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商建设转变职能问题的调研报告(优选3篇)

时间:2013-06-06 03:30: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基层工商建设转变职能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基层工商建设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转变职能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本篇调研报告将重点探讨基层工商建设转变职能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基层工商部门在转变职能过程中存在职能定位不清晰的问题。一方面,基层工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工商部门过多地涉及企业经营活动,使得职能定位模糊不清。另一方面,一些工商部门对于市场监管职能的理解存在偏差,过于注重行政审批和执法,忽视了服务和引导的重要性。因此,基层工商部门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能定位,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

其次,基层工商部门在转变职能过程中面临着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工商部门职能定位不清晰,服务意识不强,导致服务能力不足,无法满足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工商部门缺乏专业人才,技术水平不高,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因此,基层工商部门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提升,提高服务能力,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最后,基层工商部门在转变职能过程中存在监管执法不严的问题。一方面,一些基层工商部门执法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损害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工商部门存在腐败现象,甚至与企业勾结,导致监管执法失去公信力。因此,基层工商部门需要加强监管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的环境。

综上所述,基层工商建设在转变职能的过程中面临着职能定位不清晰、服务能力不足和监管执法不严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基层工商部门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能定位,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提升,加强监管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只有这样,基层工商建设才能更好地为市场经济服务,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基层工商建设转变职能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二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工商建设在转变职能方面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本篇调研报告将重点探讨基层工商建设转变职能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基层工商部门在转变职能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基层工商部门与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交流的不畅,导致信息不对称,企业和消费者无法及时获取到相关政策和法规信息,增加了企业经营和消费者选择的风险。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工商部门对于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较弱,无法对市场状况进行准确判断和预测。因此,基层工商部门需要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建立健全信息交流机制,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

其次,基层工商部门在转变职能过程中面临着资源不足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基层工商部门的职能不断扩大,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持工作开展。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工商部门在财务上存在困难,无法满足转变职能的需求。因此,基层工商部门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和利用,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基层工商部门在转变职能过程中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基层工商部门的职能不断扩大,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教育水平较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基层工商部门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综上所述,基层工商建设在转变职能的过程中面临着信息不对称、资源不足和能力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基层工商部门需要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建立健全信息交流机制,加强资源整合和利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基层工商建设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基层工商建设转变职能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三

基层工商建设转变职能问题的调研报告范文

  “两费”停征后,国家工商总局提出了监管模式要实现“四个转变”,即实现监管领域由低端向高端转变;监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由突击性、专项性治理向日常规范监管转变;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的要求。工商部门的职能转型已经成为迫切而现实的任务摆在了我们面前。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基层工商所的设置趋于合理,硬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工商所长的知识结构、精神状态有了很大改变,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但焦征“两费”后,也反映出当前基亟待解决的问题和职能转变方面的一些问题。

  一、当前基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层工作忙乱,疲于应付,影响监管效能。任务多、忙乱、责任大是工商所长普遍的感觉。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任务量加大,明显感到压力比较大的是多头下达任务形成忙乱,各科室都向工商所下达工作任务,缺乏整体协调机制。

  二是服务水平不高,影响了在群众中的形象。工商所一项重要工作是对外提供咨询服务。咨询服务内容的70%以上是登记注册,但一些初审登记人员对登记注册知识的匮乏和对新的政策规定不掌握,直接影响“首问负责制”的顺利实施。

  三是部分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目前基层干部的工作状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三分之一,好的占三分之一,中间状态的占三分之一,工作状态不好的占三分之一。工作状态不好的主要是多年来由于疏于管理再加上素质低懒散成性人员,这部分干部感到提职调级没盼头,思想没动力,工作没压力,因而得过且过不思进取。

  四是部分干部业务能力不适应工作要求,影响责任制的落实。近年来,基层干部的文化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工商所干部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到100%。但是部分干部的业务素质仍不尽如人意。表现 为:不会办案,对企业准入政策和规定缺乏了解,年检看不懂资产负债表,到企业检查看不懂财务账目,因不熟悉主要的工商法规,巡查时发生在眼皮底下的问题也发现不了,监管视野狭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其一是近年来监管职能下移,工商所承担了一些新的监管职能,需要逐步适应;其二是巡查是以组为单位,多人检查个别人办案,多数人既没有工作压力也得不到锻炼的机会;其三是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需要改进。省市县局只能顾及股所长的培训,基层干部很少有业务学习的机会,工作经验的积累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仍然要靠师傅带徒弟式的传帮带,效率不高。

  二、几点建议

  1、通过优化机制解决队伍建设深层次问题。现在沿用的队伍管理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干部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问题,有碍竞争机制的形成。为改变这种状况,建议:

  (1)实行领导干部任期制,使干部队伍“动”起来。实行领导干部任期制,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使干部能上能下,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紧迫感、责任感,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

  (2)实行非领导职务竞聘制,变论资排辈为激励机制。目前实行的非领导职务任命制,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会对工作能力强、工作努力,但按资历排队“没戏”的干部产生负面影响。借鉴领导干部竞争上岗的经验,可以对非领导职务制定出相应的业务能力、工作业绩、工作年限标准,实行竞聘制,将待遇转变成责任。

  (3)实行全员岗位聘任制和分离培训制度,打破大锅饭,增加危机感。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实行全员岗位聘任和落聘人员分离培训制度,在人事管理上动真格的,增加干部的危机感,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和激励后进的作用。

  2、实行岗位资格等级制度,解决干部业务素质低的问题。

  (1)实行岗位资格等级制度。提倡培养专家型人才、专业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干部培养目标。将复合型人才必须掌握的业务内容及其掌握的程度,细化为不同的标准和等级,通过对干部的业务知识水平、业务技能、工作业绩进行考试、考核,确定为不同的岗位资格等级。

  (2)岗位资格等级与干部的使用挂钩。为防止岗位资格等级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一方面要明确干部达到某一等级的最长时间要求,另一方面要将岗位资格等级与干部竞聘领导职务和与非领导职务挂钩,使业务能力真正成为使用干部的可以量化的硬指标,引导干部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3)制定培训规划,采用适合全员教育的教育方法。在培训方式上,应以远程教育为主、电化教育为主、分散教育为主、业余教育为主、自学为主。在考试方式上应统一内容、统一标准、统一试卷、统一考试。为了降低干部业务素质教育的成本,提高教育效果,分局可以根据培训内容编发统一的适用教材,制作授课光盘,或通过网络实施远程授课,以减轻分局在干部业务素质教育工作上的负担。

  3、科学运作,解决基层工作忙乱问题。

  (1)掌握科学的领导方法,统筹兼顾。工商所长要学习和掌握科学的领导方法,善于把握某一时期的工作重点,统筹兼顾,安排好工商所的工作。这是解决基层忙乱最基本的要求。

  (2)建立工作协调机制,防止业务部门各说各重要。通过定期会议制度,统筹和协调各业务部门的工作,由分局统一向工商所下达工作任务,对缓解基层忙乱现象具有一定作用。

  (3)抓好基础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如规范化建设,应将其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有效手段,主动抓,并坚持长久。

  三、关于职能转型的几点思考

  (一)完成“三个调整”,把握“四个转变”的方向。

  1、调整心态,解决好“为什么干”的问题。推进转型和落实“四个转变”必须实现人员观念的转变。目前,停征“两费”后,基层干部普遍存在以下几种心态:一是无所谓,认为如何应对工商部门停征“两费”后的职能转型都是所长、分局长应该考虑的问题,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二是等待观望,寄希望于上级出台相关政策办法,进行统一部署安排,到时按部就班即可,不用自己操心费神,现在正好“松口气、歇歇脚、等等看”;三是着急,一些长期从事收费工作的干部,突然不收费了,对以后的工作缺乏信心,心里很着急却无所适从。针对上述种种心态,我们应该站在政府职能所定、市场主体所求、工商自身生存发展所需的高度,重新审视未来工商发展定位,正确引导干部树立“有为才有位”的工作理念,重新找准工商的角色定位。通过适时开展学习讨论、集中座谈等活动,加强干部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意识教育,切实转变干部职工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思想,增强进一步干好工商工作的信心、决心,积极面对工商转型。

  2、调整工作重心,解决好“干什么”的问题。过去,由于财政供给体制的限制,基层工商部门在收费这块“责任田”上,倾注了大部分的精力,基层工商部门的负责人想得最多的、说得最多的就是收费。可以说只要完成了收费目标,一切就ok了。现在停征“两费”后,给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工作重心从注重“两费”的收取调整到市场主体准入、消保维权、打假治劣、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工作上来,努力营造高效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彰显特色的品牌成长环境、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力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调整工作方式,解决好“怎么干”的问题。随着职能的转型和工作重心的转移,原来的工作方式、方法已经面临挑战。为更好的履行国家赋予我们的职责,我们要按照全面、科学、规范、和谐履职的要求,转变和创新我们的工作方式。一是要切实改变自我封闭式、条线分立式的监管方式,对外争取一切行政资源、司法资源、社会资源的支持,加强与方方面面包括与管理对象的互动,对内加强业务整合,实施综合监管,打造“合力工商”,进一步形成工商监管、行业和经营者自律、社会

监督、外界支持的工作体系;二是要切实改变专项整治、事后查处为主的监管方式,进一步推进以“经济户口”管理为平台的日常基础监管,推进监管关口前移,促进监管的常态化、规范化;三是要切实改变传统的手工式、粗放式的监管方式,更加自觉地学习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监管执法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四是要切实改变传统的以行政处罚为主的执法方法,坚持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相结合,注重运用公开、告诫、警示、规范等人性化的执法方法。

  (二)推行“三项机制”,奠定“四个转变”的基础

  1、岗位责任机制。岗位责任机制是消除工作推诿扯皮,提高效能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它强调的是什么岗位,对应什么职权,承担什么责任。我们基层工商部门按照职能转型的新要求,要进一步突出因事设岗,明确和量化岗位责任。一是细化岗位。要组织力量研究,将机关与基层的'所有岗位进行厘清,并建立上下统一、涵盖全面的岗位体系,形成“人有岗、岗有人;人争岗、岗有责”的格局,为建立岗位责任考核机制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明确岗位责任。在岗位确定的前提下,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工作程序、考核标准,然后编制上下统一的岗位责任书,以统一的形式,将每个人、每个岗位的权责固定下来,为岗位履职和人员考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三是建立岗、责、人相统一的考核体系。改变原来繁杂的考核模式,以岗位考核反映个人绩效,以个人绩效汇聚单位业绩,达到考核科学规范、岗位—人员—单位管理有效对接的目的。

  2、竞争激励机制。竞争激励机制不活的问题,这是目前影响广大干部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要真正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公平现象,营造一种“人人有空间、人人有压力”的竞争环境,这就需要我们对考核机制进行改革,建立良好的目标导向,重点要围绕重点职能工作量化考核标准,尽快建立与职能转型相适应的竞争激励机制,主要应该在奖惩、职级晋升、工资增长等管理环节中引入竞争机制,奖勤罚懒,奖励先进、鞭策后进,使干部始终处在一个公平竞争环境和良好的管理状态中,不断激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培训教育机制。基层工商部门应对职能转型,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问题。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基层执法队伍,职能转型很难完成。要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的被动教育模式,建立一套科学的培训教育机制,全面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主要突出“三性”:一是针对性。就是按照职能转型的需要开展菜单式培训,“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的解决基层干部的需要;二是实用性。结合基层队伍建设的实际,坚持重在一线、立足岗位、注重实效,全面提高基层工商干部的基本理论、基本法律、基本业务、基本技能,提升基层整体素质;三是专业性。要以培养业务领军型人才、机关专业型人才和基层综合型人才为要求,逐步建立经济检查、登记注册、食品检测、法制核审、市场巡查和信息宣传等岗位专业培训制度,让各个领域的行家里手多起来,打造一支专业化、复合型的执法队伍。

  (三)着力“三个提升”,确保“四个转变”的效果

  1、提升服务质量。强化工作理念,丰富服务内容,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和落实重点企业联系服务、前置审批向导服务、行政指导服务、市场主体发展分析服务、工商信息沟通服务、企业基本信息查询服务等各项服务制度和措施,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2、提升办案水平。要把执法办案放到监管执法的突出位置,努力实现执法办案在质和量上的飞跃。一是加强基层执法经验交流。通过专家授课、执法骨干讲解办案技巧和集中交流办案心得等活动,提高干部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职能转型做好人才保障。二是要进一步健全执法办案组织,建立完善与执法办案特殊性相适应的指挥机制,探索建立查处、审核、处理相分离的执法办案监督制约机制,并适应加强执法办案形势的需要,进一步充实一线执法办案力量。三是要加强对执法办案的监督,认真开展案件核审、听证、复议和应诉工作,加强对重大案件的指导,确保案件质量。四是在具体监管执法活动中,要正确处理“四个关系”,坚持围绕发展抓监管,抓好监管促发展,坚持执法统一、罚而有据、过罚适当、寓教于罚。

  3、提升监管效能。一是着力推行行业专业化监管。选择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社会关注的焦点行业实行专业机构、专业人员专业化管理,探索行业专业化管理经验,建立行之有效的行业管理方式,确保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管的好、管的到位,管出工商威信、管出工商形象;二是全力推行信息化监管。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重点工作来抓,依托办公自动化平台,扩大信息化在工作流程中的比重,利用网络资源,实行移动监管、移动服务、移动办公、,提高利用信息网络技术驾驭工作、监管市场、服务社会的能力。

基层工商建设转变职能问题的调研报告(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