缺。而小班化教学,不仅仅是班级规模的变化,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需要进行革新。这方面,小班化教学实验的先行者要逐步总结出互动教学策略、角色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兴趣教学策略、体验教学策略、问题教学策略、反馈教学策略、弹性教学策略等教学策略及分组教学法、个别指导法、体验教学法、尝试教学法、鼓励教学法、交融教学法、活用资源教学法、留有余地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五、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理论和小班化教育实验的成功经验。
2.调查法:通过调查表与学生座谈,了解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等,分析整理并建立学生数学学习档案,为研究工作提供基本信息。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以实验操作为主,行动研究是最主要的方法,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总结、边反馈边修正。
4.个案研究法:通过个案研究,积累研究经验和研究资料,提炼出有价值的结论。 辅助方法:统计法、经验总结法等
六、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5.9-2015.10)构建小班个性化教学的实施平台,通过问卷或访谈的形式了解现有的教育观,如学生观、教学观等。阶段成果预计有:现状调查与考察报告、研究论文、研究日志等。
2、实验阶段(2015.11-2016.1)在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实践操作活动的累积经验,以理论指导探索小班个性化教学的多种模式。阶段成果预计有:研究论文、课堂案例、活动录像等。
3、总结阶段(2016.3-2016.4)在实践活动中,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确立我校小班化教学模式,在优势中成特色。阶段成果预计有:研究报告、论文、课堂案例集等。
4、申请结题(2016.5-2016.6)完成研究,主要是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形成最终成果,申请结题。
七、保障条件
1、本课题负责人主持过国家级课题《生活作文》的子课题《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参与多项市、县级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有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在课题研究,教育教学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本组成员均为我校教学骨干,他们学历高,能力强,都受过教育科学研究方面的专项训练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都很重视参与教学改革,善于借鉴他人先进的教学经验,吸收消化名家的科研成果,并灵活的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教育教学成绩突出。
3、我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规范的学校档案管理和丰富的图书资料,浓郁的教育教学氛围,以及教师良好的科研兴校意识,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充分的资源保障。
4、我校领导对该课题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大部分领导主动参与此项课题研究。也明确表示对于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经费的筹集以及师资力量的调配等问题一定会全力支持解决,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很好的人力和物力保障。
八、组员分工
邹清元(课题组长) 全面负责课题的研究工作,负责课题的实施、检查、督促、参与课题研究。
苟秀会(课题主持人) 负责课题计划实施,研究工作中的协调,理论的总结等,参与课题研究。负责收集课题研究资料,负责课题实验情况调研、材料收集等,参与课题研究。 徐巧 郭一洁 雷宗秀负责相关子课题的研究、实施,并做好材料的积累、分析、总结等。并负责研究资料的整理数据的分析,整理归档,个案的调查研究等。
九、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
2、教师有关论文,教案及相关材料等
3、学生有关成果性材料
4、其他能证明课题研究情况的材料。
胶州市正北小学《小班化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